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
#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右邊 👉「訂閱」
<單則精選>
拜登的經濟內閣名單正式出爐,一如預期,由前聯準會主席葉倫出任美國財長一職,若獲國會通過,她將是美國史上首位女財長。葉倫擔任美國聯準會主席時,對貨幣政策抱持鷹派立場,她也主張削減社會福利、重返自由貿易,因此在政府財政赤字上,也被歸為鷹派。但全美新冠疫情當前,且有隨著季節惡化的趨勢,葉倫因此在記者會上,表達了她支持拜登在上任後繼續紓困民間的政策想法。
拜登挑選的經濟內閣成員,清一色都是曾在歐巴馬時代擔任經濟政策要職或顧問,看似是如出一轍的歐巴馬2.0團隊,華爾街日報就直接點破,拜登的經濟團隊其實將走全新的全球化路線,也就是認同川普對全球化的看法,美國經貿確實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受到了傷害,但處方籤將有所不同
而葉倫,作為拜登未來上任後的經濟大腦,她鮮為人知的對中立場究竟為何。首先,對川普一再把關稅當作貿易戰武器,葉倫曾經明白表示,關稅就是不折不扣的雙刃劍,一旦對進口商品提高關稅,美元就會被迫升值,其實反而是傷害美國製造業,且她的觀察,是關稅反而黯淡了美國製造業的就業前景。但拜登在近期一場專訪中,已經表明他上任後不會立即更動現有關稅,他認為更重要的是遏制中國在貿易上的惡性行為,也就是中美間的智財權爭議
葉倫,曾經在多個論壇中,談到北京補貼國有陸企,強迫美國企業進行技術轉讓,阻礙了全球科技的發展,但截至目前為止,葉倫從未談及未來,她要如何與北京進行貿易談判。而美國的貿易談判權,在川普把國安問題摻入貿易問題後,白宮國安顧問其實也扮演一定角色。已被拜登欽點的提名人選蘇利文,去年就在一場論壇中暗示,科技圍堵是優於關稅戰的抗中利器。
{內文}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
美國將揮別經濟史上最不平等的一場就業危機,我將打造所有國人都能受惠的新經濟體,不是只適用少數人,而是適用於所有人,我想對那些在就業危機中掙扎的國人們說:「(政府的)援助已在路上」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正式介紹他的經濟智囊團,歐巴馬任內聯準會主席葉倫,美國史上首位女財長提名人,歐巴馬時期資深國際經濟顧問艾迪耶摩,美國可能的首位非裔副財長,歐巴馬政府顧問譚登,將出掌白宮預算局,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魯斯,效力過歐巴馬政府,獲邀擔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拜登財經內閣乍看與前一週出爐的國安小組一樣,是如出一轍的歐巴馬2.0團隊,事實上卻是難甩前朝已執行四年的「美國第一」,在經貿上必將端出修正版全球化主義的「類川普路線」。
(美國財長提名人/葉倫)
失去了生活,也失去了工作,中小企業苦苦掙扎,要繼續開門做生意,還是關門大吉,還有更多人,掙扎著溫飽問題,帳單和租金恐怕繳不出來,這是屬於美國的悲劇,急迫行動是必要的,不採取行動將會導致自我強化式的經濟衰退,對美國經濟造成更大的破壞
葉倫,作為拜登未來四年的經濟大腦,對內她認同拜登對疫情經濟的處方籤,冬季來臨,令全美新冠疫情更加嚴峻,經濟復甦更顯蹣跚,因此,縱使川普政府留下七兆美金國債,這位財政赤字的大鷹派,也轉而支持新政府在上台後繼續紓困民間,提供政府借貸,以避免疫情大流行,擴大美國貧富差距後在經濟上烙下「斷層性」的永久傷害,對外這位美國準財長最讓人好奇的,是她鮮為人知的對中立場究竟為何。
(美國財長提名人/葉倫/2020.02)
對他國商品課徵關稅或許會讓美國商品更具競爭力,但美元一旦升值就會抵銷掉這種效應,因此我認為課徵關稅,不是恰當的關注重點,但我確實認為,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確實存在待解決的問題
迄今為止,葉倫從未透露,未來她將如何與北京進行貿易談判,但二月份出席美國兩黨政策研究中心(Bipartisan Policy)論壇時,葉倫對川普政府始終以關稅作為貿易戰武器提出明確懷疑,認為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反而成為美元升值推手,"美國製造"變得更加昂貴下,美國製造業回流的榮景其實並未出現。
(美國財長提名人/葉倫/2020.02)
就美國企業的現況來看,假如實施關稅的動機是要令美國製造業更具競爭力,是要增加美國製造業的就業前景,容我這麼說,現實並非如此,從某方面來看,關稅為美國製造業提供了保護,但另一方面,對最終產品課稅,等同對供應鏈裡重要的中間產品課稅,因此總體來說,關稅對美國就業,尤其是製造業而言,似乎是沖刷掉了些許前景
事實上,以美國民間反中氛圍依然高漲來看,今年一月談妥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不太有重新談判的政治空間,近日,拜登對關稅戰的最新表態,出現在他接受紐時專欄作家弗里曼專訪的最新文章,表示自己上台後,不會立即更動既有關稅,認為未來首務,將是全盤檢討對中協議「遏制中國在貿易上的惡性行為」才是重中之重,拜登指的正是中美智財權爭端,而葉倫不止一次表明,北京補貼國有陸企,令美中科技戰引發國安疑慮,是損害全球科技進步的重大問題。
(美國財長提名人/葉倫/2020.02)
大衛剛才提到了智財權,強迫技術轉讓 智財權保護,大陸當局對國有企業的補貼,尤其是這些國有陸企,在新科技發展中有著執牛耳般的地位,但北京卻不願意開放國內市場,對外國科技來說大陸市場其實非常重要,因此我認為,這些都是美國政府必須開始著手處理的重要議題
如此看來,由川普為反制中國崛起,一手掀開的抗中經貿制衡顯然回不去了,從貿易戰衍生至科技戰的雙面包夾,在政府換屆後幾乎不會有太大更動,葉倫,顯然認同川普政府的擔憂,智財權問題縱使在前白宮貿易談判代表威廉斯眼中,她是相對於川普政府的對華溫和派,但美國政府的經貿政策走向除了由財長掌控,在川普把國安問題摻入中美貿易爭端後,白宮國安顧問在兩國談判上的角色,如波頓便動見觀瞻,已被拜登欽點的提名人選蘇利文,去年就在一場論壇中不諱言點出,科技圍堵是優於關稅戰的抗中利器。
(白宮國安顧問提名人/蘇利文/219.08)
假使你看關稅戰的角度,是覺得會令中國經濟成長率,會從去年6.7%下滑到今年6.2%的話,那麼這就是一場全盤皆輸的遊戲,因為到頭來,美國農夫及消費者都會因政府課徵關稅付出巨大代價,大陸反而對其他國家調降關稅,當美國忙於對大陸的鋼大豆及煤炭課徵關稅時,大陸鎖定的目標,是美國的量子電腦 人工智慧 生物科技,大陸腦袋裡想的,絕對不是下一季的經濟成長率會變得怎麼樣,而是下一個25年的經濟成長率,在我看來,倘若關稅政策延續下去,根本無法對美國產生利多
歐盟率先舉手,表態要與拜登政府籌組反中科技聯盟,研擬成立「歐美貿易技術委員會」,以求降低雙邊貿易壁壘,在科技及數位服務上制定一體化標準,來阻止北京動員「國家力量」,在多個高附加價值領域建立市場優勢,認為這能挽救失敗的TTIP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協議,且希望聯手華府改革世貿組織,在科技戰圍堵上 美歐的可能結盟,其實印證了許多專家對拜登政府的經濟路線預測,將奉行以「美國為先」的全球化主義,認可了川普對「中國掠奪」的診斷,只是處分籤不同,將改以合縱連橫多邊對抗,單邊制衡將暫時下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Wn-myefw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土耳其爆炸案 涉嫌IS成員遭拘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10號驚傳2起自殺炸彈攻擊,造成嚴重死傷,官方11號將死亡人數上修到97人,並指出發動攻擊的是兩名男性自殺炸彈客,警方追查兩人身份的同時,也扣留14名涉嫌ISIS成員,懷疑他們和案件有關。由於距離土耳其11月1號的國會大選只剩幾個禮拜,爆炸案時機敏感,...
大西洋貿易 在 林佳新 Facebook 八卦
「綠營之歐盟標準自助餐」
禁用一堆農藥說歐盟標準,開放美牛美豬怎不用歐盟標準?
今天牛肉事件發酵到一個程度,大家也都對民進黨丁姓發言人們的某些能耐一向清楚,我們就來討論「美牛」是否都「萊牛」吧
https://udn.com/news/story/9750/5010163
丁怡銘指出,另外,出示牛肉麵節冠軍得主菜單上標示採用美牛,正是要突顯馬政府2012年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後,國人食用美國牛肉、牛排等已經是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萊克多巴胺是飼料添加物,業者出示的零殘留也證明,牛在食用代謝後,往往在肉品中已無法檢出。
照這邏輯我想綠營真的「上下游」那篇美牛都是有用萊劑的報導看太多了,才有這種狹隘的生產觀念
「美國牛不代表都有用萊劑飼養」
為什麼佳新敢這麼說,你們看以下報導就知道
隨著美中貿易戰升級,世界各國開闢戰線外,週五 (2 日) 美國總統川普迎來好消息,美國政府與歐盟簽訂牛肉協議,歐盟提高美牛進口配額,開放更多優質 (無激素) 的美牛進入歐洲市場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364424
歐洲議會委員會於2016年7月答覆,萊劑在歐盟理事會指令96/22 / EC中被禁止在食品生產動物中使用,歐盟對該物質的禁令適用於在歐盟生產,並適用於從第三國進口的肉。關於「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委員會嚴正地指出:「基本的歐盟標準和原則不可用於談判,這包括禁止激素和生長促進劑。」
https://cnews.com.tw/181200915a03/
這是什麼意思佳新簡單的說,會使用萊劑的大部分都是比較相對便宜的牛肉飼養方式,例如美國的和牛這麼高檔的肉品你覺得會使用萊劑嗎?當然不會這是一種飼養的選擇與品牌的區隔
所以美國本土是有無萊劑牛飼養的,只是我不懂為何發言人會這麼偏聽而無知的對這間牛肉店家做出攻擊,事後又硬拗是代謝完全所以檢驗不出來
其實美牛是有無萊劑飼養的
只是我還是不懂怎麼一堆人會覺得「美牛」就是「萊牛」?
看完這篇的麻煩不要再說「美牛」都「萊牛」,這是很狹隘的看法以及對產業的不熟悉才有這種惹人發笑的觀念
#姓丁的發言人都很奇怪
#查一下丁怡銘過往新聞你會有新發現
大西洋貿易 在 林淑芬 Facebook 八卦
盧倩儀(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
在「美豬該不該擋?是否擋得住?」的攻防過程裡,有些重大錯誤認知可能嚴重誤導了社會大眾:
一、「若拿不出科學證據,當然就得開放」
...Continue Reading
盧倩儀(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
在「美豬該不該擋?是否擋得住?」的攻防過程裡,有些重大錯誤認知可能嚴重誤導了社會大眾:
一、「若拿不出科學證據,當然就得開放」
科學研究及科學發現需靠時間經驗累積,更需有充沛資金來源。
最有可能已握瘦肉精相關科學證據的一方就是藥廠,
但如同強生爽身粉、石棉、菸草、戴奧辛、DDT、生煤、化石燃料、以及默克等各大藥廠隱匿科學證據不勝枚舉的往例所顯示,
當科學證據擁有者同時也是獲利者時,研究結果未必得見天日。
只要成功隱匿一天,就多賺得一天暴利。直到關鍵文件曝光為止,廠商隱匿科學證據可能長達數十年之久,期間成千上萬無辜生命因而隕落。
企業追求的是健康風險及成本的公共化、利潤的私有化。
台灣政府沒有必要隨企業起舞犧牲大家健康,用台灣健保來補貼美國廠商。
依照上述石棉、菸草、DDT、化石燃料等經驗來看,即便今天台灣拿出了自己的科學證據證明瘦肉精危害健康,美國廠商依舊能透過研究經費之提供請御用學者製造出10篇、20篇科學論文提出反證(可參考Maomi Oreskes & Erik M. Conway, Merchants of Doubt一書)。
因此真正務實的作法還是依循歐盟謹慎預防原則,
將國人健康置於美國企業利潤之上。
以國民健康為考量禁止產品進口不是在定人死罪,無需待罪證確鑿才能理直氣壯,因為沒有人會因為這項禁令而死亡。反之,科學不僅難以亦步亦趨追上事實,更可能遭利潤污染。
科學證據根本不是重點的觀察,
也可從美國對待中國禁止美國瘦肉精豬肉進口的態度獲得映證:
美國豬肉公會明白鼓勵會員進行調整,轉型生產不含瘦肉精的豬肉以打入中國市場;
美國農業部甚至已經建立了「從未餵食乙型受體素標章」(‘never fed beta agonists’ certification)。
中國市場龐大當然是關鍵,但科學證據究竟「是」還是「不是」禁止進口的重要依據才是重點;
總不能對大國一個標準/說辭、對小國另一個標準/說辭。
而台灣正是因為市場小,因此含瘦肉精美豬就算進不來也並不會對美國造成太大損失,政府何須急著賠上國人健康?
二、「開放美豬是台灣加入TPP的入場券」
「TPP入場券」是極端矛盾、強烈違合的用詞。
我們不會為了爭取被綁票的機會,犧牲一隻手,也不會為了爭取被砍傷的機會,奉獻一生積蓄。
TPP是一個連美國總統候選人都不敢背書、爭議極高的協定,
台灣政府卻要義無反顧為了「爭取」參與這樣一個對社會可能傷害極深的協定而乖乖開放美豬。
政府(國民兩黨皆然)對於TPP產生經過及背後黑幕毫無警覺(或毫不在意),埋頭就朝技術層面鑽研;
見樹不見林的理解方式將導致台灣主權流失,經濟、民主、法治、環境、健康、食安、消費者權益、勞工全盤皆輸。
美國右手在洽簽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同時,左手也正在洽簽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協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
在面對公民社會發展較健全的歐洲夥伴時,美國顯得客氣許多。
然而即便如此,
遠較TPP要迎合公民團體主張的TTIP仍引發歐盟民眾的憤怒。
日前TTIP談判秘件遭洩露,映證此類新型貿易協定果然充斥「大企業點菜、政府負責上菜」特色。
為了扳倒謹慎預防原則,
美國一方面緊逼貿易夥伴以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作為藥品殘留依據,
另一方面卻委派極具爭議飽受批評的雀巢、可口可樂等食品大廠擔任美國Codex代表,當中嚴重的利益衝突致使Codex各項決定充滿爭議,缺乏公信力。
當日前曝光的文件已經顯現美國左手拿著的TTIP與右手拿著的TPP,同樣是其國內企業透過政治現金、遊說、旋轉門強力運作的結果,台灣真的還是要義無反顧獻上環境、健康、勞工來滿足美國大企業的貪婪?
三、「自由貿易有得有失」
「台灣不可能整碗捧去」、「簽自由貿易協定總會有些產業贏、有些產業輸」、「產業要升級」⋯⋯。
如果TPP只是造成A產業得、B產業失(甚至台灣養豬業垮掉),
但國人整體福祉卻能夠提升的結果,
那麼著實並無反對它的必要。
然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Stiglitz明白點破:
現今自由貿易體系所造成的得與失並非發生在不同產業之間,
而是發生在1%與99%之間。
只不過「下滲」非但沒發生,從過去四十年的經濟數據來看,實際上真正在發生的反而是「上滲」。
Stiglitz認為這是經濟學家及政府未能將「財富」(wealth)與「資金」(capital)做區分的結果:企業因政府獎勵、減稅、各式優惠所省下的錢只有在用於創造更多產能的投資時,才是真正值得政府獎勵的「資金」(capital)。
當所省下的錢只不過造成了企業高層「財富」的累積(包含無法創造更多產能的金融商品投資),
那麼政府種種呵護企業的政策不過成了財富重分配(窮人補貼富人)的工具(Joseph Stiglitz, Rewriting the Rules of The American Economy)。
除了排山倒海的反證之外沒有與其預測吻合的證據支撐,「下滲經濟學」只能算是信仰而非理論。
TPP所依據的,正是這套信仰。
表面上這套信仰膜拜的是不受操弄的供需機制,
但一如Stiglitz在其書中所闡述,如今黑幕重重、資訊嚴重不對等的市場與自由貿易早已不再是由「供」「需」決定,而是由「規則」與「權力」決定。
其堅決反對TPP與TTIP的原因就在於其認為在民主國家,
市場與自由貿易的規則應該由99%來決定,而非由1%決定。
台灣人民當然不應接受市場規則由1%決定,何況是由美國的1%決定。
四、「開放美豬不是當前執政者的錯,要怪就怪當初開放美牛」
美牛到美豬,可能存在著滑坡效應;美牛的開放使得阻擋美豬難度更高。
這不僅不意味台灣就應該兩手一攤繳械投降,
反而代表台灣對於1%所鍾愛的滑坡效應要有高度警覺。
TPP支持者始終標榜該協議是「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
但「爭取市佔」與「提高標準」兩者間邏輯上根本的矛盾,在美豬爭議中一覽無遺:
如同水往低處流,在唯價格是問的市場戰裡,低標準必然輕而易舉打敗高標準,此即所謂的「逐底競爭」(race to the bottom)。
以自由貿易之名,
各國競相將法規標準壓到最低,是人民的不幸,
也是逐底競爭一詞的意義,這在美牛美豬爭議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美牛到美豬存在著滑坡效應、今日的自由貿易又明顯具備逐底競爭特質,那麼即將上任的新政府就應該記取這些教訓並且提高警覺,避免為台灣的未來啟動更多的滑坡。
在怪罪前朝開放美牛的同時,民進黨內部出現「美豬可以開放但要明確標示」的聲音,殊不知在當前大企業主導貿易規則的情況下,
一旦開放美豬,未來極可能連肉品來源標示都被指為歧視,
這其實正是美國自身的慘痛經驗:
經美國消費者運動奮鬥五十年後所贏得的肉品來源國標示(Country of Origin Labelling; Cool)規定,
因遭WTO認定違法而廢除,致使美國消費者失去了得知所購肉品來源的權利。
美豬的開放會是一個明顯的滑坡,而TPP本身更是一個無底洞般的巨型滑坡。
想像當台灣立法提高最低工資卻遭外資提告,只好撤法否則賠錢(埃及的例子);
當台灣立法通過非核卻遭外資提告,只能摸摸鼻子擁核否則賠錢(德國的例子);
當台灣立法加強煙害防制卻遭外資提告,只好作罷否則賠錢(烏拉圭的例子)⋯⋯這真的是台灣透過TPP所要追求的境界嗎?
「擋不住」是失敗主義者(defeatism)的心態。
無論是全球化、經濟活動的金融化、貧富懸殊的持續惡化、失去自由貿易原貌的掠奪式雙邊/多邊協定…,
失敗主義者都可以用「擋不住」一語帶過。
但Stiglitz認為,既然這一切都是人為蓄意造成而非自然定律,
那麼這就是好消息,帶來希望,
因為這正代表靠眾人的努力,99%必然能夠反轉由1%隻手遮天創造的不公不義遊戲規則
大西洋貿易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評價
土耳其爆炸案 涉嫌IS成員遭拘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10號驚傳2起自殺炸彈攻擊,造成嚴重死傷,官方11號將死亡人數上修到97人,並指出發動攻擊的是兩名男性自殺炸彈客,警方追查兩人身份的同時,也扣留14名涉嫌ISIS成員,懷疑他們和案件有關。由於距離土耳其11月1號的國會大選只剩幾個禮拜,爆炸案時機敏感,官方強調將會如期舉行。
德25萬人上街 反歐美自貿
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才剛達成協議,但附屬協議仍困難重重,德國柏林10號有25萬人上街頭抗議,美國和歐盟28國正在談判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定TTIP,抗議人士擔憂這個協定將賦予大型跨國企業太多權限,犧牲消費者和勞工的權益,並且會壓低食品安全、勞動和環保標準。當局則強調協定如果達成,將可以和中國經濟分庭抗禮,平衡全球市場勢力。
空襲敘利亞 歐巴馬嗆普亭壯大IS
俄羅斯9月30號啟動敘利亞ISIS的空襲行動,但敘利亞反抗軍指出,受到最嚴重攻擊的是ISIS以外的反抗軍。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並非所有反對阿塞德政權的反抗軍都是恐怖份子,俄羅斯這麼做只會壯大ISIS的勢力。俄羅斯總統普亭11號強調,為了鞏固阿薩德政權,空襲敘利亞的目標是ISIS,否認有誤傷溫和派分子。
關鍵評論影音粉絲團開團囉!更多優質影音好內容,趕快按讚加入:http://goo.gl/hRZWP4
大西洋貿易 在 【非洲简史第十九期】跨大西洋黑奴贸易终结的真相【周侃侃 ... 的八卦
【非洲简史第十九期】跨 大西洋 黑奴 贸易 终结的真相【周侃侃plus】. 1.3K views · 7 months ago #非洲 #世界 #历史 ...mo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