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台鐵的定位應該是什麼?】
台鐵408次列車撞擊入侵工程車事故已經第三天,我們可以看到鋪天蓋地的檢討,從隨便停車與拉手煞車的文化,到台鐵的組織再造不等,在如此重大的悲劇發生之際,我們都想找到一個罪魁禍首。待調查責任與事故原因,必定持續監督。
而今天想談一個根本的問題,什麼是台鐵的定位?
■交通革命,卻革了台鐵的命
如果大家看教科書,會這樣寫,台灣史上幾次空間革命包含:
1. 1908年縱貫線全線通車,西部交通從相距數天變成南北12小時內可抵達。
2.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西部主要都市90分鐘內可達,成為一日生活圈。
在一個世紀的空間革命中,台鐵已從「領導革命者」的地位跌落,失去了中長距離聯絡的優勢,那麼台鐵應該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更細緻的回顧1908~2007年之間台灣的交通史,粗略來說,前50~60年,是台鐵優勢的時代;而後40~50年,則是台鐵吃土的時代。
■大公路主義興起,擊垮台鐵也荼毒台灣五十年
關鍵的轉變就在1970年代,雖然台鐵在1973年~1979年完成了西幹線電氣化,然而在同時期,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通車,經濟成長帶動私家車輛普及,在政府採取公路建設與汽車工業發展優先的「大公路主義」下,鐵路的優勢快速被侵蝕。
在貨運方面,貨車取代鐵路運輸,侵蝕了台鐵長期的穩定收入;在都會區通勤方面,台鐵設備改善落後,客運支線不是廢線改公路,就是改為系統不相容的捷運,也未增加通勤路線或列車,在台灣都市化最快的年代,台鐵完全分不到這塊市場;而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台鐵的優勢先是被高速公路侵蝕,最後又被高鐵重擊。 在貨運、短距離客運、長距離客運 連吃三拳,注定台鐵本業難以翻身。
■台鐵定位朝向中短程捷運化發展,為何難成功?
198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各都會區的台鐵立體化,往往打著「城市縫合」、「減少平交道交通壅塞」的理由,已經完全是以公路的思維著想了。儘管後來推出「台鐵捷運化」政策,但在號誌行控未改善、列車車型性能差異過大、緩急不分離甚至缺乏待避線、營運人力不足等狀況下,就算是班次最密集的台北都會區,也和捷運系統的發車能力有相當差距。
事實上,所謂的「傳統鐵路」在號誌升級,閉塞機制改善,列車性能提升下,其實和「鋼輪鋼軌高運量」捷運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就像是JR山手線可以做到11節車廂編成的電聯車尖峰相隔2分鐘發車,日運量400萬人,超越任何一條捷運路線。
然而,台鐵在西幹線,並未以這樣的思維「力拼捷運化」,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例如台中雖然高架化了,大部分的通勤車站都沒有待避線;通勤電車的調度不是在台中與高雄這些大都會區密集發車,而是從台中開到高雄;以至於離峰還是20~30分鐘一班車,完全稱不上「捷運」。
另外,適合台鐵競爭優勢區間的城郊鐵路,包含機場捷運、林園東港延伸這些新線建設,出自於對台鐵的不信任,地方或市民都寧可採取全新系統,或盡量延伸現有捷運系統,而不採傳統鐵路建設。這和德法的RER系統,或日本近郊鐵路+直通運轉的模式大相徑庭。
這並不完全是台鐵的錯,畢竟台鐵無法主導建設規格(鐵道局才能),蓋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營運需求。加上台鐵還必須負擔許多政治要求,例如這站也要停莒光、自強號,這都讓台鐵的經營舉步維艱。
另外,由於台灣被大公路發展荼毒已久,各大都會區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道發展極度落後,就算有車站,車站外的接駁,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都很難滿足TOD發展的方向。雖然台鐵手握都會區黃金土地,但一方面台鐵缺乏自行開發能力,二來就算是要開發恐怕也會被說成炒房炒地圖利財團。不論政府或民間,似乎都還沒有城市發展重回「軌道導向」的真正決心。
■在東部台鐵為何無法把握優勢?
當然,在東部台鐵相對有競爭力,諷刺的是,這來自公路建設的困難。
1980年完成北迴鐵路,1991年完成南迴鐵路之後,環島鐵路網完成。然而,東部運輸存在平假日落差極大的問題,通車不久,北迴運能就不堪使用,因而在1992年開始雙軌電氣化,2005年全部完工,接著又引入太魯閣、普悠瑪等傾斜式列車,嘗試再增加運能。
但在東部運能提升的過程中,花東電氣化先於雙軌化,車站缺乏待避線,與貨列排點上的衝突,樹林作為始發站導致樹林至南港間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發車密度的提升。修改機電與月台設施,讓列車編成擴大,理論上比傾斜式列車能帶來更高運能,但卻並未被優先考量。
當然,鐵路的建設成本、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理論上都遠高於公路,繼續擴大鐵路運能,仍比擴建擴寬公路效益更佳。但花東城鎮或觀光區的「無縫接軌」轉乘系統,某種程度上卻付之闕如,若要暢遊花東,自駕便利性仍然較高。季節性波動的遊客,帶來商機,卻也排擠了本地人的使用需求。
若以東部鐵路具備的相對優勢,和大量的觀光資源,理論上政府與台鐵推動鐵道觀光,與補貼客運+共享/租賃運具,可以打造很好的低碳運輸體系,甚至能像JR九州一樣成為集團金雞母。
■未來的願景是「西高鐵東快鐵 」嗎?
在2020年環島鐵路電化完成,以及高鐵確定延伸屏東後,交通部提出了「西高鐵、東快鐵」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台灣鐵路網定調。
然而,高鐵到底要延伸到何種程度,西高鐵與東高鐵的分界線在哪裡?能否將轉乘最佳化?都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不論是南港或屏東,都有延伸的可能。
另外,東快鐵除了要提升到160km/h時速(也是日本窄軌在來線的最高時速)以外,同時也仍須負擔區間車、貨列等不同需求,路線規格要改善到何種程度,也有待釐清。
由於東部極度仰賴長途客運的票箱收入,若是高鐵延伸東部,剩下的台鐵並不具西部還有捷運化與中短程城際運輸的需求,可能淪為政府的經營負擔,這都是在要求速度與品質以外,也需要考慮的。
■組織再造必須配合國家政策支援
在本次意外後,台鐵的公司化與民營化再次被提及。
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台鐵的定位與利基若不能確定,在運輸本業鉅額虧損的狀況下,再如何改造,經營都很困難。
國家政策必須確定的是:
1. 在西部,遠距離高鐵,中短距離台鐵,短距離捷運、公車的完整大眾運輸網建構。做好無縫接軌,逐漸取代私有運具,提升市佔率。
2. 在東部,軌道運輸先於公路運輸發展。提供觀光客區域內接駁機制,釋放聯外公路滿足在地需求。
3. 建立軌道產業與驗證機制,確立本土需求,並減少重置成本。
我們會看到,前瞻基礎建設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以軌道發展取代大公路主義,扭轉過去台灣的長期發展失衡。前瞻預算的問題只在投資優先順序(包含優先升級到ETCS level 2的閉塞控制等機電更新),以及增加運量的效率問題(包含優先進行緩急分離與增設待避軌,並改善調度區間問題),而不在總額投資過多。
如果我們並不願意推動軌道為主的都市發展導向,不願意讓台鐵透過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獲利與獲得運量,地方與中央無法推動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套,那再要求台鐵做這做那,都只是凌遲已經被砍到見骨的台鐵。
而由於台鐵是全台覆蓋最廣的軌道系統,負擔了城鄉平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例:民營公司才不需要優先賣票給花東鄉親);要提升經營彈性,公司化(維持官股)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鐵道局-台鐵公司的關係,就會變成類似捷運局-捷運公司的關係,由鐵道局興建,政府持有軌道所有權,並交給公司管理營運。若公司化經營順利,遠期可再考慮「車路分離」之民營釋股模式,確保軌道興建與維護之持續。
以上這些政策面的方向,說來容易,也早有人提過,但遭受的阻力卻是無比巨大。
我們都知道台鐵不論在組織管理、內部部門的協調上,都有問題,但如果是推動改革,要給軌道發展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台鐵足以生存與茁壯,這應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4)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交通委員會質詢交通部長毛治國及觀光局長謝謂君。 林佳龍質詢毛治國有關中彰快速公路增設閘道連接國道一路,台中的環狀公路快要形成了,未來車流的方向、動線不一定經過市區直接在外環經過,所以環中路跟中清路附近很需要增設閘道,現在的方案是否要定位為系統交流道,預算是22.2億,不...
「台鐵立體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林佳龍 Youtube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蘇泓欽新北市議員 Youtube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新聞] 《雲林》台鐵局有意見斗六鐵路立體化卡- 看板Railway 的評價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原本竟然要做成高架?台北鐵路地下化故事〈上〉|企鵝交通 ... 的評價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新聞] 楠梓、橋頭鐵路朝立體化評估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超過原計畫的鐵路高架化拆遷戶379棟-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鐵路高架化、台鐵立體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鐵路高架化、台鐵立體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鐵路高架化、台鐵立體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台鐵立體化 在 鐵路高架化、台鐵立體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台鐵立體化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總統政見發表會唯一幫高雄說話的候選人
#也是近三十年來投資高雄基礎建設最多的總統
這兩年,中國國民黨和韓國瑜,拼命用「又老又窮」、「負債三千億」等話術,抹黑高雄,好像高雄沒有希望、好像高雄是個民不聊生的地方。
當然,在韓國瑜當上市長後,人口減少、負債增加、經濟不振、他的直銷話術,逐漸被在地高雄人看破。然而,韓國瑜騙不了高雄人,就去騙外地人;韓國瑜的好朋友柯文哲,也看到高雄好欺負、好利用,繼續猛攻高雄負債,凸顯台北的尊爵不凡。
在第三場總統政見會裡面,唯一指出這種荒謬亂象的,只有蔡英文總統。她準確地指出,讓高雄這些年來需要舉債發展的遠因,不就是中國國民黨殖民統治時代,缺乏國土建設規劃,導致南北不均的惡政所導致?
的確,我們認為,民進黨在促進南北平衡、彌補發展失衡上,還可以做更多。
但以高雄財務問題需要舉債的兩個原因:#制度分配,與 #建設支出 而言,民進黨執政的這三年,是高雄終於獲得「部分」彌補的三年,中國國民黨完全沒資格說三道四!
#財政制度分配
一座城市的收入,包含自己的稅收,以及來自中央的補助,後者分為「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以及「計畫型補助款」三大類。
在國民黨長期執政下,由於總公司集中台北,工廠卻設高雄,除了過去營業稅(未收歸國稅前)少收外,後來也導致高雄營利事業收入被低估,讓統籌分配款減少。另外,在縣市合併後,馬英九政府截至2016年,減少補助高雄約千億。就連健保欠款補助,中央給予台北的補助,也比高雄多出300多億。
在民進黨上台後,石化業的總公司設籍已配合市府要求移回高雄,讓統籌分配款基數上升;水利等特別補助款明顯提升;健保欠款補助也比照台北水準,這些並不能說民進黨對高雄多好,但雖然不夠,仍可說還給高雄最基本的公平。韓國瑜市府今年編列史上最高額的財政支出,背後就是靠中央補助款創新高所致!
#基礎建設支出
而以建設支出來說,過去高雄在交通、經濟、文化等重大建設上,普遍落後台北10~30年。進入2000年代後,高雄才在台鐵立體化與捷運化、大眾捷運系統建設、文化場館建設等項目上,獲得更多建設計畫。
然而,這些計畫,也導致謝長廷與陳菊市長執政前期,高雄市建設配合款大增,而馬政府任內調升地方建設負擔比率,例如高雄鐵路地下化原先地方負擔25%,但在馬政府任內通過的鳳山地下化延伸,地方負擔就上漲到超過50%,這些都推高了高雄的財政負擔。
在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在相關計畫上,中央刁難明顯減少,例如台鐵園道土地無償撥用,替高雄市節省至少40億經費。而前瞻計畫的推出,高雄也拿到最多的補助,包含中央補助超過800億的捷運黃線,這對於彌補過去建設不足,是很有幫助的。而高雄機場在成立50年後,也拿到了最大一筆中央補助200多億,進行航廈升級,這些都是我們在馬英九時代想都不敢想的!
而在真正能促進轉型的經濟建設外,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在高雄甚至整個南部,投資也明顯增加,例如設置橋頭科學園區、材料國際學院、加碼投資國艦國造、離岸風電,是高雄造船與鋼鐵產業大利多。在台南也有中研院南分院、國圖南館、綠能園區的設置。這些產業的南移,需要5-10年的時間,才能發揮就業和產值效益。但這三年的產業佈局,卻遠超過過去八年。
#蔡英文是近30年對高雄最友善的政府
各位小時候可能都讀過,蔣經國的十大建設多偉大,大煉鋼廠、石化工業、大造船廠都位在高雄等等,好像蔣經國是促成高雄發展的重要推手。
然而,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台船就是十大建設內效益相當差的案例,石化工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環境問題,而只有生產端投資,沒有研發端投資的結果,造成僅僅十年後,高雄在知識經濟轉型全面落後,又要面對大量國營事業經營不善倒閉,留下外部環境成本,等於幫國民黨擦屁股的窘境。
相形之下,這三年中央對高雄的投資,並不遜於「十大建設」時代,而在產業佈局與城市發展上,考量則更完整。
當然,與高等教育連結的教研能力提升,我們認為仍然不足,但這畢竟是個讓高雄走向產業轉型的起頭! 這樣的努力,卻被「能混就混」的草包韓國瑜抹黑、扭曲,用他空洞的言語和開倒車的施政,嘗試拖垮高雄轉型的努力,為了不讓高雄的機會流逝,三殺韓草包,下架國民黨,好好監督民進黨加碼投資高雄,將會是高雄未來能否再創榮耀的關鍵!
台鐵立體化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八卦
#總統政見發表會唯一幫高雄說話的候選人
#也是近三十年來投資高雄基礎建設最多的總統
這兩年,中國國民黨和韓國瑜,拼命用「又老又窮」、「負債三千億」等話術,抹黑高雄,好像高雄沒有希望、好像高雄是個民不聊生的地方。
當然,在韓國瑜當上市長後,人口減少、負債增加、經濟不振、他的直銷話術,逐漸被在地高雄人看破。然而,韓國瑜騙不了高雄人,就去騙外地人;韓國瑜的好朋友柯文哲,也看到高雄好欺負、好利用,繼續猛攻高雄負債,凸顯台北的尊爵不凡。
在第三場總統政見會裡面,唯一指出這種荒謬亂象的,只有蔡英文總統。她準確地指出,讓高雄這些年來需要舉債發展的遠因,不就是中國國民黨殖民統治時代,缺乏國土建設規劃,導致南北不均的惡政所導致?
的確,我們認為,民進黨在促進南北平衡、彌補發展失衡上,還可以做更多。
但以高雄財務問題需要舉債的兩個原因:#制度分配,與 #建設支出 而言,民進黨執政的這三年,是高雄終於獲得「部分」彌補的三年,中國國民黨完全沒資格說三道四!
#財政制度分配
一座城市的收入,包含自己的稅收,以及來自中央的補助,後者分為「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款」,以及「計畫型補助款」三大類。
在國民黨長期執政下,由於總公司集中台北,工廠卻設高雄,除了過去營業稅(未收歸國稅前)少收外,後來也導致高雄營利事業收入被低估,讓統籌分配款減少。另外,在縣市合併後,馬英九政府截至2016年,減少補助高雄約千億。就連健保欠款補助,中央給予台北的補助,也比高雄多出300多億。
在民進黨上台後,石化業的總公司設籍已配合市府要求移回高雄,讓統籌分配款基數上升;水利等特別補助款明顯提升;健保欠款補助也比照台北水準,這些並不能說民進黨對高雄多好,但雖然不夠,仍可說還給高雄最基本的公平。韓國瑜市府今年編列史上最高額的財政支出,背後就是靠中央補助款創新高所致!
#基礎建設支出
而以建設支出來說,過去高雄在交通、經濟、文化等重大建設上,普遍落後台北10~30年。進入2000年代後,高雄才在台鐵立體化與捷運化、大眾捷運系統建設、文化場館建設等項目上,獲得更多建設計畫。
然而,這些計畫,也導致謝長廷與陳菊市長執政前期,高雄市建設配合款大增,而馬政府任內調升地方建設負擔比率,例如高雄鐵路地下化原先地方負擔25%,但在馬政府任內通過的鳳山地下化延伸,地方負擔就上漲到超過50%,這些都推高了高雄的財政負擔。
在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在相關計畫上,中央刁難明顯減少,例如台鐵園道土地無償撥用,替高雄市節省至少40億經費。而前瞻計畫的推出,高雄也拿到最多的補助,包含中央補助超過800億的捷運黃線,這對於彌補過去建設不足,是很有幫助的。而高雄機場在成立50年後,也拿到了最大一筆中央補助200多億,進行航廈升級,這些都是我們在馬英九時代想都不敢想的!
而在真正能促進轉型的經濟建設外,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在高雄甚至整個南部,投資也明顯增加,例如設置橋頭科學園區、材料國際學院、加碼投資國艦國造、離岸風電,是高雄造船與鋼鐵產業大利多。在台南也有中研院南分院、國圖南館、綠能園區的設置。這些產業的南移,需要5-10年的時間,才能發揮就業和產值效益。但這三年的產業佈局,卻遠超過過去八年。
#蔡英文是近30年對高雄最友善的政府
各位小時候可能都讀過,蔣經國的十大建設多偉大,大煉鋼廠、石化工業、大造船廠都位在高雄等等,好像蔣經國是促成高雄發展的重要推手。
然而,各位可能不知道的是,台船就是十大建設內效益相當差的案例,石化工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環境問題,而只有生產端投資,沒有研發端投資的結果,造成僅僅十年後,高雄在知識經濟轉型全面落後,又要面對大量國營事業經營不善倒閉,留下外部環境成本,等於幫國民黨擦屁股的窘境。
相形之下,這三年中央對高雄的投資,並不遜於「十大建設」時代,而在產業佈局與城市發展上,考量則更完整。
當然,與高等教育連結的教研能力提升,我們認為仍然不足,但這畢竟是個讓高雄走向產業轉型的起頭! 這樣的努力,卻被「能混就混」的草包韓國瑜抹黑、扭曲,用他空洞的言語和開倒車的施政,嘗試拖垮高雄轉型的努力,為了不讓高雄的機會流逝,三殺韓草包,下架國民黨,好好監督民進黨加碼投資高雄,將會是高雄未來能否再創榮耀的關鍵!
台鐵立體化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評價
今(4)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交通委員會質詢交通部長毛治國及觀光局長謝謂君。
林佳龍質詢毛治國有關中彰快速公路增設閘道連接國道一路,台中的環狀公路快要形成了,未來車流的方向、動線不一定經過市區直接在外環經過,所以環中路跟中清路附近很需要增設閘道,現在的方案是否要定位為系統交流道,預算是22.2億,不包括用地與拆遷,經費要如何處理?毛治國答覆,台中市環道系統是相當完整,還要跟高速公路銜接點,原來的規劃用地取得有點問題,現在由台中市政府重新再規劃,規劃後由高公局審查。林佳龍表示,這是地方的交流道,是否定位為系統的交流道? 國道四號道路由大里、太平銜接環中路後,南北向又有國道一號,預期近期內就會塞車,若能增設閘道連接國道一路,即能打通任督二脈,年底前有沒有辦法完成,或由高工局接續。毛治國答覆,會盡快,就看台中市政府怎麼規劃。
2005年林佳龍提出大台中山手線,也在當時要求交通部同步評估,現在交通部鐵路局也提出四個方案,其中有一個方案四南北向,也是他一直再主張清水到追分雙軌化,配合公路的立體化,這對高鐵、台鐵的銜接非常重要,可不可以優先推動?交部表示,台鐵現在做出來的是路線、技術可行性研究,要落實財務面可行性研究還有一段距離。林佳龍表示,評估從2005年到現在已經七年了,會不會太久?毛治國表示,台中市政府要求一筆規劃費,是不需要2000萬那麼多,台鐵把過去做的研究報告移轉給台中市政府去整合研究,由台中市政府做一個整個運輸系統及路網的規劃,交通部希望由台中市政府來主政,經建會也要看財務計畫,結合都市開發、都市更新結合、配套,把軌道系統的財務效益規劃出來,經建會才能評估核定。
林佳龍說,五都在發展捷運,台北捷運得天獨厚,高鐵捷運採用BOT,台中只有綠線高架,也沒有路網搭配,是很大的風險。過去胡市長主張七條輻射從市中心出去,技術、財務不可行,市政府要承擔起責任提出整合性的方案。
林佳龍質詢毛治國,觀光局 105年觀光客目標是一千萬人,要達到這個目標,要投入政府有、民間甚麼樣的努力,並且觀光客量不等於質,甚麼作為讓來的人還想要再來?毛部長表示,目前三分之一是回頭客,交通部以每年增加一百萬的趨勢預估朝一千萬人觀光大國邁進,也提醒相關觀光業界做該有的投資以掌握商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aKSnVwcnos/hqdefault.jpg)
台鐵立體化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前瞻軌道計畫,共有五大主軸,要打造台灣的綠色運輸,8年投入4200億,軌道建設佔比超越公路,包括了都市推捷運,高鐵、台鐵連結成網,還有台鐵升級改善東部服務,以及鐵路立體化等等。各地方積極提出建設計畫,要搶預算並向中央喊話。不過,曾經參與審議的學者擔心,就怕夢想大過實際。公共電視台將推出系列報導,體檢全台進行中的各項軌道計畫。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47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gT2IfvjMJA/hqdefault.jpg)
台鐵立體化 在 蘇泓欽新北市議員 Youtube 的評價
鶯歌目前有三個平交道,都是車多路小加上轉彎半徑大的危險平交道,尤其是尖山埔路平交道,交通的動線更是混亂,傷亡事件時有所聞,成為民眾的夢魘;6月中旬又差點發生車禍,因為由尖山埔經平交道左專車輛被中正二路的直行車流擋住無法通過,造成車輛在平交道上動彈不得,幸好有熱心民眾按緊急鈴,讓火車減速,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急需改善平交道;為了改善這裡的交通,我邀市府多次現地勘查,礙於路幅小,道路立體化困難度很高,號誌燈也難有作為,目前只有火車來時才全面紅燈,平常都是閃燈,也試過讓號誌燈運行,結果問題更大,全部車輛都無法動彈,所以我認為解決辦法,只能讓鐵路立體化。
市府捷運局於5月8日上午至服務處說明鶯歌鐵路立體化的規劃進度,並解釋目前提出的4個方案;又依捷運局的報告:『本件若要推動,是台鐵主政,地方只提報計畫,因此將來可否進行,主要在台鐵,而這些方案依捷運局的經驗,應以方案三最可行,也就是改道,『因為路線優,且拆遷量最少』。不過我們認為應以方案一B為原則,也就是原鐵路線的地下化,這是民眾最希望的方案,只是工程經費跟難度都很高,所以若要採方案三,請市府要注意下列事項:
1. 凡是對地方好的我們都支持。
2. 請顧及舊車站周遭居民的權益。
3. 請城鄉局妥善規畫舊車站之都市計畫變更,營造優質的商圈,製造誘因,提高其價值性,讓周遭居民的權益獲得更多的保障。
4. 新站要讓民眾的往來皆便利。
以上,無論未來要採用何種方式改善,請市長督促捷運局儘速辦理,以解決該處行的安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uI2ytpm4mo/hqdefault.jpg)
台鐵立體化 在 原本竟然要做成高架?台北鐵路地下化故事〈上〉|企鵝交通 ...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說到台灣的鐵路 立體化 工程一定不可避免的會談到台北鐵路的地下化讓我們 ... MacLeod 片中使用影片www.pexels.com # 台鐵 #地下化 #台北車站 #縱貫線 ... ... <看更多>
台鐵立體化 在 [新聞] 楠梓、橋頭鐵路朝立體化評估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八卦
有助周遭交通更順暢也能解決「楠梓百慕達」困擾中油高雄煉油廠因台積電進駐、將轉型楠梓產業園區,地方進而對緊鄰高煉廠的台鐵地下化漸有共識,高市府交通局透露, ... ... <看更多>
台鐵立體化 在 [新聞] 《雲林》台鐵局有意見斗六鐵路立體化卡- 看板Railway 的八卦
《雲林》台鐵局有意見 斗六鐵路立體化卡關
2021/10/27 05:30
〔記者詹士弘/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辦理「斗六市區鐵路立體化計畫可行性研究」已歷
經多時,但進度停滯。縣府表示,從去年12月起與台鐵局積極溝通協商以期儘速取得同意
函,期間歷經4次審查意見回復,目前僅餘2點意見,已於9月28日全數修正函送台鐵局。
雲林縣府表示,斗六市區鐵路高架化長度約7公里,經費約118.3億元,可消除7處平交道
、3處陸橋及2處地下道,縫合達豐廠前平交道至後庄(二)平交道間約5.3公里都市空間
,並計畫在斗六站南側約2公里處增設一處通勤車站,預計中央核定綜合規劃報告書及環
評後10年完成切換高架永久軌。
縣府工務處長汪令堯表示,交通部於2017年4月補助縣府經費辦理可行性研究,縣府於
2019年12月將可行性研究報告書提報交通部審查,去年3月交通部以投資效益不佳為由,
縮減斗六鐵路高架化規模,將消除9處平交道縮減為7處,並要求增加投資效益評估,縣府
於去年9月再次將修正報告書提送交通部審查,交通部鐵道局於去年11月24日才開始辦理
審查會議,並要求縣府須先取得台鐵局同意函,才得以展開後續行政審查程序。
立委劉建國引用台鐵局說法表示,10月21日已回覆雲林縣府,未來鐵路高架化後營運虧損
,在可行性評估報告應該要附上「具體補償或優惠措施」;另新增車站應再評估「旅運需
求」、「車站使用量」之具體方案、「邊際效益及成本」。
雲林縣長張麗善指出,可行性研究報告書提報交通部審查多次,台鐵局每次都有不同意見
,針對9月28日台鐵局回覆2點意見已做好回應,但交通部於10月21日又提出13點意見,其
中有重複審查問題,希望針對重複的部分不再做審查,新增事項縣府會如實回應做好評估
。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1/10/27/130.jpg
自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8100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3.105.2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635313748.A.FB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