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萬萬個黃安「團結力量大(誤)」】
之前的骨科醫生好文!大推!
Fw: [新聞] 1.8萬僑胞 去年上半年花健保七千萬
https://www.ptt.cc/bbs/joke/M.1391653435.A.60E.html
你知道台灣的醫院每天有多少人從國外飛回來「享受」健保嗎?有興趣可以問問從事醫療工作的朋友,其實一直都有這種人並不是很稀奇的事情,而且特別多那種背景雄厚的政商名流之類的」今天不過是有個白目比較高調吃相難看才被全民追著打。真的要說浪費稅金,哪差他一個黃安?
在說到吃健保的大宗,「華僑」:
「要服務華僑還是服務台僑,這就是國族認同問題啊,繼續說台灣人就是華人沒關係,錢就繼續噴。」華僑就是中國人。「華僑」就是中華民國政策下,兩岸都是中國人的概念下,洗腦台灣的華毒。兩千三百萬台灣人還要分擔健保給四千萬「僑胞」?
拷秋勤 Kou Chou Ching:
[新聞] 黃安住院一天可領健保8114元
[新聞] 醫生估,黃安80萬手術費,全民買單
[新聞] 黃安若在中國住院,可請領台灣健保
[新聞] 全民健保便宜,黃安溜回來開刀
.
自稱拿「北京」護照
➔ 結果回來用「臺灣」健保
.
驕傲的說「死為中國人」
➔ 真的快死了,又不要死在中國
.
炫富自己,沒窮到要A健保
➔ 結果為了省錢返臺開刀,全民買單 80 萬
.
嗆盧廣仲「喊一聲祖國會死啊」
➔ 結果天天喊祖國,喊到自己病危
.
詛咒支持臺獨的人「死無葬生之地」
➔ 結果偷偷回來,還找黑道保護
.
耍爛招逼 子瑜 承認一個中國
➔ 結果真的出事了,老婆才代為改口台灣人
.
臭嘴「台獨人就是長得醜」
➔ 結果咧,現在誰醜?
在台灣島上,甚至世界各地,還有很多雙重國籍的權貴份子,使用台灣人血汗錢堆出來的健保,卻長年旅居國外含飴弄孫養老。但是中華民國「雙重國籍」合法的存在,來自中華民國來台初年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權貴高官為了自己留後路,移民外國是基本的,但又不肯放棄壓榨台灣人的油水。那些黨國大老,拿雙重國籍在爽的一堆。不合時宜的規定一定要檢討。像黃安這樣的賣台公務員,如「鬼島」發明人「郭冠英(范蘭欽)」,後來竟然偷偷摸摸的利用特權走進入「台灣省政府」沾水一下然後退休。台灣人每月7-8萬的供奉這位賣國賊到終老。是因為他像黃安一樣囂張跋扈,被關注到,在輿論不斷壓力下,才終止這個個案。像這樣踐踏台灣的人,在台灣還有很多。大家是只要抓出一個黃安,把他罵死,就舒服了?但是當我們要抓出千千萬萬個黃安,斧底抽薪的時候,有足夠的共識嗎?還是要求改革的公民又要被網路留言洗版當成暴民?
我不喜歡黃安,但此時也不需要浪費時間和新聞版面去幫他「祈福」什麼的。反而更應該趁這個機會去思考相關制度問題。動輒說關心政策的人是在煽動情緒製造仇恨的那些人,面對個案的時候,比誰都激昂,咒罵的比誰都狠。很多人說我這種作家就是在看風向吃飯,錯的離譜。要看風向誰不會,打這種誰都不會得罪的落水狗多誰不會。君不見連超級正面能量的RIP之王也乘著風來踹黃安兩腳幫他「祈福」了。
不止是健保。雙重國籍者更可以享有台灣很公民權。光是「投票權」這點,在我心中比健保還扯的多。像林青霞那些藝人或黨國權貴,終年在美國,但時候到了就回來投國民黨的投票部隊。當然獨派也有。所以就應該一視同仁檢討雙重國籍的適法性。
PS為什麼特別講到林青霞,因為她有次回台灣投馬英九,還很得意的對鏡頭亮票,結果就當場變成廢票了= =
補充:感謝網友們留言討論反應,關於「黃安吃健保」問題,或許不一定要靠廢除雙重國籍來解決,也可能要從其他制度來改革。但希望大家不要只狂熱於個案,多關心「制度」討論的初衷,是不變的。
以上是關於雙重國籍回台灣吃健保的問題。
以下是關於轉型正義的問題,一樣都與「黃安」息息相關。
大家會討厭黃安,不只是因為他回台使用健保,更是因為他是個恣意檢舉台灣人的賣台份子。同理,當今天我們要抓出一狗票現在還存活在世界上的專門隨便檢舉台灣人為樂的卑鄙小人,你們知道這就是所謂「轉型正義」的一環嗎?你會支持嗎?
維基百科:波士頓通訊
https://goo.gl/5G1Ed3
《波士頓通訊》(英文名:Free Chinese Monthly),中國國民黨海工會旗下在美國發行之雜誌。 《波士頓通訊》透過中華青年聯誼會(The Free Chinese Association)發行,本質上就是中國國民黨海外職業學生的大本營,關中、馬英九、趙少康、丁守中、蔡正元等人都曾藉著在此寫稿。 美國媒體《星期一》(Monday)曾以標題「美國海外學生 vs. 政府間諜」(U.S. Foreign Students vs. Government Spies)報導指出國民黨透過「反共愛國聯盟」及麻省理工學院國民黨學生的「光華社」監視學生,並辦理《波士頓通訊》攻擊支持民主自由的台灣學生。
美麗島事件發生時,該雜誌抨擊美麗島事件受刑人,將美麗島事件形容為「醜劇」、「逆流」。
你們知道馬英九以前就是幹黃安這一行出身的嗎?
今年是馬英九以攝影師身分出道的第39周年喔
[FB] 1978年1月28日 波士頓遊行(馬英九抓耙子)
https://goo.gl/Zz3Cwi
美國抨擊波士頓通訊與中山獎學金是特務產物
http://goo.gl/nssPRf
特務前線刊物:波士頓通訊
http://goo.gl/VblB5Q
更多,請搜尋「馬英九」搭配「職業學生」「波士頓」
管碧玲 (kuanbiling):
「這就是黃興邦舉報劉謀修的內容。民國51年把民國39年聽朋友說的心裡話,拿來編織成匪諜,多麽可悲的人性!很遙遠嗎?本來是的,因為已經解嚴了,臺灣人不必擔心特務就在你身邊了,但是不然,黃安事件讓我們知道,特務還是在,中國的特務就在你身邊!黃安、黃興邦有什麼兩樣?在我看來,黃安就是現代黃興邦!獨裁統治下的「細胞」!」
https://goo.gl/yFbY8V
今天同時期的憲兵違法強搜銷毀白色恐怖檔案,就是一堆這種「爪耙子」陷害台灣人抓去槍斃的證據。一堆說這些史料不重要的,卻又整天咒罵黃安罵的像殺父仇人一樣的,請問你怎麼不去拼經濟?如果「轉型正義」你聽了很不舒服。那我說的白話一點,保全並公開那些史料檔案,就是揪出千千萬萬個黃安。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PILI 霹靂布袋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霹靂俠峰搶先看 第17、18章 龍腦青陽 蛻變現身! #豁青雲破冰! #君奉天VS淨龍雲瀟 #皇劍孤臣的炮仔聲 #名劍絕世迷路了 #閻神現身!!! #天跡抓內奸 #龍腦青陽蛻變現身! 霹靂俠峰第17章、第18章即將於2020年01月31日﹝星期五﹞下午七點整,在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
君奉天vs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美國耶魯大學開了一門課程
{內文}
在滿場期待快樂的與會者掌聲中,9月27號,Professor Laurie Santos來到台灣。
(桑托斯/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她因教授代號Psyc 157的"快樂課"而聲名大噪
<紐約時報>稱她,創下耶魯317年校史上,單一課程最多人選修的紀錄,<華盛頓郵報>形容她幽默迷人而溫暖,"但她有種能力","用堅實的科學數據和讓你大笑的圖片","單刀直入切開人們的疑惑"。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第一個快樂要訣是我們能掌握快樂的程度,其實超過我們認知心理學家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就曾研究,想探知是否有所謂的"快樂基因",是否"快樂"建立於人類的基因裡,結果研究顯示,"快樂和人類的先天基因有關"完全錯誤,這是個好消息,代表我們能自由的增添快樂,快樂和遺傳或基因無關,我們能採取行動 讓自己更快樂
"快樂是可以透過學習而獲得的",這恐怕是桑托斯帶來最令人興奮,也最具影響力的訊息。
(CBS主播)
桑托斯的課"心理學與美好生活"於(2018年)一月開始,吸引了1/4的耶魯大學生(1182人)修課,成為耶魯300年校史最受歡迎的課程,全球至少有13.8萬人加入了線上課程
(CBS主播vs.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快樂時刻開始,請教您,快樂的第一步是什麼?我們以為怎麼做就會快樂的直覺,是錯的,因為研究顯示,如果你想快樂,只要"改變心態"
桑托斯特別接受<文茜世界周報>的獨家專訪。我們請教她一個不容易有答案的問題,"快樂"是什麼?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我希望我們能有一個直接的"快樂量表",像溫度計一樣,可以立刻量出人們的快樂程度,但測量"快樂"需要親自問人們的感受,在我的課堂上,快樂的定義以科學為本,大概分兩部分,一是"你應該快樂,想要快樂"的情感層面,這部分稱為"情緒快樂感",二是所謂的認知層面,像是"你認為你的生活過得如何",據心理學家柳波莫斯基的定義,"快樂"是生活中覺得快樂,這是情緒面,再加上你實際的生活過的愉悅與否
桑托斯定義快樂是人在情感和認知兩方面都感覺愉悅,但若依此延伸下來,"快樂"恐怕絕非,這個社交網路世代的產物。2017年全美高等教育健康調查顯示,高達61%學生表示他們正經歷"不堪負荷的憂鬱感",創下高等教育學生憂鬱程度的最高紀錄。富比世雜誌報導,"一個朋友都沒有,朋友數零"的美國人數是30年前的3倍。太驚人了嗎?以為這是個在社交媒体上敲敲鍵盤,就快樂的擁有數百個好友的時代嗎?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寂寞感"正在上升,據調查,2/3年輕人表示"多數時候非常寂寞",這令人憂心,因為社交連結(social connection)影響快樂也影響健康,研究指出,寂寞感造成的壞處,和一天抽15支菸的壞處一樣,目前並沒有年輕人寂寞的確切原因,但在美國相關數據卻是越來越糟,我認為在全球也是如此,一項非常驚人的數據是美國目前憂鬱症人數,比10年前多出1倍
<華盛頓郵報>評論,桑托斯的快樂理論結合了"正向心理學"和"行為改變",於是"快樂課"的第一階段,桑托斯先從<認知>上著手,她以科學調查和統計為本,讓學生看見"其實不會讓我們快樂"的因素。
(耶魯學生)
課程一開始,我們就討論什麼不會讓我們開心,有個好工作嗎?有好薪資或是學業成績好嗎?還是長得好看呢?各種類似這種想法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好了,我們要結束這個回合了,究竟什麼能帶來快樂呢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改變從你開始清楚,"其實不會讓你快樂的事"是什麼,"你的感覺哪裡出了錯",問題不是人們不努力讓自己快樂,其實人們很努力,我看到我的學生,課業上非常非常用功,非常在意未來工作如何,但研究顯示,"努力"不會讓自己更快樂,因為時間沒有花在刀口上,例如花在友誼,在睡眠這些事上,因此一旦你了解有科學根據的快樂,你可以立刻改變努力的方向,把時間用在刀口上
而桑托斯的"快樂"第二階段,從<實踐>著手,桑托斯最特別的是,她認為快樂"不能光說不練",必須更注重"行為的改變"。專訪中桑托斯特別從科學臨床的實驗數據提出五點"非常快樂的人會做的事",強調人們若依此實踐,將訓練大腦"除舊佈新"放掉舊有(會讓自己會走向憂慮)的壞習慣,改為培養新的習慣。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我建議去實踐五件事,一花更多時間在社交上試著去和人談話,即使是和陌生人,二花些時間關心其他的人,例如奉獻給慈善機構 幫助別人,試著別只注意自己多注意別人,三花時間"感恩",例如你寫下一天裡三件感恩的事會讓你非常快樂,四有規律的健康操練,例如運動 睡眠,五有"時間上的富足",你需要一些"空白"的時間,你不能總是行程塞得滿滿的
換句話說,快樂就是改變大腦的評估和選擇能力,是一種"Rewirement"扭轉過程。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其實這些實踐並不花太多時間,你只需要去"做",例如多操練"學習感恩",只需要你睡前的三分鐘就好,或多"增加社交",只需要你站著等咖啡時,和站在你身旁的人聊天,而非只是低頭滑手機,據調查,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會較快樂,很大的原因是 他們常操練這些事,例如禱告或默想,有空白的時間,多想到別人花時間於慈善,所以我想這些古老的思想家,這麼做是有道理的
其中桑托斯特別強調,"接觸人群面對面社交的言談",在快樂養成的過程中格外重要,因為這個世代正反向而行的走向,越藏身於社交網絡 卻越形仇恨的死巷,於是不只是關係個人狀態而已,桑托斯憂心地認為,"一個人快樂與否"更將決定,是否將製造出一個只有自我,處處是高牆的國家和社會。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據報導,許多美國人現在甚至不和,不同政黨的人說話,民主黨的人說,他們不認識任何共和黨的人,反之亦然,我想這造成一個現象,社交孤立益發嚴重,我們失去跨黨派對話的能力,因為我們已經不再習於對話,因此有研究顯示,投票行為其實能從人們的快樂感來預測,我認為,若我們處在一個不快樂的社會將無助於改變政治環境,只會產生越來越糟的政治環境
"快樂"的價值與代價高出我們想像,這是一個能進入人群,把靈魂放低放廣的操練是個人快樂的關鍵能力,也是能否形塑一個快樂社會的關鍵能力。
君奉天vs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八卦
【#隨緣家書🌍】Patreon的網友建議這篇文章完全Public,供多些朋友思考。
「應該移民嗎?」——真正的答案,在這裏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有非常複雜的答案。在過去十年,每次都想長篇大論的答,總是被斷章取義。也難怪,本來在太平盛世,稍具思考型答案已經顯得很離地,但在此情此景的新香港,朋輩間,坦白說,沒有人不在想這問題。但與此同時,也沒有人不在尋找「是」與「非」之外的答案。
因為,大家經過過去一年,都成長了。都知道香港的出路,只有在重重矛盾、悖論、衝突中,跌跌撞撞地尋找。
我真心的答案是:this is not a question。非黑即白的「移民」概念,早已在冷戰結束時,已一併終結,正如中美就算出現新冷戰,也不會有一道圍牆,而是全新型態、互為表裏的衝突。不少人提起「移民」,往往有出於情緒的反應,就是因為假定了一種either / or 的對立。
從前,或許是的。但現在,還是嗎?
我們不妨先梳理提起「移民」,往往出現的對立式dichotomized情緒:
1A. 假如移居別處,就等於放棄我城,促進換血,這是不負責任。
1B. 假如留守我城,但君子不立危牆,連累人犧牲得毫無價值,同樣不負責任。
2A. 假如移到他方,天天圍爐取暖,只會成為蝗蟲,成為別人的排外對象。
2B. 假如移到他方,成了由內至外的美國人、英國人,豈非數典忘祖。
3A. 假如離開香港,沒有了熟悉的土地承載,再不會有香港身份認同。
3B. 假如留在香港,換血急速進行,社會大手術,同樣不會有香港身份認同。
4A. 假如到了海外,找不到和現有待遇同級的工作,就是二等公民,代表無能。
4B. 假如到了海外,只靠私人儲蓄過世,那是階級特權,是為自私……
「移民」的偽對立:住這裏Vs住那裏,融合Vs排外,上流Vs下流
凡此種種,一堆負能量。但這些對立,從來都是偽對立來的。
1. 在過去一年運動,明顯有大量工作,都是海外香港人積極參與的:捐款,文宣,後勤,乃至專門回來,反映他們始終心繫香港,港人對他們,不應有事鍾無艷;某程度上,國安法甚至也是要專門打擊他們,從現在通緝美籍港人Samuel Chu,即可見一斑。同理,生活在香港的不少人,其實早已「精神移民」,只在乎物質層,卻也不見得可以有何貢獻,則大可無事夏迎春。在國安法時代的新香港,有不少工作,即使不談政治,也100%肯定海外比香港適合,例如教育、文化、藝術、創作、創科等,都必須無邊界的創作力,才能成功;而通過互聯網和社區網絡,即使身處海外,影響也依然能輻射本地,甚至更能輻射本地。
就像疫情期間的教學,甚至香港、紐約還是剛果,又有何分別?而且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不少家長都覺得此刻的香港,不可能是理想地方:只要問有多少表面上支持政府的「藍絲」,讓孩子在非海外學校、非國際學校、非直資、非IB的本地學校接受教育,就是最好的指標。但另一類工作,卻是必須在地才能見效,例如社工、醫護、工程、本土經濟等,他們令香港人活得體面、尊嚴,同樣有時代選中的機遇。台灣民進黨創黨時的金主們,大都在戒嚴時代白手起家,對台灣自然有貢獻;猶太人保存血脈的大腦,二戰時都在美國,自然也對手足有貢獻。貢獻不在身在何方,而在心在何方。
2. 假如「移民」的定義,就是昔日的唐人街,時光停滯,與外界隔絕,連當地語言文化也不懂,自然非常糟糕,也值得被排斥;等而下之的酷愛炫富,乃至反客為主影響當地核心價值,更是大忌。至於昔日不少二、三代移民,以和母體割裂為榮,滿口比本地人更造作的口音,同樣叫人吃不消。但香港人難道沒有其他選擇?全球化時代出現後,不少到了海外的香港人,都奉行「engagement」策略,一方面積極融入當地圈子,另一方面在當地建立的社會資本,能對香港有幫助,例如進入當地經濟高端層,或把香港文化融入當地、自成fusion,都是功德無量,兩者兼顧得如魚得水,因為認同從來不是排他性的。這完全不涉及政治,但也是「國際線」的真諦。同一道理,留在香港的,同樣可以建構本地國際網絡,單是一間重慶大廈,就是由下而上國際線的寶庫。
3. 甚麼是「香港身份認同」,自然每人都有不同定義。林鄭月娥、李柱銘、梁天琦的定義,就全不一樣,但都會存在,就算是2020年的林鄭月娥,也不會說自己不是香港人吧。所以無論怎樣定義,香港身份認同從來都是外向型的,是很有效的大熔爐,信奉的是公平競爭、相信法治但靈活變通、專業精神而超然政治、東西文化共融、不依靠被規劃而相信由下而上,屬於典型的港口身份:例如梁天琦、羅冠聰也是新移民港人,南亞裔Jeffrey Andrews是土生土長港人,猶太人盛智文也是歸化港人。假如說離開了香港,就再也沒有身份認同,那怎解釋在過去一年,不少海外港人二代、甚至不懂地道廣東話,就像剛談及的美籍港人Samuel Chu,也完全被connected?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對身份認同的影響已經超越了昔日理論,顛覆了上世紀對地緣政治的想像,本身就是一種加速劑。且看今天香港青年認為與英國同齡港人屬同一社群,還是感覺隔壁藍絲長老更似同一屋簷下?
4. 說到海外的生活、工作,這從來不應使用香港的同一基準:人不應該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生活。在這層面,處於不同崗位的香港人,完全可以發揮2+2=5的作用。香港人的資產相當豐厚,能力也高,人均GDP接近五萬美元,甚至高於不少人的移民目標德國、加拿大、日本;總GDP的規模,也可比愛爾蘭、馬來西亞、以色列,而且還未計算海外港人在內。
在全球化時代,香港人毋需大規模聚居在某一地方,也可以結成互助經濟體:英國港人可以支持住在台灣的黃秋生拍電影;台灣港人可以建立網上教室教美國港人中文;美國港人可以請被打壓失去工作的本地港人當freelance designers、editors;本地港人則可以從英國網購當地港人製作的日用品……李嘉誠在英國建「香港城」,固然是由上而下的例子;無數可以出現的虛擬香港村,則是由下而上的例子。香港百年前起家之時,華商全球網絡的匯款,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讓香港成為一體兩面、內外合一的概念,日本濱下武志教授對此有詳細研究。百年前,未有現代科技,尚且如此,何況2020年後的世界?
這些,自然都是理念層面的討論。重點,還是如何執行。
真正的「移民」,其實是減少任何單一依賴的一個「Package」
十年前,我就真心相信每一個香港人,無論今天廣義的黃、藍,都應該有一個足以在全球生活的package。無論是最本土、還是最建制的人,萬一到了萬不得已之時想離開,都不應該受限。建制派有一個觀察是對的:不少vocal的本土派輿論領袖,都不在香港。不願離開時,也應該擁有實力。這對人對己、大局小局,都有好處。這個package,不是由純粹物質的check list組成的,而是由能力主導的check list 組成的:
1. 我們需要有被其他地方接受的能力。這不一定等同外國護照,可以是一種後備身份(例如擴權後的BNO),可以是一種聯繫身份(持外國護照的家人讓你離開),可以是一種能力身份(擁有其他地方高認受的專業資格),也可以是一種社會身份(外地朋友願意和有能力在必要時協助離開)。對香港人而言,這是不少人想到「移民」時真正所指的:對現狀感到不安,但因為種種原因,卻不希望馬上走,這在黃、藍營當中,都非常普遍。
2. 我們需要有在任何地方都能開工的能力。這不等於高薪厚職,甚至恰恰相反:在未來slashers世代,任何工作反正都保障不了終生收入、也再沒有到死的長糧這回事,真正能保障生活的,再不是擔驚受怕地保住一份工,但到了退休還是繼續擔驚受怕,而是要有到死也能開源的能力。很多人不敢發聲、犧牲一生的自由,不外出於這種恐懼,因為很擔心沒有走出comfort zone的能力。
至於這能力是甚麼,總會與時並進,更重要的,還是「學習的能力」。我們常對新一代說:能夠好好與人溝通(須知陪月、幼稚園老師才是最難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與持不同語言者溝通(例如瑞士人那樣有四種語言),與電腦溝通(例如掌握編程語言、能隨手寫網頁和app等),基本上,就可以保障在任何地方找到工作。無論現在是否依靠單一僱主,我們都必須有第二、第三收入,可以是某種嗜好,可以是某種投資,而且應該是geographically friendly。到了要走要留,地域就不是限制。
3. 我們需要有在任何地方都能適應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在過去十年,常推廣的「文化智商」(CQ),一方面了解國際關係宏觀的基本倫理,另一方面要在最「落地」的日常生活,培養多元品味,例如兼容咖啡與烏龍茶、印度電影與台灣文藝片、Rap與古典樂等,那樣到了任何地方,都不會成為異鄉人。而這能力和我們珍愛本土文化和生活,從來不是對立的。即使足不出戶在香港,只要有能力,也足以建立personalized的獨家國際網絡,這可以圍繞你的興趣(例如電競)、技能(例如投資)、研究(例如找到愛好哥德式建築的全球同路人)、工作產生,到頭來,才容易在不同地方都有接頭人,讓網絡和現實世界虛實相間。至於出國留學、working holiday,除了增值,也是獲取上述網絡和能力的理想中介。
海內外香港人,不分黃藍,也是命運共同體
只要香港人、特別是中生代和新生代,能做到上述各點,兄弟爬山,各自選擇,自然不應再有「移不移民」這疑問。目前有大約150-200萬港人和後代散居海外和中國內地,單是主張加拿大的60多萬香港人、已比在沙田的香港人多,香港人已經是一個散居全球的命運共同體。今天藍黃高度對立,其實除了20%酷愛天天鬥爭的深藍無可救藥,絕大多數香港人的思維都是很一致的,在共同體內部,到了海外,反而大可以拋開政治分歧,就像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在香港,反而變成buddy,因為他們有共生能力。例如不少(表面上的)藍營商人,捐了很多資源支持香港(大多是黃營的)新一代創業、學習,這種資源流動,屬自然發生的默契,這就是真正的香港;現在很多僱主也在讓資金、公司先移到海外,也製造了不少就業機會予香港下一代。我們面對大時代,應該改變停留在數十年前「是否移民」的過時思維,內外合一,這才是香港人生存下去的最大憑藉。
在過去十多年,每次被訪問,都有記者問我「是否移民」。其實,我心裡明白,他們只期望最簡單的答案。而作為國際關係學者和近年的創業者,我大多時間,都不在香港。於是,有人以為我在新加坡,有人以為我在台灣,有人以為我在葡萄牙,有人以為我在英國,有人以為我在美國。其實,我全都在,one way or another,因為我成長以來,就是如此追求,也許是預視了全球大趨勢如此,也許是預視了狹義香港的出路如此,也許是futures studies和國際關係令我不能自拔。
至於未來,作為父母,讓下一代在這樣的香港接受教育,無疑是不負責任的,因此一定會讓她們到海外讀書,也會花多些時間和她們一起,但除非有不能入境的一天,否則斷不會改變保留香港為根據地之一,而且無論在香港、還是海外,適逢亂世,都應該開拓更多業務。朋友們,即使以往不理解,難道到了國安法時代的新香港,還不理解嗎?身體力行讓香港人有落地的國際視野,無論身在何方,一直都是我的崗位,過往如是,未來也如是。
但願我們不會成為最後一代香港人。
經濟一週,2020年8月
⏺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9959046
君奉天vs 在 PILI 霹靂布袋戲 Youtube 的評價
#霹靂俠峰搶先看 第17、18章 龍腦青陽 蛻變現身!
#豁青雲破冰!
#君奉天VS淨龍雲瀟
#皇劍孤臣的炮仔聲
#名劍絕世迷路了
#閻神現身!!!
#天跡抓內奸
#龍腦青陽蛻變現身!
霹靂俠峰第17章、第18章即將於2020年01月31日﹝星期五﹞下午七點整,在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霹靂網、全台霹靂直營門市發行上市,並於friDay影音同步推出!
✅詳情:http://bit.ly/2NPNeE9
✅friDay影音線上看:https://video.friday.tw/genre/14
-------------------------
🔥2020新春轉轉樂送大獎 現轉現抽 AirPods Pro等你來抽!活動2/2截止!!!
https://event.pili.com.tw/roulette/202001/index.php
【歡迎各位道友追蹤霹靂更多社群】
FB►http://bit.ly/epiliFB
IG►http://bit.ly/epiliIg
YT►http://bit.ly/epiliYT
LINE►http://bit.ly/epiliLINE
霹靂網►http://bit.ly/ePILI
※PILI APP 封測舊劇看到飽
iOS►https://apple.co/3051bmE
Android►https://bit.ly/2sZcD72
#龍腦 #青陽子 #豁青雲 #天跡 #皇劍孤臣 #名劍絕世 #無間閻神 #青陽子 #霹靂布袋戲
君奉天vs 在 PILI 霹靂布袋戲 Youtube 的評價
#霹靂俠峰搶先看 第11、12章 玉龍隱士 一語吼爆煉魔塔!
#驪無雙VS豁青雲冰火合招
#奉天逍遙VS閻神二首座
#六劍神訣第一式
#玉龍隱士一語吼爆煉魔塔!
#萬引天殊劍歸宗
霹靂俠峰第11章、第12章即將於2020年01月10日﹝星期五﹞下午七點整,在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霹靂網、全台霹靂直營門市發行上市,並於friDay影音同步推出!
✅詳情:http://bit.ly/37BDm8k
✅friDay影音線上看:https://video.friday.tw/genre/14
-------------------------
🔥2020新春轉轉樂送大獎 現轉現抽 AirPods Pro等你來抽!
https://event.pili.com.tw/roulette/202001/index.php
【歡迎各位道友追蹤霹靂更多社群】
FB►http://bit.ly/epiliFB
IG►http://bit.ly/epiliIg
YT►http://bit.ly/epiliYT
LINE►http://bit.ly/epiliLINE
霹靂網►http://bit.ly/ePILI
#玉龍隱士 #驪無雙 #豁青雲 #天跡 #君奉天 #摩訶孽 #昡祭冥司 #劍子仙跡 #霹靂布袋戲
君奉天vs 在 PILI 霹靂布袋戲 Youtube 的評價
#霹靂俠峰搶先看 第7、8章 佛劍明王 不動劍印 斬塵罪!
#名劍絕世&皇劍孤臣VS佛狂摩訶孽
#君奉天被關心
#天跡接受魔音貫腦
#佛劍明王不動劍印
#河圖首智鬼智現身
霹靂俠峰第7章、第8章即將於2019年12月27日﹝星期五﹞下午七點整,在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霹靂網、全台霹靂直營門市發行上市,並於friDay影音同步推出!
✅詳情:http://bit.ly/2Zfpttq
✅friDay影音線上看:https://video.friday.tw/genre/14
-------------------------
🔥聖誕轉轉樂送大獎 現轉現抽 PS4 PRO等你來抽!
12/24~25 再加碼送奉天逍遙桌布
https://event.pili.com.tw/roulette/201912/index.php
【歡迎各位道友追蹤霹靂更多社群】
FB►http://bit.ly/epiliFB
IG►http://bit.ly/epiliIg
YT►http://bit.ly/epiliYT
LINE►http://bit.ly/epiliLINE
霹靂網►http://bit.ly/ePILI
#名劍絕世 #皇劍孤臣 #摩訶孽 #君奉天 #天跡 #異葬天道 #鬼智 #霹靂布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