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中山堂廣場國父銅像所在建物之由來 / 張哲生
你知道嗎?臺北中山堂廣場東北方的國父銅像所在之處,除了銅像是臺灣雕塑家蒲添生於1949年完成的,其餘的部分,包括承載銅像的基座及其所在的露臺,皆是日本時代的作品;臺座來自附近橢圓公園(今臺北市中華路與成都路口)裡的「祝辰巳銅像」基座(1911年落成),而放置銅像的露臺則是1935年竣工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駐營之址紀念碑」遺跡。
1900年,日人規劃臺北市街道路而將清代臺北府城的城牆與西門(寶成門)拆除,並在西門遺址建構了一個橢圓型的公園,於1906年落成啟用,名謂「橢圓公園」,而這個地方就是戰後臺北人所熟悉的「西門圓環」。
日人祝辰巳(1865-1908)於1896年來臺,先後任職於臺灣總督府之民政局、財務局、專賣局、殖產局等多個單位。1906年11月,祝辰巳接任後藤新平成為臺灣總督府第四任民政長官,掌管臺灣民生業務,直至1908年5月卒於任內,得年44歲。他在臺灣的12年裡,對於臺灣財政制度的建立及經濟發展方針的訂定,有不小的貢獻,是臺灣在20世紀初邁向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英年早逝的祝辰巳對於建設臺灣可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此在他離世後不久,臺灣總督府裡便出現了為他鑄造銅像的聲音,最後由繼其職位的新任民政長官大島久滿次與當時臺灣銀行的副頭取(副總經理)下坂藤太郎擔任發起人,成立了「祝辰巳長官銅像建設會」,計畫募款一萬日圓作為製作銅像和後續維護的經費,而放置銅像的地點就選在橢圓公園。
祝辰巳的銅像乃委託藤田文藏(1861-1934)製作,畢業於工部美術學校的藤田文藏是日本培養的第一批學習西方雕塑技法之雕刻家。當東京美術學校於1899年創立時,藤田文藏便開始在其雕刻科擔任教職,前後長達15年之久;此外,他還在 1901 年與橫井玉子等人共同創設了一所私立女子美術學校,並擔任該校的首任校長。
藤田文藏在參考祝辰巳過往的照片以及和多位祝辰巳的親友會晤之後,決定以祝辰巳穿著總督府制服的模樣為藍本雕塑一尊全身立像,以他身穿佩掛著勳章的外套、左手持劍、右手拿帽的形象,來表現其開朗、挺拔之英姿。
至於用來放置銅像的基座則是由臺灣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森山松之助(1869-1949)設計,他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官署建築設計師,其著名的作品有臺灣總督府(今總統府)、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菸酒公賣局前身)、臺南州廳(舊臺南市政府前身)、臺中州廳(舊臺中市政府前身)、臺北州廳(今監察院廳舍)。
銅像基座高7公尺,座身有四個造型優美的裝飾柱,底部有大角水牛頭的塑像,牛嘴為噴水口,噴出的水會流入基台外緣的水池裡,昔日《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曾有相關報導:「該像臺四隅,各嵌一石製水牛首,頭角崢嶸,其上又繞以青州泥造就之甘蔗形。」文中所述之「水牛」與「甘蔗」正是用以紀念祝辰巳在財政與殖產上的貢獻。
祝辰巳銅像的揭幕式在1911年11月13日下午3點舉行,儀式一開始先由臺灣銀行頭取(總經理)柳生一義報告興建銅像的緣由,再由臺灣總督府事務官阿部滂報告建設費用等事務,緊接著,臺灣總督府官員代表殖產局長高田元治郎、臺北公會副長松村鶴太郎,與臺灣人代表林嵩壽(板橋林家)等人連番上臺致賀辭,最後進行銅像的揭幕;現場冠蓋雲集,計有數百人參與此盛會。
祝辰巳銅像及其基座就矗立在橢圓公園的中央,臺座的水牛嘴會源源不絕地吐出清水,炎炎夏日裡常有孩童在銅像四周戲水,而公園裡種植的山梔子花飄逸著淡淡的香味 ,令往來的行人樂於在此歇腳,附近還有各樣的店舖與叫賣的小販,實在是個休閒的好去處。
二戰末期,日本政府缺乏可以用來製作武器的銅、鐵等金屬,所以頒布了「金屬回收令」,於是臺灣島上大多數的銅像因而遭到鎔解,祝辰巳銅像亦無可倖免,至於基座因為是石雕的,而得以保存下來。
戰後,臺北市政府將橢圓公園裡已無銅像的基座移至臺北中山堂前的廣場上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駐營之址紀念碑」遺址之露臺上,做為國父銅像之基座。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47-1895)是1895年率領日軍攻臺的近衛師團團長,他在這一年10月28日病逝於臺南,之後被日人奉為「臺灣平定之神」與「帝國南方鎮護大神」,1901年落成的臺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前身)就是為了奉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而建。
而今臺北中山堂廣場上國父銅像的所在地原本是清代的布政使衙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於1895年6、7月間曾在該處駐營,其住宿的木造平房被稱為「御遺跡」,後來建物傾倒,改以木牌標示,之後便設置紀念碑,由臺北公會堂的設計監造者井手薰(1879-1944)負責設計。
1935年5月28日舉行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駐營之址」紀念碑破土儀式,由臺灣神社之社官主持儀典,總務長官與臺灣軍參謀奉奠,出席者多達一百餘人。同年10月8日,紀念碑正式揭幕。
戰後,臺北公會堂被改名為臺北中山堂,廣場上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駐營之址」紀念碑則遭拆除,改立呼應「中山堂」名稱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銅像;如前所述,銅像之基座乃使用原位於橢圓公園的祝辰巳銅像之石雕臺座,但原本基座底部的水牛首雕飾已不復見,而置放銅像的露臺即原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駐營之址」紀念碑所在之建物。
國父銅像係於1946年1月由臺灣省黨部委託臺灣雕塑家蒲添生(1912-1996)設計製作,蒲添生根據國父於1924年在日本長崎演說的照片為藍本進行雕塑,表情生動、肌理表現自然,與衣服的質感有明顯的區別。銅像高3公尺、重1700斤,於1949年10月10日揭幕,儀式由當時的臺灣省主席陳誠主持。
以上就是臺北中山堂廣場上的國父銅像及其所在建物之由來。
《圖片說明》
上:日本時代的臺北橢圓公園,可以看到祝辰巳銅像及其基座就矗立在公園中央,銅像後方的西門市場(今西門紅樓)則清楚可辨。
中左:臺北中山堂廣場上的國父銅像(張哲生攝於2019年3月28日)
中右:對照之下可知,1911年揭幕的祝辰巳銅像與1949年揭幕的國父銅像,兩者的基座是同一個。
下:1935年落成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駐營之址」紀念碑,後方可見臺北南警察署,即今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之前身。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韓國女婿 阿燦 아찬,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南門市場 #年菜 #美食吃吃燦 南門市場也太好逛了吧... ----------------------------------------------------------------------------------------- *應觀眾要求附上 - 採買清單(純推薦 非業配 ) ...
御奉門市 在 捲捲 & 土豆拿鐵 美食/旅遊/生活 Facebook 八卦
超美味的蜜糖草莓金磚,榮登今年度草莓季必嚐首選,大餅烘烤的金磚口感令人驚豔!@御奉小餐館 美術館門市
御奉門市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2018年10月29日,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與漢中街口,110年歷史古蹟「西門紅樓」前面,有好多人架著相機在取景。(張哲生 攝)
《認識西門紅樓與臺北稻荷神社的歷史》
昔日清代臺北城西門以西,城外不遠處為簡易市集和墳場。1895年日本人統治臺灣後,決定重整這一帶的亂葬崗,由於當地不只埋葬東方人,還有不少西方人(因為臺灣曾是荷蘭與西班牙的殖民地),為了鎮壓亡靈與避邪,日本人結合西方的十字架和東方的八卦為建築造型,興建了十字樓和八角樓做為市集之用,名為西門市場,即今之西門紅樓,除了將八角樓的正門設在象徵鬼門的東北方,還在一旁設置了可以祈福與祭祀的神社。
1945年二戰結束後,統治臺灣的國民政府將西門市場改造成戲院,當時在開挖附近地基時曾發現為數不少的骨骸;另外,臺北市政府在2000年重新整頓這一帶的時候,在西門紅樓旁也發現了兩塊記載中文人名的墓碑,在在證明這裡曾是墳地。
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代,大量日籍移民進入臺北城。臺灣總督府考慮到臺北城內建築分布,與艋舺、大稻埕已成形的街市地緣,便規劃臺北城西門附近之空地為日人的居住處所。
為了因應包含末廣町、新起町、大和町、乃木町、築地町、壽町、濱町、泉町,即現今臺北市中華路一、二段兩側及西門町徒步區等地的日人生活機能需要,西門旁的「新起街」於1896年出現以簡單木造房舍為主的市場建築,此市場主要目的就是供應當地新移民的生活日常必需品。
1907年,臺灣總督府於市區改正過程中順利拆除臺北城牆與西門之後,進一步委託知名建築師近藤十郎興建西門市場,以提供機能更加完善的市場來替代原有的木造舊市場。
1908年12月20日正式落成的西門市場,由於位於新起街,亦被稱做「新起街市場」,是臺灣第一座公有市場。該市場入口為每立面8公尺八角形的兩層樓洋樓建築(八角堂),另一邊則為直約65公尺、橫約45公尺,內部寬約15公尺的「十字形」一層樓紅磚建築。
西門市場入口的二層洋樓,即為現今之西門紅樓,因其外觀為八角形,因此被當地日人居民稱為八角堂。
八角堂從立面可見有八面「老虎窗」,每立面外牆的女兒牆裝飾突出的三角形的「山頭」,另外,外牆則以洗石子仿造山石充作橫帶裝飾。在內部方面,八角堂採用八角形樑柱系統為鋼筋混凝土構造,上面為鋼鐵支架稱起的八角形屋頂。以空間論,約可包含二樓的八角形大廳,與一樓入口大廳與分居八角落的八間小店舖。
從此,西門市場成為當地日本移民的主要消費市場,除了充當傳統菜市場的十字型西門市場外,八角堂的紅樓建築的一樓共八間小店舖也分別販賣休閒文教用品與西藥等用品,八角堂二樓則是販售臺灣土產、明信片及日本土產;之後,市場週邊陸續增建多處私人平房店舖與攤販。
西門市場初期市場與北側道路(今成都路)之間有條排水溝,1910年3月,木下新三郎、三好德三郎等日本商人為了繁榮西門市場,而發起設立神社的提議,他們表示「官幣大社」臺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所在地)位於郊外,若能在市區內興建神社,便可以朝夕參拜,對居民便利不少。
最初,擬議「分靈」艋舺栗倉口街的豐川稻荷社(日本佛教曹洞宗系統的稻荷社),在西門市場北側興建稻荷社,名為「穴守稻荷神社」,並於1910年11月29日舉行地鎮祭、動工興建;其建材大部分來自日本,一小部分是當時臺灣神社修繕時汰舊不用的;至於在東京穴守神社本社獲「分靈」許可的「御靈代」,則先暫放於臺灣神社。
1911月2月11日上梁儀式當日,神社名稱正式改爲「臺北稻荷神社」;同年6月25日上午,臺北廳長與神職人員先自臺灣神社請出神座,再到臺北稻荷神社舉行盛大的「鎮座式」,當天下午舉行大祭。
臺北稻荷神社主祭祀倉稻魂命(掌管財富、守護農業生產和民眾生命之神),信奉者多為日籍商界人士;神社前置有石雕狐狸,為稻荷神社的守護獸。
臺北稻荷神社最初為「無格社」,因位在市場旁,附近又是熱鬧的商圈,香火十分鼎盛,曾於1926年向臺灣總督府申請改名為「臺北神社」未果。
1930年,臺北稻荷神社進行修繕與社務所改建工程。
1937年11月,終於升格為「鄉社」,是臺灣第一座升格為鄉社的神社,不過神社名不變。
二戰末期,1945年5月,臺北稻荷神社局部毀於美軍的空襲。
戰後,臺北稻荷神社和臺灣各地大多數的神社一樣,都被拆除了;之後,其遺址蓋了一棟三層樓建築,地址為成都路12號,裡頭曾經開過上海老天祿、南洋百貨公司、A&W 艾恩堡(1986年2月22日開幕。念念不忘它的露啤 Root Beer 🍺,也就是麥根沙士,再加上一球香草冰淇淋,美味至極啊!)、Tower Records 淘兒音樂城(1992年開幕,2003年11月歇業),NET 服飾,以及2017年5月20日正式開幕的 Jordan 西門町店。
1908年落成迄今已逾百年歷史的八角堂(西門紅樓),位於臺北市萬華區的成都路上,百年來歷經了日本、上海、西洋等多元文化的洗禮,最早是常民生活的公有市場,40、50年代有來自大陸各樣文化產業的聚合,60年代成為西方文明思潮的吸納窗口,集文化、商業、歷史並陳的多元熔爐,百歲的西門紅樓始終有著承載前衛、摩登、新式、多樣的豐饒意象。
二次大戰後,接收八角堂的滬商業者因建築的紅磚外觀,改名為「紅樓劇場」,1963年後,紅樓劇場改映電影,因此又被稱為「紅樓戲院」或簡稱「紅樓」。
1994年,包括樂山基金會等文化團體開始關注西門紅樓的發展情形,並要求政府將該公產收回並加以整修維持。
1997年,內政部將紅樓列入第三級古蹟(之後改為直轄市定古蹟),定名為西門紅樓。同時,臺北市政府並收回紅樓戲院的承租權,紅樓戲院宣告熄燈歇業。
1999年,臺北市政府開始大幅首度內部整修,將其定位於「電影博物館」,不過因建物定位與週遭西門市場尚未改建等問題,西門紅樓仍持續閒置。
2000年,遲遲未見改建的西門市場發生大火,紅樓主體雖未被嚴重波及,但市場及週遭廣場林立的攤販與違建嚴重毀損。大火燒毀十字樓及南北廣場違章建築,浴火後的重生,開啟西門紅樓新頁。
2002年7月26日,西門紅樓以「紅樓劇場」的嶄新面貌重新開幕,同年8月2日邀請鼓霸樂團演出。這年,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扛起「紅樓劇場古蹟再造」之任。
2007年11月,臺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棒起跑,將西門紅樓打造為西區指標性景點。
存在了100年後,2008年8月,臺北市文化局為活化西門紅樓,在八角樓引進茶餐廳以提供茶品與茶點,讓觀光客能夠體會身處古蹟裡飲茶的特色文化;並在後方的十字樓部份,將前端隔成16間小型創意工作室,供臺灣自創品牌的創意設計家進駐,統稱為「16工房」,十字樓後端則由Live House經營團隊進駐,邀請獨立樂團表演。
2016年8月8日起,西門紅樓進行八角樓古蹟修復工程,整修期間,八角樓不對外開放,但十字樓「16工房」仍正常營業。
2018年2月12日,完成八角樓古蹟修復工程。
御奉門市 在 韓國女婿 阿燦 아찬 Youtube 的評價
#南門市場 #年菜 #美食吃吃燦
南門市場也太好逛了吧...
-----------------------------------------------------------------------------------------
*應觀眾要求附上 - 採買清單(純推薦 非業配 )
《萬有全》:富貴雙方
《億長御坊》:心太軟、蔥烤鯽魚、冰糖蓮藕
《逸湘齋》:清蒸臭豆腐、紅燒獅子頭
《盧記魚丸》:香菇冬筍蛋餃
《翔記》:甘蔗果凍雞
《合興糕糰店》:鬆糕、紅豆年糕、蘿蔔糕、桂花年糕
-----------------------------------------------------------------------------------------
《韓國女婿 阿燦 아찬》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kr_ah_cha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abyChanYaTaiwan
御奉門市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下關市位於日本本州最西端、關門海峽北岸的一座城市。人口約27萬人,為山口縣內人口最多的城市,卻是全國人口最少的中核市。市區的下關港周邊古稱赤間關,亦寫作訓讀相同的赤馬關,簡稱馬關(ばかん)並成為其別名。清朝光緒年間甲午戰爭爆發後,中日兩國在此舉行和談並簽訂了中日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割讓臺灣予日本。「唐戶市場」有著「下關的廚房」美名,令旅人津津樂道的是這裡的新鮮魚貨售著庶民的價格、優良鮮美的品質。唐戶市場主要是魚貨市場,地面是賣魚的攤販,二樓則是食堂。遇上周末假日,市場裡有海鮮屋台街,每家魚攤都會出來擺攤賣生魚片、握壽司以及海鮮丼飯,來一趟唐門市場,就能滿足多種味覺享受。海鮮屋台最有趣的是,在通道間就能找個椅子坐下,立刻大啖手上的海鮮。若是一大早前往唐戶市場,可以看見漁民們吆喝卸貨的景象,走過批發區就可以看見正在挑選海鮮的滿滿人潮,各樣魚市攤販不絕於耳的叫賣聲,很是熱鬧,攤位上 除了可以看見肥美鮮魚、殼蟹、海膽、貽貝以及花枝章魚,還有已經切片擺盤的各式刺身,尤其晶瑩透亮的河豚生魚片更是吸睛,來唐門市場這全國集散地,沒品嘗到新鮮河豚,絕對會成為旅途中的一大憾事。
「龜山八幡宮」有著悠久歷史,建於859年的龜山,是下關的祭祀中心,奉祀應神天皇、仲哀天皇、神功皇后及仁德天皇,於平安時代自宇佐八幡宮勸請而建,因所在的位置為海島且形狀像龜,故稱其為「龜山」。八墦宮內有世界第一的河豚像以及販賣可愛的河豚御守及繪馬。本州島西側這塊地區合稱「中國」地區,其中面向瀨戶內海這塊的是「山陽道」,而面向日本海的區域則是「山陰道」,是日本律令時代的道路名稱;「山陽道」在律令時代是連結畿內與北九州的道路,七道之中唯一被編為「大路」等級,是最被重視的道路。下關地區屬山陽道。龜山砲台為鞏固海防而設立,其遺跡為一高170cm的石碑。江戶幕府時期,為了攘夷而建的砲台,第一彈就由此處打向停泊的美國商船,開啟了下關戰爭。河豚在下關隨處可見,是當地名產也是最受歡迎的吉祥物,據說摸了神龜會延年益壽。
御奉門市 在 [情報] 御奉Emperor Love 五折優惠券- Lifeismoney - PTT生活 ... 的八卦
餐飲名稱:御奉Emperor Love 地址及電話: 御奉Emperor Love Tea Boutique & Bistro(忠孝門市)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16巷33弄19號886-2-27111856 御奉Emperor Love Tea ... ... <看更多>
御奉門市 在 [情報] 御奉Emperor Love 五折優惠券- 看板Lifeismoney 的八卦
餐飲名稱:御奉Emperor Love
地址及電話:
御奉Emperor Love Tea Boutique & Bistro(忠孝門市)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16巷33弄19號
886-2-27111856
御奉Emperor Love Tea Boutique & Bistro(高雄大統誠品門市)
802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218號大統百貨和平店10F
886-7-2239553
御奉Emperor Love Tea Boutique & Bistro(中友門市)
台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161號B棟12樓
886-4-22258572
價位範圍(每人):100~300
https://www.ipk.com.tw/event/detail/9
<- 昨天跟朋友在這個網站投票並邀請fb好友後 立即列印了五折券
一開始找很久 因為他隱身在東區街頭
但一到餐廳推開木門立刻被那景象吸引了
非常令人舒服放鬆的空間 整個布置都很中國風
很適合一群好朋友來這聊天享受放假時光唷~~~~
詳細餐廳介紹請看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mperorloveteaboutiqu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8.204.9
※ Ken52039:轉錄至看板 Actuary 04/18 08:49
※ Ken52039:轉錄至看板 CAFENCAKE 04/18 09:08
我們會持續加強廠商的品質 TKS
※ 編輯: Ken52039 來自: 111.252.0.52 (04/18 13: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