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家對頭兵器! 千年不鏽之謎⋯
#遠在天編:莫非當時科技比現在還進步?
越王勾踐劍,一把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古劍,出土時為何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且劍身上毫無生鏽痕跡?而在沒有現代精密加工技術的情形之下,古代的鑄劍大師到底如何鑄造出這種絕世寶劍呢?
經過專家分析成分的結果,古劍的含銅量約為80%,含錫量約16%~17%,其它成分還有鉛、鐵、硫等物質…,而且劍身還鍍了一層含有鉻的金屬,而電鍍技術是1830年發名的,而1860年大家才知道電鍍的技術,怎麼可能在2000多年前就知道這項技術了??
而最早發現鉻是在1797年時,法國化學家在礦石中發現並把它命名為「鉻」,而為什麼早在2000年前就有這種金屬及技術存在?難道當時的科技真的比現在還要進步嘛…?
而當時另一把兵器,吳王夫差矛,出土時間比越王勾踐劍晚了將近20年,這把矛不論成分及外型都很相像,且越王勾踐劍劍身上有「越王勾踐 自作用劍」字樣,吳王夫差矛其矛身也刻有「吳王夫差 自作用矛」的字樣,雖然兩種兵器各具特色,但無論從製作工藝或是藝術裝飾都可以以王者的身分傲視群雄!
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都是春秋末期叱咤風雲的人物,兩人也是對生死冤家,吳王夫差為了報仇殺父之恨、富國強兵,於江蘇大勝越王軍隊,但越王趁吳國天災人禍之時,趁火打劫、滅掉了吳國,也讓越王成為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為霸主,難道當時吳王和越王作戰時,就是使用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嘛?但是不管怎麼樣的風雲變化,這些古物都是當時古代的智慧結晶,我們都應該要以現代科技的手段去保護它們,讓它們傳之萬代!!
#關鍵時刻 #越王勾踐劍 #青銅劍 #古劍 #電鍍 #鉻 #吳王夫差矛
吳王夫差矛 在 洪婉蒨 Facebook 八卦
【湖北省博物館—當「越王勾踐劍」遇到「吳王夫差矛」】
好久沒跟團了,一個好的導遊決定了此行的收穫和感受,很開心遇到一個學人文地理歷史的年輕導遊,知識涵養非常高,要是以前歷史地理是這樣學就深刻多了。😊
我們都學過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就是在說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在春秋時期爭霸的故事。而兩個死對頭的貼身兵器就是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的第二和第三名,沒想到能夠一睹這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兩樣兵器,好讚啊。重點是吳越兩國重要歷史人物在千年後的相會,竟是以曾經對戰的武器在第三國—楚國的土地上出現,真巧!
#點開圖看更多內容
#感謝湖北省台辦邀請
#武漢參訪之旅
吳王夫差矛 在 新新聞周刊 Facebook 八卦
【南方朔:語言、思想與時代】在自然博物館見證兵器工業轉型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春秋戰國時的文物,其中最特殊的就是吳王夫差用過的矛。春秋時代是古代兵器工業轉型的時代,看「吳王夫差矛」,應體會那個時代兵器的可怕!(閱讀全文請點連結:goo.gl/qa1l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