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青年心聲 實現世代正義】
青年本是社會資產,學運反映世代焦慮
在我就職六周年的今天,來到進步快速、校譽日隆的中國醫藥大學,和青年朋友分享我的看法,深感榮幸。
這幾個月來,我不斷與青年朋友對話。不少年輕人告訴我,有些同學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剛進入職場的青年,也煩惱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有年輕人因為買不起房子而不敢結婚、也有年輕夫妻擔心養不起孩子而不敢生育。
我必須誠實的說,臺灣不少的年輕人是焦慮的。我一直在想,這樣的焦慮反映的是什麼樣的問題?青年焦慮所凸顯的是結構性問題,以及世代交替的陣痛,執政團隊並沒有忽視,但我們顯然做得不夠好,我們有責任,我們要改進。面對青年的焦慮,我要提出五項回應:
一、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二、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三、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四、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五、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第一、我們要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近20年來,在「廣設大學」的政策下,每年大專校院以上的畢業生人數從民國81年的17萬暴增到101年的33萬,翻了快一倍,以致供過於求,但企業需要的技職人才卻嚴重短缺,造成年輕人失業率無法有效降低、薪資也無法成長。
面對這樣的現象,政府做了什麼?我們除了加速產業結構轉型,也要加強產學合作、提升學生對產業和市場的了解,增進學生專業知識與實作技能,才能使學生畢業後為企業所重用。
政府各個部會,又各自做了什麼?教育部所做的,是積極推動大專校院學生校外實習課程,以增進實務學習經驗。102學年度已有約5萬名學生參與校外實習,預計至108學年度將有約9萬名學生畢業前具有校外實習經驗,提升就業競爭力。
勞動部所推動的「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給予15至29歲以下的國中、高中(職)、二專及五專畢業生2年到4年的訓練,培訓符合企業需求的優質專業技術人力,每年有5千到7千個學生接受培訓。
去年底推動的「明師高徒計畫」,是勞動部新的構想,讓經驗豐富的師傅帶領青年學習技能、為求職做準備。
各位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政府推出的一些計畫而已,真的有用嗎?我舉個我親眼所見的例子跟大家分享。有一位24歲原住民青年馬浩然,因為肢障的關係,高職畢業後,就業一直不順利。後來參加了「明師高徒計畫」,跟著屏東縣來義鄉有名的雕刻師塗南峰學習木雕技術有成,為創業鋪路。從去年10月到現在,政府已經幫助了250多位「馬浩然們」學水電、學木工、學鈑金等,增加就業競爭力。
勞動部還有一項「青年就業讚」計畫,針對初次求職或半年內連續失業的青年,政府提供兩年12萬元的職業訓練補助。目前完成資格認定可以參加訓練的有28,802人,已就業19,210人,其中參訓後就業的有5,105人。西方人說「天助自助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我們要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臺灣擁有大量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與新創團隊。臺灣青年很爭氣,政府也必須努力,力挺我們的年輕人。經濟部這些年輔導了許多新穎的動漫和Apps。很多七年級生,憑著創意與創新精神,加上政府從旁協助,開創了一片天。
各位也許要問,這樣的做法成效在哪?各位年輕朋友都常用LINE通訊,一定聽過一個勵志的創業故事。前年有三位清大畢業生,創辦了「走著瞧(Gogolook)」公司,發展出一款叫做「WhosCall 」的軟體,最近被LINE的韓國母公司NAVER收購,收購金額達到新臺幣5.29億元,是公司一年半前成立時資本額(500萬元)的100倍以上。這是政府輔導與投資有創意年輕人的最佳實例,也讓我們對這項政策更有信心。青年朋友的夢想遠大,政府要以有效的政策,建立一個青年可以發揮創意與理想的環境,讓青年放手去闖蕩。
今年三月,行政院端出三年期、總共170億元經費的「青年圓夢計畫」。這個計畫,希望藉由不同的工具,幫助想要就業和想要創業兩種目標不同的青年,在職涯的道路上,都能開創自己的前程,預計三年內將催生2千400多家青創公司,協助15萬青年就業。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政府在協助青年創業及就業上,力道最大的一項政策。
幾天前,我在總統府和幾位青年「社會企業家」分享他們創業的經驗,這些年輕人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既佩服、又驕傲。
我跟大家分享幾個例子。「四方報」這家媒體,各位有聽過嗎?許多新移民朋友一定看過。35歲的林周熙先生,民國95年開始協助創辦「四方報」,現在擔任主編。今天他也來到現場,我們請他和大家揮揮手好嗎?四方報以越南文、泰國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等五種語文發行,不僅為來臺的新移民提供母國消息與生活資訊、紓解鄉愁,更長期作為弱勢發聲的平臺,促進不同語言文化的族群相互了解、融合,可說是功不可沒。
另外一個以商業模式貢獻於社會公益的例子,是「2021社會企業」的蔡松諭先生,他的個人故事,很讓人感動,也讓人心疼。五年前八八水災時,出身小林村的蔡松諭失去了所有的至親好友、面臨人生最殘酷的打擊。他回到故鄉,毅然地決定要為家鄉做點事。在他的奔走下,從暫時居住在組合屋、到「日光小林」永久社區的完工,從號召村民製作手工鳳梨酥、香皂,到創立老梅膏、老梅餅等特色品牌,他的努力不僅讓鄉親走出悲痛,更讓他們在經濟上能夠自立。他更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創業,希望讓其他懷抱理想的年輕人,也能獲得外界的協助。
這些年輕人改變了世界嗎?我認為他們不只改變了自己的世界,也改變了我們。這些青年朋友從「善念」出發,展現創新思維,在實踐理想的同時也能填飽肚子,這個理念完全符合當前年輕世代重視自我實現的特質。因此,政府要做各位的資源,政府要做各位的後盾,行政院即將提出「社會企業行動計畫」,從法規鬆綁,加大輔導資源及人才培育,建立經驗分享平臺等方面著手,支持大家放手去做!
第三、我們要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過去兩年,政府特別重視居住正義。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制度實施以來,到現在已受理申報並公開85萬6千筆交易資料,有3,329萬人次上網查閱。這使消費者在購屋前,獲得正確的參考資訊,以抑制投機客炒房,這是邁向居住正義重要的一大步。
在居住正義的議題上,哪些人是政府必須優先照顧的?三種人:第一、青年學生;第二、初入社會者;第三、弱勢民眾。我們的租金補貼政策,讓這三種對象每月每戶獲得最高4千元房租補助,目前已有3萬3千多個家庭受惠。
無法獲得租金補貼的弱勢民眾怎麼辦?政府也在大臺北地區推動社會住宅,採用「只租不賣」的方式,用合理租金幫助青年租屋,目前已經完成7千多戶、兩年內會興建完工的社會住宅還有2千戶,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閉幕後,選手村將提供1,800戶作為社會住宅出租。這些加起來,總共將超過1萬戶。
那麼就業一段時間後卻仍然買不起房子的小資族,又怎麼辦?政府正在興建將近1萬戶合宜住宅,包括機場捷運A7站、板橋浮洲的合宜住宅,都以市價7折出售。未來世大運選手村也將提供1,192戶以低於市價的水準,幫助青年買房子。
此外,我的政見「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推動的4年(98年~101年)期間,有6萬6千多個青年家庭實質獲得買房的零利率貸款,政府也持續請公股銀行辦理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目前已有近14萬戶受惠,真正減輕青年房貸負擔。
第四、我們要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美國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四月底發表世界各國的「痛苦指數」,中華民國在全球90個受評比的國家中排名第三低,反過來說,也就是最不痛苦國家的第三名,比英、美、星、韓、港等國家地區表現都要出色。然而,不少青年朋友擔憂工作不好找、薪水不夠高,青年朋友們的擔心也是事實,政府當然要全力來解決。
我們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做了什麼?從民國100年到今年7月,我們連續4年調漲基本工資,月薪比6年前增加1,993元,漲幅超過11%;時薪調漲兩次,從每小時95元調到115元,漲幅更超過兩成;6年來,我們也努力增加了62萬人就業。今年三月份的失業率已降到4.03%,距離我上任時的3.9 %,只差0.13個百分點。
這些數字反映的是人民的基本生活,政府不能只做這些。我們必須診斷出臺灣之所以無法大幅調高薪資的真正關鍵所在。我認為,關鍵在現有產業結構下,能獲利的空間已經有限。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我們如果不迎頭面對挑戰,就只能等著被吞沒。
我國在迎向自由貿易的過程中,始終優先考慮臺灣人民的就業機會與產業利益,但不能因此故步自封。因為從400年臺灣發展歷史來看,「開放必然興旺,閉鎖一定萎縮」。愈是面對經濟發展的衝擊,愈要解開保護主義的鎖鏈,因為「保護主義不能保護任何人」,唯有讓臺灣成為世界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才能確保臺灣的經濟安全。
然而,在經濟自由開放的過程中,臺灣社會總是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爭論:「我們要如何面對中國大陸?」這一次的學運,反映的正是部分年輕人對兩岸關係的疑慮。然而,我們必須了解,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韓國、日本、新加坡及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不可能視若無睹或置之不理。政府要做的,是追求機會極大化與風險極小化。我們六年來的兩岸政策,一直都在做這種權衡與拿捏的工作。
其中,兩岸服貿協議是就是最近各界最關心的議題。針對這個爭議,其實多數臺灣人認為服貿對臺灣經濟有利。去年6月25日立法院朝野黨團即已達成服貿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決議;根據民調顯示,多數國人都贊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速完成立法,同時進行服貿協議逐條審查。
在此我要呼籲朝野立委能體察民意,請王院長出面協調朝野黨團,讓「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早完成立法,用周延的監督審查,讓未來所有對臺灣人民有利的兩岸協議更透明。在野黨也不應該違反「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精神,動不動就霸占主席臺、癱瘓議事,讓立法院空轉內耗,這樣下去只會拖垮臺灣。我們大家應該通力合作,讓「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儘速通過,才能讓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跨出一大步、讓臺灣真正成為自由貿易島,這才是真正愛臺灣。
第五、我們要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以往有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社會冷漠。真的嗎?這樣的評價正確嗎?最近我們看到青年對服貿、對核四等議題的高度關注,可見年輕人一點都不冷漠。我要肯定青年關心公共事務的熱情,但也要再次提醒,任何訴求或意見的表達,都必須要有法治作基礎,否則就會傷害到民主。多數國人絕不會認同破壞憲政法治的違法行為。
如果政府容許任何人以霸占政府機關為手段,要求國家社會一定要接受他們的訴求,那麼一定有人群起效尤,霸占國會、攻占官署,要脅政府,那臺灣的民主政治要如何運作呢?臺灣的前途,不能用這種不民主、不和平、不理性方式來決定!
有些青年朋友確實有想法、有行動力、也有改變社會的巨大能量。我認為,唯有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機制,讓年輕人進入體制內,被看到、被重視,讓政府的政策有年輕人的參與,才能有效拉近政府與青年的距離。
這一段時間,我不斷思考,要如何具體推動這樣的改變?改變要一步一步來,讓我們從第一步開始。我要在此宣布,我已經請行政院江院長研究,在行政院成立「青年顧問團」,邀請對青年議題有專業、有想法,並且具有改革熱忱的人擔任顧問。青年顧問團的成員,將以35歲以下的青年為主,其他則是長期關注青年議題的專家學者或民間團體代表。我希望這樣的組織,不只可以針對青年人最切身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包括教育、居住、求職、創業、結婚生育、國際交流、志工服務等等,而且也能對其他重要公共政策的形成,提供年輕人的觀點。
如果青年顧問團運作順利,下一步是什麼?將來這個制度可以進一步推廣到相關部會,讓更多青年代表得以實地觀察政府的施政,並且在部會政策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諮商建言的功能。
各位青年朋友,一起來改變臺灣吧!一起來創造未來吧!我們期望,青年顧問團的成立,能夠激發更多年輕人與政府的廣泛對話,提出各種政策構想。政府的施政要更有創意、政府的施政要更有活力,政府的施政要更符合公平正義。這些,都需要你的參與!
理性溝通才能面對問題,才能勇敢圓夢
青年是臺灣的希望,青年是臺灣的未來,支持年輕人,就是支持臺灣的希望,就是支持臺灣的未來。我一定會持續傾聽青年的心聲與夢想,擴大青年的政治參與,凝聚進步與改革的共識。
我們需要的參與,是腳踏實地的實踐。嚴長壽先生最近就說,臺灣不缺批評,也不缺看到問題的人,真正缺的是願意捲起袖子實做的人。各位青年朋友,今天我就職滿六周年。對於未來的兩年,我沒有私心,只有誠心。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捲起袖子,打造更公平、更正義、更美好的臺灣。我再次強調,政府會竭盡所能做到前面所講的五項工作:
一、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二、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三、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四、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五、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以上就是我在就職六周年要跟大家分享的心得。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個更美好的臺灣。
謝謝大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失傳行業】被遺忘的龍鬚糖 僅餘不夠十位師傅:我八歲已經識拉 https://bit.ly/3m1Lc2V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到處都是民間工藝的小檔攤,麵粉公仔﹑叮叮糖﹑糯米糍。錢廣海及黃漢強兩位龍鬚糖師傅,同是出生於那個浮華盛世。父親造膠線公仔的錢師傅,小時候最愛站在龍鬚糖檔口前,觀賞師傅拉龍鬚...
「傅培梅先生」的推薦目錄:
- 關於傅培梅先生 在 馬英九 Facebook
- 關於傅培梅先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 關於傅培梅先生 在 陳佩琪Peggy Facebook
- 關於傅培梅先生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傅培梅先生 在 [閒聊]五味八珍的歲月原著中的傅培梅- 看板Taiw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傅培梅先生 在 傅培梅 - 求真百科 的評價
- 關於傅培梅先生 在 傅培梅時間- 家常豆腐-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傅培梅先生 在 傅培梅的八卦,FACTPEDIA、PTT、DCARD和Yahoo名人娛樂 ... 的評價
- 關於傅培梅先生 在 傅培梅的八卦,FACTPEDIA、PTT、DCARD和Yahoo名人娛樂 ... 的評價
- 關於傅培梅先生 在 傅培梅的八卦,FACTPEDIA、PTT、DCARD和Yahoo名人娛樂 ... 的評價
- 關於傅培梅先生 在 Re: [名人] 請問傅培梅八卦| Gossiping 看板| PTT 網頁版 - My PTT 的評價
傅培梅先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他沒有等到疫苗,只錯身一個星期左右。
12月27日,媒體先披露傅聰確診新冠病毒。他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也發文透露,「傅先生已經住院兩周,希望他能挺過來。」
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
傅聰,著名翻譯家傅雷之子,1934年3月10日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
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是李雲迪之外,八十多年來兩岸三地華人第一個蕭邦鋼琴大賽的獲獎者。也是李雲迪之外,惟一。
1959年起為了藝術,他開始了背井離鄉的流浪生活,浪跡五大洲,吸取不同的文化,也馳騁國際音樂舞台。他的琴色悠美細膩,人們稱之「鋼琴詩人」。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他曾多次至台灣,分別待了一段時間,還談了一場短暫但轟動的戀愛。女主角是胡因夢,可惜他回到英國之後,此段情感即畫下句點。
《古典音樂》評論傅聰21歲參加蕭邦鋼琴大賽的時候,論技術幾乎在各鋼琴演奏家中墊底,他一直不是以天才技巧取勝的鋼琴家:而是文化底蘊。在波蘭蕭邦鋼琴大賽,他被稱為比波蘭人更懂蕭邦。最終得了第三名,也是華人第一人。
傅聰琴鍵下的蕭邦音樂,宛若氣韻生動的水墨畫,還帶著「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詩意。
傅雷曾經寫一封信給他的兒子傅聰,成為一個音樂人,要「永保赤子之心」:「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了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
——傅雷,1955年1月26日
傅聰說:我的東方人的根真是深,好像越是對西方文化鑽得深,越發現蘊藏在我內心裡的東方氣質。東方自有一種和諧,人和人的和諧,人和大自然的和諧。東方的藝術是要化的,因為化了所以能忘我。忘我所以能合一,和音樂合一,音樂、音樂家、聽眾都合一。
蕭邦鋼琴大賽獲得第三名之後,傅聰算出了一點頭。但那個時代,來自亞洲的音樂家,非常難在歐洲立足。當時的中國不是今天的中國,日本只是廢墟戰敗後惶惑的民族,韓國還在韓戰的陰影之下,台灣許多人不知道在哪裏。他完全靠自己的實力,以及知音的因緣,於歐洲、英國、美國立足。他也曾任教英國皇家音樂學院。
在寫給父親的家書中他提到:唐宋詩詞中含蓄的、浪漫的情懷像極了蕭邦的內心。父親傅雷是著名的翻譯文學家,傅聰從小浸染於詩詞歌賦之下,琴譜中的音符變成了最美、最貼於作曲家內心的詩歌。
家庭教育,還是一個古典音樂家養成最重要的背景:
「真誠是需要長時期從小培養的。社會上,家庭裡,太多的教訓使我們不敢真誠,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作後盾的。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忍。總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less imperfect(較少不完美之處)!」
——傅雷,1956年2月29日夜
「我最近最喜歡的第一是巴赫,巴赫太偉大了,他是一片海洋,他也是無邊無際的天空,他的力量是大自然的力量,是一個有靈魂的大自然,是一個活的上帝。巴赫使我的心平靜。」
「舒伯特,我仍然迷戀他,他是一個被遺忘了的世界,我最近彈的《A小調鋼琴奏鳴曲》,自己彈了才越來越覺得他的偉大、深刻和樸素。」
——傅聰,1958年1月8日
*以下為波蘭蕭邦鋼琴大賽機構為傅聰中晚年拍攝的紀錄片:
https://m.youtube.com/watch?v=6SJ5uvghRfU
*傅聰演奏蕭邦夜曲作品62: https://m.youtube.com/watch?v=EqDJVUfqLPg
*傅聰演奏蕭邦B小調奏鳴曲:https://m.youtube.com/watch?v=6rREkEpytLc
*傅聰演奏蕭邦作品60: https://m.youtube.com/watch?v=FCC-1f3qNyI&list=RDEM9mj0X0zmJkNq0BYBtS_bNg&index=13
*傅聰晚年演奏海頓:https://m.youtube.com/watch?v=jK_qBXff20g
*傅聰演奏史卡拉蒂Scarlatti 奏鳴曲:https://m.youtube.com/watch?v=TIIS7NQpZDc&list=RDEM9mj0X0zmJkNq0BYBtS_bNg&index=3
https://m.youtube.com/watch?v=MzfAZGjhPQg&list=OLAK5uy_mtr2h4OG9Ei-ZBZWS6waPJlvBRoy3jrUE&index=3
*傅聰演奏蕭邦Ballade:https://m.youtube.com/watch?v=Nl7CRdLBtbw&list=RDEM9mj0X0zmJkNq0BYBtS_bNg&index=6
*傅聰演奏舒曼:https://m.youtube.com/watch?v=tFv7V431l0k&list=RDEM9mj0X0zmJkNq0BYBtS_bNg&index=19
*傅聰演奏升C小調夜曲:https://m.youtube.com/watch?v=hSBdB-DQZfg&list=RDEM9mj0X0zmJkNq0BYBtS_bNg&index=2
*傅聰演奏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作品27,維也納:https://m.youtube.com/watch?v=_kpCMeqpkJo&list=RDEM9mj0X0zmJkNq0BYBtS_bNg&index=10
*傅聰演奏Debussy:
https://m.youtube.com/watch?v=oZNcqGj4H_U&list=OLAK5uy_mnukUmDZV5mn20L6Ix8HhTI5mDFOoi1lA&index=1
https://m.youtube.com/watch?v=PTurt15IQ_8&list=OLAK5uy_mnukUmDZV5mn20L6Ix8HhTI5mDFOoi1lA&index=3
https://m.youtube.com/watch?v=zLuR3QYPeUA&list=OLAK5uy_mnukUmDZV5mn20L6Ix8HhTI5mDFOoi1lA&index=9
傅聰與華沙交響樂團莫札協奏曲21
https://m.youtube.com/watch?v=xCgNC28wnFQ&list=OLAK5uy_kN8HDh8pGPNGf6bHhfiEJBnfHqpA5OFNs&index=1
https://m.youtube.com/watch?v=1aCq2uOYUIc&list=OLAK5uy_kN8HDh8pGPNGf6bHhfiEJBnfHqpA5OFNs&index=2
https://m.youtube.com/watch?v=ODgY3mZAPmI&list=OLAK5uy_kN8HDh8pGPNGf6bHhfiEJBnfHqpA5OFNs&index=3
https://m.youtube.com/watch?v=hcrpuu7BEbQ&list=OLAK5uy_kN8HDh8pGPNGf6bHhfiEJBnfHqpA5OFNs&index=6
傅培梅先生 在 陳佩琪Peggy Facebook 八卦
歲末年終加上天氣多變,按過去經驗本就是醫療業務較繁忙的時候, 昨天因醫院有診, 沒空和他南下, 他常說夫妻倆都忙, 有時周末要南下輔選,能利用機會到各地走走,把行程當休閒兼運動也不錯。
最近在臉書上會少用「先生」這種字眼, 因為有好事者統計我臉書的文章曾出現幾次「先生」,當然他們會如此大費周章不是我寫的多好,而是想冠我一個「沒主見,處處提先生」的笨女人,順便再酸我「丟盡台灣女性的臉」,雖然有人要我別理這些人,但自詡文筆尚可,所以也願意「從善如流」,改個寫作方式,儘可能用「他」來符合這些性平工作者的「觀感」。
今天有人特意給我看一則臉書發文, 作者應是20出頭的女性吧,在臉書上說我講:「聯醫會請我參加活動, 是因為我的先生是柯文哲」,是漠視自己的醫療專業,讓全台女性蒙羞的用語,真是這樣嗎?!
「性平」就如同施政一般,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更重要的是要能貼近兩性中較弱一方的需求,而不是抓住某人的某句話窮追猛打,再利用「性平」大興文字獄,請問這樣對「性平」推動有什麼幫助?
我在聯醫服務30多年, 說實在的,聯醫在他當市長前,沒請我參加過什麼對外活動,不說聯醫 ,就拿我最近幫忙拍的「南門市場一日採買記」來說,我在此處採買30年,過去也從沒什麼人邀我拍促銷影片啊 ,這次自治會會長會邀我,難道是因為我有很好的醫療專業?還是長得美若天仙?還是口若懸河? 亦或擁有如傅培梅女士般的廚藝?啊,不就是因為我的老公是市長柯文哲嗎?女性結婚後有些活動會和先生有關,反之男性亦然, 請問這樣說有什麼丟臉的?
印象中電視談話性節目有個大嫂團 ,她們不就是仰賴先生的知名度,才得有上節目的機會嗎?她們這樣有丟女性的臉嗎?
什麼是「性平」? 「性平」要貼近生活,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講些我工作上的經驗…
台灣出生的嬰兒,男女性別差異一向在全球排名前幾名,難道台灣婦女真的都力行清宮秘笈(有家長跟我說的, 但不知真假,也不知是否靈驗) ,還是什麼原因導致台灣男女失衡嚴重? 記得我曾在某節目上說過,有個媽媽第三胎又是生女嬰,我去查房時,她沒一絲為人母的喜悅,只記得她講著、講著, 竟然眼眶泛紅,差點掉下淚來…,我沒詳問她原因,但心裡可想而見大概是為了什麼。
現代夫妻生的少, 若是生兩個,以機率來說最常見的應是一男一女, 但因生的少, 門診中兩男兩女也很常見, 舊曆年又要到了, 希望這些性平主義者多宣導些實際的性平意識吧, 以後除夕夜原則上回女生娘家,讓辛苦的女性和自己的原生父母相聚, 再不然每年輪流一次也不錯,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宣導落實子女姓氏由父母雙方共同決定的觀念,能夠這樣,相信生三個女兒的媽媽一定很高興,絕不會在我面前掉淚!
少子化或許是世界潮流或經濟不佳導致, 但台灣男女失衡嚴重一定有什麼特殊原因,請問我們衛福部過去為男女失衡做了什麼努力? 以前只喊喊「 兩個恰恰好, 生男生女一樣好」,現在則規定幫產婦做超音波的醫師不可告知父母嬰兒的性別, 也不可為了知道嬰兒性別而去做羊水或絨毛膜穿刺,往後醫師超音波做出來都跟家長講:「真恭喜喔, 可以買藍色衣服了」或「這位媽媽準備粉紅色衣服吧」,至於恭喜兩個字就省了,試問台灣社會何以至此?難道只在某某人講了某某話「很丟臉」這種芝麻小事上做文章就能解決嗎?
過去他的知名度比我高, 但醫療工作上是各做各的, 醫學會各參加各的 ,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專研貢獻, 記得2014年他要選市長時,知名度漸開,有一個跟我數十年的同事醫生,有天突然像發現新大陸般的跟我說:「佩琪, 佩琪,啊呦, 我昨天才知道妳的老公是柯文哲,太意外了, 太意外了,他很有名囉!」 哈哈, 我說不知道是應該的,我的醫療專業、工作內容和主管職位,本就和先生毫不相干啊!
我承認以上說的我自己家也做不到, 以我的年紀, 當時若堅持如此前衛作法,以自己媽媽的年紀,也未必能接受,婆家是生到男生的既得利益者,當然會更反對了,只不過最近性平觀念進步了, 甚至有同婚專法, 衛福部和內政部都應該多加油了,想辦法為下一代的女性造福。
《 總統蔡英文:「唉,這個很難評論,對這種對政黨政治一知半解的人講的話,你要評論他真的很困難。」》
在這裡回應一下蔡總統我個人的認知:『 政治是眾人的事, 「政黨」則是一群政治理念相符的人組成的團體, 為了實現政治理想, 在民主國家是經由選舉制度來取得政權,藉此實現政黨理想。』
政黨是「理念」, 派系是「利益」,想取得政權要靠「理念」說服人民, 不是靠派系、網軍、民粹、或媒體來霸凌、打壓、甚至殲滅敵人,更重要的是請別利用國家職位來攏絡派系,藉此鞏固自己的權位,想請問現在您主政下的國家,是不是「個人的利益大於派系的利益,派系的利益大於政黨的利益,政黨的利益大於國家的利益?」
您貴為總統,曾說執政要「謙卑、謙卑、再謙卑」,一次沒聽到,可以大聲點, 兩次沒聽到,可以再大聲點, 三次沒聽到,可以拍桌子,您在總統府裡, 拍桌子您是聽不到的,人民手中只有選票。
傅培梅先生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失傳行業】被遺忘的龍鬚糖 僅餘不夠十位師傅:我八歲已經識拉
https://bit.ly/3m1Lc2V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到處都是民間工藝的小檔攤,麵粉公仔﹑叮叮糖﹑糯米糍。錢廣海及黃漢強兩位龍鬚糖師傅,同是出生於那個浮華盛世。父親造膠線公仔的錢師傅,小時候最愛站在龍鬚糖檔口前,觀賞師傅拉龍鬚:「好似睇魔術咁,嗰陣時可以一粒一粒咁買,一毫子有三粒。」
錢廣海
民間手藝
電話:9015 8904
地址:新界荃灣西樓角道170-184號華都中心1樓29號A舖
竹苑冰脆龍鬚糖
地址:新蒲崗景福街114號捷景工業大廈17字樓A室
電話:2869 4622
【失傳行業】客家姑娘山邊摘雞屎藤做茶果:唔做就絕迹
https://bit.ly/3pO64ww
梅姐及群姐都異口同聲表示,雞屎藤是茶果中最難做的一款。雞屎藤是一種藤類植物,帶着一股草香味,有解毒祛濕的功效。做雞屎藤最重要的,就是新鮮的雞屎藤葉,梅姐堅持每星期到元朗採摘,方才做得出最香的藤果,她笑言:「又曬又熱,又有蚊針,有時仲會有蛇?。」
時代豆業
地址:銅鑼灣堅拿道東1號
電話:2151 1332
營業時間:9:30AM-11PM
食店資料: https://goo.gl/nwo4nN
各款茶果糕點$15/3個
明星茶果店
地址:元朗泰衡街2號地下B舖
電話:6998 4953
營業時間:08:30AM - 07:00PM
食店資料: https://goo.gl/jaSt9V
各款茶果$6/個
全港僅存二十檔》35年街頭人手炒栗子師︰「炒到膊頭痛都開工!」
https://bit.ly/333XIHt
在美孚巴士總站旁紅綠燈前的這檔梁姓栗子檔,在街上炒栗子已有三十多年,每年秋風一起,大約是在每年九月中到明年四月中,就見他的蹤迹。梁生本是賣衣服的流動小販,後來見炒栗子的收入穩定,就改行做炒栗子。
阿梁栗子檔
地址:美孚新邨美茘道美孚巴士總站旁
營業時間:1:30am-8:30pm
全港僅存兩間糖果廠 史蜜夫先生:而家個個都鍾意坐寫字樓,冇人學㗎
https://bit.ly/36Lp8Tq
遠處傳來推車仔的聲音,泉哥送貨回來了。聽到無人承傳的問題,他略帶唏噓:「可惜,始終係我爸爸一九六幾年做落嚟嘅心血,我哋細細個就喺度長大。」培哥聽畢,緩緩地步離工場。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香港傳統美食 #龍鬚糖 #雞屎藤 #炒栗子 #史蜜夫糖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傅培梅先生 在 傅培梅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從小就吃遍各國好料的傅培梅,卻從沒親手做過任何料理,一直到1951年嫁給她先生程紹慶後才開始接觸烹飪,因為先生是美食主義者,從小受日本文化洗禮的她,對於老公相當 ... ... <看更多>
傅培梅先生 在 傅培梅時間- 家常豆腐- YouTube 的八卦
傅培梅 時間- 家常豆腐.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try restarting your ... ... <看更多>
傅培梅先生 在 [閒聊]五味八珍的歲月原著中的傅培梅- 看板TaiwanDrama 的八卦
去圖書館借了原著來讀,滿有意思的一本書,還附食譜
看live推文裡板友常常對傅培梅的身世背景有疑問,來整理一些原著內容好了
不會爆電視劇的雷,請放心
1.時間
傅培梅1931年10月生於大連市,1949年10月由山東青島到台灣
1950年6月由公司同事董秘書介紹認識程紹慶,1951年1月訂婚,4月結婚
劇裡拍到她在家裡院子開烹飪教室是1961年的事,上電視教學則是第二年12月
劇中的過去部分應該就拍到這裡吧!?
我們現在在網路看到的"傅培梅時間"則是從1986年才開播的電視節目
2.家世
傅培梅的父母都是移居大連的山東人,原本家中從事歐美食品的進口貿易
她父親學歷不高,但自學了日、英、俄三國語言,自己創業,二戰前事業很成功
大連從1905年至1945年都是日本的租借地,屬關東州(1898-1905則是俄國租借)
因為大連是自由港,傅家又是做國際貿易的富商,傅培梅從小接觸了不少外國料理
她的味覺啟蒙是幼稚園時父親帶她去吃的親子丼(和食),對俄式西餐也印象深刻
二戰之後,原本的生意難做,他們家算是家道中落了,靠過去的家底過活
到台灣後傅父試著出口商品到日本,後來則在日本開了食品加工廠
電視劇有一段是傅培梅和大哥送父親坐三輪車出國去日本處理生意,那是1950年12月
3.教育
傅培梅的父親最愛這個女兒,對她期望很高,本來想栽培她做外交官,鼓勵她學外語
也許是因為這樣,傅培梅從6歲起就讀日本學校,至少讀到小學畢業吧!?或是13歲左右
她在班上雖是唯一的中國人,但成績很好,科科高分,主要是為了讓父親高興
在二戰之後,大連情勢混亂,她在大連讀初中沒多久又到了山東、北平
在北平作為東北流亡學生念了一兩年中國的初中,到台灣就沒再讀書了
按照傅培梅的說法,她受的日本教育相當扎實,不過中文寫作不太好
她的其他語言能力應是受父親影響自學的吧!?
日本教育與文化對她的影響很深,包括對丈夫凡事服從啦、做事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啦,
還有喜歡吃日式咖哩和買漂亮圍裙(以前台灣沒有人穿圍裙的)
4.口音
安心亞劇中的口音引起不少觀眾討論,到底傅培梅本人算甚麼口音呢?
照她自述,她受父母的影響帶山東腔,又因為念日本學校沒怎麼練習中文
在北平念初中時,那種捲舌的國語學不來,常常因國語不標準受到初中同學的模仿與嘲笑
所以大家就別太要求口音了,傅培梅的口音應該不是特定某地的口音,是混的
大致看過這本傳記後,覺得傅培梅的一生夠精彩了
即使不加入虛構情節及角色,改編成影視作品也素材豐富
但真要照書上情節拍攝,難度太高
因為不只要教做菜、拍電視節目,還要寫食譜、研發各種調理食品、當比賽裁判...
最難拍的部分是到世界各國演講、教學、當顧問,流利使用多種語言
改編成這樣也是情有可原啦!不然哪有錢布置這些場景人員,演員也演不來
滿推薦對食品相關行業有興趣的人看看這本書,
可以順便認識台灣各種相關產業發展的歷史,傅培梅對台灣的飲食現代化影響真的不小
然後觀眾別執著在一般中國、外省的想像中,質疑當時外省人不是如何如何嗎?
這是傅培梅的故事,她不是普通人,她的人生際遇是非常國際化的,人的特質也不凡,
自我要求高而心胸開闊,樂於接受新知識、新經驗,勇於挑戰困難,永遠不停創新
看這本書我得到的收穫滿多的,希望電視劇也能帶給觀眾類似的心得與感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219.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500744542.A.CE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