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注音是媽媽焦慮的來源?】
當跟人家聊到,我們是選擇『自學』,通常都會引來一陣驚呼:「哇,當你的孩子好好哦!是不是都在玩,沒有壓力呀?」
但其實,跟大家想的不一樣哦!
我們之所以讓孩子自學,是希望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讓孩子能以生活為師,而非強記學問。
然而,我們有個基本原則就是:
選擇了自學,我們並不是就『放任地』讓孩子自然發展、探索 #什麼都不教。反之,我們更要隨時要提供不同嘗試的機會、並選擇合適的生活性教材,以有系統地來進行引導,期望能引發他們最終能自主學習的動機。
以上這些責任,在選擇自學的同時,其實通通都落在爸爸媽媽的身上了唷。#就像班導師的概念
最近和孩子即將上小學的朋友們聊到:「學注音這件事,大家都充滿了焦慮,#不是小孩焦慮 #是媽媽焦慮。」
一般學制內的小一,通常只有10週時間就要學完注音符號,一下從天真無邪的幼稚園大班,進入緊湊的小一生活,還要學注音,整個感覺要消化不良了呀 #有人也正好這樣嗎?
雖然,我不認為學注音和國字有先後順序,甚至並行,或學習順序對調都無妨,所以,我並沒有被這些隱形的進度給壓迫到。
但,我也曾教過糯米拼音 #而且很挫折,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拼法,孩子真的完全在狀況外。
既然都自學了,強調的是理解和融入生活的學習,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
#用互動式的方式讓孩子學習
📌從孩子一歲以前就開始講繪本
接著📌大一點就會使用教具和桌遊互動
這不是單純玩遊戲而已,其中可牽動得內容很廣:數理觀念、邏輯思考、空間概念、程式設計、語文甚至美感,其實都透過有趣的方式進到他們腦袋了唷。
#比起坐在書桌前寫個10遍更容易吸收
而最頭痛的注音,#巧虎幫了很大忙
好的教材,你看多了就知道:他讓注音符號、拼音變得很自然地存在在孩子的生活當中。
透過圖像、歌曲、互動式遊戲⋯⋯,有系統地認識注音—>二拼音—>結合韻—>三拼音,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語言基礎,培養獨立閱讀的橋樑。
說真的,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也不只獨用巧虎就打天下,我很誠實地說,除了巧虎,我還給孩子小行星、台灣麥克、博學屋⋯⋯等等,因為每個教材教的內容都不一樣,不會吃了肉就不吃菜呀,營養要均衡,知識的取得也是如此。
#科普知識我喜歡用小行星
#音樂童話我愛用台灣麥克
#數理空間邏輯大推博學屋
#圖文不符到極致
#想說綁兩支充當小學生🤨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