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素梅總質詢2017.09.29
『為賴神上一堂課─原住民族』
(請院長)
院長您好!
過去,每一位行政院長上任,本席的第一次質詢總是會讓新院長認識原住民族。從歷史、文化、教育、建設⋯。今天,不例外,本席為院長上一堂文化課。
(請原民會夷將主委、文化部鄭部長、教育部潘部長)
院長!您要相信,本席第一次的質詢總是充滿善意,而且,期待!
讓我們先來聽一首歌,這首歌應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大銀幕也會有影像,但只是意像式的影像,院長您可以看螢幕聽歌,您也可以閉上眼睛細細的體會這首歌。最近聽唱歌很敏感,但本席可以向院長保證安全,您不會被台大學生舉布條打斷聽歌。
《泰雅古訓》
https://goo.gl/HFqsfD
院長!請用一句話形容您剛聽完的這首歌。
⋯⋯⋯
這是一首古老的泰雅族歌謡,它在述說泰雅族從南投往北遷徙的歷史,我們只能用現代的語言勉強翻譯,它的歌詞大致是這樣的:
發祥的地方有個平台
那是泰雅的祖居
為了繁衍我們的族群
三個兄弟往北發展
buta到桃園、新竹
a yen到宜蘭
ya box在南投、台中
出發前
互相堅定的承諾
不要用木牆彼此隔離
要像箭筍發芽一般,茂盛的繁衍
要像藤條依樣,堅硬而有彈性
我們是來自同一奶頭的子民
要選擇世代血緣
四代以後才能通婚
不要亂倫,否則
祖靈將懲罰我們
要堅守我們的生活規律
若有合適的對象
長者拄著拐杖去提親
感謝祖先留給我古訓
我們要傳承,不要樹敵
泰雅啊!泰雅
要和平相處在這塊土地上
這首古老的歌謠,是泰雅族部落歌手雲力思在1990年代末期採集整理,第一次發表就是921地震後的災區(仁愛鄉新生村中原口部落),古老又飽滿的泰雅語、優美的旋律、符合遷移歷史的敘述,震動了各地泰雅族部落,並引起泰雅族人尋根溯原、傳承文化的風氣。我們沒有文字,但我們擁有豐富的口傳歷史、美麗的文化傳說。
本席要提醒潘部長,這首歌最珍貴的就是古老的泰雅語,就是類似你們的文言文。沒有文字的我們,將古老的語言視為瑰寶,有文字的你們,卻棄之如敝屣。可憐又可笑啊!
本席再告訴院長一個小故事:唱這首歌的雲力思,今年63歲,她已過世的父親今年剛好99歲。雲力思有三位伯父,日據時期被徵調為高砂義勇隊赴南洋,從此一去不回。雲力思小時候聽祖母說,日本警察到家裡來,命令四兄弟只能留下一個,三位伯父就此命喪南洋。這就是「被殖民的悲哀」!
院長!我們再來聽一首排灣族古老的傳唱歌謠,這首歌被譽為「天籟」,請首長席上的首長們也一起用心體會。
《來甦》
https://goo.gl/NV57tM
院長!請再用一句話形容您剛聽完的這首歌。
⋯⋯⋯
潘部長!這首歌是不是美極了?
但是,它更是文言文的經典。
這一首已經傳唱數百年的排灣族傳唱歌謠,它的三段歌詞是一樣的。
是什麼纏繞在心頭?
唉呀!那個寂寞的人啊!
唉呀!那個寂寞的人啊!
演唱者林廣財在17年前錄音的時候,或許是受到祖靈的感召,加入了一段口白:
啊!彷如傳說,思念你的心情,就像大武山上的老藤,深深扎進在千年老樹上。盼望妳像那老樹,盼望妳像那樹葉,可以時時看守,可以時時觸摸。
古老的排灣族歌謠加上現代的排灣語口白,結合成完美的「天籟」。
排灣族部落歌手林廣財,56歲,跟部落其他人的命運一樣,國中畢業、二十多年建築鐵工經歷。因為出身頭目家族,自小接觸比較多的傳唱歌謠,成為著名的部落傳唱歌手。
思念你的心,就像山上的老藤,深深扎進老樹上。
院長!這樣美的像詩的創作,來自原住民族的勞動階級。您很驚訝吧!但是本席感到驕傲,我們不只擁有傳統,更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
聽完兩首歌,本席要為院長說明一段時代背景。
1895年日本據台,原住民族陷入50年的傳統文化黑暗期,文物幾乎被洗劫一空。被洗劫的文物,一級精品被運回日本,現在存放於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約5600件,存放於天理大學天理參考館約1757件,存放於國立東京博物館約976件,另外,還有以台灣原住民族衣飾織品文化為主的東京家政大學博物館。二級精品存放於當時的總督府博物館,也就是現在的國立台灣博物館,現存約6863件。更有數萬件的文物被以研究之名存放於台大人類學系博物館與中研院民族所、歷史所。當然還有在洗劫掠奪過程中被個人私吞流入文物買賣市場。
近年來,有學者撰寫文章說「日本人買去了!」企圖為日本據台掠奪原住民族文物洗刷罪名。2004年,本席曾參觀台大人類學系博物館,館內有一本已經泛黃的日據時期收藏品登錄冊,是用鋼筆手寫的,每一欄收藏品的最右一格是「納入者」,有著名的日本人類學者,更多的是陸軍軍部、海軍特務部、各地派出所駐在所。證據會說話,這是日本軍警特有系統的洗劫原住民族文物,是屬於戰爭罪行。
有人說,日據時期在台灣的日本人類學者,其科學調查有助於現代的原住民族追尋過去的歷史。本席看過一份著名人類學者伊能嘉矩的「覆命書-臺灣蕃人事情」,覆命給誰?給日本派到台灣的總督,大意是「您派給我的任務命令,我歷經千辛萬苦完成。」
總督府派任務給人類學者,人類學者調查完將成果及搜刮的文物呈報總督府,總督府根據調查成果制定理蕃政策派兵剿蕃。這是典型的學者與國家暴力的共犯結構。
原住民族的文物被洗劫一空,造成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傳承上的斷裂現象。
2009年6月,台北的順益博物館洽商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來台展出一百餘件台灣原住民族文物,展出名稱為「百年來的凝視」,文物開展馬上撼動了全台灣原住民族,大家無法想像百年前的祖先竟然有如此精湛的工藝,而這些工藝卻因文物被洗劫一空而斷鍊了。過去數百年,因為戰爭、殖民,導致全世界有大量的文物被掠奪,這種不公平不正義的文物流轉背景,近代已在全世界形成要求文物返還的運動。可笑又可悲的是,中華民國外交部竟然簽署了「切結書」給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保證這些掠奪自台灣原住民族的文物可以安全運回日本。
2015年,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將一件排灣族木彫四面柱報准核定為「國寶」,研究學者根據收藏資料通知文物來源地~屏東縣泰武鄉佳平部落,並邀請部落耆老北上探視文物。經過部落有限的記憶摸索,這件文物的前半段歷史真相終於浮現。日據時期,這件木彫四面柱原來是佳平舊部落頭目家屋的柱子,日本人說頭目家屋要修建為博物館,修建完成後這件木彫四面柱也失蹤了,80年後,這件文物出現在台大人類學博物館。
這類不公不義的文物流轉故事,一直在原住民族社會流傳,高舉「轉型正義」旗幟的執政團隊,你們何不公開所有原住民族「被掠奪文物」的檔案?讓我們的年輕人追尋自己的歷史、書寫自己的歷史!
2015年7月底,「反課綱」的高中生在教育部前連續數天抗議,31日凌晨,一位高中生的父母到抗議現場,勸孩子回家,這位高中生的孩子竟然在電視鏡頭前勒父親推母親。
《新聞影片》
https://goo.gl/X9XNEx
這位高中生的孩子事後在臉書PO文:
嚴正聲明
本人為高二升高三之學生,
我以一個學生的身分發表此聲明,
雖然我未成年,
但是這場革命,
我必須參與在其中,
這是我一生最光榮的時刻,
我不允許任何人破壞,
就算是家人也一樣,
我已經和政府革命,
我並不介意在家裡再來一次!
反正我都已經動手打我爸了
這個夏天,我們的戰鬥!
我很快就會回去!
看了這些,我震驚!我為台灣的社會擔憂!
我也將我的心情PO文在我的臉書上,標題是:「禮失求諸野~台灣社會應向原住民部落學習」 今天,我就唸其中一段,讓我們彼此互相鼓勵。
暑假,是我們部落舉辦豐年祭的旺季,豐年祭前後,各部落青年會都要舉辦尋根活動,回到舊部落遺址。在舊部落遺址,長者對年輕人講述歷史、文化:過去,我們如何被迫遷徙,過去,我們生活方式的文化意義。在豐年祭前,部落的兒童與少年都要參加傳統歌謠集體培訓。我們沒有歷史課綱、沒有歷史課本,但我們有一代代的傳承,傳承文化,接回斷鍊的歷史。傳承是使命、是責任,是我們瀕臨被滅族時所激發的求生意志。
又過了幾天,我到了屏東縣泰武鄉佳平部落,晚餐後與幾位友人在部落散步,走到活動中心時,在昏黃的燈光下,看到一列大大小小的孩子們正拉著手唱歌跳舞,大學生拉著中學生、中學生拉著小學生,大手拉小手,踩著傳統舞步,唱著傳統歌謠。
當時,我內心激動到快掉下眼淚,沒有走進去打擾孩子們,靜靜的在牆外用手機拍下這一段影片。
《大手拉小手》
https://goo.gl/bPMvGt
院長!本席的心情非常複雜,既擔憂又欣慰。
你們的孩子因革命而光榮
我們的孩子視傳承為使命
你們大手拉小手揮舞空氣推動聖戰
我們大手拉小手接回被斷鍊的傳統文化
院長!會不會有那麼一天,台灣社會連「禮失求諸野」都聽不懂了?
今天,謝謝院長與所有執政團隊耐心聽完本席的文化課,希望對院長有所助益。
本席對院長高度期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卑南族神話與傳說: 1.都蘭山下的普悠瑪:南王部落大遷徙冒險記 述說卑南族南王部落的祖先在大洪水之後,歷盡艱辛周折,漂流到都蘭山下重建新家園的故事,...
台灣原住民的傳說與遷徙 在 BaoBao的世界最棒工作 Facebook 八卦
兩大洋的兩億五千萬人,都受到台灣影響!?
👴🏾萬那杜長老:你從哪裡來?
🙎🏻我:台灣!
👴🏾萬那杜長老:我知道啊,聽說我們祖先就是從台灣來的!
🙎🏻我:台灣???😱
.
.
台灣耶!🇹🇼🇹🇼🇹🇼🇹🇼🇹🇼(心中的國旗在飄揚)
.
.
那天晚上,因為長老這段話,我在網路找了一堆資料,這個過程,不只是小島大歌計畫的起源,更發現了我原本不知道的台灣!這段台灣和兩大洋間的關係,到底是誰說的?是從哪裡生出來這些的?
.
嗯... 是時候全部招出來了!🤓🤓🤓
.
.
25年前,澳洲考古學家Peter Bellwood提出的 "出台灣說" ,發表了依據人類學及考古學研究,台灣極可能是散佈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南島文化起源地,自此之後,台灣是不是南島文化的起源,就被廣泛討論。
.
🔆〽️♨️ 語言學方面,台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 - 李壬癸曾在他的書「珍惜台灣南島語言」中提到,至今有兩億五千萬人使用的南島語系,因為在台灣的分歧性最高,以及最多古語特徵,最有可能是由台灣擴散出去的。
.
🐵🙈🙉 遺傳學方面,摩洛哥學者Jean Trejaut以及「台灣血液之母」的林媽利醫師,透過DNA研究發現台灣原住民、美拉尼西亞人,以及波里尼西亞人的 DNA 樣本中,同時存在著在其他東亞民族上並未發現的基因變異。而紐西蘭生物學博士 Geoff Chambers 的研究發現,許多台灣原住民及其他亞洲大陸的民族,都有兩條對應酒精反應的基因,然而一些台灣原住民卻僅有一條此基因,正好和毛利人相同!
.
🌳🌴🌾民族植物學方面,去年十月,以台大學者鍾國芳為首的跨國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透過台灣隨處可見的「構樹」與大洋洲收集的604樣本進行分析比對,找出台灣特有的序號CP-17基因單型,明確指出這些構樹原產於台灣,成為「出台灣說」的佐證!
.
🎺🎸🎤 樂器研究方面,馬達加斯加的樂器也是南島語族的樂器,從這些樂器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南島語族的遷徙過程,就是在印尼、台灣及菲律賓這一帶有的樂器在馬達加斯加也有,例如弦樂器Valiha。
.
而國際上其他受矚目的相關文章,包括美國地理學和生理學專家戴蒙Jared M. Diamond於2000年於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台灣給世界的禮物」、R. D. Gray 和 F. M. Jordan同年於《自.然》雜誌發表的「特快車模式圖」,及美國語言學家白樂詩Robert Blust提出的「南島民族台灣原鄉論」等。
.
.
.
《小島大歌》計畫,就是以對這些學術論文和研究粗略了解為背景,加上我們對音樂和說故事的熱情,和最後一點點豁出去的衝勁堆疊而成的😝
我一直聽說過南島語系,但那對我來說,只是歷史課本裡的東西,直到那位萬那杜長老,真真實實的站在我面前,告訴我,他的祖先來自台灣......
.
.
.
我們雖然不是學者,也不是研究人員,但是我們都有自己的使命吧,我們都可以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呈現故事,然後帶給世界ㄧ點點的影響。
.
---------------------------
.
小島大歌群眾募資計畫,用音樂重新串連台灣和兩大洋! 用音樂告訴世界,台灣是兩大洋的原鄉!
https://www.flyingv.cc/freebird/9426
.
----------------------------
.
🎬 參考連結:
.
傳說解密了:毛利人的家鄉,是來自於台灣!
http://www.pure-taiwan.info/…/12/07/maori-hawaiki-is-taiwan/
.
構樹遺傳多樣性成重要拼圖 學者證實南島語族“出台灣說”
http://e-info.org.tw/node/110713
.
美國學者R. D. Gray 與 F. M. Jordan於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特快車模式圖」 http://www.nature.com/…/v405/n6790/fig_tab/4051052a0_F1.html
.
台灣給世界的禮物(中譯版)
http://www.tyjh.kh.edu.tw/…/%E7%89%A…/%E9%80%A0%E8%88%B9.htm
.
李壬癸 - 台灣南島語言的奧秘
http://www.sinica.edu.tw/as/advisory/journal/15-1/59-62.pdf
.
音樂數位博物館 - 師大六十年數位典藏計畫 馬達加斯加
http://archive.music.ntnu.edu.tw/mu…/instrum-madagascar.html
.
.
如果有任何錯誤還請大家指證,也歡迎分享!😁
台灣原住民的傳說與遷徙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八卦
今早,個人臉書伍麗華跳出2015/2/28 貼文,再讀一次,仍舊有新的啟發。期待忙完今天的活動,傍晚可以再寫一篇。
六年前的貼文如下:
228,全台原住民狼煙行動串連。我回去萬山整理工寮的枯枝落葉,一堆堆燃燒的狼煙引起遊客報案2次,2分鐘外的消防隊騎著摩托車來跟我問候2趟。
除此之外,我還去整理了我的水源地。這是上一代留下來的,在臨近山溝一株老茄苳樹旁的岩壁內,水源穩定又純淨,幾十年不曾斷。
我之前沒做好過濾,流到工寮的水經常夾帶螞蟥,害苦了我的那些狗。這回請部落的人幫忙施工,濾源頭、貯水槽、拉水管、立水塔,當我看見清甜的山泉水從水龍頭流出來,心中的滿足彷彿得到了全世界。
這一刻,我終於理解老人家常說的「沒有水的土地是死的」,也能明白朱熹在《觀書有感》中道出「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喜悅,以及耶穌為何對人說「誰若喝我給的水,便永遠不會口渴,並且這水將會在他裡面成為泉源。」
呵呵,生命的三大要素,「陽光」「空氣」皆是白白得來,唯獨「活水」要我們自己去尋求啊!
看著眼前的保留地、山泉水,以及上達天聽的狼煙,我想起了我們泰武國小民族教育一年級教材,裡面有一個吾拉魯茲的遷移故事「......我們去那裡(小琉球)吧!但是800年前他們回到大武山西側叫inachia的地方,因為這裡有強勁的落山風,於是又搬到現址居住,隨後有一部分居民遷徙到台東縣的金峰鄉比魯溫泉一帶。」這是日據時期的記載。
我剛到泰武時,初次聽到這個傳說,簡直覺得不可思議。直到有一次我從山上開車下來,小琉球清楚在我眼前,那一刻我恍然大悟。
為此,害怕搭船的我安排了一趟小琉球行程。當我騎著摩托車在島上逛完一圈,立刻明白那些先民為何要回到大武山。
我查閱資料,發現與我的推測不謀而合: 小琉球是台灣14座屬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這裡土地貧瘠,水源不足,目前主要的水源是從台灣本島以海底水管送往。
山上長大的經驗告訴我,沒有山,怎麼會有水!即便是沙漠水源,也是從高山下來沒入地底的潛伏水流。水源呢?我找到了在美人洞、烏鬼洞等洞窟,有婦女來這裡提水的傳說。這就是了,這礁島僅靠岩洞中滲透的水源,量少所以珍貴,並且不足以生養眾多人口,農業也無從興盛。就這點來看,無怪乎先民會選擇返回大武山。
我想,人類最大的智慧在於不必「人定勝天」,順應環境條件創造生活,才不會招致大自然的毀滅性反撲。
那麼,曾經住在小琉球的族群是誰呢?
清《台海使槎錄》「新港、蕭壟、麻豆各番,昔住小琉球,後遷於此。」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小島由道調查: 「小琉球嶼,位於東港西方的島嶼。自靠近平地之本族部落,遙遙可以望之。本族稱此嶼為キポア(箕模)。力力社以南的番人說,這キポア,古昔曾有與我們同樣的番人居住。他們時常乘舟來到西方海岸,與我們作物品交換。」
根據中研院李亦園的研究,邏發尼耀家族就是箕模族。文史工作者張金生(陸力‧邏發尼耀)的說法是:一千年前,箕模族祖先不知何故,忽然離開小琉球,遷徙至恆春,後來又分成兩支,一部分在屏東縣的來義山區,一部分則翻越中央山脈到臺東。
偶然間, 我讀到了歷史學家曹永和先生2000年在聯經出版的《小琉球原住民的消失》, 文中荷蘭文獻指出:1624年,荷蘭船隻在此擱淺,水手被島上住民殺害。事後荷蘭人在1633年到1636年間,東印度公司的福爾摩沙區總督Hans Putman領軍征討、屠殺島上住民,後稱拉美島事件。(歐洲地圖上稱小琉球為拉美Lambay )
荷蘭史料記載,荷蘭人讓新港社人和放索社人去搜索,找到居民躲避在一個大洞窟,於是用四十名兵士看管,用煙想把人燻出來。《熱蘭遮城日記》從老幼婦孺屍體及生還者估計躲避到洞窟的人數約540名。日記中並這樣寫下:他們頑固不肯投降,致使成為這樣的慘事。
讀到這裡,我的眼淚不住的流,我從小深刻理解戰役之於先民是一種面對面的勇氣對決,他們絕對想像不到帶領族人躲避在保有水源的洞穴,卻會面對趕盡殺絕的惡毒招式。
無論如何,根據史料,所謂「烏鬼」既不是黑奴也不是甚麼怪物,而是小琉球的原住民。
歷史學家曹永和說小琉球烏鬼洞是一處考古遺趾(石棺、石桌椅、陶器...),顯然現在的漢人族群移入以前,更早更早以前是曾經有原住民住過的。
荷蘭史料所記,對照小琉球《烏鬼洞風景區記事碑》,實在是有很大的歷史錯誤與抹黑:
「明永曆十五年,延平郡王鄭成功,克復台澎,驅走荷人。少數黑奴未及歸隊,逃來本嶼,潛居此洞。數年後,有英軍小艇在此洞西北之蛤板登陸,觀賞風光,黑奴乘虛搶物燒艇,並盡殺英軍。旋被搜尋之英艦發現艇燬人亡,乃上岸搜索,但黑奴潛伏洞中,百般誘脅,誓死不出,乃灌油引火,黑奴盡死洞中。」
台灣的歷史絕不只是漢人的歷史,228紀念日,原住民以狼煙行動要大家嚴正看待原住民在台灣的歷史、主權、土地、尊嚴。
我不是文史專家,我只是一名教育工作者,228,我用我的方式紀念我們的先民。
台灣原住民的傳說與遷徙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卑南族神話與傳說:
1.都蘭山下的普悠瑪:南王部落大遷徙冒險記
述說卑南族南王部落的祖先在大洪水之後,歷盡艱辛周折,漂流到都蘭山下重建新家園的故事,並介紹成年男子會所(巴拉冠)、普悠瑪的來源。
2.神秘的月形石柱:卑南遺址為何被視為禁地?
刀劃破孕肚生出雙胞胎、吐出髒物變成有怪味的水池;大地震帶來大火,毀滅了拉拉鄂斯人,只留下一座座充滿惡靈的月形石柱,提醒後人不要悲劇重演。
3.感恩海祭的由來:蘭嶼的小米種子‧向大魚報恩‧請山神吃新米
夏天收割小米之後,就是卑南族的祭祀季節,族人帶著小米來到海邊虔誠獻祭,追隨著先祖留下的三個掌故,感恩的心一代傳過一代。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譯者簡介:文魯彬(Robin J. Winkler)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原為美籍人士,2003年10月歸化為台灣公民(中華民國國籍)。長期以來關注環境生態保護、台灣原住民土地權益及文化保存,大量心力投入台灣環境生態之政策、法律研究及環保訴訟業務;同時引進美國許多減量消費、環保書籍翻成中文出版以推展理念,如《商業生態學》、《森林大滅絕》、《富足人生》、《探索文明的出路》、《富足人生原動力》、《還我綠色地球系列》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