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嘥攻略 之 沙灘設宴】
上週,皇上在沙灘設烤肉宴款待親朋,吩咐我辦得妥貼。本宮在內務府翻查紀錄,過往設宴之即棄匙叉、塑料杯具都只用一次就丟掉,去年,皇上更因此大怒。即棄餐具污染江山,為日後子孫造成萬劫不復之傷害,等同叛國!
故,本宮特意安排「走塑沙灘・餐具先行」運動,鼓勵公眾泳灘之小食亭,快餐亭及餐廳,共十多間餐廳食肆和小食亭參與,參與商戶會在運動期間盡量避免使用或派發膠飲管及即棄塑膠餐具。本宮還命人帶備皇上在宮中最喜愛之餐具和冰水果,很消暑☺️...
See Mor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年24歲的黃靖羲(Jorch)是The Loops家居回收的創辦人,在4個月前推行了家居回收計劃﹐以將軍澳為試點,用家只要給月費,便每星期有人上門回收,再交給可靠的回收場。Jorch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源於他發現香港回收的問題,他說:「香港現在的回收行陷入一個很大的困境,一方面回收廠經常說不夠紙、塑...
即棄塑膠餐具 在 大嘥鬼 Big Waster Facebook 八卦
【唔嘥攻略 之 沙灘設宴】
上週,皇上在沙灘設烤肉宴款待親朋,吩咐我辦得妥貼。本宮在內務府翻查紀錄,過往設宴之即棄匙叉、塑料杯具都只用一次就丟掉,去年,皇上更因此大怒。即棄餐具污染江山,為日後子孫造成萬劫不復之傷害,等同叛國!
故,本宮特意安排「走塑沙灘・餐具先行」運動,鼓勵公眾泳灘之小食亭,快餐亭及餐廳,共十多間餐廳食肆和小食亭參與,參與商戶會在運動期間盡量避免使用或派發膠飲管及即棄塑膠餐具。本宮還命人帶備皇上在宮中最喜愛之餐具和冰水果,很消暑☺️
我大嘥氏從此被賜封「勁慳皇后」。
#唔嘥攻略 #識環保心地好 #識走塑有好報
#走塑沙灘 #餐具先行 #向即棄塑膠說不 #源頭減廢 #我靚到隻app都scan唔到我個樣
即棄塑膠餐具 在 肉桂打噴嚏Homemade Kitchen Facebook 八卦
#文末留言抽獎 #矽密盒 #體驗文章 #料理影片
2019年最讓人心碎的新聞,澳洲大火無尾熊與各物種燒傷畫面,太平洋垃圾灣滿布塑膠垃圾的情景、海龜被塑膠吸管插鼻流血的可憐影像,肉桂看了真的難過的要死,嚴重意識到塑膠垃圾正嚴重危害生物啊!
除了地球暖化有很大的關係,環境也因人為因素越來越糟,自己平時就很注重環保,做法很多、想想是不是可以做些什麼?
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即棄塑膠餐具、少飲用瓶裝水、盡量自備購物袋和餐具等,最積極的就是使用對身體與環境友善的材質,從改變日常習慣開始,逐漸自然養成「淨塑」的生活環境,多好啊!
很樂意分享對環境有幫助的東西,畢竟瞭解越多,越能從眾選擇適合自己的用具。仁舟積極設計出“實用性”與“設計感” #矽密盒,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目的就是要取代日常生活一次性塑膠為主。
與一般密封盒不同,仁舟矽密盒像變形金剛能伸能縮,只要輕鬆二段式伸縮就可弄出想要的空間,可以直接裝,凹一下可以多裝一點,經過萬次的折疊測試,好品質讓人用得很安心。
▌ 體驗文:https://bit.ly/2UkY0pL
影片裡設計二道食譜,做法簡單點進去看吧。
▌ 影片清晰版 : https://bit.ly/2UlKIcU
#家常壽喜燒
#三色熱沙拉
▌ 肉桂粉絲才有的優惠, 活動只到2/17就結束囉!
凡購買金額達$2100者並於訂單備註處寫下通關密語“肉桂愛減塑" ,即贈送仁舟淨塑人氣產品-矽密袋1000ml一只(不挑色)(實體下方留言區)。
下單網址:http://bit.ly/2vKP1nM (早鳥9折到2/10為止)
#我們有選擇的權利日常中減塑開始
#給上班上學帶便當喜宴打包另一個優質選擇
#輕鬆減塑我的風格要健康也要環保
#盒蓋上的可愛小海龜氣閥可真空可透氣
————————————————————————
│ 抽 獎 活 動 辦 法 │
✅贈品內容
【《仁舟900ml正方矽密盒》$490】1個,共2名
✅截止期間:2020/2/ 8 時間23:59
✅參加辦法:
1:必須是肉桂打噴嚏的粉絲
2:在本篇文〝按讚 + 分享〞此文到您的臉書(必要)
3:在此文下方留言:
【"一起跟著 #肉桂打噴嚏 使用 #仁舟矽密盒 做出環保健康的美味料理,減塑友善地球 並tag1人】
✅中獎公佈:2020/2/9(1.本活動贈品寄送限台灣本島。2.贈品以郵局或宅配包裹掛號寄出)
即棄塑膠餐具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今年24歲的黃靖羲(Jorch)是The Loops家居回收的創辦人,在4個月前推行了家居回收計劃﹐以將軍澳為試點,用家只要給月費,便每星期有人上門回收,再交給可靠的回收場。Jorch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源於他發現香港回收的問題,他說:「香港現在的回收行陷入一個很大的困境,一方面回收廠經常說不夠紙、塑膠﹐做不到他們的回收量,變相他們沒有收入去做到;但與此同時每日我們拋棄2,000噸塑膠廢料去堆填區。困境是一班市民很想把自己的東西送去回收,另一邊是回收商很想拿多點東西來回收,中間欠了一個渠道去完成這件事。」因此他在一年前辭去工作,花了一年時間去籌備創立The Loops家居回收,希望可以成為市民跟回收商中間的橋樑,以商業化的模式去營運,不須要再用義工的勞動去做回收。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826/AS2OP4IL5RGIDP7CLW3HHJ7ULM/
武肺襲全球,世人的生活模式改變了,香港人也不倖免,政府上月底開始實施晚六朝五禁堂食令,結果人人都要食外賣。禁令生效超過一個月,有環保團體估計,香港每日棄置5,000萬件即棄塑膠餐具,較之前每日平均數量增加超過一倍,再計一計,即是一個月產生15億件即棄餐具,簡直是環保災難。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826/BCEK3EBHIFFRFKY5Q5SQEZN5KU/
綠色和平的項目主任阿淳解釋,其實我們說可降解塑膠,是指可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原意是最終可分解塑膠成二氧化炭、水和氧氣等等基本元素,但其實它們也要在非常特定的環境,例如溫度要達攝氏60至70度、濕度又要達50至60度的環境下,才可生物降解。市面上也有不少產品標榜水溶性膠袋,大部份產品使用了PVA物料(聚乙烯醇)再加上不同的添加劑,PVA並不是新物料,普遍用於藥丸膠囊及洗衣球包裝,只要用80度高溫熱水便能煮溶。「這個情況大家也可以想像,普通把這些產品棄置後,會被運送至堆填區,堆填區不能達至所需的溫度,亦不能達至所需的濕度。」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827/ZP6QDG755JDMTASPXPI6IHTAIY/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外賣 #家居垃圾 #回收 #塑膠 #可降解塑膠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即棄塑膠餐具 在 果籽 Youtube 的評價
武肺襲全球,世人的生活模式改變了,香港人也不倖免,政府上月底開始實施晚六朝五禁堂食令,結果人人都要食外賣。禁令生效超過一個月,有環保團體估計,香港每日棄置5,000萬件即棄塑膠餐具,較之前每日平均數量增加超過一倍,再計一計,即是一個月產生15億件即棄餐具,簡直是環保災難。
絕大部份餐廳包外賣,最常用發泡膠盒,或百折膠(PP膠)外賣盒,前者不能完全生物降解,會留在世上100萬年,如果發泡膠粒流入海洋,被魚或者海龜吃下肚,牽連甚廣,大家還記得2018年颱風山竹襲港後,杏花邨海傍的樣貌嗎?那就是人類過度使用發泡膠盒的惡果。近年比較多餐廳使用的PP膠透明外賣盒,雖然可以回收,但都是塑膠來的,都至少要500年分解,即至少影響你幾代。你可能會說,將外賣盒重用多幾次,應該也算響應環保吧?是的,但都不建議重用太多次,因為大部份塑膠不斷重用都會釋出雌激素激活劑(Estrogenic Activator)。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外賣 #堂食 #餐廳 #環保 #塑膠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即棄塑膠餐具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近年「走塑運動」席捲全球,英美歐盟研究2020年前取締即棄塑膠餐具的措施;加拿大今年五月已通過塑膠飲管、外賣膠及發泡膠杯的禁令;台灣明年7月起禁止公營部門、學校、百貨公司及連鎖快餐店提供即棄飲管。香港亦有多間連鎖食店宣佈不再主動提供膠飲管,就連今年施政報告都提出,希望主要服務政府員工的場所先行禁止提供膠飲管。
走飲管成為勢在必行的潮流及政策,膠飲管將會被消失。取而代之,坊間冒起不少環保飲管,但同時引來不少人關心其衛生及安全問題。早前台灣網傳一張不鏽鋼飲管藏污納垢的圖片,內藏大量啡色條狀污物,引發不少網民對使用不鏽鋼飲管的爭議及疑問,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改變使用即棄膠飲管的習慣。
市面上的環保飲管的物料眾多,不鏽鋼、鈦、鋁、玻璃、矽膠、紙及竹,甚至還有可食用的海藻、甘蔗等材質,怎樣挑選,才能選出既環保又安全?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應用科學系講師文嘉敏指,不論哪種材質的飲管,清洗才是重點:「飲品裏面油脂、蛋白質、糖是最主要成分,很容易積聚及黏在飲管內,未必看得見,酸性或食物殘渣黏附在金屬飲管上,有機會令其生鏽。有些彎曲位置不易清洗,很容易藏污納垢,造成風險。」
如何清洗才不會藏污納垢?
使用不鏽鋼或鋁等金屬材質飲管,因難以觀察內部情況,所以最好每次使用後,都用小刷子清潔飲管內部,文嘉敏講師解說:「飲品中的蛋白質及脂肪最易黏在飲管內,所以使用後最好即時清洗,然後徹底風乾。用醋加水浸洗可以把部分油脂清除,但最好是定期使用稀釋過的漂白水浸洗,才可以有助殺菌。」
不鏽鋼
抗腐蝕能力強,耐冷耐熱,但不鏽鋼有級別之分,一般用廚具餐具多以304、316、430不鏽鋼,當中以304及316最有保證。缺點是物料不透明,難以清洗,易藏污納垢。
鋁/鈦
抗腐蝕能力與不鏽鋼差不多,勝在輕便。但跟不鏽鋼一樣,因不透明,難以看到有沒有污垢殘留。
玻璃
耐冷耐熱耐酸,透明材質能看清內部是否清潔,不易殘留污迹。缺點是容易破損,造成危險,攜帶時要小心弄破,不方便攜帶。
竹
耐熱耐冷而且物料輕便,輕巧方便易於攜帶。缺點是竹在長期浸濕的情況下,容易發霉,如清洗後未能確保內裏乾爽,同樣會出現發霉狀況。
紙
輕巧又方便攜帶,可生物分解及可堆肥,儘管是即棄,相對處在較少衛生問題。缺點是使用時間短,不能重複使用。挑選時亦要留意有否脫色及以化學物染色。
海藻
最近發明的一款可食用飲管,天然物料安全環保,放在泥土裏可在兩個月內自然分解。浸在液體中,每支可使用時限為24小時,不能多次重複使用。
甘蔗
台灣以甘蔗渣製成的甘蔗纖維飲管,耐冷耐熱,可以重複使用,置於泥土中可自然分解。
採訪:劉明慧
攝影:葉天榮、關永浩、黃瑋彤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