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觀光大戰略原則篇
#自信高雄之美勇敢擁抱世界
文:好過日編輯部、3Q 陳柏惟
週日,好過日刊載了《陸客不來,日本沒在怕》一書書評,書中告訴我們:日本透過提升觀光價值,而非迎合單一市場,因此已經不再害怕中客來不來。「發覺自己的價值,並且更上一層樓…」這才是最重要的啟示!
日本曾經經歷過中國團「爆買」時代,在2014-15之際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那之後,中國團大量減少,原本2012年旅日中客團客近80%,但2015年團客已經減少到小於50%,並持續下探,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行比率增加。僅管中國觀光客「爆買」的時代已經結束,但日本觀光產業的成長態勢並未停止,在2011年-2018年的8年間,來日外國客成長4.8倍,達3000萬人次,不但提早達成安倍晉三首相為2020東奧設定的目標,還要往5000萬人目標前進。
日本曾歷經中國團快速砍半的2-3年,但業者並沒有出來哭喊「我們要中國客」,而是很快學會:爆買已經過去,要開始新模式。這樣的經驗,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以下,好過日小編特別遠端連線在台中跑行程的3Q,整理幾個重點:
1.#在地人滿意觀光客才會滿意
說到拼觀光,就要先顧好在地人。你或許會覺得這句話很怪。
但世界上那些觀光客最愛一去再去的地方,例如京都、維也納,哪個不是充滿活力、又兼具生活品質的? 若是當地人先覺得自己又老又窮,覺得自己住的地方很差勁,觀光客怎麼會願意來?
高雄的問題是,高雄人其實不了解高雄。一方面,問到高雄名產、問到好玩的地方、問到深入的文化特色,很多高雄自己都說不出來,甚至首長以為高雄古名「打狗」是真的打一隻「狗」,這樣的城市自我認知,怎麼可能包裝給外地人遊玩?
再者,包含交通、環境、各類市政活動,有許多當地人也不滿的現實,譬如辦個禿頭節,連在地人都嘲笑;觀光景點愛河疏於維護,臭得連在地人都不願意去,怎麼會有觀光客?
因此,提升當地人的滿意度,提升居住品質,就會提升觀光客的滿意度。而當居民都認同觀光重要,有共同意識推動觀光策略改革,也有一群年輕人願意加入觀光改造,且大家都認為只要有心,就有機會可以挑戰某件事,這樣的地方,就是能推動觀光的地方!
2. #多元行銷以旅客視角出發
觀光的成功,不在於主管機關位階或預算,而在於概念。日本的觀光主管單位,是國土交通省下轄的獨立法人國際觀光振興機構(JNTO),也不是一級部會。但近年觀光卻能成功推展,重點在長遠與整體性的計畫。
日本強調的「#入境交流」(Inbound):包含商務(含MICE)、探親等活動,甚至所有的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也包含在內。不只是「休閒觀光」而已。
因此,不同的旅客來源、目的,都要一一檢視,透過不同旅客視角,來研擬推廣和款待的中長期計畫。
所以,重點不在中國客好或不好,東南亞客消費高不高,而在於每個地區、每種客群,我們都有差異行銷策略,都爭取但不依賴,都以款待的心而非奴隸的心應對。
為了提升觀光產值,我們就需要讓旅客留滯時間變長、讓消費變多元而不會厭倦,此時,我們就需要讓外客消費遍佈地方而不只集中在首都與傳統景點,同時,也要培養在地產業鍊,揚棄外資一條龍式的操作,爭取有選擇能力的自由行旅客,讓他們變成回頭客。
全世界成長最快的自由行遊客,還是亞太新興國家的年輕中產階級,他們習慣社群網站與各類網路旅遊介紹媒體,相對應的,以年輕人的思維為主要市場,並增加異文化的了解交流,鼓勵三十多歲以下的年輕人投身旅遊業,也是發展「旅客視角」行銷的重要資產!
#打造特色城市串連策略聯盟
我們在《熱海の奇跡》(中譯:熱海重生,地方創生的典範)看到一句很有感的話:「觀光復活,必須提升城市的魅力,而不是以低價吸引客人。」
要能讓高雄成為觀光大城,我們就得找出「#非高雄不可的理由」、從營造高雄粉絲開始來經營品牌。
如上面所述的,三十歲世代,是有創造力、具有國際交流經驗的網路原住民,是透過自己打造工作和生活來改變城市的主力。與其以追求國際財團投資為目標,不如讓青年來改造市中心小的改造,在城市孕育微型企業,讓民間企業而非政府主導城市商業活力的變化。
政府可以做的,是協助讓地主與不動產擁有者有連帶的發展意識,願意配合釋出空間,也可協助建立地方創生的投資資金,但不可以單純用發補助的方式進行。
從民間做起的觀光產業,而不是一條龍的企業,才可能多樣化,讓更多人獲利而不是只有特定業者。當有更多業者(包含一般零售、農漁業、到文創、醫療等服務業)都能和觀光連結起來時,觀光的產值才會從點變成「面」,從旅行社間的互相競爭,到異業合作夥伴的建立,這種模式比起用強迫性的包裝,譬如叫醫學中心去統包觀光醫療,更有茁壯的可能。
另外,為了加長旅客旅行天數,也需要推動「#幅軸城市聯盟」,例如台南-高雄、高雄-墾丁的城市軸心,串連鄰近城市資源,讓彼此成為一起創造商機的夥伴。
而核心城市也要強化交通網,特別是連結機場、港口的軌道與低碳運輸模式,作為「玄關」與情報中心,放射到周邊小型景點,便捷的大眾運輸、票券整合等自然不可少!
跨業合作,區域合作,才能讓高雄成為有「連結力」的觀光大城!
有了這三個原則,加上全體市民一起努力,在健全城市的特色後,我們自然就不會被單一市場所威脅綁架,而是勇敢自信的擁抱全世界!
幅軸城市聯盟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高雄觀光大戰略原則篇
#自信高雄之美勇敢擁抱世界
文:好過日編輯部、3Q 陳柏惟
週日,好過日刊載了《陸客不來,日本沒在怕》一書書評,書中告訴我們:日本透過提升觀光價值,而非迎合單一市場,因此已經不再害怕中客來不來。「發覺自己的價值,並且更上一層樓…」這才是最重要的啟示!
日本曾經經歷過中國團「爆買」時代,在2014-15之際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那之後,中國團大量減少,原本2012年旅日中客團客近80%,但2015年團客已經減少到小於50%,並持續下探,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行比率增加。僅管中國觀光客「爆買」的時代已經結束,但日本觀光產業的成長態勢並未停止,在2011年-2018年的8年間,來日外國客成長4.8倍,達3000萬人次,不但提早達成安倍晉三首相為2020東奧設定的目標,還要往5000萬人目標前進。
日本曾歷經中國團快速砍半的2-3年,但業者並沒有出來哭喊「我們要中國客」,而是很快學會:爆買已經過去,要開始新模式。這樣的經驗,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以下,好過日小編特別遠端連線在台中跑行程的3Q,整理幾個重點:
1.#在地人滿意觀光客才會滿意
說到拼觀光,就要先顧好在地人。你或許會覺得這句話很怪。
但世界上那些觀光客最愛一去再去的地方,例如京都、維也納,哪個不是充滿活力、又兼具生活品質的? 若是當地人先覺得自己又老又窮,覺得自己住的地方很差勁,觀光客怎麼會願意來?
高雄的問題是,高雄人其實不了解高雄。一方面,問到高雄名產、問到好玩的地方、問到深入的文化特色,很多高雄自己都說不出來,甚至首長以為高雄古名「打狗」是真的打一隻「狗」,這樣的城市自我認知,怎麼可能包裝給外地人遊玩?
再者,包含交通、環境、各類市政活動,有許多當地人也不滿的現實,譬如辦個禿頭節,連在地人都嘲笑;觀光景點愛河疏於維護,臭得連在地人都不願意去,怎麼會有觀光客?
因此,提升當地人的滿意度,提升居住品質,就會提升觀光客的滿意度。而當居民都認同觀光重要,有共同意識推動觀光策略改革,也有一群年輕人願意加入觀光改造,且大家都認為只要有心,就有機會可以挑戰某件事,這樣的地方,就是能推動觀光的地方!
2. #多元行銷以旅客視角出發
觀光的成功,不在於主管機關位階或預算,而在於概念。日本的觀光主管單位,是國土交通省下轄的獨立法人國際觀光振興機構(JNTO),也不是一級部會。但近年觀光卻能成功推展,重點在長遠與整體性的計畫。
日本強調的「#入境交流」(Inbound):包含商務(含MICE)、探親等活動,甚至所有的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也包含在內。不只是「休閒觀光」而已。
因此,不同的旅客來源、目的,都要一一檢視,透過不同旅客視角,來研擬推廣和款待的中長期計畫。
所以,重點不在中國客好或不好,東南亞客消費高不高,而在於每個地區、每種客群,我們都有差異行銷策略,都爭取但不依賴,都以款待的心而非奴隸的心應對。
為了提升觀光產值,我們就需要讓旅客留滯時間變長、讓消費變多元而不會厭倦,此時,我們就需要讓外客消費遍佈地方而不只集中在首都與傳統景點,同時,也要培養在地產業鍊,揚棄外資一條龍式的操作,爭取有選擇能力的自由行旅客,讓他們變成回頭客。
全世界成長最快的自由行遊客,還是亞太新興國家的年輕中產階級,他們習慣社群網站與各類網路旅遊介紹媒體,相對應的,以年輕人的思維為主要市場,並增加異文化的了解交流,鼓勵三十多歲以下的年輕人投身旅遊業,也是發展「旅客視角」行銷的重要資產!
#打造特色城市串連策略聯盟
我們在《熱海の奇跡》(中譯:熱海重生,地方創生的典範)看到一句很有感的話:「觀光復活,必須提升城市的魅力,而不是以低價吸引客人。」
要能讓高雄成為觀光大城,我們就得找出「#非高雄不可的理由」、從營造高雄粉絲開始來經營品牌。
如上面所述的,三十歲世代,是有創造力、具有國際交流經驗的網路原住民,是透過自己打造工作和生活來改變城市的主力。與其以追求國際財團投資為目標,不如讓青年來改造市中心小的改造,在城市孕育微型企業,讓民間企業而非政府主導城市商業活力的變化。
政府可以做的,是協助讓地主與不動產擁有者有連帶的發展意識,願意配合釋出空間,也可協助建立地方創生的投資資金,但不可以單純用發補助的方式進行。
從民間做起的觀光產業,而不是一條龍的企業,才可能多樣化,讓更多人獲利而不是只有特定業者。當有更多業者(包含一般零售、農漁業、到文創、醫療等服務業)都能和觀光連結起來時,觀光的產值才會從點變成「面」,從旅行社間的互相競爭,到異業合作夥伴的建立,這種模式比起用強迫性的包裝,譬如叫醫學中心去統包觀光醫療,更有茁壯的可能。
另外,為了加長旅客旅行天數,也需要推動「#幅軸城市聯盟」,例如台南-高雄、高雄-墾丁的城市軸心,串連鄰近城市資源,讓彼此成為一起創造商機的夥伴。
而核心城市也要強化交通網,特別是連結機場、港口的軌道與低碳運輸模式,作為「玄關」與情報中心,放射到周邊小型景點,便捷的大眾運輸、票券整合等自然不可少!
跨業合作,區域合作,才能讓高雄成為有「連結力」的觀光大城!
有了這三個原則,加上全體市民一起努力,在健全城市的特色後,我們自然就不會被單一市場所威脅綁架,而是勇敢自信的擁抱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