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雨區】
#負責任點評
#當精心設計的亞洲熱帶雨林區被粗魯的轉型為熱帶雨林區
#怕沒完沒了所以盡量只針對動物的部分做評論
近期臺北動物園新的熱雨區和館開張了,許多媒體爭相報導,雖然曾經對於評論感到猶豫,但深思過後還是決定盡善本專頁最重要的功能─#從一般媒體無法觸及的角度來向大眾傳達動物園的事。也因此,這裡先打個預防針,對於這個被各方大肆稱讚的新場館,接下來將不會有水豚君多卡哇伊、栗喉蜂虎多靈敏之類的文字,更多的會是我這週下來對於這個「#半成品」的挑剔。
當然熱雨區不是沒有優點,但那對於2019年的現代化動物園來說,絕對不是足以拿來吹噓的資本。
首先,是關於熱雨館的部分,有關注動物園保育網的人應該都知道動物園曾經打算以切葉蟻(Atta spp.)與食蟻家族的競爭作為故事軸線來布置整個熱雨館(穿山甲館)的展示,並且迫不及待的在年初就針對該館在網站上的文字簡介做出更新,但不用等到開館當天,光從熱雨館 本身僅以不鏽鋼網包裹一事就可以確定展示切葉蟻只會有兩個結果,一是冬天時螞蟻通通凍死;二是螞蟻們快樂的通過網眼抵達新天地(只需要一陣風),成功的在這座小島上繁衍生息。最後雖然切葉蟻沒有進來,但其他熱帶動物同樣面臨在沒有溫溼度調節的「假室內」過冬的挑戰,颱風來臨時的防護措施也令人擔憂,半成品一詞絕對不是誇張。
接著,館內值得嘉許的在動線上設置了小型的夜行展示,未來指猴也將在此亮相,館方的光照策略暫不明朗因此不提(就算是夜行動物但完全沒有接觸日光的機會也......),除了單一展區窄小之外,整個館內明顯缺乏足夠的緩衝空間,若有新生兒或突發狀況(合籠、傷病等等),保育員將無法就地執行任何操作,就算在他處有後台也明顯 #遠水救不了近火,始終會造成飼養管理的不便。更甚者,為了符合民眾對於「穿山甲館」的期待,在開幕後才倉促的宣布會在館內規劃穿山甲展區,姑且不論屆時的展示效果,以場館現行配置看來,動物個體的福利將很難得到滿足。
然後空間動線方面,窄小的步道很明顯無法負荷動物園的客流量,即便會在假日發放號碼牌,也很難限制專程來打鳥的大哥大姐們不佔用道路、按時離開,更別提作業道路也沒有妥善的區分出來。過於擁擠的參觀環境對動物與遊客乃至於保育員都是一場折磨(想像一下如果棉頭狷沒在新加坡先接受過減敏訓練...),推著娃娃車的年輕夫婦更是寸步難行,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現象會發生在2019年的台北動物園。
再來談談室外的部分,直射的日光絕對是最大的問題,像馬來貘這種生活在雨林底層的物種(園方也在展牌上強調此事),先前在澳洲就曾傳出因缺乏遮蔭而罹患白內障的案例,在這裡居然被直接曝曬在陽光下,小食蟻獸、蜘蛛猴也只能在光禿的枝枒上被太陽曬昏頭,原產的熱帶雨林熱歸熱,植被的覆蓋度可是毫不含糊,但整個展場的設置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毫無任何針對毒辣陽光的對策,著實令人震驚。
在這之上,假若動物能妥善的利用水壕消暑那還另當別論,但數天的觀察可以發現動物幾乎不下水,除了水質本身糟糕透頂之外(看看那瀕臨優養化的表面),水域部份的設計打一開始就非常不友善。首先,提供動物上下岸的斜坡一座島只有一個,也就是說動物下水後游游游到島的另一側,居然會落得無處上岸的窘境,只得按原路折返;再來,斜坡本身的設計更是離譜,不是開放式的弧面而是連轉身都嫌擠的窄道,倘若一隻動物停留在上,整個動線就會完全被卡死;更甚者,展場內完全沒有「淺水區」,對於展示的所有物種來說,水壕的深度都是不持續游動就會滅頂的,沒辦法悠然的浸泡半身浴渡過正午的豔陽。這不僅證明了施工單位與設計者對於動物習性的不了解,更凸顯了動物園 #對動物福利的罔顧。
況且這個水壕的問題不僅於此,由於除了部分靈長類之外的展示物種都具有游泳能力,水壕對於他們來說其實算不上是屏障,倘若有那個心,多數動物都可以游出來逛大街,動物園對此的應對方式為在岸邊加上電牧線,依照行業標準只能應用為二級以下屏障的電牧線在這儼然成了第一級屏障,無論對動物或遊客都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以現行的外展區來說,加裝不鏽鋼網是對遊客與動物都更友善的選擇(對於有攀爬能力的動物來說,鐵網讓垂直空間得到最大利用,夜間也較能自由放行),只有在展場設計上滿足動物需求、提供足夠空間與要素的動物園 #才有資格追求無柵欄,而熱雨區很明顯還達不到那樣的層次。
再來是外展區的設計,完完全全就是反動物的思維。就算不懂動物,只要看了牌子就能明白,住在下島的馬來貘、大食蟻獸以及水豚都是純地棲的動物;而上島的小食蟻獸與蜘蛛猴大多數的時間都待在樹上,但這被特意區分的「上下島」,卻是在上島給予較集中、完整的地面,下島則多半只有狹窄的廊道,需要地的沒有地;不需要地的變成大地主,這設計真的讓人搖頭。再來對於樹棲動物最重要的樹,因為新開幕的關係,都還是尚未長成的植株,很難達成大多數使用者對於「樹」的期待(看看標牌上標示的20公尺樹冠層,再看看眼前不足三公尺的孱弱小樹),而若是要等它長成,展區內那貧瘠的且貌似不足量的廢土(我看到不少磚塊、瓦礫),能不能提供植物足夠的營養也令人質疑。面對這樣不完善的場域,應該作為彌補而廣設的 #豐富化設施卻幾乎在展區中銷聲匿跡,倘若是否怕人工痕跡影響參觀體驗,那我想說現在沒有豐富化的展區也沒有半點自然,大可放心的加裝豐富化,讓動物過得快活一些,可能的遊客質疑大可用展牌說明來制衡。
而解說牌,這個除了動物本身之外遊客最為關注的物件也很明顯沒有被認真對待,幾乎360度可觀賞的展區只設置有一面展牌,且多半不是在動物常出現的位置,導致遊客看到動物卻不知道牠是何方神聖,也不知道牠們在做甚麼、可能在哪裡,請問這樣設置展牌的意義何在?
最後回到整個雨林區來談談園方一直強調的「#生物多樣性」,雨林館雖然確實展示了各個類群的生物,但箭毒蛙與節肢動物卻沒有與其他物種同處一個空間,而是另外設置了單獨的展示間,試問這樣 #與原先分開展示的差異何在?#興建此館不就是為了強調一體感嗎?而早些年前因為這個計劃而拆除的「#亞洲熱帶雨林區河口部分」,作為舊雨林區最富新意的展示,也隨著現在舊入口處展出的黑天鵝 #與「#亞洲」#兩字一齊成為歷史,為了當初規劃不足的緩衝空間,淪為大量且劣質的重複展示。
自詡為「#亞洲頂尖世界一流」,台北動物園這份醞釀了十多年的成績單,我個人連及格分都很難給出,只期望園方能早日正視問題,運用過去105年積累的知識與經驗,懸崖勒馬的給出令動物滿意的補救措施。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年來,肺癌是國人因為癌症死亡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越來越多不抽菸的女性罹患肺腺癌,可能與廚房油煙和空氣汙染有關。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提醒,室內空氣有時比室外還髒,主要元凶來自於燒香、廚房油煙、室內芳香劑、蚊香,甚至裝潢建材也可能飄散甲苯、甲醛等致癌物質。 面對生活中的隱形殺...
「室外觀賞植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室外觀賞植物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 關於室外觀賞植物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 關於室外觀賞植物 在 命運好好玩粉絲團 Facebook
- 關於室外觀賞植物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 關於室外觀賞植物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室外觀賞植物 在 Amy TV阿美美/ Youtube
- 關於室外觀賞植物 在 多肉/仙人掌/室外植物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 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室外觀賞植物 在 多肉/仙人掌/室外植物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 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室外觀賞植物 在 黃金鈕仙人掌又開花了室內植物室外植物觀賞植物 - YouTube 的評價
室外觀賞植物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八卦
【熱雨區】
#負責任點評
#當精心設計的亞洲熱帶雨林區被粗魯的轉型為熱帶雨林區
#怕沒完沒了所以盡量只針對動物的部分做評論
近期臺北動物園新的熱雨區和館開張了,許多媒體爭相報導,雖然曾經對於評論感到猶豫,但深思過後還是決定盡善本專頁最重要的功能─#從一般媒體無法觸及的角度來向大眾傳達動物園的事。也因此,這裡先打個預防針,對於這個被各方大肆稱讚的新場館,接下來將不會有水豚君多卡哇伊、栗喉蜂虎多靈敏之類的文字,更多的會是我這週下來對於這個「#半成品」的挑剔。
當然熱雨區不是沒有優點,但那對於2019年的現代化動物園來說,絕對不是足以拿來吹噓的資本。
首先,是關於熱雨館的部分,有關注動物園保育網的人應該都知道動物園曾經打算以切葉蟻(Atta spp.)與食蟻家族的競爭作為故事軸線來布置整個熱雨館(穿山甲館)的展示,並且迫不及待的在年初就針對該館在網站上的文字簡介做出更新,但不用等到開館當天,光從熱雨館 本身僅以不鏽鋼網包裹一事就可以確定展示切葉蟻只會有兩個結果,一是冬天時螞蟻通通凍死;二是螞蟻們快樂的通過網眼抵達新天地(只需要一陣風),成功的在這座小島上繁衍生息。最後雖然切葉蟻沒有進來,但其他熱帶動物同樣面臨在沒有溫溼度調節的「假室內」過冬的挑戰,颱風來臨時的防護措施也令人擔憂,半成品一詞絕對不是誇張。
接著,館內值得嘉許的在動線上設置了小型的夜行展示,未來指猴也將在此亮相,館方的光照策略暫不明朗因此不提(就算是夜行動物但完全沒有接觸日光的機會也......),除了單一展區窄小之外,整個館內明顯缺乏足夠的緩衝空間,若有新生兒或突發狀況(合籠、傷病等等),保育員將無法就地執行任何操作,就算在他處有後台也明顯 #遠水救不了近火,始終會造成飼養管理的不便。更甚者,為了符合民眾對於「穿山甲館」的期待,在開幕後才倉促的宣布會在館內規劃穿山甲展區,姑且不論屆時的展示效果,以場館現行配置看來,動物個體的福利將很難得到滿足。
然後空間動線方面,窄小的步道很明顯無法負荷動物園的客流量,即便會在假日發放號碼牌,也很難限制專程來打鳥的大哥大姐們不佔用道路、按時離開,更別提作業道路也沒有妥善的區分出來。過於擁擠的參觀環境對動物與遊客乃至於保育員都是一場折磨(想像一下如果棉頭狷沒在新加坡先接受過減敏訓練...),推著娃娃車的年輕夫婦更是寸步難行,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現象會發生在2019年的台北動物園。
再來談談室外的部分,直射的日光絕對是最大的問題,像馬來貘這種生活在雨林底層的物種(園方也在展牌上強調此事),先前在澳洲就曾傳出因缺乏遮蔭而罹患白內障的案例,在這裡居然被直接曝曬在陽光下,小食蟻獸、蜘蛛猴也只能在光禿的枝枒上被太陽曬昏頭,原產的熱帶雨林熱歸熱,植被的覆蓋度可是毫不含糊,但整個展場的設置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毫無任何針對毒辣陽光的對策,著實令人震驚。
在這之上,假若動物能妥善的利用水壕消暑那還另當別論,但數天的觀察可以發現動物幾乎不下水,除了水質本身糟糕透頂之外(看看那瀕臨優養化的表面),水域部份的設計打一開始就非常不友善。首先,提供動物上下岸的斜坡一座島只有一個,也就是說動物下水後游游游到島的另一側,居然會落得無處上岸的窘境,只得按原路折返;再來,斜坡本身的設計更是離譜,不是開放式的弧面而是連轉身都嫌擠的窄道,倘若一隻動物停留在上,整個動線就會完全被卡死;更甚者,展場內完全沒有「淺水區」,對於展示的所有物種來說,水壕的深度都是不持續游動就會滅頂的,沒辦法悠然的浸泡半身浴渡過正午的豔陽。這不僅證明了施工單位與設計者對於動物習性的不了解,更凸顯了動物園 #對動物福利的罔顧。
況且這個水壕的問題不僅於此,由於除了部分靈長類之外的展示物種都具有游泳能力,水壕對於他們來說其實算不上是屏障,倘若有那個心,多數動物都可以游出來逛大街,動物園對此的應對方式為在岸邊加上電牧線,依照行業標準只能應用為二級以下屏障的電牧線在這儼然成了第一級屏障,無論對動物或遊客都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以現行的外展區來說,加裝不鏽鋼網是對遊客與動物都更友善的選擇(對於有攀爬能力的動物來說,鐵網讓垂直空間得到最大利用,夜間也較能自由放行),只有在展場設計上滿足動物需求、提供足夠空間與要素的動物園 #才有資格追求無柵欄,而熱雨區很明顯還達不到那樣的層次。
再來是外展區的設計,完完全全就是反動物的思維。就算不懂動物,只要看了牌子就能明白,住在下島的馬來貘、大食蟻獸以及水豚都是純地棲的動物;而上島的小食蟻獸與蜘蛛猴大多數的時間都待在樹上,但這被特意區分的「上下島」,卻是在上島給予較集中、完整的地面,下島則多半只有狹窄的廊道,需要地的沒有地;不需要地的變成大地主,這設計真的讓人搖頭。再來對於樹棲動物最重要的樹,因為新開幕的關係,都還是尚未長成的植株,很難達成大多數使用者對於「樹」的期待(看看標牌上標示的20公尺樹冠層,再看看眼前不足三公尺的孱弱小樹),而若是要等它長成,展區內那貧瘠的且貌似不足量的廢土(我看到不少磚塊、瓦礫),能不能提供植物足夠的營養也令人質疑。面對這樣不完善的場域,應該作為彌補而廣設的 #豐富化設施卻幾乎在展區中銷聲匿跡,倘若是否怕人工痕跡影響參觀體驗,那我想說現在沒有豐富化的展區也沒有半點自然,大可放心的加裝豐富化,讓動物過得快活一些,可能的遊客質疑大可用展牌說明來制衡。
而解說牌,這個除了動物本身之外遊客最為關注的物件也很明顯沒有被認真對待,幾乎360度可觀賞的展區只設置有一面展牌,且多半不是在動物常出現的位置,導致遊客看到動物卻不知道牠是何方神聖,也不知道牠們在做甚麼、可能在哪裡,請問這樣設置展牌的意義何在?
最後回到整個雨林區來談談園方一直強調的「#生物多樣性」,雨林館雖然確實展示了各個類群的生物,但箭毒蛙與節肢動物卻沒有與其他物種同處一個空間,而是另外設置了單獨的展示間,試問這樣 #與原先分開展示的差異何在?#興建此館不就是為了強調一體感嗎?而早些年前因為這個計劃而拆除的「#亞洲熱帶雨林區河口部分」,作為舊雨林區最富新意的展示,也隨著現在舊入口處展出的黑天鵝 #與「#亞洲」#兩字一齊成為歷史,為了當初規劃不足的緩衝空間,淪為大量且劣質的重複展示。
自詡為「#亞洲頂尖世界一流」,台北動物園這份醞釀了十多年的成績單,我個人連及格分都很難給出,只期望園方能早日正視問題,運用過去105年積累的知識與經驗,懸崖勒馬的給出令動物滿意的補救措施。
室外觀賞植物 在 命運好好玩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李行風水任務☆★擺放什麼植物才能開好運?
多數人喜歡在自家拈花惹草!,就會在陽台上佈置一些盆栽造景。
在陽宅風水學而言,
有生命力的植物,確實有助活絡風水磁場!
春節即將來臨,
老師建議大家可以準備有開運功能的植物,
來幫助我們的家宅過新年、旺宅氣、迎好運!
那到底要擺放什麼植物才能開好運呢?
老師今天先提供5種植物(圖片源自網路),
各位粉絲趕緊拿筆記起來!
🍀富貴竹
又稱萬年青,有著花開富貴、竹報平安,能帶來好運和財運之意。節慶期間在家裡擺一盆富貴竹,象徵富貴入宅。富貴竹易種植,避免在太陽下曝曬、及寒冷的室外種植,偶爾讓它曬曬太陽即可喔。
🍀鳳梨花
取自台語「旺來」的諧音,象徵著好運旺旺來,是居家常見的觀賞型植物。鳳梨不需要天天澆水,冬天每週澆水一次即可,但每天至少保持2~3小時的光照時間,若光照不足會導致無法開花。
🍀銀柳
台語諧音「銀兩」之意,象徵富貴、招財、納吉。銀柳枝條較長,插瓶散開之後面積比較廣,較適合放在開闊的陽台或客廳,才能顯出銀柳富貴大氣。如果陽台或客廳面積較小,老師建議銀柳買回來後可以稍做剪裁、同時不要那麼多隻插在瓶內,以免顯得室內雜亂,反而失去招財吉祥的寓義。
🍀金桔
金=「財」桔=「吉」,金桔果實纍纍,兼具招財納吉的寓意。在入宅、開張、春節時,金桔是必備的盆栽。在種植上,金桔需要充分的光照,才不會讓葉片黃化枯黃,算是易照顧的植物。
🍀多肉金錢樹
發財樹、金錢樹的種類多,老師特別分享多肉型金錢樹,原因是非常好種植,久久澆一次水,可以「窮養」就長很好。同時多肉金錢樹有著綠色圓圓的形狀,是一種能夠有效吸取室內甲苯的淨化空氣植物,擺放在家裡不只增添綠意盎然的療癒,還能有招財效果喔!
居家風水問題對我們健康、工作、財運、婚姻、求子都影響甚鉅!如有對於居家風水上的困擾跟疑惑,都歡迎預約《李行老師-陽宅風水堪輿》
如果你也想請李行老師到你家去看風水
→https://bit.ly/2GJZ6qw
室外觀賞植物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近年來,肺癌是國人因為癌症死亡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尤其越來越多不抽菸的女性罹患肺腺癌,可能與廚房油煙和空氣汙染有關。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提醒,室內空氣有時比室外還髒,主要元凶來自於燒香、廚房油煙、室內芳香劑、蚊香,甚至裝潢建材也可能飄散甲苯、甲醛等致癌物質。
面對生活中的隱形殺手,該如何尋求自保之道?
除了保持室內通風、炒菜要開抽油煙機,炒完菜多延長10分鐘後再關、以及常常清洗冷氣或除溼機的濾網,以下的植物被認為是天然的空氣清淨機,有助於吸收室內裝潢的空氣污染物,只要小小的一盆,甚至能除去80%的有毒物質!
1.吊蘭
有「綠色淨化器」的美譽,具有吸收甲醛的超強能力,可吸收室內80%以上的有害氣體。在房間裡種植1~2盆吊蘭,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即可被吸收殆盡。
2.綠蘿
能吸收空氣中的甲醛、苯和氨氣等有毒物質。剛裝潢好或新鋪設地板的房屋,應該保持通風,並擺放幾盆綠蘿,一段時間後,基本就可以達到入住的標準。
3.常春藤
擁有強效去除甲醛的功能,對存在於地毯、絕緣材料、膠合板中的甲醛,以及隱藏在壁紙中對腎臟有害的二甲苯都有很強的吸收能力。
4.波斯頓腎蕨
適宜在室內種植,是觀賞及淨化空氣的極佳植物,每小時能吸收大約20微克的甲醛,還能去除二甲苯和甲苯,因此也被譽為「最有效的生物淨化器」。
5.白掌
在歐洲被譽為「可以過濾室內廢氣的能手」,因為能吸收氨氣、丙酮、苯和甲醛等有害物質。然而其外表潔白純淨,又是很好的觀賞植物。
6.萬年青
多年生常綠植物,可以有效清除空氣中的尼古丁,還可以吸收甲醛等多種有害氣體,是一種用於改善室內空氣的植物。
7.蘆薈
吸附甲醛氣味的好手,將其擺放在臥室或者客廳的桌子上,有利於吸附室內的有毒物質。蘆薈也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是一種多功效的綠色植物。
8.非洲菊
非洲菊的細毛對空氣中的雜質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所以在剛裝潢好的家中擺放幾盆非洲菊,可以吸收家裡的雜質及其他有毒物質。
9.虎尾蘭
能吸收室內部分有害氣體,並具有清除二氧化硫、氯、乙醚、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的功效,是用來淨化室內空氣的不錯選擇。
10.薄荷
所釋放的薄荷腦,不僅有清涼芳香的功效,還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將其放在室內,可以中和並去除空氣中的氨氣、苯和甲醛等有毒物質。
【環境毒素相關影音】
無法避免的環境毒素、人體內的毒素,如何用代謝將毒素排出?|陳俊光副院長
https://youtu.be/0n67JeDK1pQ
幫健康打底!塵市生活、季節變化攏免驚
https://youtu.be/ZsQcC0QhyzY
挑選空氣清淨機前,你該知道的驚人真相!
https://youtu.be/6mEI5Ucg8PA
【相關文章】
10種植物除甲醛又助眠,淨化空氣24小時不打烊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9973
家裡只要種一盆,吸收掉80%有害氣體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258
保濕護眼、吸收有毒氣體!4種適合種在室內的盆栽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257
#肺癌 #空氣清靜機 #植物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室外觀賞植物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日本東北山形縣的藏王溫泉區四季景色宜人,春夏可以踏青郊遊、秋季遍山楓紅、冬季白雪皚皚。不過說到最能感受藏王魅力的,一定是冬天雪季。這裏不但是滑雪勝地,還可以看着雪景浸溫泉、食靚和牛,最重要的是能夠觀賞一個藏王得天獨厚的大自然鬼斧神工──樹冰(Ice-monster)!
【樹冰】
樹冰之所以罕見,全因為它的形成必須配合多種氣候地理條件及特殊因素。第一,嚴峻寒冷的東北季風遇上日本對馬暖流產生的大量水氣,產生過冷卻水滴的雲粒。加上藏王高原連峰上的雪,形成雪加冷水滴的共融狀態。第二,必須要有固定方向而且持續的強風使雪水附着樹木,樹冰結構才不會被破壞。第三,樹種必須為常綠針葉植物,這樣才容易附着冰雪。第四,積雪量不能過多或過少。積雪不夠當然不能形成樹冰,可是積雪太多的話樹木容易被壓垮,而且山林有可能被掩沒,也就無法造就整片樹冰的奇景。研究樹冰的專家稱最佳的環境為積雪量2至3米。
樹冰只出現在海拔超過1,550米的高山地區。除了藏王,日本東北地區還有幾處地方可以觀賞樹冰,較著名的還有八甲田山、森吉山等。不過說到規模最大型的還是藏王樹冰。樹冰的形態每棵各異,大多都呈現蝦尾形狀。由於表面不平滑,其實近看有點像動畫片中的怪獸,甚為詭異,也難怪樹冰的別名叫「雪怪」(Ice-monster)。而且剛才提到樹冰形成必須有固定方向且持續的強風,所以「雪怪」的頭都往同一方向望,有點像一隊軍隊準備出征。不過從纜車上或展望台看一整片樹冰,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厲害,超-壯-觀!
樹冰大約從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開始形成,2月至3月初為觀賞樹冰的最佳時機。
【藏王纜車】
從公園入口藏王山麓駅(海拔855米)到山頂(海拔1,661米)共需搭乘兩段纜車,全程共需約三十分鐘。沿途能夠欣賞到樹冰與普通樹木交匯的位置,也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在雪道滑雪。景色之美使人目不暇給,根本就無法好好在纜車休息,因為會不斷拍照啊!
【樹冰幻想迴廊】
為讓旅客能夠欣賞不同的樹冰姿態,12月至3月初當中的50多天會舉行「樹冰幻想迴廊」。旅客坐上附有暖氣的新型雪地車「夜間巡邏號」,在車廂中近距離欣賞樹冰。靜寂漆黑的晚上,將白色「雪怪」打上七彩的燈光,令「怪獸」更加生動有趣,與白天看到的模樣完全不一樣。到了海拔大概1,500米處,會讓旅客下車拍照,時間只有十餘分鐘,要把握機會打卡!聽說這個位置連滑雪人士也到不了的,機會實屬難得。
記者採訪的日子,剛巧藏王有滑雪活動,在雪地車上,看到遠處的煙火,非常浪漫美麗!不過有一點要留意:由於車廂內外的溫差,所以車上玻璃窗常有霧氣,記得要帶毛巾去擦玻璃,避免因霧氣而影響視覺效果!
最後溫馨提示,冬天去藏王溫泉區,山頂溫度可低至零下16°C或更低,因此記得做足禦寒措施!除了穿著足夠保暖衣物、手襪(滑雪手襪最佳)、冷帽、頸巾、保暖防水靴,記得要多帶幾個暖包傍身。由於有時候山頂風雪甚大,戴上口罩可以防止凍傷!
【藏王溫泉】
欣賞完冰天雪地,當然要回酒店浸暖笠笠藏王溫泉!這次記者入住的Takamiya Village Hotel Jurin的室外風呂可以看着雪景泡湯,很寫意。藏王溫泉開湯至今已經有差不多2,000年歷史,屬強酸性硫磺泉,一旦接觸空氣就會變成奶白色。據說對皮膚疾病和腸胃問題很有療效,還有嫩膚美白功效,有「美人湯」之稱,長年備受女士喜愛!
不過如果你是敏感性皮膚,或者不喜歡硫磺味,這裏也有非硫磺泉,讓你消除疲勞,促進血液循環。
【山形料理】
去旅行又怎麼少得了吃特色料理!這間酒店一泊二食的晚餐都相當豐富。一年四季都可以選擇牛壽喜燒、各種肉類的Shabu Shabu(包括藏王牛、米之娘豚肉及羊肉)、藏王名物成吉思汗羊肉,而冬季更有雞煲供選擇。這次試吃三肉Shabu Shabu,藏王牛雖然不及米澤牛、山形牛等入口即化,可是相較起來沒有那麼肥膩。米之娘豚肉出產自山形縣,肉質嫩滑多汁。而羊肉不太羶,吃起來有點像豬肉,而且切得夠薄,味道不錯。其他前菜、配菜等如雞肉蝦沙律、海鮮刺身的擺盤也相當用心,值得一讚。
看雪景、拜訪樹冰大神、滑雪、泡湯、飲飽食醉,晚上相信可以好好睡一覺了!一天下來不就是Yurutabi (ゆるたび)嗎?(Yurutabi (ゆるたび),即「閒式遊日本」,以「悠閒」、「舒適」的方式遊日。)
藏王温泉 Takamiya Village Hotel Jurin
地址:〒990-2301山形縣山形市藏王温泉上ノ台814
電話:+81 23-694-9511
網址: http://www.zao.co.jp/jurin/
交通:除自駕遊外,還可以到山形站或仙台站搭乘巴士往返
藏王纜車 Zao Ropeway
►地址:山形縣山形市藏王温泉229-3
►電話:+81-23-694-9518
►營業時間:
冬季(12月11日至3月31日)
藏王纜車山麓線 8:15am - 4:45pm;藏王纜車山頂線 8:30am - 4:30pm
夏季(4月1日至12月10日)
8:30am - 5pm
►費用(成人:初中學生以上/兒童:小學學生):
目的地-地藏山頂站:成人單程$107、往返$200;兒童單程$57、往返$100
目的地-樹冰高原站:成人單程$57、往返$107;兒童單程$29、往返$57
►備註:遊客眾多時,會臨時加開班次。依天候狀況而定,有時會停運
樹冰幻想迴廊
►日期:2018年12月22日至2019年3月3日期間指定日子共52天
(22/12-23/12,28/12-6/1,11/1-13/1,18/1-20/1,25/1-27/1,1/2-3/3)
►出發時間:5pm,6pm,7pm,8pm(每次一小時)
►費用:成人$286、兒童$236
►備註:如遇惡劣天氣,可能會被取消。需要提前預訂。
►網址: http://zaoropeway.co.jp/zao/winter/nightcruiser.html
採編:黃愷晴
拍攝:周義安
鳴謝:
JNTO 日本國家旅遊局 (www.welcome2japan.hk)
日本精彩無限Japan Endless Discovery
Yurutabi 閒式遊日本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室外觀賞植物 在 Amy TV阿美美/ Youtube 的評價
室外觀賞植物 在 多肉/仙人掌/室外植物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 2021年12月 的八卦
砍頭長毛藍柱藍柱仙人掌多肉植物觀賞綠化植物室內植物觀葉植物室外植物. 1,200. 蝦皮購物. 選項取消. 找同款商品. 追蹤此商品 ... ... <看更多>
室外觀賞植物 在 多肉/仙人掌/室外植物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 2021年12月 的八卦
砍頭長毛藍柱藍柱仙人掌多肉植物觀賞綠化植物室內植物觀葉植物室外植物. 1,200. 蝦皮購物. 選項取消. 找同款商品. 追蹤此商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