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蔣勳佳士得畢生回顧展
【今年蔣勳正式退休了。2018 年適逢蔣勳七十歲之際,展覽將以蔣勳藝術人生為線索,展出其數年來的藝術創作、手稿檔、作品朗讀等,期間還將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等一系列活動。自2018-2019回顧藝術展,回溯了蔣勳半個世紀以來的美學探索】
{內文}
「天地有大美」,蔣勳首度在大陸的藝術個展。
常說辦畫展和辦婚禮一樣,一樣"疲於奔命"的蔣勳說,這回的畫展比較特別。他想說的是"生命",隨意卻又珍貴的生命當下。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也覺得我自己的作品是從生活裡發生的,所以它如果全部擺在一起,擺在一個為了展覽而展覽的"目的性"很強的空間,我自己會覺得怪怪,因為我畫這些作品,我並沒有那麼偉大的說要為一個什麼,歷史見證這樣的東西,其實你到羅浮宮你會發現,很多人在羅浮宮裡不知道要看什麼,其實一直跑一直跑,然後蒙娜麗莎微笑那張畫前面,每次看我就覺得好荒謬,因為現在是自拍神器嘛,拍自己跟蒙娜麗莎,然後防彈玻璃 警衛什麼也看不見,因此我就覺得藝術有沒有一個可能,回到更生活裡面來
在已經111年歷史,濃厚英國古典主義風格的老安培洋行裡,數個角落 牆上蔣勳的詩書畫作,又輝映著窗外夏日已過的美意。我們慢慢體會,蔣勳盼望的"畫和心的對話"之感。
(蔣勳\畫家.文學家)
如果不是佳士得,我還不知道這張畫這麼好,(笑),開玩笑的
不過 70歲生日剛過的蔣勳,似乎還是有一股不能辜負畫展的勁兒,蔣勳將過去不少不輕易展出的作品全翻了出來。像是他在2012年,坐在歐洲火車裡,隨手用針筆點畫窗外的瑞士阿爾卑斯山。
(蔣勳\畫家.文學家)
那個路上忽然看到車窗外的風景,好震撼。那我身上其實連素描簿,什麼都沒有帶,我就拿著針筆,就開始在小筆記本上點,就畫出了這幾張色頁,所以我有時候跟學生說你們讀美術系的,我不是讀美術系,我不是科班出身,可是我比你們愛畫畫,我所有的工具 技巧都沒有,我都可以畫
像是他在45歲那年,幫自己在紙上繪出的「自畫像」;像是蔣勳21歲時畫的,過去從來沒有展過的「卡繆像」素描。
(記者vs. 蔣勳)
(在你再次看的時候 會不會勾起你那時候的生命),我自己看到那個畫,我笑起來說。"哈 蔣勳 你以前好文青喔",(笑),就是你會覺得18.9歲到20幾歲,文青會喜歡一些很感傷的東西,其實我自己離那個死亡跟老年還很遠很遠,可是那時候很奇怪,就畫了他的像,然後好喜歡卡謬,那這張像後來就用那個膠帶,貼在我的牆上,因為他是我的偶像,就像現在講的,我就是他的粉絲,他就是我的男神。(笑),(卡謬的異鄉人)寫得最美的一段是,當他那個黎明被押解到刑場的那個過程,他說他看到 從來沒有看過最美麗的星空,然後天上的星辰跟他的對話,我就畫了卡謬的像,我覺得我的文化裡,沒有(像卡謬)這樣的一個作家,打開我內心的心靈世界
從那麼"文青"的時候,從五十年前就開始,蔣勳似乎一直在找一個"榜樣",一個具備道德 社會責任,又能做自己的"榜樣"。一如蔣勳老師在自序中說的,'我常常想 "文人"如何定義”,於是有些反骨的明知文人的"軸"和"卷",很難在現代西式的美術館展出,但蔣勳依然把他半世紀以來的長卷 詩稿 書法,溫潤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蔣勳朗讀)
如果你是島嶼,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如果你張起了船帆,我願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並且用文人最原始,可能最被世人快淡忘的朗讀,迴盪在展廳一角。
(蔣勳朗讀)
如果你遠行,我願是那路
以無聲的畫,有聲的話,蔣勳獨特又難得的,能和現場佇足的人們對話。
(蔣勳朗讀)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蔣勳\畫家.文學家)
這是我長期以來,在畫畫裡得到的很大的一個喜悅,也同時是一個感傷。我一直很喜歡東方的一個長卷的形式,一面卷一面放,本身就在經歷一個時間移動的過程,而這個移動不可避免地讓你知道,繁華一直在過去
(蔣勳vs.現場畫廊觀賞者)
台灣,好特別的風景,我跑過很多歐洲的山 中國的山,很少山是這樣,真的是台灣的特色,就是那種年輕的,有種不安的 躁鬱的山的力量
畫展中最讓兩岸三地的觀賞者好奇的是,蔣勳在台東池上的隱居畫作。
(蔣勳\畫家.文學家)
海岸山脈跟中央山脈中間有一個長廊一樣的地方,我們叫"縱谷"
一幅「縱谷之秋」數百公頃的稻田芒花和山巒,在風中翻浪搖盪。
(蔣勳\畫家.文學家)
大概去年秋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山的擠壓,油畫去畫擠壓,跟東方譬如說,如果是一個元朝的畫家明朝的畫家畫擠壓,可能不一樣。因為東方很擅長是那根線條,那這個線條跟西方在光影上的觀察,其實非常非常不一樣,我在畫裡很想嘗試說,我可不可以把兩種東西都放在一起,就是山的山巒的渾圓,和裡面用黑色的線條,去畫它的起伏跟擠壓的關係,其實是用兩個不同傳統的東西放在裡面
在池上,除了生發出東西方美學激盪後的思維,蔣勳更創造出筆下不曾有過的"綠"。
蔣勳曾說,池上的"綠"讓他調色時,調了又調,因為那層次,像池上的生命一樣,又美又難深究。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會覺得,池上變成我新的學校,一個是學習自然秩序,我到池上剛開始畫畫,畫到晚上八點,肚子餓了就想應該去吃飯,我就到池上最重要的一條街 中山路,所有餐廳都關門,我一家家敲門,他們說"蔣老師你怎麼會這個時間來吃飯","我們五點鐘就吃完 八點鐘就上床",所以自然秩序在我身上已經不存在了,就是我如何重新知道,有黎明 有黃昏,有春夏秋冬,在裡面找到我自己生命的一個自然秩序
70歲該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年歲。
蔣勳說,生命多奇妙,他在四年前,受邀成為池上駐村藝術家,四年後,在七十歲的這一年,因著池上,他重新領悟生命底層的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了解到土地是分享的,農家你不可能只種自己的田,因為是別人幫你一起插秧,那收割也是一起收割,因為要搶收,在幾天內你就要收完,所以只收自己的田,這是叫自私,所以我到了池上以後我覺得,我在知識分子的環境裡,我忘了這兩件功課(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那現在我剛開始做
腰彎得夠低時,原來我們才有自省的力量。
古典詩定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蔣勳佳士得畢生回顧展
【今年蔣勳正式退休了。2018 年適逢蔣勳七十歲之際,展覽將以蔣勳藝術人生為線索,展出其數年來的藝術創作、手稿檔、作品朗讀等,期間還將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等一系列活動。自2018-2019回顧藝術展,回溯了蔣勳半個世紀以來的美學探索】
{內文}
「天地有大美」,蔣勳首度在大陸的藝術個展。
常說辦畫展和辦婚禮一樣,一樣"疲於奔命"的蔣勳說,這回的畫展比較特別。他想說的是"生命",隨意卻又珍貴的生命當下。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也覺得我自己的作品是從生活裡發生的,所以它如果全部擺在一起,擺在一個為了展覽而展覽的"目的性"很強的空間,我自己會覺得怪怪,因為我畫這些作品,我並沒有那麼偉大的說要為一個什麼,歷史見證這樣的東西,其實你到羅浮宮你會發現,很多人在羅浮宮裡不知道要看什麼,其實一直跑一直跑,然後蒙娜麗莎微笑那張畫前面,每次看我就覺得好荒謬,因為現在是自拍神器嘛,拍自己跟蒙娜麗莎,然後防彈玻璃 警衛什麼也看不見,因此我就覺得藝術有沒有一個可能,回到更生活裡面來
在已經111年歷史,濃厚英國古典主義風格的老安培洋行裡,數個角落 牆上蔣勳的詩書畫作,又輝映著窗外夏日已過的美意。我們慢慢體會,蔣勳盼望的"畫和心的對話"之感。
(蔣勳\\畫家.文學家)
如果不是佳士得,我還不知道這張畫這麼好,(笑),開玩笑的
不過 70歲生日剛過的蔣勳,似乎還是有一股不能辜負畫展的勁兒,蔣勳將過去不少不輕易展出的作品全翻了出來。像是他在2012年,坐在歐洲火車裡,隨手用針筆點畫窗外的瑞士阿爾卑斯山。
(蔣勳\\畫家.文學家)
那個路上忽然看到車窗外的風景,好震撼。那我身上其實連素描簿,什麼都沒有帶,我就拿著針筆,就開始在小筆記本上點,就畫出了這幾張色頁,所以我有時候跟學生說你們讀美術系的,我不是讀美術系,我不是科班出身,可是我比你們愛畫畫,我所有的工具 技巧都沒有,我都可以畫
像是他在45歲那年,幫自己在紙上繪出的「自畫像」;像是蔣勳21歲時畫的,過去從來沒有展過的「卡繆像」素描。
(記者vs. 蔣勳)
(在你再次看的時候 會不會勾起你那時候的生命),我自己看到那個畫,我笑起來說。"哈 蔣勳 你以前好文青喔",(笑),就是你會覺得18.9歲到20幾歲,文青會喜歡一些很感傷的東西,其實我自己離那個死亡跟老年還很遠很遠,可是那時候很奇怪,就畫了他的像,然後好喜歡卡謬,那這張像後來就用那個膠帶,貼在我的牆上,因為他是我的偶像,就像現在講的,我就是他的粉絲,他就是我的男神。(笑),(卡謬的異鄉人)寫得最美的一段是,當他那個黎明被押解到刑場的那個過程,他說他看到 從來沒有看過最美麗的星空,然後天上的星辰跟他的對話,我就畫了卡謬的像,我覺得我的文化裡,沒有(像卡謬)這樣的一個作家,打開我內心的心靈世界
從那麼"文青"的時候,從五十年前就開始,蔣勳似乎一直在找一個"榜樣",一個具備道德 社會責任,又能做自己的"榜樣"。一如蔣勳老師在自序中說的,'我常常想 "文人"如何定義”,於是有些反骨的明知文人的"軸"和"卷",很難在現代西式的美術館展出,但蔣勳依然把他半世紀以來的長卷 詩稿 書法,溫潤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蔣勳朗讀)
如果你是島嶼,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如果你張起了船帆,我願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並且用文人最原始,可能最被世人快淡忘的朗讀,迴盪在展廳一角。
(蔣勳朗讀)
如果你遠行,我願是那路
以無聲的畫,有聲的話,蔣勳獨特又難得的,能和現場佇足的人們對話。
(蔣勳朗讀)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蔣勳\\畫家.文學家)
這是我長期以來,在畫畫裡得到的很大的一個喜悅,也同時是一個感傷。我一直很喜歡東方的一個長卷的形式,一面卷一面放,本身就在經歷一個時間移動的過程,而這個移動不可避免地讓你知道,繁華一直在過去
(蔣勳vs.現場畫廊觀賞者)
台灣,好特別的風景,我跑過很多歐洲的山 中國的山,很少山是這樣,真的是台灣的特色,就是那種年輕的,有種不安的 躁鬱的山的力量
畫展中最讓兩岸三地的觀賞者好奇的是,蔣勳在台東池上的隱居畫作。
(蔣勳\\畫家.文學家)
海岸山脈跟中央山脈中間有一個長廊一樣的地方,我們叫"縱谷"
一幅「縱谷之秋」數百公頃的稻田芒花和山巒,在風中翻浪搖盪。
(蔣勳\\畫家.文學家)
大概去年秋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山的擠壓,油畫去畫擠壓,跟東方譬如說,如果是一個元朝的畫家明朝的畫家畫擠壓,可能不一樣。因為東方很擅長是那根線條,那這個線條跟西方在光影上的觀察,其實非常非常不一樣,我在畫裡很想嘗試說,我可不可以把兩種東西都放在一起,就是山的山巒的渾圓,和裡面用黑色的線條,去畫它的起伏跟擠壓的關係,其實是用兩個不同傳統的東西放在裡面
在池上,除了生發出東西方美學激盪後的思維,蔣勳更創造出筆下不曾有過的"綠"。
蔣勳曾說,池上的"綠"讓他調色時,調了又調,因為那層次,像池上的生命一樣,又美又難深究。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會覺得,池上變成我新的學校,一個是學習自然秩序,我到池上剛開始畫畫,畫到晚上八點,肚子餓了就想應該去吃飯,我就到池上最重要的一條街 中山路,所有餐廳都關門,我一家家敲門,他們說"蔣老師你怎麼會這個時間來吃飯","我們五點鐘就吃完 八點鐘就上床",所以自然秩序在我身上已經不存在了,就是我如何重新知道,有黎明 有黃昏,有春夏秋冬,在裡面找到我自己生命的一個自然秩序
70歲該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年歲。
蔣勳說,生命多奇妙,他在四年前,受邀成為池上駐村藝術家,四年後,在七十歲的這一年,因著池上,他重新領悟生命底層的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了解到土地是分享的,農家你不可能只種自己的田,因為是別人幫你一起插秧,那收割也是一起收割,因為要搶收,在幾天內你就要收完,所以只收自己的田,這是叫自私,所以我到了池上以後我覺得,我在知識分子的環境裡,我忘了這兩件功課(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那現在我剛開始做
腰彎得夠低時,原來我們才有自省的力量。
古典詩定義 在 吳祥輝 Brian Wu Facebook 八卦
老朋友傳來和減文言文有關的文:
「有人問為什麼要讀詩詞文言?背讀千首又有何用?大部分讀過的書或文字都會忘掉,讀書的意義何在?」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小時候我吃了很多東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記不清是什麼,但我知道,他們已經成了我現在的骨和肉。讀書,也是如此。它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影響了你的思想,你的言行,你的形象。」
--以上--
因為,整個群組都是受師範學院教育的為人師表,所以,讀來特別堵爛,就即興打臉如下:
這文是爛到爆的文
第一。前提是錯的。邏輯上稱為打稻草人的繆誤。減文言文的理由根本和讀了是否忘記無關。紮個假的人去攻擊。是邏輯上「不相干的謬誤」。
第二。文言文的問題是要小心就文論文。常見的是意識型態的問題。帝王封建的農業時代的意識型態,常有些已嚴重不宜。也有些超越時空,要非常慎選。
比如陋室銘。我的評價就超低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覺得是耍白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欄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是過去的文人優越感。現在的意識型態普遍是崇尚自由平等。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爾,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吟,何陋之有?這最後一段仍是文人自嗨。也犯了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提倡的不用典的白話文禁忌。
第三.文言文的問題是難教。好的文言文其實都近白話。因此難教的不在文字本身,而是真正的文義。如:國破山河在。您會怎教?我可能會這樣教:杜甫是中國思想非常先進的詩人,是個人道主義者。和「春望」同類題材的「兵車行」表達得更淋灕。國亡,城破又如何?破人家的國和城又如何?國家來來去去。山河依舊在那裏。這首詩就是杜甫反對擴張領土的國家政策。他反戰,反擴張,他在意的是滿足君王擴張領土政策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死的是小老百姓。一個中國偉大的思想先行者,批判者,被許多老師教成傳統定義的愛國者。
第四。現代知識已經在過去五百年(發現新大陸,海權興起,全球化啟動)大有長進。中國ㄧ兩千年前的思想,已有許多落伍和不足。特別是歐美的科學和醫學以及各種學術興起。教文言文很容易教到落伍的東西。教中國法家?太搞笑了吧。現在的政治和法律的進化,哪是中國法家所能比的。教儒家?各種專業領域的專業倫理和相關法律規範都早超前儒家。儒墨道法不是不能教。怎教?沒有讀過西方哲學思想的人教中國思想是容易自閉或犯錯的。誤人子弟還自以為盡忠職守,博大精深。
舉例,莊子和惠子的濠橋子非魚對話,只有靈光沒有體系。西方的知識論從經驗主義崛起於大英。理性主義相繼於歐陸。到康德的理性批判。甚至到美國的實用主義。相較於五百年來馬克斯等歐美哲學家,莊子惠子的濠橋對話只是兒童玩玩而已。
經驗主義主張能經觀察實驗證明為真的才是知識。理性主義打臉經驗主義,主張知識是可以透過推論為真的。康德的理性批判再給他們兩者都左右巴掌。現代的腦科學甚至已經直接觀察腦波,瞳孔,脈搏,細胞。人快不快樂?魚快不快樂?已經不是哲學問題,而是科學問題。
第五。文言文的經典幾乎都近白話。因為能把文言文寫到白話的程度,就是一種經典。李白的詩小學生就可以認得基本詞意。這種文學風格的先進性卻被教學者錯看。偏文言而貶白話,正是一種對文學風格進化的無知。
第六。無論是偏愛或不愛文言文。都共同面臨ㄧ個相同的處境。就中國而言,白話文的推進至今百年,中國的文學家已盡得白話文精髓,只是思想還落後。而中華民國在大陸的白話文年代不過短短二十年,真正屬於國民黨式靈魂的好作家,好作品接近零。能寫白話文寫得感情的就算傑作。如背影之類的過期貨。中華民國在台灣到民主開放,約五十年。思想戒嚴下難得有甚麼好作家好作品,閹人之作千占九九九。民主開放至今三十年。老作家無論中派台派都跟不上時代,更別說要領導時代,反映時代。新作家還剛萌牙,連百年來台灣發生過什麼事都還沒搞清楚。總之,無論偏愛或不愛文言,在引用中台作家的原作下,都不是一件容易事。解決之道恐怕是必須放大格局到全世界的作家和作品。
第七.文言和白話的核心只在於文學品味和風格的創造性流變。古典主義莊嚴高貴典雅。浪漫主義顛覆古典主義,粗獷草莽,歌頌民間英雄。寫實主義繼起,修正浪漫主義的浮誇,緊密連結時代和土地。二十世紀現代主義接手,批判傳統,顛覆技法。二十一世紀虛構和非虛構已被打破,時空都在穿越中。文學不是甚麼特定不變的,一如其他領域。不從文學的精準理解切入,是很難教好國文的。
用個輕鬆具象的舉例做結束:
我們可以教旗袍多美,多腰束奶膨腳倉硬摳摳,多性感。但也當教那是男權主義時代的代表作。現代女性的穿著已經是另一種主流風格。
古典詩定義 在 詩的分類 - 古詩誦賞 的相關結果
又稱古詩或古風,依照古代的詩體寫成。唐代的人歸《詩經》至南北朝的詩為古體詩。凡不受近體詩格律規限的,都被稱為古體詩。 ... <看更多>
古典詩定義 在 古典詩歌 - 中文百科知識 的相關結果
古典 詩歌定義 ... 就文學體裁而言,古典詩歌是以漢語言文言文為載體,以語言節奏的和諧性再現生活抒情言志的語言藝術。古典詩歌是按照產生時間的先後所劃分的漢語言詩歌兩大 ... ... <看更多>
古典詩定義 在 古體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古體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學體裁(與「近體詩」相對)。古體詩和樂府詩並稱為「漢代文學雙璧」或「雙葩」。古體詩可簡稱古詩。但「古詩」一詞也是「中國古典詩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