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在節目提很多次了但還是看到許多人問所以直接寫下我的看法好了。
非常熱門的「金融存股」之我見:
1. 只有存 ETF 沒有存股
嚴格來說我認為真正適合存的只有指數型大盤市值 ETF。因為他會自動汰弱留強,時代更迭王者未必永遠稱王。在台灣大盤歷史新高之際曾經的權王之一大立光四年新低、鴻海也還沒突破三年高、而新強者有聯詠和聯發科,你買這種 ETF 就吃得到,單押個股那就很吃運氣。
2. 就算存 ETF 也不會風平浪靜
股票市場波動性一定大的,著重短期獲利虧損只會產生焦慮。投資這種產品都要以長期投入、放眼長期報酬,因為你可能一入市就遇到空頭年。有些人看到空頭只想賣和逃,有些人則是看到萬千機會。若你要帳面數字不會跳動,那還是乖乖定存就好,名目上絕對不會虧。
3. 低利零利環境
銀行靠利差獲利,低利零利獲利自然低。這樣的全球現象以美國馬首是瞻,接近零利率外加 QE 放出了海量的現金,各國跟著降息競貶來避免外國資金大量灌入的影響。要看何時關掉水龍頭,以及 FED 2022、2023 有沒有升息的機會,那才能讓銀行有喘息空間。
4. 無風險利率降低提升資產價格
這算承上的另一個影響,無風險利率降低後(最近略回升),市場去找可以孳息的標的,也追求更高的風險溢酬,導致資產價格普遍上升。不管是股票、房地產、還是原物料黃小玉、運價等,與大量資金流竄都有關聯。把族群板塊的指數拉出來看,就可以發現資金偏好什麼。而錢是很聰明的東東,會找好東西去堆。
這題也順便解釋了很多專家媒體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看到的現象,整天抱怨股價偏高,卻好像沒看到資金大量產出。錢多了自然就到處推價格,錢收回去才會收斂。
5. 台灣金控很多有保險業務
理論上這些去海外投資的保險業,遇到台幣貶值要開心、升值要難過。但你稍微查一下新聞就發現保險業不管升貶都幹幹叫,整天抱怨匯損和對沖成本。保險業務佔金控營收比越大的,可能遭受匯率影響的不確定性也越大。再來保險以前是可以開出高利息給早期加入的人,現在越來越難,而台灣的一些投資也滿足不了保險業要追求的獲利目標,紛紛投入海外或追求風險更高的對象。
綜上所述我並不是討厭金融股,只是覺得現階段有更好的選擇。而用到存這個字,單押任何一個標的都是把自己放到高風險的圈圈裡而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經濟一週 EDige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投資市場經常聽到有人說對沖,減低損失,不過有些人做對沖,卻愈買愈傷,還經常聽到航空公司油價對沖錄得重大虧損。究竟對沖是什麼一回事?點樣先對沖得道?...
對沖是什麼 在 nagee Facebook 八卦
【下台前的仇日】
一張圖解釋:https://goo.gl/rgIAYQ
戰力滿點仇日打臉包(必看!)
Re: [問卦] 媚日媚到腦殘的都是哪種人?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1843407.A.EAA.html
「2014年,馬總統和總統府是稱呼『沖之鳥島』的,不知道這是不是『逢日必軟』?」馬政府捍衛漁權? 楊偉中:競選期、卸任前才捍衛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683301
關於沖之鳥事件的國際法論述:
https://www.facebook.com/rotpnetwork/posts/1008936355866087
「沖ノ鳥島」的歷史相 二
https://goo.gl/coUNuY
「沖ノ鳥島」具有「島」的位格,如果國民黨或統派不同意,我也沒辦法,那是聯合國規定的不是我規定的。」
Sheng-Feng Huang:
「護漁一個月?根本是尋釁吧! 人家日本好幾天前就提醒你那裏是EEZ,你還跟台灣漁船說那是公海,搞到最後船被日本押走,你再來借題發揮。過去幾年都對沖之鳥島的法理地位未置可否,快下台了就搞這一招,還跟中(華人民共和)國講同一套說詞,說沖之鳥島是礁?!
沖之鳥島的EEZ不只是EEZ,更重要的是可以間接妨礙中國船艦隨便橫斷台日之間海域,讓美日可以更容易防護台灣啦!X的一堆白癡台灣人,跟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跟中(華民)國仇日。」
再說,如果台灣漁船侵犯了中國自稱的領海或經濟海域,那照肯亞案的慣例,中華民國媒體和留言一片洗版說那些漁民有錯在先,踐踏他國法律,侵犯他國主權,丟台灣的臉,應該抓去給中國審判、最好死刑,不要回來了。馬政府會消音,頂多表達遺憾。然後爭取漁民回台灣的立委,就會被冠上包庇罪犯,破壞兩岸和平的挑釁份子。是不是這樣呢?想到就噁心。
James Hsieh:
張善政向蔡英文喊話「希望蔡英文政府520上任後,對日的外交政策要強硬,不要變成一個軟柿子」。笑掉我大牙,這群外交軟體動物竟然要台灣人硬點...敢不敢談談中國與肯亞案啊.善政兄。你們馬政府逢中必軟到比水母還沒骨氣,這時又裝超強硬啊,卒仔。別把台灣人當白痴,喪權辱國馬。
這三天的三則新聞:
馬國向台道歉 坦承有中方施壓
http://www.ntdtv.com.tw/b5/20160502/video/170834.html
劍指南海!中國官媒︰解放軍南海兩棲奪島演練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682779
中國盜砂問題嚴重,金門海岸線倒退了200米!
http://www.appledaily.com.tw/…/ar…/politics/20160503/851696/
25000/9(據行政院長所稱沖之鳥的面積9平方公尺)=2777個,損是2777個沖之鳥面積,孰可忍孰不可忍!侵門踏戶到國土上了,9.2可曾監督過政府?現在這些問題通通丟給下一任了就好了。只會說「等著看蔡英文多會處理」這時候馬政府怎麼不強硬呢?
Re: [問卦] 媚日媚到腦殘的都是哪種人?(另一篇)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61913605.A.A8B.html
中華民國政府口口聲聲譴責日本,但卻把台灣人權益當狗屎
1.從不肯認真幫台籍老兵索取賠償
2.從不肯認真幫慰安婦索取賠償
「慰安婦求償問題與台籍老兵不盡相同,補償背後的政治角力成為社會焦點。如前所述,90年代慰安婦問題浮出檯面的背景是韓國的「社會與國家」的對立,在這裡就是台灣與中華民國(國民黨黨國體制)的對立。台灣慰安婦的求償運動並未經過此公民社會的覺醒過程,反而被收編進黨國體制的中國民族主義抗日史觀框架。
婦援會誤導台灣社會,例如訴訟權利,宣稱領取補助者必須放棄上訴;控訴日本死不道歉,卻對首相聯名的道歉信隻字未提。發動拒領,阻礙阿嬤們領取贖罪金、甚至將領取補助者消音。」
這個舊中國政權的心態就是:「我要你們台籍老兵與慰安婦一輩子扮演中日世仇的上好道具,至於索賠正義那不甘我中華民國任何鳥事」
沖之島礁爭議 張善政:日本不要再把台灣當軟柿子
http://www.storm.mg/article/110831
「日本不要把再台灣當軟柿子,日本更不應把輻射食品進口和漁船問題當成單一事件,我們也特別敬告日本政府,不要測試我們的決心。」
請問文中的主詞換成中共政府呢?中國國民黨政府還敢大聲嗎?就變成俗辣人格了。中國的問題食品進口,是日本的百倍千倍嚴重,毒害全球的三聚氰氨毒奶粉大家還記得嗎?臭名遠播,搞的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敢買自家產品,現在中國人在澳洲、歐洲、世界各地搶奶粉,就是這樣來的。馬政府再三聚氰氨事件的時候,為國人做了什麼把關和求償大家還記得嗎?當然不記得,因為他躲的跟龜孫子一樣,媒體也像保護朱立倫一樣幫他神隱。
還敢提輻射食品,日本他們當然會出口自家的產品,問題是我們的政府可以限制禁止進口啊。當時大家都罵翻了馬政府還不是依然故我,還有核終那群政治專家來背書。結果現在竟然又怪起別人出口輻射農產品。當時核准開放進口的不就是你們家的衛生署?!真是不要臉到極限!
侵犯台灣主權問題,中共是日本的百倍千倍,馬政府又龜縮成什麼德行?光是這個月的肯亞案、鋼鐵協會趕走我國代表、還有無數國際上打壓我代表的案例,你們有像對日本那樣嚴厲聲明嗎?同一時間又對中國屁股翹得那麼高,說在保護台灣主權?白痴都知道在演戲。新聞下方還一堆留言稱讚張善政是難的的敢說話的好院長,抬轎抬的那麼假,真社夠了。
舊中國政權還想要主權要尊嚴,那應該先去去討回自己憲法主權那千倍萬倍的國土吧?不敢跟中共討「大陸」,那外蒙古總可以吧?退一萬步來說,台灣本島主權被中共侵犯,不敢講話,在外海和日本的糾紛,在那邊比大聲,到底誰才在挑軟柿子吃?
現在搞這些小動作,全都沒用。目的只是要把台日關係弄臭,留下屎坑給下一任政府而已。一心想把台灣鎖在中國的主權之下,滿嘴的要看清國際情勢,要看清實力,看清誰的拳頭大。等到日本、美國表態捍衛台灣主權時,台灣可以和在美日盟友的支持下走進國際時,又百般阻撓。不為什麼,中國國民黨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滯台的舊中國政黨,他們理所當然必信必中,貫徹始終。
PS台灣造型是參考日本設計的「台灣達」
對沖是什麼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沈旭暉隨緣家書】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唯獨香港是不可取替
「香港對中國不再重要」,一度是牆內世界小粉紅的口號。中國今天擁有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其日常交易額早已超過香港,而且兩地也出現了自貿區、示範區,在小粉紅文宣中,號稱距離「國際化」僅一步之遙,隨時可取香港而代之。不少外媒訪問時,直接採用北京文宣,講述香港GDP佔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多少、現在又只有多少,論證香港再沒有戰略價值。
但真是如此,北京何不任由香港自生自滅,何苦大費周章謀劃?隨著中國經濟崛起,香港GDP佔全國比重雖然下降,但中國對香港的依賴,其實不跌反升,因為這是全國唯一被國際社會典章制度承認、行普通法的國際金融中心。中國通過香港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從回歸前的40%,升至現在的約70%,國家越是富有,香港這個最方便的美元集資中心、「走出去」(自行領會)特殊通道,越是國內外兵家必爭之地。近日香港局勢紛擾,阿里巴巴偏偏在這時候來港上市,反映香港尚有不少未被注視的隱藏功能,屬北京不能放棄之列。特別是中美貿易戰開打後,香港更成為中國抗衡美國的經濟利器,戰略角色獨一無二。只要了解這些功能,一旦香港人鐵了心和北京博弈,經濟線能創造的「攬炒」條件,可以不堪設想。北京何不好好對待香港人,回到「一國兩制」初心,非逼得大家劍拔弩張不可?
協助在美上市中資股撤退的「方舟計劃」
這次阿里巴巴在港招股,集資額約150億美元,集資完成後,港交所成為2019年度全球最高集資額的股票交易所。遙想當年,阿里巴巴一度在香港尋求上市,只是礙於「同股不同權」尚未通過,遂改往美國上市,一直相安無事,運作暢順。但自從中美貿易戰爆發,中興、孟晚舟等事件發生,曝露出中資企業在中美博弈時的風險,尤其是那些科技巨企,若單純在美國獨市交易,總有可能面對封殺。輕則旁敲側擊,例如因為有人投訴賣假貨,而被官司纏擾;重則直接攻擊,如美國商務部會因為新疆人權制裁等問題,直接封殺AI人臉辨識科技公司;又或因為違反伊朗制裁,而封殺中興、華為等。幸好中興只是在港、深上市,短暫停牌兩個月後,終能恢復交易,避過沒頂之災。
為免被美國封殺長期停牌,必須為這批為數眾多、已赴美國上市的中資巨股,北京明白必須製造一隻體積夠大的經濟「方舟」,作全體海歸逃難之用。「方舟」製成後,美國以水淹之的風險及動機,就自然降低。小粉紅主流輿論可能又認為,百份百受控的上海、深圳,理應是第一收容港,又何必取道香港?問題是整個「方舟計劃」有一個最核心的技術問題:股份互換,這不是上海、深圳能解決的。
此刻任何大小股東,拿著阿里巴巴的美股,可以換成港股,到港交所放賣,據說阿里巴巴一些最大股東,已經開始變換;賣出後得到的港元,又可隨意兌換成各種主流貨幣,自由進出香港。因為中國既要大舉引入外資、又要嚴格實施外匯管制,這樣的矛盾結構,令香港變得獨一無二:在高牆內的上海、深圳,根本做不到股份互換,這也是上海這個自貿區失敗的原罪;唯獨香港在公海,「方舟」必需在海上,才能發揮其作用。至於其他在公海的外地交易所(例如新加坡),對北京而言,既沒有香港的受控度,又未必有能力承接阿里巴巴這樣的大戶,更沒有港滬通這類連結國內的特別通道。在可見將來,美國上市中資股必然陸續光榮回歸,百度、京東、拼多多、騰訊音樂等星光熠熠,不能盡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阿里巴巴上市當日,更公然打開口牌,陸續迎接其他美國上市的中資股「回歸」香港,畢竟這樣的「方舟計劃」,就只有港交所能勝任。至於為什麼不回到更「一國」的「家」,就「你懂的」了。
香港作為中國的最大美元印鈔機
據今年六月港交所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在2018年,內地非金融企業,在香港發行了723億美元債券,加上內地企業在香港的IPO集資了350億美元,單計尚未完整的官方數字(欠內地金融企業的美元債券發行數字),香港在2018年,已經為中國集資了1073億美元。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回看2007年,上海、深圳兩市交易量井噴,即使後來隨著金融海嘯回落,成交量及集資能力依然踏上新台階,令在「一般企業」層面,港交所一度被認為是中國的次等集資市場。畢竟同一隻股票,中港兩地同權掛牌的A股,總比H股有更高溢價;在內地掛牌,可比在香港得更高估值、更高PE。因此,「一般企業」總傾向在A股集資上市,除非有其他問題,才「淪落」到香港;前中國首富王建林尋求回歸A股,更是眾所週知(其後際遇是後話)。理論上,如不涉及把股權存放海外,或想藉上市香港,打開海外債券市場等算盤,單純集資,首選國內乃理性選擇。
然而,在最高層的角度,尤其是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企業到底在境外、還是境內集資,就另有計算。以下是邏輯推論:首先,人民幣是人民銀行印出來的;中國公司的股票或債券,乎合一定條件下,實際上也是印出來的。國內公司發行股票、債券後,所籌集的美元或港元資金,必須兌換成人民幣,並匯回國內使用;如涉及外債,可經審批留外還債。因此,國內集資所得的港元或美元,最後還是會交到人民銀行手上,並換成由人民銀行印出來的人民幣。
換句話說,香港等於間接成為中國的美元印鈔機,而且是一台年產高逹1000億美元的印鈔機,可謂一本萬利。中美貿易年度差額約6000億美元,若關稅是25%,即每年所涉關稅約1500億美元;但單是香港印出來的美元年產量,已幾乎可對沖其大部份關稅。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除了因為上市前的股東結構,涉及雅虎、軟銀之類的外資,與及同股不同權的股權結構,同時也是完全符合國家利益的行為。假如沒有香港,中國怎樣有更簡單的方法,變出這批美元?言猶在耳,中國財政部本週已宣佈,直接在香港發行以美元為單位的中國國債(注意:不是人民幣),赤裸裸的「cap美元」大計一浪接一浪,而且市場流傳香港金管局是大買家之一,無異間接以香港外匯儲備支持中國。
基於香港金融市場的功能,港人實不應妄自菲薄,迷失在什麼「GDP只佔全國2%可以不理」的無知論述中。香港的獨特金融戰略地位,並不能由上而下的「打造」及複製,而且在國際關係,這台機器更多是1992年美國的《香港關係法》加持而成的,而不是香港參加了任何國際組織、或北京單方面定義所能落實的。否則一紙空文成立特區,北韓就有了美元提款機;或加入了世貿的小島,就是金融中心,國際關係就不用讀了。假如當權者失去理智,親手毁掉這金融利器而不自知,才是真正令親痛仇快的事。屆時誰是真正的愛國者和愛國賊,豈非心中有數?
明報筆陣,2019年12月2日
對沖是什麼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 Youtube 的評價
投資市場經常聽到有人說對沖,減低損失,不過有些人做對沖,卻愈買愈傷,還經常聽到航空公司油價對沖錄得重大虧損。究竟對沖是什麼一回事?點樣先對沖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