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日本「故鄉税」,解決台灣城鄉差距問題
都市化(Urbanization)是現代國家必然會面對的現象,巨型城市(Mega-City)雖然帶來了生產效率提升與治理成本降低,但是相對地也剝奪了其他區域的資源與人口,導致地方的基礎建設與社會維生體系持續老化。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台灣也發生在更早邁入已開發國家的美國與日本,於是地方創生成為各國都必須研究的領域。
日本跟台灣一樣採取雙稅制,除了繳給中央政府的所得稅以外,還有繳納給地方政府的住民稅(在台灣分類為地方稅)。然而如同本篇開頭所述,日本人也因為就業求學、成家立業等因素,人口集中在東京、大阪、名古屋Mega-City大都會地區,因而產生資源排擠造成其他小型城鄉地方稅收不足,導致城鄉發展不均。因此日本政府制定了故鄉稅,希望透過這個制度來弭平城鄉差距。
具體而言,故鄉稅是人民可以捐增給自己指定的地方政府,且該地方政府並不限於「故鄉」,而捐贈額可以用來「扣抵」所得稅及住民稅。同時,該地方政府為了答謝納稅人的捐款會以禮品作為回報,通常會以當地的農特產做為餽贈,例如長野的稻米、富山的松葉蟹等。
台灣因為發展重點集中在直轄市,就業機會多數在北北桃中南高等直轄市地區,許多人離鄉背井到都會區尋找工作機會。然而這樣的趨勢將導致地方稅收欠佳及中央稅收分配不均,人口與資源的雙重損失破壞了城鄉發展的平衡,且呈現逐漸擴大的狀態。
除了人口較少的縣市有納稅少、分配少的現象,也有如新竹市的特殊情況,即新竹人均繳納所得稅高居全國之冠,只有台北市能夠跟新竹市一較高下。然而比起台北市每年動輒近兩千億的預算,新竹市的分配稅金和人均預算卻是在倒數之列,光是公共設施維護就消耗了多數經費,這使得建設難以推動,大多只能顧到北區與東區的核心區域,更不要提南寮沿海及香山農村,新竹人繳納的高額稅入應該踏實地回饋在地故鄉才對。
為了解決稅收分配不均導致的城鄉發展差距,台灣也應該推動「故鄉稅」這個概念。各地人民可以透過捐贈地方政府,挹注資源給非直轄市地區,進而促進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而地方可以透過農特產作為捐贈的回饋,結合「一鄉一特色」來推廣城鄉觀光,相信這樣的做法對於地方創生也會有所助益。如此一來,除了發展資金外,農民也將獲得相當保障。當地方產業獲得發展空間,有助於移居外地者回流甚至創造就業機會,對於人口萎縮的現象也會有積極幫助。
另一方面,由於離鄉工作者占據相當比例,2018年地方選舉的重要元素就是北漂,長期在他鄉生活將會使得遊子產生鄉愁,又或者被繁忙的工作沖淡了對於故鄉的認同。而故鄉稅這個概念,能夠讓離鄉遊子透過捐贈故鄉稅及收取故鄉的農特產品,重拾自己對故鄉的關懷與情誼,這是深具經濟與人文價值的創新理念。
故鄉稅本身是一套具備互惠精神的稅制概念,具體如何落實在台灣可以持續討論,也不一定要照抄日本的制度,畢竟外國的月亮不會比較圓。只是當都市化持續加深城鄉差距時,只要我們不去行動就是在漠視地方發展的持續老化,起身行動永遠是最重要的守則,這也是我從參與公共事務的一開始就持續放在心裡的話,來自日本的故鄉稅能否成為一帖良藥?只有開始行動才能夠驗證,地方創生從你我開始做起。
#故鄉稅 #城鄉差距
#大新竹大建設 #宜居城市新竹市
台灣都市化比例 在 李進勇 Facebook 八卦
請給農業縣 一個公平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雲林農業大縣,103年農業年產值高達726億元,是其他單一直轄市的1.5倍到10倍不等,但能獲得的農業人力資源卻只有直轄市的1/2到1/3,農業部門預算更僅有直轄市的1/6;國家資源分配嚴重扭曲與不公,是不爭的事實。當中央政府及專家學者努力要求農地農用,大聲疾呼保留優良農地的同時,是否有真正站在貧窮農業縣的農民利益去思考?歐盟針對綠色生產採取對地補貼政策,台灣何時可實現?我們期待未來新政府能更重視這樣的議題,並提出具體作為。
這幾年,因為糧食問題,使得農業發展受到世界各國高度的重視,提高糧食自給率也成為國內極為重要的議題,諸多專家學者均大聲疾呼農地要農用,保護優良農地資源等等,為此農委會對於農地資源也做了盤查,並制定了許多限制發展措施,這樣的訴求確實有其重大的糧食戰略意義,但卻也等同給予極力想脫貧脫困的農業縣下了一個緊箍咒。
雲林土地面積12.9萬公頃,其中農地就佔8.4萬公頃,等於全縣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屬於農地;101年度起農委會針對各縣市進行農地資源分類分級,雲林縣農地分類分級為農一:6.24萬公頃、農二:1.19萬公頃、農三:6659公頃、農四:3179公頃。雲林縣農地資源經檢核分級後,有7.4萬多公頃(農一、農二)屬於最優良或良好生產環境之農地,名符其實的”農業首都”,可喜可賀?以往農地只有分特定農業區和一般農業區,農委會重新清查分類後,訂出原則農一禁止變更使用;農二可配合國家重大建設或經濟開發變更;農三和農四則彈性運用。
農地應該農業生產是天經地義的事,然當農地價值與其產值完全不成比例時,此時高喊的”農地農用”似像口號,舉例來說:一公頃農地1,000萬元,種植水稻一年收益20萬元,要種50年,才符合其價值,若估算其淨利潤,恐需種植百年。縣內農地一公頃價格超過千萬者比比皆是,倘土地售出2000萬元,存定存1.5%,一年利息就有30萬元,毋須從事生產,收益比種植水稻還好,試問誰要從事生產?誰要農地農用?
台灣的都市化現代化發展有其重要的歷程,很多原先的優良農地都被開發成高土地價值商業區、住宅區或工業區,如台北信義區、台中七期等,都是非常優良的農地去開發的,現一坪可買雲林縣超過1分以上的農地。
當土地開發到一定程度後,為確保糧食安全,去限制了農地開發本無可厚非。然農地的保留提供國家安全的糧食生產環境,但卻也限制了農地持有者的變更權,他們被剝奪的變更權,誰給予正視,甚至研議給予適當的行政救濟和補貼?為何只有大都會區的土地可以國家重大經濟發展建設予以變更後,持有土地者財富大幅增值?貧窮農業縣的農地就不能變更增值,需生產給大都會區人民享用?這樣合理?符合土地正義?目前的農地農用限縮政策,形同讓雲林縣農民毫無翻身機會,只能守著低產值的農業生產,提供低價高品質農產品給大都會區人民享用,此無疑將使這地區的農民成為”世代佃農”。
栽種短期作物之吸碳效益,甚至比同面積的一片森林還強,當中央政府及專家學者努力要求農地農用,大聲疾呼保留優良農地的同時,是否有真正站在貧窮農業縣的農民利益去思考?倘有,歐盟針對綠色生產採取對地補貼政策,台灣何時可實現?又國家整體資源的分配對於傳統農業縣是否合理?還是延續富者愈富,窮者恆窮,人多處擠更多人,落後處更形荒涼?我們期待未來新政府能更重視這樣的議題,並提出具體作為。
台灣都市化比例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八卦
做一個從小受洗的教友,在萬眾期待的新教宗上台後,居然給我們亂搞一通,尤其跟無神論共匪唱和成這樣,現在大概只有統到紅通通的才會出來挺教會。
嘛,這篇不是抱怨,是想要講一件事情。
台灣都市化後這些年,都市居民對於天主教會已經不大重視了,基督教因為較易變通,倒也還活得不錯。其他民間傳統信仰,也默默的在媒體不關注的情況下,做他自己的事情。這也導致了現在網路上,我看到的幾乎都是對宗教的不理解。
嘛,合理,你沒有從小泡在那個環境,了解整個宗教信仰,對於人生價值觀、生活秩序的建構,到底佔有多大的比例,又會影響一個人多深遠,當然就會覺得一切都是迷信。
所以這些年,唯物論才會那麼盛行,出現一狗票覺得力量就是正義,我贏了我必須贏反正我就是贏了你們通通給我閉嘴,這種超級違反民主的離奇場景,更離奇的是高喊我贏了就是全拿,這種多數暴力論居然一群政治學博士支持...
真的,你沒有泡在裡面,少說點比較好,因為喔...
基本上,宗教勢力都可以說是某一種偏執的神經病,可以為了一點都不現實,更不實際的理由,拋頭顱灑熱血下去。你沒在裡面,只會認為這是被洗腦,那種內化在心靈深處,會被觸發出的行為準則,你翻遍論文都解釋不了。
也因此才會有另一種唯物論者,單純將宗教看作工具,用來提供組織與秩序,好發展民主基層的論點。呵,還不就是同一套,這些人徹底鄙視唯心,認為一切都是物質決定一切,下層結構決定上層。
就工具性來說我倒不否認,因為這拿來解構好用,但你永遠無法透徹理解,像是那群伊斯蘭為何永遠極端化。
坦白說,就是當今世界主要秩序,就是基督教國家建立的。時光倒流數百年前,伊斯蘭世界也很和平啊,在他們認可的秩序下,哪個穆斯林會想動不動去阿拉花瓜?
咳,扯遠了。
我的意思是,不能理解基督徒對於信仰的堅持,對於契約精神以及信任的累積,是維繫現有世界秩序的基礎。堅持一切都是洗腦,要用科學與理性的精神面對,那你應該完全不理解現在的狀況發生何事。反科學家不是反科學,反理性主義者不是反理性,但通常唯物論者會覺得反對自己就是反對科學與理性。
今天,別說總統,議員或立委選舉,出現不准監票、不准驗票的投開票所,台灣人會怎樣?不用半小時,附近的民眾就衝去包圍了,因為我們已經被訓練成,不相信政府可以在不監督下不作弊。
想要維持榮譽與信任,就得要秉持不怕人來檢查的態度。宗教秩序很大一部份建立在互信上,你我他都相信在這秩序下,上帝(神明)為證,我們照著規則辦事,絕不欺瞞。你去看看標哥,敢不敢在各大家族旁邊、媽祖神像前面,睜眼說瞎話?反正我選贏了,你們都聽我的,是嗎?
覺得這都是迷信,那麻煩回去把儀式之於人類社會多重要的東西看一看。
為何這兩周,我身邊的人只要是對基督教以及基督秩序有概念的,都覺得世界已經徹底改變,永遠回不去?
那些覺得票多就是贏的,不要覺得別人都是韓粉,自己絕對客觀理性中立。不去安撫對於秩序已經不信任的民眾,這些人還是有槍的,哪天內戰開打就不要在那邊該該叫暴力,是你們先容許暴力摧毀秩序的合理性。
內戰不見得會動刀動槍,但你們絕對打不贏以上帝為名的信徒,畢竟覺得自己票多就是贏全部的那種人,都是遇到衝突第一個跑回家躲起來的。
連勇氣都沒有,談什麼大家來守秩序。
台灣都市化比例 在 都市化程度 - 行政院主計總處 的相關結果
都市 人口比率為檢視都市人口集中程度的指. 標,2003 年全球約有48.3%人口(約30 億人)居住. 在都市中,已開發地區都市人口比率高達74.5%,. 發展中地區則僅42.1%;開發 ... ... <看更多>
台灣都市化比例 在 附錄 -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的相關結果
表十臺灣地區都會區衛星市鎮至中心都市之通勤比例及主要都市化地區內人口數占總人口數之比例 附錄四區域相關附表 表十一臺灣地區聚居地、都市化地區、都會區及其以外 ... ... <看更多>
台灣都市化比例 在 各國家和地區都市化率列表 - 维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第一種,都市化人口,用來描述居住在城市區域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城市區域由各國自行劃分。第二種,都市化變動率,用來描述在一個指定的時段內預計的平均都市化變動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