《若是心中有愛,你可以舉起所有的傷痛:郭婞淳的故事 》
原文:長庚生物科技身心靈轉化中心負責人/教育訓練處處長 呂欣欣
2014 年的初夏,楊定一博士的老朋友彭台臨先生(當時擔任體育署副署長)拜訪了楊定一博士,希望他協助一位受了傷的國家代表舉重選手郭婞淳。彭台臨先生在負責2004年奧運培訓時,就曾經請楊博士協助台灣的奧運代表隊。當時,得到一個很好的結果。後來,也和楊博士有很好的互動。
當年 5 月婞淳因為正在積極準備 9 月的仁川亞運,舉重練習時不慎被滑落的槓鈴壓傷右大腿股外側肌,造成肌肉 80%斷裂。當時傷勢相當嚴重,連站立都不行,左營訓練中心馬上安排她積極接受各項治療,企圖將肌肉的損壞程度降到最低。
楊博士並沒有對於婞淳的傷勢多加詢問,馬上答應了彭先生。
記得,5 月 14 日,第一次見到婞淳從高雄到來到公司與楊博士見面時,她整隻右腿是包著石膏,坐在輪椅上,同行的還有林教練和二位助理。
我在一樓接待她們時,看著所有人如何幫著把婞淳從計程車搬下車,再抬上輪椅,才意識到她的傷勢真的很嚴重。
第一次見面的婞淳,雖然身材很壯,但打扮上和個性就像 20 歲出頭的女生,靦腆而可愛。雖然身受重傷,但她見到楊博士時,臉上充滿笑容。
楊博士了解她的傷勢後,先對她說了些鼓勵的話,希望她一定要專心先把傷勢治療好(雖然再過三個月就要去亞運比賽)。
當下,也指示了首要的照護目標:要讓肌肉重建回來,又能保留元氣。
楊博士邀請她每個星期盡量抽空北上到身心靈轉化中心來做療程,同時針對她的傷勢,給與大量的源素、活力水礦、蕈菇類的調理素等等,還給她一個油膏,跟她解釋這個油膏含著蓖麻油、樟腦油、陶瓷的黃金、蜜蠟、一種很特殊的泥巴,與從植物樹皮提煉的自然成份。請她一天至少塗三次,希望幫助她迅速恢復大腿肌肉的功能。
婞淳在高雄已經接受各項積極的治療,但她的團隊真的幫助她每週五下午搭高鐵從高雄北上,晚上住宿在轉化中心附近的旅館,週六就直接用輪椅推著婞淳來到中心作療程。週六下午在中心用完餐,再坐高鐵回到左營訓練中心。期間,楊博士交代婞淳一定要認真禱告,對生命充滿信仰,而為她準備的大量源素、調理素等她也都認真服用。
傷口穩定後,也開始進行鎂鹽的水浴,經過特別處理的鎂鹽團塊比較小,透過特殊小分子的水和蒸氣的引導,可以活化身體的代謝。除了鎂,也還用其他的鹽類,包括大量的鉀。
楊博士特別給她一個水晶,希望她隨時握在手上,幫助她隨時集中注意力。
她的導護員還偷偷說,婞淳連在旅館休息時間,都還找空檔繼續作復健訓練,希望不要讓身體的狀態往下掉。婞淳的好人緣也贏得全轉化中心的同仁的愛護,無不用心幫助婞淳,縱使她會疼痛,行動不方便,同仁們都付出無比耐心與愛心陪伴與鼓勵。
真沒想到,才短短 2 個月左右而已,我們就看著她本來是從坐著輪椅來中心,進步到可以用拐杖慢慢走來中心,甚至奇蹟的可以自己走進來中心。我們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認為這樣的進步真是不可思議!
在婞淳的傷勢從外觀看來幾乎康復的同時,婞淳和教練對於是否出賽亞運詢問了楊博士意見。
楊博士告訴婞淳,一定會為她這次的比賽祝福,也教授她一些呼吸的功夫讓她可以面對比賽過程的壓力。再三的叮嚀婞淳要用愛的信念,面對一切,包括自己,包括團隊,也包括比賽的對手,甚至如果有能力,一定要把這股愛的力量回饋出去。
後來她趕上了亞運,雖然以第 4 名結尾,但這已經帶給她及團隊無比的安慰與信心。
2015 年,婞淳再次回到台北與楊博士見面,希望親自表達她的感謝。楊博士見面時仍然叮嚀她要隨時感恩,要懂得珍惜一切。當時,婞淳還有點不好意思的告訴楊博士,她已經利用比賽獎金購買一台救護車捐贈台東某醫院幫助有需要的人,當時楊博士聽了相當欣慰。
2016 年的里約奧運,婞淳參加女子 58 公斤級賽事,以抓舉 102 公斤、挺舉 129 公斤,總和 231 公斤的成績,奪下銅牌,為台灣取得當屆奧運第三面獎牌。
雖然婞淳自認實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原本目標是拿金牌、挑戰世界紀錄,但她還是接受了事實。當這個好消息傳回台灣時,轉化中心的同仁都相當關心與興奮,我也透過微信向她表達了祝賀。
9 月初她回到台灣左營後,再次希望跟楊博士見面。正巧 9 月 11 日,楊博士接受了慈濟高雄靜思書軒的邀請,進行
一場「活出全部生命的潛能」講座。講座前我安排婞淳先與楊博士見了面,婞淳將奧運的獎牌贈送給楊博士,並表達了自己對楊博士的滿心感謝。
當時,婞淳與楊博士並沒有說什麼話,她只是激動得掉淚,楊博士雙手輕輕捧著婞淳的臉,再給婞淳一個大大的擁抱。
在場的朋友,雖然並不知道婞淳與楊博士之間的關係,但現場的互動氛圍卻感動了所有人。
這場演講,婞淳專心聆聽,深深受到感動,並告訴我「這是一場我目前最需要的課」。
婞淳的經過時常透過我和楊博士分享,楊定一博士特別請我轉達:「聽到婞淳的進展,相當為她高興。其實這些康復,完全是她自己的成就,我們最多是協助她把真正的生命、生命的根源找回來。最寶貴的,不是婞淳有那麼好的表現,而是她透過表面上的挫折和失敗,帶來身心的大調整。這一點,遠遠超過各種獎牌的成就。」
郭婞淳靠著舉重揚名世界,卻也因為舉重而經歷難以想像的傷病,並掉入舉重生涯的低潮。
今年她終於又贏得舉重生涯裡第二面世大運金牌,也突破個人的紀錄。
當全台灣為她殊榮喝采時,她個人從 2014 年以來的努力也終於得到安慰。
她站立舉起槓鈴的當下,不僅已經成功走過失敗的恐懼,並活出生命全部的潛能。
同時也有6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潘瑋柏官方頻道Will P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洲唱跳天王 』 #潘瑋柏 Will Pan 第拾1張 唱作專輯 11th album #illi異類 立即線上數位聽歌:https://WillPan.lnk.to/illiFA --------------------- 『異中不求同 就自成一類』 "當你意識到自己是異類...
微 體 生物 科技 在 二師兄 Facebook 八卦
過去,我曾與朋友們陷入「誰才是台灣小吃霸主」的爭論之中。
我們討論出許多強力的角逐者,包含名揚國際的珍珠奶茶、稀有度MAX的愛玉、排他性極強的臭豆腐、人見人愛的炸雞排等等。
不論大家如何爭論,在我心中,烤香腸永遠都是當之無愧的台灣小吃之王。
原因很簡單,烤香腸在台灣無所不在。
從百貨公司到路邊攤,從阿里山到日月潭,全台每一座夜市、每一處名勝古蹟,甚至每一間大學宿舍,都少不了烤香腸。
金庸曾經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沒有江湖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在台灣,有人的地方就有烤香腸。
我開始注意到這件事情,是在大一寒假與家人一同環島的旅途中。
途經花蓮時,我們參訪了知名景點砂卡噹步道。
那是一條沿著山壁開鑿的古老步道,步道一側是峻峭的山谷,另一側則是湍急的溪流。
整條步道迂迴鑲嵌在河谷之中,時有狹窄的路段,必須貼著山壁行走,即使靠近斷崖邊設有扶手,仍難免感到驚心動魄。
走步道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原因讓過去的人們花費這麼大的心血於堅硬的岩壁中開鑿出這樣一座步道?
他們在尋找什麼?
步道的盡頭,有什麼在等著我?
我走到底後才發現,那裡除了跟我一樣的觀光客外,就只有一處烤香腸攤。
周遭沒有其他攤販,讓香腸攤顯得更加突兀。
當時我並沒有多想,只是好奇這麼大一個烤香腸機是怎麼運過險峻的步道。
我已經忘了香腸的售價,只記得是遠超一般香腸行情的價格,但我還是買了。
香腸串在竹籤上,烤得紅通,邊緣有些微焦,我一口從中間咬下,險些燙著舌頭,趕緊鬆口。
那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其實並不特別喜歡吃烤香腸,卻總是會吃到。
為什麼呢?
沉思間,我的竹籤猛然抖了一下。
我低頭一看,烤香腸從我剛剛咬一口的地方斷裂開來,前半段脫離了竹籤,掉落在地面。
我一陣茫然。
為什麼我會買這麼貴的烤香腸?
為什麼我的烤香腸會掉到地上?
為什麼,我明明已經是大人了,香腸掉到地上還是會這麼難過?
當是已經是下午,夕陽的餘暉映照在我手中僅剩半截的香腸上,看得我的胸中一陣悲涼。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隔天的旅程中,我在台北一處山區看到了鑲嵌在岩壁上的貝殼化石。
以前地科課有教過,這些都是千萬年前沉積在海底的貝類,經由地殼推擠的造山運動才慢慢抬升到高山上。
令我訝異的是,在這些貝殼輪廓的旁邊,我發現一條帶著弧度的圓柱狀輪廓,看上去像極了香腸。
我不禁覺得自己有點好笑,竟然對一條香腸心心念念到這種程度,連石頭都能看出香腸的形狀。
旅程結束後,我跟朋友阿翔談起這件事,把當時用手機拍攝的相片拿給他看,笑著告訴他香腸對我的影響有多麼根深蒂固。
卻不料阿翔看了我的照片後,臉色嚴肅地搖搖頭。
「這不是幻覺。」他說。
「啥?」
「這是香腸的化石。」阿翔斬釘截鐵地說道。
阿翔現在的職業是國中生物老師,他在學生時期曾沉溺於各種莫名其妙的研究中,雖然因此差點沒辦法畢業,但也因此多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知識。
「高中生物課你還記得多少?」阿翔問我。
「我只記得貓頭鷹的腿其實很長。」我說。
阿翔清了清喉嚨,開始跟我賣弄起淵博的知識。
「據今約五千五百萬年前,地球曾經有一度快速升溫的現象,科學家稱之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
「具地層資料顯示,當時有極大量的溫室氣體被釋放到大氣中,全球氣溫急遽上升了十幾度。」
「極熱事件使得全球森林急遽擴張,間接促進了哺乳類動物發展,甚至讓靈長類得以出現。」
「那跟香腸有什麼關係?」我問。
「關於極熱事件成因有很多爭論,包含彗星撞擊、火山活動、海底可燃冰融化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但我的想法不一樣。」阿翔的眼睛放出了光。
「你的想法哪次跟別人一樣?」我無奈地說。
「我認為,始新世極熱事件,其實是由大量的烤香腸活動造成的。」
「在五千多萬年前?誰烤的香腸?」我皺眉。
阿翔沒有理會我,自顧自又拋出一個問題。
「你知道嗎?肌肉組織是沒有辦法形成化石的,你在山上看到的,其實是香腸的骨骼化石。」
「你到底想說什麼?」
「五千多萬年前的香腸還是有骨骼的,千萬年後,牠們卻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捨棄骨骼,到底是為了什麼?」
「三小啦,所以五千萬年前到底是誰在烤香腸?」我問。
阿翔神祕地笑了一下。
「是香腸自己在烤自己。」
「香腸想讓自己變得更美味,牠們想被吃掉。」
「不僅如此,香腸還透過加溫整個地球來孕育能吃掉自己的物種。」
這個白癡到底在說什麼......
「你有看過人類的染色體嗎?」阿翔突然問我。
我腦中浮現了一幅生物課本上的圖案。
「你瘋了......」我的瞳孔放大,震驚到說不出話來。
「沒錯,人類的染色體早已經變成香腸的形狀。」
「你是說,人類從遠古開始捕食香腸的行為,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自己的DNA?」我問。
「你還是沒搞清楚。」阿翔苦笑。
「並不是人類『捕食』香腸,而是香腸選擇寄生在人類體內。」
「一直以來,生物學家都在猜測,未來的人類會演化成什麼模樣。」
「結果已經很明顯了,再過幾百萬年,人類就會演化成一條香腸。」
阿翔看著我的眼睛。
「這不是天擇,而是香腸的意志。」
「神經病。」我大笑。
阿翔的理論實在過於荒謬,我笑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我越笑越心虛,越心虛笑越大聲,像是要用笑聲將心中的不安蓋過。
一股陰暗深沉的恐懼感在我心底不斷搔刮。
我想起砂卡噹步道上那條掉落的香腸。
我一直拒絕承認這個事實。
──牠根本不是被我咬斷的,牠是在掙扎中扯斷了自己的身體。
──牠想要鑽進我的身體裡面。
「不要逃現實了,我們早晚都會變成香腸的。」阿翔拍拍我的肩膀。
「你才是香腸!你全家都是香腸!」我慌得大叫,推開了阿翔。
我奪門而出,再也不願意去思烤香腸的事。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下意識地避開了任何可能出現烤香腸的場合。
直到前幾個禮拜,我前往台北工作。
工作告一段落後,餘下了一些時間,我於是首度買票登上台北101。
那是台灣的指標性建築,一度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
搭乘曾是世界最快的電梯,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上高空,內心充滿興奮的悸動。
在市區從那樣的海拔居高臨下,我能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呢?
答案很快揭曉。
那天的霧很大,我從觀景窗根本看不見什麼風景。
但我發現,台北101的觀景樓層中,也在賣烤香腸。
我感到很困惑。
這是一棟聚集了世界頂尖的科技、人力、智力、財力,耗費整整五年的光陰、580億的資金所建造的巍峨大樓。
毫不誇張地說,是人類工程界的奇蹟。
結果你們在樓上賣烤香腸。
到底為什麼?
為什麼非得是烤香腸?
我實在太過疑惑,疑惑到等我清醒過來的時候,手裡已經拿著一串烤香腸。
我連自己是什麼時後結帳的都沒意識到。
過去的人生片段像幻燈片一樣在我腦海閃過。
國小園遊會、中秋節烤肉、每年年夜飯、廟會慶典、選舉造勢……
我二十幾年來的人生,全都活在被香腸包圍的環境之中。
這是一個網羅,也是一種制約。
如同植物需要陽光與水份,吃食烤香腸已經內化為我的生存本能。
我一直以為是香腸攤跟著人潮出現,那天我才明白,是人類在跟著烤香腸活動。
並非是所有景點有賣烤香腸,而是有烤香腸的地方才會變成觀光景點。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烤香腸就行。
人類的一舉一動,早已被烤香腸掌握。
過去已經有無數物種被香腸的基因同化,變成虱目魚香腸、山豬肉香腸、墨魚香腸等不同種類的香腸,如今終於輪到我們。
我完整地回憶起金庸的那段話。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我終於明白了人類的宿命。
──有人的地方就有香腸,有香腸的地方就有香腸,人就是香腸。
微 體 生物 科技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八卦
[大便空姐](人生很鳥)
上個月突然被抓飛了個多倫多, 報到時看見flight memo(飛行資訊)上經濟艙幾乎全滿的乘客人數,但其他兩艙的客人(商務艙、豪華經濟艙)卻都不到兩位數,心中雖然暗叫不爽,但身為妹頭界的小鳥,也是必須在簡報時對學姐們燦笑表達心喜接受之意。
經濟艙的頭在我們公司有個簡稱叫L4,因為在起降時坐的椅子位於Left side從機頭數來第四個門邊。翻成中文叫做左四。
由於是長程航線,所以我們會在起飛後及降落前提供客人兩段餐點。而第一段餐後及第二段餐前這段工作量較小的期間,我們會把機上人力拆成兩半,讓一半人先輪休,一半人工作。
我先輪休第一段,第二段起來工作時,由於座艙長學姐(左一)、商務艙督導學姐(左二)、豪華經濟艙督導學姐(左三),都去輪休了(由此可見在機上不論是客人還是空服員,都是座位越靠機頭身分地位越尊貴),我這小猴順利成章成了山中大王,亂流來時還要負責做個請乘客繫緊安全帶的小廣播呢(但直到現在拿起座位旁的電話做廣播對我來說還是一件好害羞又好酷的事)!
工作到一半,我發現學妹們突然戴起口罩及塑膠手套,面色凝重似要趕赴沙場。疑惑之下我開口詢問:「為什麼要戴口罩?發生什麼事了嗎?」
「學姐,以利給力(豪華經濟艙的廚房)好像有大便。」學妹答。
「蛤?怎麼可能?妳確定嗎?」我不可置信繼續追問。
「嗯,就有一些咖啡色的汁在地板上,而且很臭。」學妹回。
我覺得太不可思議,因此決定隨學妹前去查看情況。
沒想到路才走到一半,我就知道學妹所言不假,因為已有陣陣氣味飄散而來,我忍不住用手掩住口鼻才能再走近一些。
抵達案發現場,已有兩名學妹,蹲在地上清理那神秘的咖啡色汁液。我眼神隨著汁液軌跡來到離這片廚房最近的其中一間廁所,正好是靠近左邊第四號門旁的那間。
啊靠腰咧!不就是本人左四我起降時坐的位子旁的那間廁所嗎。
門還上著鎖,我低頭又問了還在清理地板的學妹們:「客人有出來嗎?」
「好像都沒有。」其中一位學妹回答。
我伸手敲了敲門,由於不確定客人講什麼語言,因此我各用一遍中英文問道:「有需要幫忙嗎? Need some help?」
裡頭似乎傳回一些聲響,但我聽不明白。正想再敲門詢問,門卻自己打開了。
門一開,一陣更可怕的氣味隨著眼前的白髮老頭一同滾滾而來,我似乎可以看見一朵朵土黃色的筋斗雲從廁所飄散至客艙。如果不臭,那場景其實很是神奇,居然能看見味道的形狀及顏色。
附近座位的乘客也看(聞)到了,一臉糾結忍不住痛苦地摀著口鼻瞟了一眼,又旋即嫌惡地轉回頭去。但我不會覺得對方沒禮貌,因為在那種糞圍下,我認為幾乎是沒有人能忍得住的。
「Sir, are you okay?」見客人是外國人,我強忍著不適,盡量發揮我的職業道德不面露難色(但我相信還是非常難看),以英文詢問客人狀況。
「Oh, my pants, my pants...」但阿北只是含糊地喊著這句。
此刻我的耐臭力到達極限,我覺得我的鼻屎差不多都已經燻成土黃色。我請一位學妹先帶阿北回座位,然後我馬上手刀衝回依歪給力(經濟艙廚房),抓了兩個口罩外加三層濕紙巾,再一手各套上兩層手套,深呼吸幾口尚且清新的空氣,再一股作氣奔回案發現場。
廁所門關上後,那股難聞氣味的強度有稍稍減弱。學妹帶阿北回座位後,走回我身側,問:「學姐,這間廁所還要清嗎?要不要直接鎖起來?」
我回頭看看學妹們,勉力強自鎮定思考了一下:現在所有比我資深的學姐都去休息了,客艙內基本大小事務的決定權在我手裡。雖然遇到做不了決定的大事時可以去搖醒學姐,但為了這幾坨屎未免過於小題大作也顯得我能力不足。
這天經濟艙約有八成滿,雖然大概再四、五個小時就要抵達多倫多,但第二段餐後到降落前這段期間會是廁所使用率的高峰,少一間廁所可以用,對乘客來說不便性很大;而且擒賊先擒王,源頭不滅,就算我們在外頭噴了多少消毒藥水、芳香噴霧,也只是欲蓋彌彰,起不了多少效用。
心念電轉間,我做了決定。小呼吸一口氣(不敢深呼吸一口氣),眼神超然對學妹吐了一字:「清。」
雖然她們都戴著口罩只露出半張俏麗臉龐,但我能感受到她們眼神複雜,有種「學姐妳他媽的應該知道我也是人生父母養的吧」的驚懼,可礙於本公司「學姐至上」的文化,她們頂多只敢用眼神殺我千遍萬遍,也不敢真的拿屎潑我臉上。
我這秒就像是黃河連年氾濫卻死不遷村的迷信村長,要選村裡的黃花大閨女去嫁給河神一樣。
閨女們妳看我,我看妳,雖然害怕但為了全村安寧,也是鼓起勇氣隨時準備從容就義。
但現在網路發達,人言可畏。匿名靠北幾乎已成為公司懲處暗指標。我不想被靠北也著實覺得學妹們很可憐,不如就自己來吧。
我原先想自己待在裡面清的,想說犧牲小我不要讓臭味再繼續往外飄散。但門才關上一秒,我真的是忍不住用中共打來的速度再拉開門逃離廁所。
實在是太,臭,了!
如此刺激的臭味泯滅了我60趴的人性,我無法管旁邊的客人是否會被臭到客訴我,畢竟老娘願意這樣把屎把尿已經突破我職涯高峰了,大家一架機上的稍微共體時艱應該不為過吧。
所以我將廁所門完全打開,還吩咐一位學妹拿著芳香噴霧隨侍在側,我蹲下清五秒,耐不住臭轉回頭站起來的瞬間,就要馬上幫我朝廁所內猛噴十下香香,壓壓裡頭的味道,也壓壓我翻湧而來的吐意,繼續與黃河搏鬥。
由於馬桶被一大堆衛生紙塞住了,怎麼沖都沖不掉。而一間廁所要正常運作,沒有馬桶等於沒有心臟。我居然都發狠清了,當然也只能發狠通了!
要知道機上是沒有通樂,更沒有隨機水電工的。
飛機上有的,真的就是空姐一雙雙手萬能而已。
我伸手進去,一把把抓出堵塞住馬桶的沾屎衛生紙。當我試了一次又一次,終於聽見沖馬桶時的強勁抽氣聲時,真的是再沒有比這更令人感激涕零的事了。
由於阿北不小心也拉在了褲子上,所以學妹在請示我過後,去拿了一套商務艙的睡衣給阿北換上。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阿北剛出廁所時,一直幽幽喊著的:「My pants⋯ my pants⋯」是這個意思啊。
好不容易都清理完成後,我脫下口罩手套,一路大步流星先奔向商務艙廚房去大吸了好幾口較清新的空氣,再借用商務艙廁所至少洗了三次手,確認自己「應該」乾淨了以後,才心有餘悸地走回阿北身邊,詢問他目前狀況,是否需要醫療上的協助。
阿北說話有些含糊,但神智還算清楚,坐在一旁的阿北太太也回應說他們不需要更多幫忙,我在經歷過剛剛那場糞戰後,顏面神經不知怎地有點失調,但還是盡力堆起笑臉,告訴他們要是需要任何協助請讓我知道,才算了卻了一樁事件,回到後面廚房繼續準備其他工作。
我記得以前考空姐的時候,在準備面試時,一定會準備到一題:妳為什麼想當空服員?
當時有個坊間盛傳的標準解答,相信所有考過空服的人都聽過。
就是:我小時候搭飛機時,看見一個爺爺突然失禁,屎尿流了一身,座位上也都是。但是機上的空服姐姐看到了,非但不嫌棄,還相當親切地替他清理座位,更和機長借了一套衣服給他換上,再替他換了新的座位。爺爺下機時笑得好開心。空服姐姐的美麗善良讓我也想像她一樣⋯⋯。
當初聽到只覺得這真是個比扯鈴還扯的故事,我打死不會對主考官說出這種違背良心的做作答案。因為我小時候只搭過台北到高雄的飛機,如果真有乘客不幸烙賽,當他還在清理肛門,航機就已經開始下降高度everybody don't move了,那有什麼鬼時間幫他清理座位,再跟機長借一套衣服讓他換上?
沒想到跟我同組面試的人,還真的有人講出這個答案。
而光陰似箭,時隔六年,我竟借屍還魂成了故事主角。
冤枉啊,大人!
我當空姐只是因為畢業後不知道要幹嘛,陪朋友考考不小心考上,薪水還可以,好像也挺好玩的可以一直出國,所以試試看吧。絕對不是因為什麼想幫阿北清大便的善良心腸!
老實說,突然遇到這種事情我也還是覺得很衰啊。經濟艙幾乎全滿,其他兩艙加起來的乘客數卻還沒有一個少子化後的三年二班多;處理完廁所,再做完第二段餐點服務,熬了一個大半夜到了多倫多,洗好澡終於躺上飯店的床能休息了,半夜居然還做夢夢到自己在掃廁所,而且弄的渾身都是,覺得自己好髒好髒⋯⋯。
這雖然是我的職責所在,但我其實也不是那麼心甘情願。
不過也不是全然沒有好處的。這件事變成了我一張好寶寶貼紙,證明自己提的起、放得下,而且工作辛勞,不似外人看得那般輕鬆愜意。所以我後來幾乎逢人就講,想讓大家稱讚我,再多貼幾張貼紙在我身上。
一次,姐姐回娘家吃飯,還來了幾個姐姐的朋友,大家都很熟絡,氣氛很好,所以我又逮住了機會,說起這個故事。
本人家裡做的是清潔產業(是清公司大樓的那種,所以不要問我有沒有阿姨可以去你家打掃),姐姐在家裡公司上班,時常需要去巡視各點的狀況。服務於某大科技公司的打掃阿姨時常和姐姐抱怨,這間公司名號響亮,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大廠,在裡頭工作的人都應該是菁英中的菁英、高知識份子才對。可為什麼他們還是無法好好上廁所,上在馬桶外也就算了,還有的乾脆連蓋子都不拉開,直接上在馬桶蓋上。
聽完姐姐的故事,在場的大家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姐姐開著玩笑說我以後不怕失業,可以去他們公司「技術指導」,保証每天都有清不完的大便。
每天清不完的大便?
這個想法很是驚人,卻也提醒了我,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每天做著我們不喜歡、甚至嫌惡的事,這卻是他們賴以維生的工具。
而我不過是清了一次大便,我憑什麼覺得這件事是一張好寶寶貼紙、是一顆我可以到處炫耀的星星?
我剛考上空服的時候,我的母親很是驕傲。
但當我完成訓練,正式工作一陣子之後,有一天她卻突然要我別飛了,因為有朋友開玩笑和她說:「空姐不過就是飛機上的服務生。」而我的母親是我人生中認識數一數二愛面子的人,這句話觸怒了她,讓她覺得我應該去追尋更高的成就,不該只在高空中端湯送茶。
然而「人人生而平等」、「職業不分貴賤」⋯⋯這些口號、觀念不正是我們從小學到大的嗎?那麼為何當我們真正長大成人,我們的所言所行及所思所想,會有那麼懸殊的差異。
我把自己擦大便這件事當成一顆星星,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可以「紆尊降貴」為人所不能為;媽媽的朋友認為我只是「飛機上的服務生」,是因為他認為我的工作內容難度不高,人人皆可為之。
中學時媽媽怕我學壞,把我送進一所辦學嚴格的私立教會女中。在學校我們儘管不是基督徒,也都要唱詩歌及禱告,因此對聖經故事和基督教義多少有一點了解。
我想起了耶穌,這個兩千多年前的拿撒勒人。傳說他是上帝的兒子,卻降生在世上化為人,在沙漠中受魔鬼試探、受羅馬帝國當權者迫害,嚐盡生為人的折磨與痛苦,最終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世人承擔罪孽,展示神的愛。
姑且不論故事真偽及宗教立場,如果連神都能降下自己的獨生愛子,在人世間體驗人情冷暖、世事無常,那麼真正生為「人」的我們,有什麼不能成就的呢?
人之所以認為自己擁有靈魂,是更高等的生物,而不單單只是動物,是因為我們會「嘔心」。
我們與生俱來有一種對身體的道德潔淨感,儘管沒有宗教信仰也認為自己有一個超然的內在靈魂。要侍奉這個「自己」,外在的我們必須保持乾淨,要穿好衣服至少不裸露生殖器官、聞到難聞的氣味或見到腐壞的事物,會不舒服,甚至嘔心、想吐。
我向來不是很喜歡太做作、太一絲不苟、太愛乾淨的人。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沒有那麼愛整潔,所以會覺得和那樣的人相處很有壓力吧。
當然,要成為那樣的人,需要很大的努力,甚至是一點「強迫症」才能達成有目共睹的完美外表。
但如果沒有人願意處理嘔心、想吐的事物,誰能成就完美?白雪公主的大便也真的不是粉紅色的。
也許,我們是人,而不是動物,是因為我們會嘔心、想吐;也許,我們只是人,而不是神,就是因為我們會嘔心、想吐,卻無法尊重這種情境及感受。
耶穌說:天國不在遙遠的未來,而在此時此地。
我突然明白,所有工作的偉大,在於願意認真對待工作本身,不論內容為何,都以不卑不亢、不驕不衿態度應對,自然能在心中開出美好的花朵、結下完滿的果實。
那天當我耐不住臭,不顧一切地大敞廁所門清理大便的時候,雖然附近的客人個個面有難色,卻沒有人要求換位子,也沒有人真的出聲抱怨。
抵達多倫多下機送客時,一位和我一樣同坐在「搖滾區」,也就是左四位置附近的印度裔加籍客人,還特地和我道謝,讚揚了我的辛勞才步下飛機。
現在我覺得自己值得擁有一顆星星了。
但這顆星星只需長在我心裡,是我為工作鞠躬盡瘁的證據;是我肯定自己的根源。我的心會因著這些事情越來越豐富,這樣我不論行到哪裡,都能照亮一室光明。
在天堂講道的不是聖人;在地獄正直才稱聖賢。
我的雙手污穢,但我卻從未感受過自己如此光潔。
微 體 生物 科技 在 潘瑋柏官方頻道Will Pan Youtube 的評價
『#亞洲唱跳天王 』 #潘瑋柏 Will Pan
第拾1張 唱作專輯 11th album #illi異類
立即線上數位聽歌:https://WillPan.lnk.to/illiFA
---------------------
『異中不求同 就自成一類』
"當你意識到自己是異類的時候
我們就是同類!! "
來自外星異境的“亞洲唱跳天王”
一個以「#異力」在逆境中突圍的「#異類」
開創"異類饒舌"星風格
打造宇宙系超次元外星專輯
8/11 華納唱片 震撼發行
--------------------
#第三類接觸 Close Encounter
詞:潘瑋柏
曲:潘瑋柏
來自遠方星球
沒時間PHONE HOME
宇宙無限浩大什麼原因導航選擇地球
萬有地心引力
源源不絕生命力 偵測器在呼應
全面加速推進
這不是 笑星撞地球
畸形外表 巨大瞳孔
我頭好大 動作卡卡
剎那間 全體發麻
驚嚇眼神像VISA的口號多無價
矛頭怪自大NASA
不信我存在代價
第三類接觸中 可以選擇臣服我或忤逆我
第三類接觸中 可以選擇帶領我或加入我
別對我不聞不問
地球明明有火星文
RA TA TA TAT PEE KA BOO BA DA BADA BOOM
HEY 這世界複雜太喧鬧
太多自以為是 太狂傲
SO PUT YOUR HANDS IN THE AIR
PUT YOUR HANDS IN THE AIR
LET GO 我跟你不一樣
萬能的外星人
來拯救地球人
傳說的外星人
崇拜我地球人
達拉滴滴達 達拉滴滴達~
CLAP CLAP CLAP 這個
達拉滴滴達 達拉滴滴達~
CLAP CLAP CLAP 那個
拉米歐黑米鬧 (LOVE ME OR HATE ME NOW)
電視 電影 電音 電光 不如 眼見 為憑
不明 飛行 高級 生命 你還在那 堅持 地球 主義
穿梭蟲洞 黑洞吞沒 光子和量子在計算之中
智慧和科技都比你更先進 你卻自以為你比我還懂? Blahhhhhh
Pay back! 抬頭看著天空 迎接我的降臨 cause I won’t stop now
Pow Pow! 把你雙手舉起 手足亂舞 享受混亂動盪 HO
別把這生物美學 標示成 醜陋危險
不屬於禁區51
沒錯 我屬於這個世界
第三類接觸中 可以選擇臣服我或忤逆我
第三類接觸中 可以選擇帶領我或加入我
別因為你的無知 愚蠢 否定我的能耐
illi illi illi ehhhh
FIRE FIRE FIRE Boom
#WillPan #Cominghome
#Hiphop
----------------------
潘瑋柏Will Pan 官方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illpan23/
潘瑋柏Will Pan 官方微博:http://www.weibo.com/u/1752502537
華納音樂官網:http://www.warnermusic.com.tw
華納音樂 (華語部)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giKnGO2NHY/hqdefault.jpg)
微 體 生物 科技 在 ILLY and LEAN Youtube 的評價
訂閱壹加壹ILLYandLEAN ➔ https://goo.gl/DJP4vk
全部影片清單 ➔ https://goo.gl/eR7GeP
--------------------
距離上次的Mail Time已經過了一個月了
這期間收到了很多包裹但一直都沒時間開
我們這次影片服裝可是由ZIP服飾提供呢!
如果喜歡也可以在下列連結找到我們所穿的
(11/29-11/30 百樣商品特惠2折起 / 原價商品滿3000再折300元)
外套→https://tw.mall.yahoo.com/item/p075684858115
上衣→https://tw.mall.yahoo.com/item/p0756115812190
黑褲→https://tw.mall.yahoo.com/item/p0756100072136
毛帽→https://tw.mall.yahoo.com/item/p0756115814644
ZIP專屬特惠賣場→https://goo.gl/926Rr6
我習慣逛商城→https://goo.gl/PJmwpd
ZIP日系男裝,來自日本雪國北海道的男性品牌服飾。以網路方式做銷售,希望讓台灣的男性們,可以零時差的體驗日本當季流行時尚。
MAIL TIME的播放清單➔ https://goo.gl/T5zdmO
上一部影片➔「對不起我們把零食變大了」https://goo.gl/PdJGW5
如果有任何想要我們幫忙介紹的東西,可以寄到以下地址➔
10343 台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2-5號2樓『 LEAN 收 』
--------------------
其他語言字幕徵求!
如果有其他國語言專長的捧由們要請你們幫幫忙!
希望可以幫我們的影片散播出去散播愛
提交字幕➔ https://goo.gl/zsurs4
如果真的幫我們上字幕了記得email跟我們說喔!
我們會送各種禮物孝敬你的!
--------------------
更多的壹加壹
FB粉絲團 ➔ https://goo.gl/6UmN94
LEAN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lingjiepan/
ILLY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illywang/
微博 ➔ http://weibo.com/illyandlean
美拍 ➔ https://goo.gl/jKeqaP
bilibili ➔ https://goo.gl/26vjqO
E-mail ➔ openubox@gmail.com
導演:LEAN
製片:ILLY
後製拍攝:LEAN
剪接:LEA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hpX9s_sER0/hqdefault.jpg)
微 體 生物 科技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評價
歡迎再度來到諾蘭全解析系列! 這次要來談的是《星際效應》。這部諾蘭評價最兩極的作品,到底是它的大師級之作,還是只是在炫技呢? 快來看看《星際效應》的真正意義吧!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剪輯: Bruce Lu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這部電影對於眾多諾蘭的觀眾來說,可說是代表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這之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諾蘭的堅持以及他融合無可比擬的娛樂和深層議題的能力,
足以讓他成為電影業的救星。
但是《星際效應》這部電影,卻讓某些人開始對這個想法抱持懷疑。
如今,在《星際效應》之後,
你要不是認為他只會拿看似龐大的概念以及曲折離奇的劇情炫技,
加入Bravo Nolan的黑粉行列,
要不然就是更深沉地陷入它所營造的世界之中,成為忠實諾蘭腦粉。
究竟,這部電影到底是個前所未見的史詩級作品,闡述某種宇宙性的道理,
又能描述一個令人發自內心潸然淚下的父女故事,
又或者,這部電影,只是一部用力、刻意地擠出觀眾眼淚,充斥著炫技操弄之作?
就連另一名我很欣賞的導演,
因《水底情深》而得到奧斯卡的吉勒摩戴托羅都說諾蘭是個「情感數學家」。
我相信他這樣說是沒有貶意的,
但是用數學如此「公式化」的冰冷手法去營造「情感」如此不理性的概念,不是有些矛盾嗎?
確實,諾蘭電影之中的情緒往往都彷彿是經由精密計算,
已經都抓準什麼時候能夠產生最大效益,配合漢斯季默令人無從抵抗的配樂
一次次重擊觀眾的各種感官,雖然非常有效,卻也顯得不夠人性化。
又或者是他闡述的一些主旨,讓人感覺像是在講大道理。
像是這部的罪魁禍首,當然就是安海瑟薇的這句話:
"Love is the one thing capable of transcending time and space etc etc”
對...這句確實許多令人詬病之處
我先不暴雷我到底是屬於剛剛所提的兩種諾蘭極端派別的哪一邊,
但是這一整段獨白,用在這裡不僅有些突兀,甚至可說是無厘頭
尤其在這段出現之前,這部都非常細心的建立在紮實的科學根據來建構劇情,
怎麼突然跳到這種虛無縹緲的概念?
更何況,「愛情是一切的解答」,無論在音樂、文學、電影之中,都早已是陳腔濫調了。
那麼,總是求新求變的諾蘭,
究竟為什麼會拿一個如此老套肉麻的概念來做為這部星際電影的中心主旨?
在諾蘭的電影之中,主角們在絕大多數時候都被困在某種無形的「監獄」之中,
而這些監獄,多半是他們自己施加。
一個保險業務員在老婆死後給自己灑下的各種虛假線索,讓自己維持些許的人生目標,
一名魔術師,為了自己對於藝術的追求,而不惜犧牲自己的身分以及人性,
相信我不用繼續舉例了,你大概知道意思。
而他們,就像諾蘭本人,都執著於「做好自己的工作」,
這些Good Job,往往卻也都帶著無法彌補的個人犧牲。
而這種為完成任務而犧牲自己的最佳例子,莫過於《星際效應》的庫柏。
困住他的監獄,並不完全是來自於他自身,而是全人類的共同體驗,
這個監獄,也就是「時間」。
他不僅被時間所困住,還被如玩物一般折磨、操弄,
轉瞬之間,他對於女兒的承諾就這麼破滅,莫菲的年紀,已經來到當年離開時的庫柏。
他曾經的家,已然成為了陌生的領土,而當年哭喊著要他留下的小女兒,
已經成為了漠然,甚至失望的成年人。
庫柏看著已然是陌生人的兒女,不禁啜泣,卻也無力挽回。
但是,既然我們都被時間所掌控,無能為力地被拖著走,那這一切究竟有什麼意義?
此時,因為過了23年,太空艘原料消耗不少,現在他們一行人必須面臨一個難題,
要選擇安海瑟威飾演的艾蜜莉亞前愛人愛德蒙斯,
還是「人類的模範」,整個計畫的核心人物曼恩博士?
這也讓我們再次回到她那句被許多人認為是謬論的說法,
也就是愛,愛是穿越時間與空間,維繫一切的最大力量。
想當然耳,這時後的庫柏,直接否定她所提出的理論,
只有能被客觀驗證、觀察與證明的科學,才是最終能夠拯救我們的答案。
一行人因此前往曼恩博士的星球。
不過...回到地球上,臨死前的布蘭教授揭露了A計畫只是個漫天大謊,
沒有黑洞之中的新資料,他其實無法真正解決重力的問題。
不僅如此,我們也發現了曼恩博士也在撒謊,他的星球根本不宜人居。
如果你看這個系列看到現在,你也會注意到在諾蘭過去的作品裡,
「謊言」以及「欺騙」也是其中的一大主題。
角色們時常告訴自己各種謊言來維持住自身的假想道德觀以及些微的理智,
他們的這些謊言是為了「保護他人的安全」、「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而《星際效應》直接顯現了,一切謊言都只是一時的,
在時間這無窮的監獄之中,這些謊言的表皮終究會逐漸脫落,顯露其空洞的真面目。
不過,謊言的本質也不總是惡毒的,布蘭博士對於所有人撒下的謊,
也促使世界各國再次團結一心,即使終究會滅亡,無庸置疑也是帶來短暫和平的關鍵。
諷刺的是,在人類的自私本質之下,
有時只能透過謊言來讓我們停止盯著眼前可見的膚淺目標。
就如電影中布蘭博士所說:
“I’m not afraid of death, I’m afraid of...time”
「時間」並不是克蘇魯般的宇宙恐懼,盯一眼就會讓人失去神智,
但是它在無形之中,在無意識之下,卻無時無刻不悄悄剝奪你的一小部分。
那麼,受困於這監獄之中,給予我們意義的,究竟是什麼?
你又猜對了,就是愛。
《星際效應》說明,愛正是在這廣袤無垠的囚牢之中,
牽引我們,引導我們的強大力量。
沒有時間,也不會有愛,這兩者就有如量子糾纏
(Will Smith: “Entanglement?”)
如果我們是那全知的五次元生物,同時能夠看到、存在於所有時間,
一切情感以及掙扎都會顯得毫無意義、微不足道。
就如天能解析影片提過,經典後現代小說《第五號屠宰場》之中能夠看到所有時間軸的外星人,
在被問到為什麼不阻止他們已經看到會發生的宇宙毀滅時,
只淡淡地回答:「事情就是這樣。」
反之亦然,如果沒有對於某樣人、事、物無法抹滅的熱愛,
時間的流逝就會失去意義,虛擲光陰也似乎是天經地義。
因此,時間雖然困住了我們,但是人不應該就這樣畫地自限,
正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正一步步地步向死亡,才讓這一切產生意義。
但是,時至今日,在人們的壽命愈來愈長之時,我們對於時間的認知反而愈來愈低,
不斷地讓每分每秒充斥無意義的雜訊,
讓自己愈來愈忙碌,實際上在乎的,卻愈來愈少。
雖然說現實世界之中的NASA還在運作,但是庫柏說得對,我們只會盯著腳下的塵土。
他說「我們是先鋒、探險家、不是看護者」
但是對我來說,這句話也不完全是對的。
正是因為我們是「看護者」,有著在乎的心態,有著愛的連結,
才能夠驅使自己成為披荊斬棘的探險家。
《星際效應》所訴說的,其實在第一場戲就講明白了:
“Science is about admitting what we don’t know”
而世間觸手可及,但肉眼卻完全不可見的最大奧義,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科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科技終究是來自於人性,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情感,
唯有可見的科學以及不可見的人類體驗完全合而為一時,人類才能夠有真正的發現。
而回到動物最原始的情緒本能,不就是生存本能嗎?
活下去的原始動力就是人們創造力的最大來源,
面對死亡的恐懼,面對無法掌控時間的恐懼,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大原因。
庫柏對於家人的牽掛原本是個累贅,
但他對於女兒的愛,對於女兒的承諾,對於時間將他與這個承諾拉得愈來愈遠的恐懼,
才使他成為這個故事之中的英雄。
「愛」這個難以用言語形容,卻又無可撼動的力量,
正是穿越時間與空間,將我們牢牢穩固的船錨。
但是,愛的「概念」,難道足以彌補時間所造成的損失嗎?
如庫柏,世上所有身為家長的人們,應該都能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逝,
轉瞬之間,你已然成為了孩子的鬼魂,當然不是字面上意義的鬼魂
(雖然說如果你已經不在這世上了,卻仍然認真看這部影片,我當然非常感謝你的支持,
晚上不要託夢給我我已經很常失眠了謝謝)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緣分穿越蟲洞然後降落到超靠近黑洞的星球上,
但是為了工作養家而錯過自己孩子的成長,卻是大有人在,
一不注意,他們已經離開家裡,出了社會。
即使庫柏拯救了全世界,
他眼睜睜看著自己女兒在沒有自己的情況下老去的這個代價,值得嗎?
也許他這樣的犧牲是必須的、甚至值得推崇的,
但對於困在超立方體內(oh yes) 的庫柏,絕對...不值得。不可能值得。
最後,這橫跨宇宙的史詩故事,也回到了諾蘭最原始,最平凡無奇的主題-
家。
諾蘭的每一部電影的主角,幾乎都急切著尋求自己曾經擁有,或是從未擁有的家。
這講述的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一個地方,有可能是任何人事物,
甚至是你自己腦海中的一小角。
敦克爾克看著地平線的士兵、
《記憶拼圖》萊納為了尋求意義而給予自己的謊言、
蝙蝠俠不惜一切代價所保護的高譚市。
而《星際效應》所講述的悲哀,就是時間對於「家」所造成的改變,
有時候,你在隔了一段時間回到家,回到你曾經熟悉之處,
卻發現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這並不見得是壞事,畢竟我們的骨子裡都有一個冒險者,「改變」就是人們的命運。
時間是個監獄,但是唯有認知到生命的短暫,一切轉瞬即逝的變化性,
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得到自由。
這種先鋒的精神,是我們此刻最需要,但是也最匱乏的。
而這種精神最大的推動力,也就是無可預測、無從觀察,但是卻真切存在的愛。
在你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們都老了20分鐘,更靠近死亡20分鐘,
但是《星際效應》訴說了,
我們不應該因為這樣的恐懼而停止仰望自己在星空之中的位置。
沒有人能夠逃離時間,但是我們能做的,是記錄下它、超越它,
就如電影最後太空站的還原房子之中大大小小的螢幕,播放著紀錄片。
我們也許現在不知道對於身邊的人的愛,以及這些紀錄能夠帶來什麼,
但是正如史帝夫賈伯斯所說:
「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
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而諾蘭也一樣,堅定地透過他最懂的語言來傳達這點,
電影,在本質上就跟愛一樣,其中闡述的想法也是超越時間以及空間的
而諾蘭竭盡一生試圖保存,對於電影的愛,已經愈來愈不受重視,
現代商業大片幾乎只求效率以及一時的歡笑、緊張,觀眾們都說「開心就好」,
但是,曾經,電影也是啟發驚奇、探索未知的最佳先鋒之一,
現在卻成為了不斷地繞著原地旋轉的遊樂園,短短十分鐘就能「看完」,大家也滿足了。
而正如住在四次元空間,但是只能掌控三次元的我們,
電影不也是用一塊二次元的銀幕來塑造充滿無限可能的三次元世界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v9OhgS99t8/hqdefault.jpg)
微 體 生物 科技 在 微體生物醫學股份有限公司、肺無憂、汐止快篩在PTT ... 的八卦
微體 生醫再度配合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共同參與本次台灣醫療科技展。除了展示肺癌分子標記抗體檢測技術外,更利用本次展覽發表全新產品「生化檢測癌症標記用尿液採檢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