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專欄 #微冷 為什麼「雜誌」和「彈匣」的英文都是 magazine?
各位晚安。美國是世界第一的平民擁槍大國。因此,平均每天會發生超過一起能歸類為「大規模槍擊」(mass shooting)的不幸事件——定義是「不算槍手,死傷人數合計超過四人的槍枝攻擊事件」。
根據「大規模槍擊追蹤」(www.massshootingtracker.org)網站的清單,2017 年美國一共發生了 427 起大規模槍擊事件,造成 590 死、1972 人負傷。2018 年雖然還沒過完,但平均每天超過一起重大槍擊案的趨勢,仍然恐怖地持續下去。
這種外電新聞一般不忍卒讀。不過若你忍住恐懼,從手指縫之間勉強讀它個幾則,見到「槍手恣意向群眾掃射,直到彈匣空了......」或類似情節,也在所難免。
英文描述起來大約是
'The shooter emptied their "magazine" into the terrified crowd.'
是,magazine,奇怪ㄟ,英文 magazine 除了是雜誌,也可能是指槍的彈匣,為什麼啊?
雜誌和彈匣,雜誌和彈匣,雜誌和彈匣……
啊~~我窮盡發揮我每一分想像力,都無法在這兩個東西中間找到共同點。
因為橫豎想不通,這個疑惑被我放置了好多年,直到最近不經意讀了本書才恍然大悟:英文版的《魯賓遜漂流記》——出版於西元 1719 年的《魯》書早已進入公有領域,大家不用買,可以到「古騰堡計劃」(www.gutenberg.org)免費下載電子書。
生活於 17 世紀的主人翁魯賓遜,他的日記兼自傳中記載......
#以下有雷注意 #一本出版快滿三百年的書也照雷不誤 #是說怎麼可能有人不知道魯賓遜漂流記的劇情 #反正書的原本標題就把情節完整雷過一遍了 #好了已經給你機會我要雷囉
總之,咳咳~~魯賓遜落難荒島,但不幸中的大幸是,他意外從擱淺的破船中獲得大量的火藥。使他需要在他一半圍籬、一半帳篷的營地裡再挖出一間山洞,當作乾燥的儲藏室專門保存這些火藥,以免日曬雨淋,讓火藥變質失去效果。或者被雷電、野火或野生的苦力怕不慎引爆。
講到這「儲藏室」魯賓遜(也是作者笛福)用的英文字就是「a magazine」。也就是說,magazine 這個字曾經指的是「儲放火藥的地方」,所以日後會演變成彈匣的意思也就不意外了。
那「雜誌」那邊呢?我們先往回講。在法文裡——英文從法文借用了很多字—— un magasin 〔讀音:ㄥ瑪嘎桑〕指的是「一間商店」。好喔,商店裡當然有儲存東西,就是商品,意思還算接近der。
稍微驚訝的是, un magasin 這個法文字居然也是外來語。還是來自阿拉伯文!阿拉伯文的 مَخْزَن (maḵzan 〔讀音:馬赫任〕) 就是儲藏室的意思。
在中世紀,環地中海的南歐地區,拉丁民族與北非的阿拉伯人儘管不情願,卻還是有著頻繁的商業交流。順帶一提,當時歐洲的基督徒泛稱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為「薩拉森人」 (Saracen)。
總之,義大利文、西班牙文與法文裡都引進了與「儲藏室」相應的阿拉伯外來語:分別是 magasin (法) / almacén (西) / magazzino (義), 這個字彙再進一步的流傳到歐洲的其他地區,而在進入英語後有了進一步演變。
碰巧的是,距離魯賓遜的時代不久的英國,第一本現代意義上的通俗雜誌誕生了。那是由倫敦的商人愛德華.凱夫(Edward Cave)先生所創辦的《紳士雜誌》。創刊於 1731 年的《紳士雜誌》——全名為《紳士的雜誌(商店),或商人每月的情報探子》(The Gentleman's Magazine: or, Trader's monthly intelligencer)內容包容萬象——就像一間充滿情報的商店,這也是凱夫先生採用 magazine 這個字的用意了。
從今日網路上就能查到的 1731 年《紳士雜誌》第一期的目錄,我們可以看出這份「雜誌的始祖」內容實在超豐富,含有:
公眾議題政經宗教事務的議論文(民意廣場)、
詩詞歌曲雜文和藝術評論、
倫敦重要人物的出生婚配升遷逝世、
商品股票期證價格與破產清單、
廣告招貼和啟事、
年度出版品、年度大事摘要......
如同現代的雜誌,主編凱夫先生還會自己動筆,或者邀請名家寫一些較有份量的專欄、專題報導。
到此,我們總算弄懂英文 #冷字彙 magazine 兩個天差地別的意思的由來了,一方面來自「儲藏室」,是從阿拉伯文 مَخْزَن (maḵzan) 進入義大利文(magazzino)再輾轉進入英文,從例如魯賓遜挖的那個火藥儲藏室洞穴→彈藥庫,再衍伸成槍砲的彈匣。
另一個意思「雜誌」要歸功於十八世紀倫敦一位姓凱夫(Cave,這麼巧,也是洞穴)的編輯和商人,選擇用 magazine(冷知識の商店)來命名他出版的年鑑類書,一本給倫敦客的生財情報,時事與大雜燴。可以說是今日所有雜誌和報刊的始祖。#冷知識刊物
嘛,嗯,要是更多美國人能效法蝙蝠俠/神秘博士/馬蓋先那不擁槍、不殺人的英雄精神,也許每年能消弭成千上百件家破人亡的悲劇。而講到 magazine 也會先想到上廁所可以閱讀的精神食糧,而不是從中會射出奪命子彈的東西吧。
#PeaceJoyLove
掰掰下次見。(by 科宅)
同時也有24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11點熱吵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班這黨事】 TVBS歡樂台(42台) 每週一到五晚間11點首播 主持人:陳建州 舒子晨 【上班這黨事】整集精彩內容官網看! http://work.tvbs.com.tw/ 【上班這黨事】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BS42.works/ ...
冷專欄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八卦
#冷專欄 #微冷 為什麼「雜誌」和「彈匣」的英文都是 magazine?
各位晚安。美國是世界第一的平民擁槍大國。因此,平均每天會發生超過一起能歸類為「大規模槍擊」(mass shooting)的不幸事件——定義是「不算槍手,死傷人數合計超過四人的槍枝攻擊事件」。
根據「大規模槍擊追蹤」(www.massshootingtracker.org)網站的清單,2017 年美國一共發生了 427 起大規模槍擊事件,造成 590 死、1972 人負傷。2018 年雖然還沒過完,但平均每天超過一起重大槍擊案的趨勢,仍然恐怖地持續下去。
這種外電新聞一般不忍卒讀。不過若你忍住恐懼,從手指縫之間勉強讀它個幾則,見到「槍手恣意向群眾掃射,直到彈匣空了......」或類似情節,也在所難免。
英文描述起來大約是
'The shooter emptied their "magazine" into the terrified crowd.'
是,magazine,奇怪ㄟ,英文 magazine 除了是雜誌,也可能是指槍的彈匣,為什麼啊?
雜誌和彈匣,雜誌和彈匣,雜誌和彈匣……
啊~~我窮盡發揮我每一分想像力,都無法在這兩個東西中間找到共同點。
因為橫豎想不通,這個疑惑被我放置了好多年,直到最近不經意讀了本書才恍然大悟:英文版的《魯賓遜漂流記》——出版於西元 1719 年的《魯》書早已進入公有領域,大家不用買,可以到「古騰堡計劃」(www.gutenberg.org)免費下載電子書。
生活於 17 世紀的主人翁魯賓遜,他的日記兼自傳中記載......
#以下有雷注意 #一本出版快滿三百年的書也照雷不誤 #是說怎麼可能有人不知道魯賓遜漂流記的劇情 #反正書的原本標題就把情節完整雷過一遍了 #好了已經給你機會我要雷囉
總之,咳咳~~魯賓遜落難荒島,但不幸中的大幸是,他意外從擱淺的破船中獲得大量的火藥。使他需要在他一半圍籬、一半帳篷的營地裡再挖出一間山洞,當作乾燥的儲藏室專門保存這些火藥,以免日曬雨淋,讓火藥變質失去效果。或者被雷電、野火或野生的苦力怕不慎引爆。
講到這「儲藏室」魯賓遜(也是作者笛福)用的英文字就是「a magazine」。也就是說,magazine 這個字曾經指的是「儲放火藥的地方」,所以日後會演變成彈匣的意思也就不意外了。
那「雜誌」那邊呢?我們先往回講。在法文裡——英文從法文借用了很多字—— un magasin 〔讀音:ㄥ瑪嘎桑〕指的是「一間商店」。好喔,商店裡當然有儲存東西,就是商品,意思還算接近der。
稍微驚訝的是, un magasin 這個法文字居然也是外來語。還是來自阿拉伯文!阿拉伯文的 مَخْزَن (maḵzan 〔讀音:馬赫任〕) 就是儲藏室的意思。
在中世紀,環地中海的南歐地區,拉丁民族與北非的阿拉伯人儘管不情願,卻還是有著頻繁的商業交流。順帶一提,當時歐洲的基督徒泛稱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為「薩拉森人」 (Saracen)。
總之,義大利文、西班牙文與法文裡都引進了與「儲藏室」相應的阿拉伯外來語:分別是 magasin (法) / almacén (西) / magazzino (義), 這個字彙再進一步的流傳到歐洲的其他地區,而在進入英語後有了進一步演變。
碰巧的是,距離魯賓遜的時代不久的英國,第一本現代意義上的通俗雜誌誕生了。那是由倫敦的商人愛德華.凱夫(Edward Cave)先生所創辦的《紳士雜誌》。創刊於 1731 年的《紳士雜誌》——全名為《紳士的雜誌(商店),或商人每月的情報探子》(The Gentleman's Magazine: or, Trader's monthly intelligencer)內容包容萬象——就像一間充滿情報的商店,這也是凱夫先生採用 magazine 這個字的用意了。
從今日網路上就能查到的 1731 年《紳士雜誌》第一期的目錄,我們可以看出這份「雜誌的始祖」內容實在超豐富,含有:
公眾議題政經宗教事務的議論文(民意廣場)、
詩詞歌曲雜文和藝術評論、
倫敦重要人物的出生婚配升遷逝世、
商品股票期證價格與破產清單、
廣告招貼和啟事、
年度出版品、年度大事摘要......
如同現代的雜誌,主編凱夫先生還會自己動筆,或者邀請名家寫一些較有份量的專欄、專題報導。
到此,我們總算弄懂英文 #冷字彙 magazine 兩個天差地別的意思的由來了,一方面來自「儲藏室」,是從阿拉伯文 مَخْزَن (maḵzan) 進入義大利文(magazzino)再輾轉進入英文,從例如魯賓遜挖的那個火藥儲藏室洞穴→彈藥庫,再衍伸成槍砲的彈匣。
另一個意思「雜誌」要歸功於十八世紀倫敦一位姓凱夫(Cave,這麼巧,也是洞穴)的編輯和商人,選擇用 magazine(冷知識の商店)來命名他出版的年鑑類書,一本給倫敦客的生財情報,時事與大雜燴。可以說是今日所有雜誌和報刊的始祖。#冷知識刊物
嘛,嗯,要是更多美國人能效法蝙蝠俠/神秘博士/馬蓋先那不擁槍、不殺人的英雄精神,也許每年能消弭成千上百件家破人亡的悲劇。而講到 magazine 也會先想到上廁所可以閱讀的精神食糧,而不是從中會射出奪命子彈的東西吧。
#PeaceJoyLove
掰掰下次見。(by 科宅)
冷專欄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八卦
【冷專欄】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戲中戲不只諾蘭會玩。
在電影「夜宴」最後高潮的那場夜宴中,周迅飾演的青女演出了一場戲中戲中戲中戲「越人歌」,來借歌傳達自己的心意。
這首歌曲,若未來被收錄在「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本當中,想必是相當合適!
冷專欄 在 11點熱吵店 Youtube 的評價
【上班這黨事】
TVBS歡樂台(42台) 每週一到五晚間11點首播
主持人:陳建州 舒子晨
【上班這黨事】整集精彩內容官網看!
http://work.tvbs.com.tw/
【上班這黨事】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BS42.works/
TVBS官網:http://www.tvbs.com.tw/
TVBS新聞網:http://news.tvbs.com.tw/
職場甘苦、「血汗工廠」都在【T博客】專欄!
http://talk.tvbs.com.tw/blog/
冷專欄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評價
梁芷珊與米芝蓮名廚Olivier Elzer 出品的O Chef Lab食物包和湯包,高質又有營養。有法式、泰式、中湯、香港口味等,還有即食粥/飯,素食之選。
經全熟烹煮、消毒、適合冷藏或雪藏,絕對無味精及防腐劑,於雪櫃之冷藏庫貯存 2 個月,仍能保鮮。
想吃的時候,跟指示連包裝放入煲內翻熱就得,很方便。
訂購方法:
1)登入官網訂購
www.ocheflab.com
2)whatsapp 9011-1661 (索取訂單及以whatsapp或電話訂購)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美國肺炎
#趙立堅鍾南山
#p4實驗室
冷專欄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一國兩制
#香港關稅地位
#中國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