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前/初戀男友
我曾經無數次想過與前男友相遇的場景
不是因為想念,不是因為放不下,只是因為不服氣
是的 當年他去其他國家念書先喜歡上了別人
之後我知道了才分手的
鬧得很大 所以之後我們也沒有任何聯繫
只是偶爾在生日的時候會收到他的email
我們是在我12/3歲的時候認識他比我大三歲
之後一起長大16歲的時候在一起
18歲的時候他愛上別人而分開的
我想過如果我們再遇到
我一定要讓他後悔
一定用我所學過最惡毒的話詛咒他
因此每次我回到巴黎都會特別小心,尤其走到他家附近的街道
一定會穿得美美,妝髮都到的那種
結果造化弄人,分手之後那麼多年我們從來都未遇見過
小時候我想過無數次之後會見面的場景
最後我決定最理想的相遇方式就是我已經成為某某跨國公司的總經理
他來我們公司面試 在電梯裡遇見
得知他的身份後
我默默的留下一句『我們公司不是隨便誰都可以進的,但是你想的話我可以幫你問看看』。。。然後頭也不回的穿著我的紅底鞋走遠(我知道很幼稚哈哈哈哈)
而這次的相遇比我之前想過的無數次場景還要完美
我穿著Dior當季最美的長裙
看完了高級訂製服的秀
應該是連老天都在幫我
懲罰他當年搞砸了一切
當天秀場一切結束
我回到飯店準備卸妝休息
這時候在飯店大堂我根本沒敢認出他
他直直的走向我 我以為這一切都是玩笑
但奇怪的是完全沒有恨
反而有點開心
像好久不見的老朋友
簡單的寒暄後他焦急的想了解我的近況
我說:公司一切都好,對了還記得小時候我一直想成為主播嗎
雖然現在我不是
可是我也有一些讀者
也可以分享我想傳達的訊息
這時他拿出手機
打開一張手機中的照片給我看
臉上浮現我記憶中從未出現的甜膩的笑
裡面是兩個可愛的小孩
他對我說這是他的小孩
大的3歲小的1歲半
他們全家搬到了瑞士因為他現在在那裡工作
然後打開一部影片裡面有一大片草地
他和小孩一起在上面打滾
顯然拍攝影片的是他太太
好吧我承認當時內心被波濤駭浪扭打著
雖然當下臉上還掛著禮貌的微笑
這時剛好同事來找我回去換衣服
我們7年後的這次見面就這樣草草的結束
沒有擁抱沒有交換聯繫方式
只有他的一句 「我知道你很棒,我希望你一切都好」
我直勾勾的走回房間
我不清楚當下是什麼樣的情緒
但是我的眼淚在眼眶後面等待著出場
雖然不懂但我知道我真心為他找到幸福而開心
最後 在車上終於想明白
可能有些人的出現就是負責教會你一些東西然後就離開
可能生命就是這樣
他會派一個人給你
教會你很多東西
讓你快速的理解一些事情後成長
然後再給他別的使命所以他再匆匆離去
不要再逼自己追根究底
學會放下
因為你放下的不是他
而是那個不安的自己
不要糾結,時間會安排好一切,懂得感謝你生命中的每位過客就好
👉🏻Instagram: @ValentineinParis
https://Instagram.com/ValentineinParis
#valentineinparis #dior
全家面試穿著 在 柴女阿美的大城小事 Facebook 八卦
早上去買菜,整個超市唱空城計,除了工作人員、我、和兩個小孩,沒有其他顧客。
學期結束,外派家庭都回家了。在沙漠的日子,不知不覺已經四個月。
也許心態上仍然存在著短期旅居的新鮮感,除了空中運動和少數幾個朋友之外,我完全不想念紐約。
******
受到美國主流媒體影響的人,可能多少都跟我一樣,對中東國家充滿著各種刻板印象。
一定有很多這種自以為是的傲嬌另一半,所以當初公司面試才要把全家都飛來感受這個城市的西化和開放程度。一人面試,公司買單全家的商務艙機票和五星級飯店食宿,傻強在面試時,還有司機載我和孩子去參觀學校、看房子和各種觀光。這整個收買人心的流程很可以啊。
決定搬來之前,身邊的家人朋友多少都有點擔心我們的安危。不只是因為海灣區的政治情勢不穩定,他們也很怕天天穿無袖背心和瑜珈褲的我在這裡會不小心觸犯禁忌。
搬來以後,發現美國才是大家眼中最可怕的地方。孩子們在這裡的同學,不論是加拿大人、歐洲人、還是亞洲人,對美國的印象就是校園槍擊。
飛到地圖的另一邊,深植在腦海裡的世界觀,整個被顛覆。
******
傻強公司為新進人員的家屬辦了一個聚會,讓大家互相認識。除了四季飯店自助餐吃到飽(不可否認我是衝著這個去的)、免費健檢、介紹公司歷史(誰在乎啦)、阿聯酋歷史,還有問答時間,讓我們這些茫然的外國人,自由發問,由兩位當地員工(就是大家印象中穿白袍的男性和黑袍的女性)回答。
「請問未婚女性能不能單獨旅行?」
我問了這個問題。因為傻強之前和單身女同事出差到紐約,對方的媽媽也同行。
「我們的宗教或法律並沒有相關的規定,所以其實是看每個家庭的狀況,我上個月就自己去了倫敦開會。」眼前穿著黑袍的年輕女生,用一口流利的英文笑著回答。
「你們是不是只能跟本地人(Emiratis)結婚?而且要用相親的方式,不能自由戀愛?」
「這也是看家庭。我阿姨九零年代時想幫我介紹一個遠親表妹,嚇得我立刻逃到美國,後來和美國人結了婚。感謝我的太太願意放下一切搬到中東,那可是將近三十年前,沒有臉書,連電子郵件都不普遍的時代。不過我阿姨到現在都還不肯跟我說話就是了。」
「沒有冒犯的意思,但,請問你有幾個老婆?」
我為發問的人捏了一把冷汗。
「『只有』一個。伊斯蘭教的教義規定,每個老婆受到的待遇必須是一樣的,不能虧待任何一個人。一個太太就很貴了,現在很少人能負擔得起四個啦。」
大家笑出來。
******
前陣子因為氣象預報會下雨,全阿布達比學校放假一天。
結果當天只下了毛毛雨,孩子爽賺一天假。想起暴風雪還盼不到市長宣佈雪假的紐約孩子,真是別人的性命鑲金又包銀。
(紐約市貧富差距大。學校免費供應的早餐和午餐對一些弱勢家庭的孩子來說是必須的,待在家很有可能會餓肚子,或是家長的工作是領時薪,小孩沒上學,大人少領一天工資就會對家庭經濟造成影響。所以紐約的冬天即使常常下雪,學校也不輕易放雪假。)
******
阿布達比的郵政系統是個神秘的存在。
這裡的地址,是沒有郵遞區號和門牌號碼的。
在 Google Map 還不盛行的時代,邀請朋友來家裡作客時,都是這樣說明:「到A購物中心門口,往左轉走到路口的銀行,左轉OO路,第三個路口右轉,第一個路口再左轉,直走數到第五個房子,淡粉紅色的牆,就是我家了。」
這裡的郵局,似乎也沒有我們習慣的「送信」服務。我因為住飯店,所以只要寫下飯店名稱和房號,就可以順利收到媽媽從台灣空投的物資。後來才聽朋友說,如果是住在獨門獨戶的房子或是一般大樓,都必須要在郵局租一個郵政信箱,再自己去領取信件和包裹。
「地址」的觀念,對於阿拉伯游牧民族來說根本如浮雲吧。
******
阿布達比,是個新與舊、富裕與貧窮、黃沙與海水,以及不同的宗教和種族交錯並存的地方,而我在這個沙漠城市的差異和矛盾裡看見了紐約的影子。
#沙漠日記
全家面試穿著 在 柴女阿美的大城小事 Facebook 八卦
早上去買菜,整個超市唱空城計,除了工作人員、我、和兩個小孩,沒有其他顧客。
學期結束,外派家庭都回家了。在沙漠的日子,不知不覺已經四個月。
也許心態上仍然存在著短期旅居的新鮮感,除了空中運動和少數幾個朋友之外,我完全不想念紐約。
******
受到美國主流媒體影響的人,可能多少都跟我一樣,對中東國家充滿著各種刻板印象。
一定有很多這種自以為是的傲嬌另一半,所以當初公司面試才要把全家都飛來感受這個城市的西化和開放程度。一人面試,公司買單全家的商務艙機票和五星級飯店食宿,傻強在面試時,還有司機載我和孩子去參觀學校、看房子和各種觀光。這整個收買人心的流程很可以啊。
決定搬來之前,身邊的家人朋友多少都有點擔心我們的安危。不只是因為海灣區的政治情勢不穩定,他們也很怕天天穿無袖背心和瑜珈褲的我在這裡會不小心觸犯禁忌。
搬來以後,發現美國才是大家眼中最可怕的地方。孩子們在這裡的同學,不論是加拿大人、歐洲人、還是亞洲人,對美國的印象就是校園槍擊。
飛到地圖的另一邊,深植在腦海裡的世界觀,整個被顛覆。
******
傻強公司為新進人員的家屬辦了一個聚會,讓大家互相認識。除了四季飯店自助餐吃到飽(不可否認我是衝著這個去的)、免費健檢、介紹公司歷史(誰在乎啦)、阿聯酋歷史,還有問答時間,讓我們這些茫然的外國人,自由發問,由兩位當地員工(就是大家印象中穿白袍的男性和黑袍的女性)回答。
「請問未婚女性能不能單獨旅行?」
我問了這個問題。因為傻強之前和單身女同事出差到紐約,對方的媽媽也同行。
「我們的宗教或法律並沒有相關的規定,所以其實是看每個家庭的狀況,我上個月就自己去了倫敦開會。」眼前穿著黑袍的年輕女生,用一口流利的英文笑著回答。
「你們是不是只能跟本地人(Emiratis)結婚?而且要用相親的方式,不能自由戀愛?」
「這也是看家庭。我阿姨九零年代時想幫我介紹一個遠親表妹,嚇得我立刻逃到美國,後來和美國人結了婚。感謝我的太太願意放下一切搬到中東,那可是將近三十年前,沒有臉書,連電子郵件都不普遍的時代。不過我阿姨到現在都還不肯跟我說話就是了。」
「沒有冒犯的意思,但,請問你有幾個老婆?」
我為發問的人捏了一把冷汗。
「『只有』一個。伊斯蘭教的教義規定,每個老婆受到的待遇必須是一樣的,不能虧待任何一個人。一個太太就很貴了,現在很少人能負擔得起四個啦。」
大家笑出來。
******
前陣子因為氣象預報會下雨,全阿布達比學校放假一天。
結果當天只下了毛毛雨,孩子爽賺一天假。想起暴風雪還盼不到市長宣佈雪假的紐約孩子,真是別人的性命鑲金又包銀。
(紐約市貧富差距大。學校免費供應的早餐和午餐對一些弱勢家庭的孩子來說是必須的,待在家很有可能會餓肚子,或是家長的工作是領時薪,小孩沒上學,大人少領一天工資就會對家庭經濟造成影響。所以紐約的冬天即使常常下雪,學校也不輕易放雪假。)
******
阿布達比的郵政系統是個神秘的存在。
這裡的地址,是沒有郵遞區號和門牌號碼的。
在 Google Map 還不盛行的時代,邀請朋友來家裡作客時,都是這樣說明:「到A購物中心門口,往左轉走到路口的銀行,左轉OO路,第三個路口右轉,第一個路口再左轉,直走數到第五個房子,淡粉紅色的牆,就是我家了。」
這裡的郵局,似乎也沒有我們習慣的「送信」服務。我因為住飯店,所以只要寫下飯店名稱和房號,就可以順利收到媽媽從台灣空投的物資。後來才聽朋友說,如果是住在獨門獨戶的房子或是一般大樓,都必須要在郵局租一個郵政信箱,再自己去領取信件和包裹。
「地址」的觀念,對於阿拉伯游牧民族來說根本如浮雲吧。
******
阿布達比,是個新與舊、富裕與貧窮、黃沙與海水,以及不同的宗教和種族交錯並存的地方,而我在這個沙漠城市的差異和矛盾裡看見了紐約的影子。
#沙漠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