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訂下的京都迷訪談計畫,就這樣一路拖延到今年已經過了一半,再加上這兩個月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都還沒有全部放送完畢,其實,絕大部分的訪談早就在三月就全部完成了,上回,就已經有先公告,最後,我會放兩位目前住在京都的京都迷的訪談文章,來為這系列的訪談計畫做一個美好的句點。(其實還有一位是我的研究所教授的訪談文章,日後有機會再整理出來)
川也是我今年才認識的朋友,原因是他經營一個非常有深度與質感的京都粉絲團,叫做厭世京都,聽到這個名字,就會知道這位朋友絕非以一般人的角度來描繪京都。川深諳日本傳統文化與藝術,文筆極好,很有古文韻味,在他的粉絲團所談所寫,都是相當深入的古典與傳統日本之美,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京都與日本文化的朋友,一定會收穫極多,有時,他會自己翻譯一些自己喜歡的書或喜愛的事物等,心想,他的譯筆真美呀,很想把他介紹給台灣的出版社,哈!
川的訪談內斂精簡,所以如果想更了解他的厲害或也對日本的歷史、傳統文化有興趣,可以追蹤他的紛絲團-厭世京都,鐵定會成為鐵粉。
厭世京都
https://www.facebook.com/kannsaikyoto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目前在工作,學習日文及翻譯,興趣是文學藝術及歷史相關的研究。
2.談談您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何時在京都生活的?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工作)的原因是甚麼?
原本就喜歡古典文學,八年前來京都留學,而後找工作就職。
3.可以談談您在京都一天的生活(工作或日常生活)嗎?
上班的日常應該和大家差不多(笑),放假的話會去神社寺院巡禮。
4.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一個你和京都的故事?
入秋清早獨自在下鴨神社散步時,盯著川水低聲唸著長明方丈記開頭的「川水悠悠而往…」,身後傳來悠揚聲音接著下一句「不復原本之水。」
有名卻也並非是人人都朗朗上口的古文,欣喜之餘卻連臉都還沒看清,對方像是很不好意思地匆匆疾步錯身而過,只記得青年背影踏著滿地落楓、頭也不回走遠,我在一瞬想喊又怕唐突而打消念頭,耳畔至今只留下沙沙的落葉聲,恍惚猶遇知音而深感不可思議。
5.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您來說,特別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
冷泉家是在平安時代編纂「百人一首」的和歌名門,宅邸開放三天參拜時,聽聞戰後公家被回收特權的窮困落魄,冷家主仍是忍受嘲諷,咬緊牙支付龐大稅金只為守護大量文物,直到近年山窮水盡,原本除了冷泉家禁止外人踏足寶庫,歷經交涉才同意開啟讓學者鑑定價值,此後京都企業民間集資,幫助成立冷泉家時雨亭法人。
在我心中留下極大觸動,珍視文物而對此深有共鳴,落魄貴族不失風範,比金錢至上和隨波逐流更重要,還是氣度及風骨。
6.您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為什麼呢?
冬日,回歸古都真正的侘寂模樣。
7.您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喜歡用歷史或相關作品推薦,不光只是視覺上的美感,更能注意內在累積出的重量。
8.您最喜愛京都那個區域呢?為什麼?
八幡市離市區有段距離,低調沒有什麼上相適合拍照的花俏景點,卻值得細細品味,像是飛行神社、塗鴉寺有趣的神社,一路到松花堂庭園是很多看點的散步路線。
9.可以推薦1~2個您最喜歡的京都地點嗎?(寺院、庭園或任何地點都可以)
妙心寺的東海庵、大德寺芳春院京都四閣之一的吞湖閣。
10.可以介紹一些您推薦的京都店家嗎?
井和井,主要是線香種類多,也有許多和風雜貨。
舊書店其中堂,佛教書籍為主,淘寶偶爾能發現京都相關的書籍。
11.介紹一些您最喜歡在京都吃的東西?。
喜歡吃的東西很樸素庶民,たわらや胖胖的一條烏龍麵。
12.京都各種老鋪是城市裡的靈魂,您可以推薦1~2個京都的老鋪嗎?
老闆娘改革創新挽救的老店龜屋長良,喜歡傳統及開發的新穎商品共存。嘯月上生菓子、一文字屋和助。
13.京都是祭典之都,可否推薦一個您喜歡的祭典呢?
凌晨兩點舉行的石清水祭,有點類似葵祭的王朝繪卷的隊伍,深夜燈火猶如時光倒流的靜謐幽玄。
14.京都人以高傲與禮數多最為人所詬病,您有類似的經驗嗎?
有,京都神經質的居民無所不在,不管你有沒有做錯都可能掃到颱風尾,只能自我調整心態去習慣。
15.除了京都,您還喜歡那些城市?
有小京都之稱的金澤。
16.京都在您心中的樣子,多年來,一直有變化嗎?
變得更加注重熱銷觀光,忽視當地居民生活品質,雖然為了經濟來源也是沒辦法的事。
17.可否推薦一些與京都有關的書籍呢?
古典文學『枕草子』能深入才女清少納言眼中的平安王朝風情,『方丈記』出身下鴨神社的歌人鴨長明的處世哲學。
小說首選森見登美彥的『四疊半神話』、『有頂天家族』日式奇想幽默,跟隨作者筆下看見的京都風景格外與眾不同。
鬼怪魔界系推薦藏田敏明的『造訪京都異界』。
有趣輕鬆的犀利分析吐槽必看井上章一『討厭京都』真實面相(笑)
18.未來,你最想在京都做甚麼事情?
希望能有更加洗鍊的感性,踏實累積知識更加了解古都。
PS:厭世京都訪談的文字較短,所以就幾乎全文刊出了,想看完整詳細圖文袃再請點留言網址欣賞,本篇訪談的代表照片用的是厭世京都很喜歡的冬日天龍寺,十分侘寂,也給大家消暑的感覺一下。
#厭世京都
#京都迷訪談計畫終於要到尾聲感謝大家的收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170的網紅English Digest 實用空中美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nglish Digest實用空中美語雜誌訂閱: http://shop.english4u.net 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MCfanpage 想要English Digest實用空中美語雜誌專人導讀? 『空中美語空中家教』解決你的英文大小事,歡迎...
侘寂文學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八卦
#旅人故事:【英倫尋禪】
「櫻花之所以美,是因為它總是會落下的。」我步進這日式庭園,看到地上的花瓣不禁想道。
這裡不是日本,是位於倫敦荷蘭公園(Holland Park)中央的一個京都小角落。當你開始厭倦歐洲紅磚尖塔和過份雕琢的教堂宮殿,有幸碰上這個日式庭園,實在是一道清泉。
Holland Park位於全倫敦最貴地段Kensington,取名於18世紀政治家Lord Holland 。由京都商工會議所於Japan Festival London 1991為紀念英日友誼注資興建,京都庭園(Kyoto Garden)入口低調,只有寒松五棵,石牌一槐。面積雖然不大,但五臟俱全——溪澗石橋,松木鯉魚,還有孔雀一雙,禪意綿綿。
園內有幾把經常被松鼠霸佔的木凳,任由遊客呼吸感受日本古老氣息,讓我不禁想到日本的審美哲學——「侘寂」(Wabi-sabi)和「物哀」(Mono no aware)。
「侘寂」起源於中國道家文化,後來被傳入佛教禪宗(Zen Buddhism),深深植根日本美學,由建築、繪畫、茶藝到園藝,影響深遠。
「侘」(wabi)意思大概指「簡陋樸素的優雅」;而「寂」(sabi)指「接受短暫而無常的缺陷美」。
這種對不完美的賞析,跟追求恆久氣派的西方美學——由古羅馬的金碧輝煌,巴洛克的精雕細琢到哥德的終極對稱——對比強烈。
受佛家思想影響,日本相信萬事萬物階短暫。因此它的美更值得詠嘆。例如櫻花,如果永不落下,就沒那麼美了。這種自帶一陣憂鬱、悲劇色彩的文化概念,就叫「物哀」。
曾讀過日本美學大師大西克體的著作,「物哀」的概念指萬物皆有靈性,所以有感受、感情。而哀,是悲傷也是感嘆。
為什麼「哀」值得重視?
日本文化認為能引發哀傷的東西總比快樂的高級,也因此成為文學創作主調。悲劇能讓觀眾醒覺自身的局限,有提升涵養及淨化心靈的作用。
而「物哀」最深的一層提出,萬物都有感受,但它們不能表達,而人類可以。所以如果人類感覺到萬物的心,就應該想辦法幫它表達出來。
當你看到櫻花落下一刻,內心讚嘆落花美態的同時,你的感觸應含有幫那凋謝的櫻花慨嘆生命走到盡頭之情,而不是單純覺得落花很美。
欣賞事物本身美態的同時,也欣賞它必然消失的感覺。這種被禪宗啟發的順其自然,在不完美中發現美的概念,是日本審美觀,也是他們的生活態度。
在這漫步,我發現庭園石路旁有著一枝不起眼的竹枝,引導泉水打在一塊呈中國古代方孔銅幣狀的石台,上面刻有「唯吾知足」四字。「唯吾知足」銅幣是中國漢朝的方孔幣,後來傳到日本。以口字為中心,為四邊的「隹」、「五」、「矢」、「止」所共用,合起來的「唯吾知足」一詞是中國道家文化的體現。
知足常樂這概念出自老子《道德經》的一段:「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被用到古代中國銅幣上,更覺意味深遠。
此刻,在隱藏於倫敦的一個京都小角落,即使看著落下的花,我確實滿足了。
Storyteller:Jennifer (https://www.facebook.com/jennifer.puplehk)
#投稿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ubscribe our newsletter: https://bit.ly/2YWEwYs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如有任何問題、創作提案、廣告企劃或慈善推廣,歡迎電郵至說故事工作室 info@story-teller.com.hk
#EveryoneIsStoryteller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侘寂文學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八卦
#旅人故事:【英倫尋禪】
「櫻花之所以美,是因為它總是會落下的。」我步進這日式庭園,看到地上的花瓣不禁想道。
這裡不是日本,是位於倫敦荷蘭公園(Holland Park)中央的一個京都小角落。當你開始厭倦歐洲紅磚尖塔和過份雕琢的教堂宮殿,有幸碰上這個日式庭園,實在是一道清泉。
Holland Park位於全倫敦最貴地段Kensington,取名於18世紀政治家Lord Holland 。由京都商工會議所於Japan Festival London 1991為紀念英日友誼注資興建,京都庭園(Kyoto Garden)入口低調,只有寒松五棵,石牌一槐。面積雖然不大,但五臟俱全——溪澗石橋,松木鯉魚,還有孔雀一雙,禪意綿綿。
園內有幾把經常被松鼠霸佔的木凳,任由遊客呼吸感受日本古老氣息,讓我不禁想到日本的審美哲學——「侘寂」(Wabi-sabi)和「物哀」(Mono no aware)。
「侘寂」起源於中國道家文化,後來被傳入佛教禪宗(Zen Buddhism),深深植根日本美學,由建築、繪畫、茶藝到園藝,影響深遠。
「侘」(wabi)意思大概指「簡陋樸素的優雅」;而「寂」(sabi)指「接受短暫而無常的缺陷美」。
這種對不完美的賞析,跟追求恆久氣派的西方美學——由古羅馬的金碧輝煌,巴洛克的精雕細琢到哥德的終極對稱——對比強烈。
受佛家思想影響,日本相信萬事萬物階短暫。因此它的美更值得詠嘆。例如櫻花,如果永不落下,就沒那麼美了。這種自帶一陣憂鬱、悲劇色彩的文化概念,就叫「物哀」。
曾讀過日本美學大師大西克體的著作,「物哀」的概念指萬物皆有靈性,所以有感受、感情。而哀,是悲傷也是感嘆。
為什麼「哀」值得重視?
日本文化認為能引發哀傷的東西總比快樂的高級,也因此成為文學創作主調。悲劇能讓觀眾醒覺自身的局限,有提升涵養及淨化心靈的作用。
而「物哀」最深的一層提出,萬物都有感受,但它們不能表達,而人類可以。所以如果人類感覺到萬物的心,就應該想辦法幫它表達出來。
當你看到櫻花落下一刻,內心讚嘆落花美態的同時,你的感觸應含有幫那凋謝的櫻花慨嘆生命走到盡頭之情,而不是單純覺得落花很美。
欣賞事物本身美態的同時,也欣賞它必然消失的感覺。這種被禪宗啟發的順其自然,在不完美中發現美的概念,是日本審美觀,也是他們的生活態度。
在這漫步,我發現庭園石路旁有著一枝不起眼的竹枝,引導泉水打在一塊呈中國古代方孔銅幣狀的石台,上面刻有「唯吾知足」四字。「唯吾知足」銅幣是中國漢朝的方孔幣,後來傳到日本。以口字為中心,為四邊的「隹」、「五」、「矢」、「止」所共用,合起來的「唯吾知足」一詞是中國道家文化的體現。
知足常樂這概念出自老子《道德經》的一段:「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被用到古代中國銅幣上,更覺意味深遠。
此刻,在隱藏於倫敦的一個京都小角落,即使看著落下的花,我確實滿足了。
Storyteller:Jennifer (https://www.facebook.com/jennifer.puplehk)
#投稿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ubscribe our newsletter: https://bit.ly/2YWEwYs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如有任何問題、創作提案、廣告企劃或慈善推廣,歡迎電郵至說故事工作室 info@story-teller.com.hk
#EveryoneIsStoryteller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侘寂文學 在 English Digest 實用空中美語 Youtube 的評價
English Digest實用空中美語雜誌訂閱:
http://shop.english4u.net
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MCfanpage
想要English Digest實用空中美語雜誌專人導讀?
『空中美語空中家教』解決你的英文大小事,歡迎先進行線上免費英文程度檢測:
https://www.空中家教.com/web/edm/20170401_MStudyED/YahooBuy_eDM.aspx
#跟定AMC搞定ABC #空中美語 #EnglishDigest
侘寂文學 在 English Digest 實用空中美語 Youtube 的評價
English Digest實用空中美語雜誌訂閱:
http://shop.english4u.net
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MCfanpage
想要English Digest實用空中美語雜誌專人導讀?
『空中美語空中家教』解決你的英文大小事,歡迎先進行線上免費英文程度檢測:
https://www.空中家教.com/web/edm/20170401_MStudyED/YahooBuy_eDM.aspx
#跟定AMC搞定ABC #空中美語 #EnglishDigest
侘寂文學 在 導語:“侘寂”一詞在現代文學的翻譯中一再遭受誤解,我們只 ... 的八卦
Oct 20, 2016 - 導語:“侘寂”一詞在現代文學的翻譯中一再遭受誤解,我們只知道這是日本的一種美學思想,但到底蘊含了什麼樣的深義,傳達了什麼樣的精神,我們似乎無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