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很簡單,做事很難。#為什麼要打壓真心想把事情做好的業者?」其實我們根本沒想打壓誰。只是真正的環保,絕對不能淪為淺碟的口號,而是科學跟複雜的思辨。
昨天我們發出甘蔗吸管這篇文章後,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其實這樣的質疑還算好的,還有些糟糕不堪入目的評論,我們就不提了。但我們有必要告訴大家為什麼我們必須寫這個議題的 3 大理由:
1. 廠商宣傳的和民眾認知的,跟實際產品能做到的,有 #巨大的落差,因此民眾花錢買了產品,未必能解決。
2. 台灣媒體不調查,民眾也亂跟風,如果大量使用了這類產品,但最後因為認知錯誤導致更不環保,那就產生了更多問題。
2. 環保很重要,但是很複雜。所以大家都用口號做環保最簡單,但是認真去深究很困難。但真正要保護我們的台灣,要保護這個世界,就是需要深入去從生產製造、運輸、廢棄物處理的各種角度,去完整分析評估。我們知道這很難,但我們一定要做,而且需要願意思考的民眾一起來,才能真正改變這個世界。
甘蔗吸管廠商在文宣中,對於是否使用 PLA(聚乳酸)這種生質塑膠,從幾個月前有提,再到近期的都拿掉,再到昨天重新放上,一直含糊其辭。在我們多次去電詢問的過程中,也一直以 #技術專家不在 之類的理由不回答「有沒有PLA」這個超級簡單的問題。有就有,沒有就沒有。這一系列文宣變化,跟他們接獲詢問的反應,都讓人必須懷疑,廠商在刻意回避 PLA 的相關爭議。
PLA 的相關問題,我們已經在上一篇文章完整回顧許多文獻,一點一點說明它的優點和缺點,在這裡就不贅述。但最大的問題是,在廠商的宣傳,以及民眾的認知中,大家似乎以為買了這個產品就可以 #完全分解 。但實際上,PLA 要分解有高門檻,必須在高溫、高濕度,還有許多其他可能的條件下,才有辦法順利分解。如果缺乏這些條件,要如期待中的分解並不容易。
我們也因此查詢大量文獻,也多次去電環保署,得到的回覆都是,這個產品在台灣目前建議是用 #一般廢棄物 處理,不建議送堆肥,送了反而會有更多問題。而且也 #不建議回收,因為反而讓回收系統負擔更大。
也就是說,這個產品一旦使用,在台灣不太可能走堆肥這條路,也很難走回收這條路,只能走一般廢棄物燒掉。而且如果不小心飄到海裡,也很難順利快速分解,還是有可能會插到海龜的鼻孔裡。也就是說,民眾期待改變的事情,幾乎都沒有發生。
真正的環保,是需要縝密的科學和政策整體評估的。個人的減少使用,絕對是最棒也最直接的方式,但我們也都知道,實際上還是有使用的需求。這也是甘蔗吸管、玻璃吸管、不鏽鋼吸管 ... 等替代塑膠吸管的產品會產生的原因。
但不論是哪種替代方案,我們都必須從 #生產製造 過程產生的負擔、#運輸 過程產生的負擔、 #進入廢棄物處理系統 產生的負擔,甚至是考慮被隨意拋棄後產生的負擔,來做整體考量。
#不解決問題,#但喜歡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我們認真提出這些警告後,感謝許多讀者願意參與思辨,許多討論也很精彩。但我們還是遭受到了許多攻擊、抹黑,甚至是近乎恐嚇的行為。這就是社會還有待進步的一大重點:很多人不喜歡問題被清楚指出來,不喜歡思考問題,不喜歡解決問題,因為這樣太累了,認知上很難協調。乾脆還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吧。
我們以為這件事情是非已經很明顯,但在有些人的想法中,卻不是這樣。我們以為賣東西,是廠商要自己證明自己的產品「可以做到什麼」,但在某些人眼裡,廠商不用正面證明自己可以做到,提出疑問的人卻要負責證明他不行,不然就是 #只會批評、#打壓廠商。
「批評很簡單,做事很難。」這句話絕對不會有錯,我們太清楚了。從 MedPartner 開始做事情的第一天,我們受到的批評,應該就沒有少過。擋人財路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只想確保廠商說的是真話,民眾買到的是真正符合他預期的東西。這過程我們拿不到什麼好處,卻要被廠商揚言提告、被不知道哪來的人恐嚇、被對方的鐵粉公開或私下抹黑。這種事情為什麼沒人做?就是因為根本沒好處。但如果都沒人做,那台灣就繼續當文案詐欺的天堂吧。
我們也覺得很遺憾,如果大家都覺得環保重要,卻不願意認真看完這些資料,再來好好談環保。但這也不難理解,因為這真的要談起來,就像上篇文章一樣累人。你首先要抵禦各種沒要跟你講道理的人,然後再把大量的科學想辦法講到讓人懂,最後自己沒什麼好處 ... 所以乾脆用口號做環保最快。
對於環保議題的重視,MedPartner 團隊從來沒有隱藏我們的價值主張。在 1976 年,世界醫師會發表的 #聖保羅宣言,就清楚揭櫫了醫師的環保職責。聲明中主張,#醫師應把環保視為己任。醫生在預防因環境污染而引起的疾病的工作中有重要角色,並負有重大責任。醫師可通過衛生宣傳的途徑履行自己的職責。宣言中提出了擴大醫師的社會責任,把關心環保問題當作醫師應盡的義務。因為環境的品質決定了人們的生活品質。#醫師關心病人,#就不可能不關心病人身處的環境。
我們衷心期待期待更多替代性的環保作法以及技術研發,如果有人做出突破性的進展,因此賺了大錢,我們會再開心不過。但這些是環保的產、官、學界要努力的方向。作為一個民眾,你可以做到什麼?至少你可以減少使用,至少你可以認真動大腦思考,你做了某件事情後,到底是真的解決了問題,還是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這彼此之間的利弊得失,你是否有認真考慮過?
環保的作法不會是單一的,而且絕對需要更多的想像、更多的創意,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實踐,與環保政策的配套。但如果民眾因為不完整的認知,而把甘蔗吸管當作一個神奇的解方,卻忽略了更多結構的問題,那對這世界帶來的,可能是另外一種負擔的形式。
總之,這依舊是條難走的路。我們會繼續努力,我們也相信,即使這只是狗吠火車,但憑著我們所受到的專業訓練以及良知,我們必須繼續做這些討人厭的事。也要謝謝願意看完這篇長文的每一個你,路很長,我們一起繼續走吧!
□ 購買甘蔗吸管前必知的 6 大關鍵
https://www.medpartner.club/eco-sugarcane-straws-pla-myth/
--
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https://youtu.be/ewMJ4T0qQ5c
--
一天不到 5 元,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bit.ly/2s0CibA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MedPartner
立即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wyt3898a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從2019年開始正式擴大限塑令,限制「連鎖大型餐飲業」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讓不鏽鋼、玻璃、紙吸管等材質的替代品紛紛成為熱搜產品,不過目前這些技術都尚未成熟。如今越南開發出一款「植物吸管」,標榜可生物分解、不添加化學物與防腐劑,還可以重複使用,如果大量生產的話將可以成為塑膠吸管的最佳替代品! M...
塑膠分解技術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我們活在一個渾然而不自知的塑膠之毒世界。
根據OECD統計: 全球每一年製造超過3.5億噸塑膠品,其中只有14%-18%塑膠品能回收再利用。且全球塑膠大廠卻又一邊
以每年增產4-5%的速度, 增產塑膠製品。換句話說,人類每天使用的塑膠有8成以上 高達2.8億公噸的塑膠,最後是回到垃圾掩埋場或倒到海上。
大約從2010年開始,所謂的"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 --一種聲稱能把使用過的塑料,透過化學變化再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或變成柴油或汽油燃料的技術,被認為能解決塑膠之毒的「新科技」
但「全球焚化爐替代聯盟」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針對全美37家聲稱有"化學性回收"能力的企業進行研究後指出 -- 實際上只有3家有能力將塑料變成燃料,但其實仍「沒有一家」有具商業規模能力的,能把使用過的塑料 恢復為全新可再製造的塑膠原料(儘管這37家都有「科技企圖心」。
我們要帶你認識這種"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的新科技, 並且探討一個目前環保和公衛界 最核心的討論點: 比起仍在實驗階段的「化學性回收」,「減塑」是否才是更迫切而確實的政策?
{內文}
塑膠,你今天用了幾個塑膠袋?又用了多少塑膠吸管呢?你知道有些塑膠,根本回收不了,分解不了嗎?
(CNBC News)
全球而言,每年製造超過3.5億噸塑膠品,根據OECD資料,其中只有14%-18%塑膠品能回收再利用
(蓋約\美國環境科學教授)
我們一邊對每天製造的塑膠垃圾量震驚,原生塑膠大廠卻又一邊,每年增產4-5%的塑膠製品
一般而言,7種不同的塑料中,只有2種能回收再利用,其一是耐熱性差的寶特瓶原料PET,其二是耐熱度較高,常用來裝載牛奶的HDPE,其他全都無法回收。換句話說,人類每天使用的塑膠有8成以上 高達2.8億公噸的塑膠,最後是回到垃圾掩埋場或倒到海上,成為龐大而無法分解的"南太平洋毒垃圾帶"。直到最近所謂的"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聲稱能處理各種不同塑膠垃圾 應運而生。
(克里斯曼\美國化學協會塑膠市場主任)
這種新科技能將塑膠垃圾,分解到原生塑膠原料,然後製造出全新塑膠製品,讓塑膠垃圾領域 產出更大潛力
目前全美(包括跨國企業)有37家塑膠企業聲稱有"化學性回收"能力,亦即能把使用過的塑料,透過化學變化再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或變成柴油或汽油燃料,但「全球焚化爐替代聯盟」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研究後指出,實際上只有3家有能力將塑料變成燃料,但其實仍「沒有一家」有具商業規模能力的能把使用過的塑料,恢復為全新可再製造的塑膠原料,儘管這37家都有「科技企圖心」。這三家企業分別是1)Brightmark,2016年創立於印第安那州,矢志於2021年,能有將10萬噸塑膠變為燃料的能力,英國石油BP 已應允購買Brightmark的燃料。
(鮑威爾\美國 Brightmark CEO)
最終我們的目標是製造低燃燃料,我們產出的燃料能減生溫室氣體14%,和現今市面的原油或天然氣相比
由於Brightmark還擁有把塑膠轉變為精製石蠟的科技,因此 被認為的確「非常接近」有將塑膠「化學性回收」的潛力。而第二家被GAIA認可的,創立於英國的<塑膠能源>(Plastic Energy),目前他們有兩座西班牙廠,具有將塑膠 轉變為 塑料的商業規模能力。
(蒙利歐\Plastic Energy CEO)
我們將回收能力目標訂於2023年前,能夠每年轉化30萬噸塑膠垃圾,從今年四月起,我們已將TACOIL業務(塑膠垃圾轉變為石化原料),100%轉為製造出全新塑膠品
<塑膠能源>(PE)企圖心的背後,是歐盟的產業獎勵金,這使得PE也承諾,未來三年 提升產業能力20倍,且2025年前,回收歐洲「2倍塑膠垃圾」,也就是1000萬噸塑膠垃圾作為回饋,這讓歐洲「化學性回收」塑膠的潛力,比美國更被看好。而第三家被GAIA認可有「化學性回收塑膠」能力者,是位於美國奧勒岡州的Agilyx。
(古柏\Agilyx CFO)
我們有明確的通路和產品路線圖,將廢棄垃圾的回收再製率,從10%提高到90%
Agilyx可謂最早進行將塑膠垃圾回收,再製造為化石燃料的企業(2004-2015年),他們將燃料提供給美國國防部,之後,Agilyx轉型為 將無色透明的熱塑料聚苯乙烯(Polystyrene),轉化為可廣泛製造塑膠製品的苯乙烯(Styrene),也就是可丟棄塑膠杯或外帶飲料杯的塑料。但GAIA質疑Agilyx到2018年為止,將「塑膠轉為塑膠」的實際成功率其實只有10%,但被Agilyx反駁。
(古柏\Agilyx CFO)
如果我們的成功再製率只有10-20%,我們就不可能有合乎經濟效益的塑膠回收通路能讓大型熱塑料企業加入
把用過的塑膠垃圾透過化學變化,居然能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如此「化學性回收」的奇妙美夢,目前仍存在三大質疑。其一,既然大部分企業的技術,大部分都仍停留在把塑膠變成「不具環境友善的化石燃料」,那麼是否真值得國家的扶植和減稅補助?
(坦吉利\GAIA科學政策主任)
把"塑膠轉變為燃料"難道會比從煤炭氣化為燃料好嗎?可能吧,但究竟有誰會用呢?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都非乾淨能源,不論哪種是最髒 第二髒 或第三髒的(從塑膠轉化的)都是化石燃料,且都具高度污染力
其二,「化學性回收」塑膠究竟是塑膠垃圾的解決方案,還是是昂貴而不切實際的方案,目前在環保界仍無共識,其三,比起仍在實驗階段的「化學性回收」,「減塑」是否才是更迫切而確實的政策,這是目前環保和公衛界最核心的討論點。
(CNBC News)
坦吉利(GAIA主任)和其他環境學家相信,與其追求塑膠的「化學性回收」,不如透過「立法」解決塑膠垃圾問題,特別是EPR法(Extended Prodecer Responsibility),要求塑膠製者肩負對環境破壞的成本
(坦吉利\GAIA科學政策主任)
目前已有提案,要求對塑膠製者課稅,據其製品量對環境與健康污染的比例
(CNBC News)
這類提案才能讓塑膠製者減產,增加市場對塑膠替代品的興趣,讓消費者轉用能重複使用的產品(例:玻璃)
該以"自由市場"還是"政策立法",決定本世紀最大的塑膠之毒,環保專家直言,這關係著人類 還有救嗎?也關係著你我每個人是否能有放下塑膠袋,不用塑膠製品的決心和行動。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9.05《文茜世界周報-亞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tdqmCGeU6A
塑膠分解技術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我們活在一個渾然而不自知的塑膠之毒世界。
根據OECD統計: 全球每一年製造超過3.5億噸塑膠品,其中只有14%-18%塑膠品能回收再利用。且全球塑膠大廠卻又一邊
以每年增產4-5%的速度, 增產塑膠製品。換句話說,人類每天使用的塑膠有8成以上 高達2.8億公噸的塑膠,最後是回到垃圾掩埋場或倒到海上。
大約從2010年開始,所謂的"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 --一種聲稱能把使用過的塑料,透過化學變化再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或變成柴油或汽油燃料的技術,被認為能解決塑膠之毒的「新科技」
但「全球焚化爐替代聯盟」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針對全美37家聲稱有"化學性回收"能力的企業進行研究後指出 -- 實際上只有3家有能力將塑料變成燃料,但其實仍「沒有一家」有具商業規模能力的,能把使用過的塑料 恢復為全新可再製造的塑膠原料(儘管這37家都有「科技企圖心」。
我們要帶你認識這種"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的新科技, 並且探討一個目前環保和公衛界 最核心的討論點: 比起仍在實驗階段的「化學性回收」,「減塑」是否才是更迫切而確實的政策?
{內文}
塑膠,你今天用了幾個塑膠袋?又用了多少塑膠吸管呢?你知道有些塑膠,根本回收不了,分解不了嗎?
(CNBC News)
全球而言,每年製造超過3.5億噸塑膠品,根據OECD資料,其中只有14%-18%塑膠品能回收再利用
(蓋約\美國環境科學教授)
我們一邊對每天製造的塑膠垃圾量震驚,原生塑膠大廠卻又一邊,每年增產4-5%的塑膠製品
一般而言,7種不同的塑料中,只有2種能回收再利用,其一是耐熱性差的寶特瓶原料PET,其二是耐熱度較高,常用來裝載牛奶的HDPE,其他全都無法回收。換句話說,人類每天使用的塑膠有8成以上 高達2.8億公噸的塑膠,最後是回到垃圾掩埋場或倒到海上,成為龐大而無法分解的"南太平洋毒垃圾帶"。直到最近所謂的"化學性回收"(Chemical Recycling),聲稱能處理各種不同塑膠垃圾 應運而生。
(克里斯曼\美國化學協會塑膠市場主任)
這種新科技能將塑膠垃圾,分解到原生塑膠原料,然後製造出全新塑膠製品,讓塑膠垃圾領域 產出更大潛力
目前全美(包括跨國企業)有37家塑膠企業聲稱有"化學性回收"能力,亦即能把使用過的塑料,透過化學變化再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或變成柴油或汽油燃料,但「全球焚化爐替代聯盟」GAIA(Global Alliance for Incinerator Alternatives)研究後指出,實際上只有3家有能力將塑料變成燃料,但其實仍「沒有一家」有具商業規模能力的能把使用過的塑料,恢復為全新可再製造的塑膠原料,儘管這37家都有「科技企圖心」。這三家企業分別是1)Brightmark,2016年創立於印第安那州,矢志於2021年,能有將10萬噸塑膠變為燃料的能力,英國石油BP 已應允購買Brightmark的燃料。
(鮑威爾\美國 Brightmark CEO)
最終我們的目標是製造低燃燃料,我們產出的燃料能減生溫室氣體14%,和現今市面的原油或天然氣相比
由於Brightmark還擁有把塑膠轉變為精製石蠟的科技,因此 被認為的確「非常接近」有將塑膠「化學性回收」的潛力。而第二家被GAIA認可的,創立於英國的<塑膠能源>(Plastic Energy),目前他們有兩座西班牙廠,具有將塑膠 轉變為 塑料的商業規模能力。
(蒙利歐\Plastic Energy CEO)
我們將回收能力目標訂於2023年前,能夠每年轉化30萬噸塑膠垃圾,從今年四月起,我們已將TACOIL業務(塑膠垃圾轉變為石化原料),100%轉為製造出全新塑膠品
<塑膠能源>(PE)企圖心的背後,是歐盟的產業獎勵金,這使得PE也承諾,未來三年 提升產業能力20倍,且2025年前,回收歐洲「2倍塑膠垃圾」,也就是1000萬噸塑膠垃圾作為回饋,這讓歐洲「化學性回收」塑膠的潛力,比美國更被看好。而第三家被GAIA認可有「化學性回收塑膠」能力者,是位於美國奧勒岡州的Agilyx。
(古柏\Agilyx CFO)
我們有明確的通路和產品路線圖,將廢棄垃圾的回收再製率,從10%提高到90%
Agilyx可謂最早進行將塑膠垃圾回收,再製造為化石燃料的企業(2004-2015年),他們將燃料提供給美國國防部,之後,Agilyx轉型為 將無色透明的熱塑料聚苯乙烯(Polystyrene),轉化為可廣泛製造塑膠製品的苯乙烯(Styrene),也就是可丟棄塑膠杯或外帶飲料杯的塑料。但GAIA質疑Agilyx到2018年為止,將「塑膠轉為塑膠」的實際成功率其實只有10%,但被Agilyx反駁。
(古柏\Agilyx CFO)
如果我們的成功再製率只有10-20%,我們就不可能有合乎經濟效益的塑膠回收通路能讓大型熱塑料企業加入
把用過的塑膠垃圾透過化學變化,居然能轉變成全新,可再製造與使用的塑膠原料(virgin-quality plastic),如此「化學性回收」的奇妙美夢,目前仍存在三大質疑。其一,既然大部分企業的技術,大部分都仍停留在把塑膠變成「不具環境友善的化石燃料」,那麼是否真值得國家的扶植和減稅補助?
(坦吉利\GAIA科學政策主任)
把"塑膠轉變為燃料"難道會比從煤炭氣化為燃料好嗎?可能吧,但究竟有誰會用呢?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都非乾淨能源,不論哪種是最髒 第二髒 或第三髒的(從塑膠轉化的)都是化石燃料,且都具高度污染力
其二,「化學性回收」塑膠究竟是塑膠垃圾的解決方案,還是是昂貴而不切實際的方案,目前在環保界仍無共識,其三,比起仍在實驗階段的「化學性回收」,「減塑」是否才是更迫切而確實的政策,這是目前環保和公衛界最核心的討論點。
(CNBC News)
坦吉利(GAIA主任)和其他環境學家相信,與其追求塑膠的「化學性回收」,不如透過「立法」解決塑膠垃圾問題,特別是EPR法(Extended Prodecer Responsibility),要求塑膠製者肩負對環境破壞的成本
(坦吉利\GAIA科學政策主任)
目前已有提案,要求對塑膠製者課稅,據其製品量對環境與健康污染的比例
(CNBC News)
這類提案才能讓塑膠製者減產,增加市場對塑膠替代品的興趣,讓消費者轉用能重複使用的產品(例:玻璃)
該以"自由市場"還是"政策立法",決定本世紀最大的塑膠之毒,環保專家直言,這關係著人類 還有救嗎?也關係著你我每個人是否能有放下塑膠袋,不用塑膠製品的決心和行動。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9.05《文茜世界周報-亞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tdqmCGeU6A
塑膠分解技術 在 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從2019年開始正式擴大限塑令,限制「連鎖大型餐飲業」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讓不鏽鋼、玻璃、紙吸管等材質的替代品紛紛成為熱搜產品,不過目前這些技術都尚未成熟。如今越南開發出一款「植物吸管」,標榜可生物分解、不添加化學物與防腐劑,還可以重複使用,如果大量生產的話將可以成為塑膠吸管的最佳替代品!
Music:Crunk Knight
相關資料:
http://bit.ly/2KjTj9p
塑膠分解技術 在 Wes Davies 衛斯理 Youtube 的評價
#Wes農業之美系列 #AgTech #可分解生質農地膜
EP 1 不塑之客:不可思議的農業新技術 🌿https://youtu.be/8FpNvM9Y08g
EP2 最先進的臺灣茶業技術!科學革命帶來的全新品茶體驗!🍵https://youtu.be/5I8JQWve5ls
EP3 百花齊放:新台灣之光🌺https://youtu.be/x7SEkvxzdSA
EP4 牧場大變身:智慧鮮乳 🐮https://youtu.be/C_b9rVNJieA
【探訪農業科專-系列1不塑之客:不可思議的農業新技術】
告別農業塑膠布,地魔變地膜
傳統塑膠農地膜常造成回收困難或殘留環境等問題,因此喬福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農委會#農業科技專案計畫,研發出土地的面膜 #可分解生質農地膜,六個月後農地膜就會愈變愈小,最終成為土地的一分子。
【Visiting AGTECH Program -Series 1 Unwelcome plastic: Incredible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ay goodbye to agricultural plastic films, mulching is becoming more eco-friendly. Traditional plastic mulch often causes problems such as difficulty in recycling or causing residues. Therefore, CFMT is executing a plan from the Council of Agriculture: #AGTECH_Program, which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the land mask #BiodegradableAgriculturalFilm, which, after six months, will decompose into smaller and smaller particles, eventually becoming part of the soil.
本影片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AgTech農業科技專案計畫合作影片,更多資訊內容請看:
『AgTech 農業科技專案計畫服務網』計畫網站
►►https://agtech.coa.gov.tw/
『AgTech農業科技專案計畫』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doitTaiwan
『AgTech農業科技專案計畫』粉絲專頁讚起來
►►https://www.facebook.com/AGTECH2010
塑膠分解技術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評價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蛋炒飯論戰」vs.「環保威士忌」。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環保威士忌」獲得51%的票數。知名威士忌品牌跟上環保新趨勢,決定在2021年推出「紙製酒瓶」取代傳統玻璃瓶,據說整個瓶子從裡到外都都可以回收,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這款酒瓶到底只是噱頭還是真的很環保?
這家企業會想要研發紙製酒瓶,是因為看到一份數據表示,歐洲在2018年時總共丟棄了820萬噸塑膠包裝,這些垃圾造成地球龐大的負擔,所以他們就決定要在2021年,推出完全不含塑膠成分的紙製包裝瓶,搶搭環保熱潮,為地球貢獻心力。業者強調這款酒瓶是由環保紙漿、可生物分解的食品級樹脂組成的,製作方式是以模具來加壓紙漿,然後用微波技術進行固化,所以裡面完全不會出現我們常見的,紙杯裡面那層「塑膠淋膜」,是個無塑瓶,然後蓋子用的是鋁蓋,因此連瓶加蓋全身100%可回收,預計會先用在旗下的「黑牌」系列上,如果能如期問世,將會是全球第一支酒精飲料的環保瓶。
目前除了這個威士忌品牌,丹麥啤酒大廠也打算推出兩款叫作「綠色纖維瓶」(Green Fibre Bottle)的環保啤酒瓶。兩款原型都是用「永續木纖維」製成的,可以完全回收利用,裡面會塗一層特殊薄膜來防滲漏,一款薄膜是「再生PET聚合物」,另一款是「100%生物源PEF聚合物」,業者目前正在測試兩款瓶子的防滲漏程度。不過酒瓶本來就沒在用塑膠,而且很多網友都在問,玻璃不是本來就可以回收嗎?何必大費周章製造紙酒瓶呢?
酒精大廠很少使用塑膠製品,通常都用玻璃,但是玻璃從製作到運送,整個過程會產生許多碳足跡。例如,玻璃必須加熱到600度以上才能彎曲被塑形,燒製上相當耗能源。而一般常見的330ml鋁罐可樂,每瓶碳足跡是170克,但同樣330ml的玻璃瓶裝可樂,每瓶的碳足跡卻是350克,整整一倍,而且玻璃瓶因為比較重,運送時也會間接增加貨車的油耗和碳排。
再看到回收部分,廢玻璃被回收後,第一步要經過分類、分色,第二步是去雜質清洗,粉碎研磨,製成再生玻璃粉碎料,然後入庫包裝,送去一般的玻璃製造廠商,重製成新的玻璃,整個過程吃力不討好,沒什麼人願意做,也不是所有回收廠都有這樣的技術。
而台灣本身也禁塑滿一年了,現在有很多廠商加入減塑行列,用紙吸管取代塑膠吸管,不過我每次飲料還沒喝完吸管就融化了,心情很不好。不過我很好奇,像是紙杯紙容器裡面都含有一層用來防水的塑膠淋膜,難以被回收處理,有九成都是直接當一般垃圾丟掉,那紙吸管就會比較環保嗎?
其實兩年前英國媒體就揭露,英國某大型速食業者使用的紙吸管,其實根本不能回收再製!他們用的紙吸管,推出的初期由於太薄,被顧客批評「會被飲料溶解」、「口感很怪」,因此業者只好把紙吸管加厚處理,結果太厚的吸管,讓合作的垃圾處理廠難以再次加工,最後這些紙吸管就只能先被當成一般垃圾丟掉,讓當初環保的美意大打折扣。
至於台灣的話,根據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彭元興的說法,台灣市面上所使用的紙吸管是由純木漿(原生漿)抄造的,裡面不會使用PE淋膜,實驗結果也證明,用傳統紙類回收設備就可以搞定,不需要特別的設備或製程來處理。這是理論上啦,實際上呢,大多數的回收商都不會接受沾過食物的紙類,所以用過的吸管最後恐怕也是被當成垃圾丟掉,總之,用紙吸管可能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可以救海龜,但其實不要用吸管最好。
其實無論是哪種紙製品,都會經歷伐木、運送、製紙、漂白、染色等程序,過程非常繁瑣,消耗的資源是塑膠的好幾倍,更容易造成全球暖化,但好處就是比較容易降解,反觀塑膠,如果不好好處理就是「禍害遺千年」。哪一種材質是真正環保愛地球,我們很難針對單一面向下定論,但無論使用何種材質,記得要把握3R原則:Reuse(重複使用)、Reduce(減少使用)、Recycle(回收),才能達到垃圾減量的最終目標。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塑膠分解技術 在 【實測60 天!】 生物可分解塑膠真的會被分解? 2 個月後拿來 ... 的八卦
近年來,嚴峻的海洋 塑膠 污染問題已不再是新聞,社會各界也已經意識到 塑膠 不當使用所帶來的環境和健康危機。各種類型的可 分解塑膠 因此開始進入大家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