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大聲就贏了?」~從<崖上的波妞>看親密互動關係】
⠀⠀⠀⠀
有一次,我在公車站牌附近看到一個畫面:
⠀⠀⠀⠀
一對情侶走著,女生年紀可能二三十歲,男生年紀比較大,女生大概是一邊很難過一邊說著什麼,男生突然很大聲的吼:「你給我閉嘴啦!」
⠀⠀⠀⠀
當場我們所有人都轉過去,女生哭了出來但又不敢哭出聲音,委屈的站在一旁看著那個男生。過沒多久,公車來了,男生立刻上車,女生委屈的含淚跟隨男生上車。
⠀⠀⠀⠀
那一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
⠀⠀⠀⠀
過去,男生大多被教育應該不能哭、不准哭,應該要「很man」的重視自己和自己的style,很體諒別人或是很體貼的問別人的感受、感覺,「是娘砲的行為」。
⠀⠀⠀⠀⠀⠀⠀⠀
短短的一些形容詞,「很man」、「娘砲」,充滿了性別歧視,「男生就要有男生的樣子,女生就要有女生的樣子」,這些要求與標籤,貼著每個人,讓每個人喘不過氣;不曉得可以如何感受與表達自己真正的情緒與需求,真實的自己,也因此消失。
⠀⠀⠀⠀
⠀⠀⠀⠀
就如同這個經驗:當男生大聲的吼女生「閉嘴」,就算在外面,此時女生就會懾於暴力或覺得丟臉安靜、閉嘴,男生的目的也達到了。
⠀⠀⠀⠀⠀
有些女生可能不會因此安靜,可能會與男生對罵起來、情緒一來、覺得委屈而不管場合哭鬧,男生可能因此吼的更大聲,或是轉頭離開。
⠀⠀⠀⠀
當然,相反的情況也是會發生的:大吼大叫的女生,對著站在現場手足無措的男生。大吼大叫的那方,似乎權力位置較高、可以用恐懼來擁有兩人間的話語權。
⠀⠀⠀⠀
只是,在這些大吼大叫的背後,我們真正的情緒、感受是否有被自己理解?又是否有成功表達讓對方知道,增進彼此的理解與關係?
⠀⠀⠀⠀
還是,其實只是把對方越推越遠?
⠀⠀⠀⠀⠀⠀⠀⠀
我們,好像都沒有被教育過:要怎麼樣,可以去除防衛與憤怒,好好地理解別人,理解自己。
⠀⠀⠀⠀
⠀⠀⠀⠀
而,這種處理方式,有沒有讓人覺得熟悉?像不像我們在路上,看到小孩大哭,氣的大罵小孩或轉身離去的父母與小孩的互動方式?
⠀⠀⠀⠀
⠀⠀⠀⠀
之前電視播送「崖上的波妞」,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很深刻:
⠀⠀⠀⠀
因為淹水很嚴重,理紗(宗介的媽媽)要帶補給品去山上的老人院,理紗正在忙碌時,宗介在旁邊一直說他要跟著去。
⠀⠀⠀⠀
如果是台灣的戲劇,多半是父母就大聲說「我現在在忙,你不要吵」或是「你不要任性了,耽誤我做正事」,要不就是另一種方式:「你乖,我等一下就回來了。」繼續忙自己手中的事情。
⠀⠀⠀⠀
⠀⠀⠀⠀
理紗不是這麼做。她停下手邊的事情,蹲下來看著宗介,理解宗介的心情,做了兩個處理:
⠀⠀⠀⠀
⠀⠀⠀⠀
1. 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
⠀⠀⠀⠀
「我很需要做現在這件事情,而我也很需要你留下來,因為現在只剩這裡,會有其他人、爸爸被燈光引領回來,要請宗介做的這件事很重要,可以給我力量,宗介你願意幫媽媽嗎?」
⠀⠀⠀⠀
⠀⠀⠀⠀
2. 回應孩子想一起去的根本原因--「不想分開的害怕」:
⠀⠀⠀⠀
「宗介,你放心,我一定會回來的。」最後再加上一句必殺技:「我最喜歡宗介了(大抱)。」
⠀⠀⠀⠀
理紗了解,宗介的哭鬧不是任性,而是不安,所以,她直接回應他的不安,給宗介能夠安心的話語護身符。
⠀⠀⠀⠀
⠀⠀⠀⠀
這段互動不但可以用在父母與孩子身上,也可以套用在親密伴侶身上。好像有的時候,我們想要擺脫父母的影響,卻又不自覺的使用最熟悉的互動模式套用在身邊的人際關係上,尤其是親密關係。然後,我們繼續說著和父母一樣的話:「真的很難溝通耶,都聽不懂,真任性/不懂事。」
⠀⠀⠀⠀
⠀⠀⠀⠀
對方真的任性嗎?我們有沒有能力、好好靜下心來,直接面對對方的攻擊反應,去體會、理解、回應對方的害怕,並且清楚表達我們的需求?如果只是用「大聲」、「脅迫」的方式,真的能夠讓對方比較不難過/不害怕/不哭?還是適得其反?
⠀⠀⠀⠀
⠀⠀⠀⠀
而,就算對方真的因此而安靜、不哭,心裡有些東西會慢慢死掉:孩子和另一半,都因此學到了一件事--
⠀⠀⠀⠀
「我的感受,是沒有人在乎的,是不重要的。」
⠀⠀⠀⠀
⠀⠀⠀⠀
不過說是這樣說,但情緒來的時候,有時真的做不到「停下來理解」這件事,只會馬上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模式回應,因為對於這種不熟悉、不愉快的事情,我們都會覺得害怕,就會想要攻擊。
⠀⠀⠀⠀
⠀⠀⠀⠀
因為事實上,沒有人有責任要從你的防衛當中,了解你真正的感受或需求爲何 --尤其,如果連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
⠀⠀⠀⠀
所以練習了解自己的感受/需求爲何,去除防衛、憤怒與攻擊等,直接向別人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幫助我們與別人認識真正的自己;表現出真實的自己,有助於我們增進人際與親密關係,而才能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自信與真實的關係。
⠀⠀⠀⠀⠀⠀⠀⠀
⠀⠀⠀⠀
註:關於這篇,想要討論的,其實是社會影響性別角色的僵化與情緒教育的缺乏下,如何影響伴侶溝通與關係,而非要責怪任何一方。如果你發現自己的伴侶、或是自己有這樣的狀況,先停止去爭論對錯,而是先試著去理解自己的感受與需求,練習表達,或者有機會和對方討論、試著理解彼此,甚至尋求更專業的協助等,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
⠀⠀⠀⠀
◎本文摘修自《關係黑洞:面對侵蝕關係的不安全感,我們該如何救贖自己?》一書。
⠀⠀⠀⠀
圖片來源:<崖上的波妞>電影截圖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每個人 永遠不必為了一段關係 被要求放棄我們的自由和自尊 社會新聞當中常常看到 某個女性或男性 被自己的伴侶毆打 但是... 又離不開對方... 為什麼? 這本書給了我充分的資訊來回答這問題 而且不僅是受虐者的心理狀態 作者也將施暴者或控制者的心理層面解釋得相當到位 從沒想過「控制型伴侶」這主...
伴侶溝通 在 周慕姿 Facebook 八卦
【憂鬱症,是因為不知足?】
憂鬱傾向或憂鬱症成因相當複雜,或可說是素質(體質)、壓力、環境的各種影響,但有時我會偏向這麼看待:
就像是有些人是過敏體質、或是容易氣喘、痛風、高血壓、甲狀腺亢進或低下...
大多有這種體質的人,不一定馬上會出現症狀,但或許因為生活環境或過度、長期的壓力影響,症狀才會出現。
但若是一般的生理疾病,例如過敏,當症狀出現時,我們的反應,通常不會是跟自己說:「我怎麼可以因為這樣過敏?我一定要訓練自己再也不會過敏!」而去碰一堆過敏原,對吧?
一般,通常會按照醫師指示,多休息、吃抗組織胺、避開過敏原。
只是矛盾的是,在面對憂鬱情緒或症狀時,明明是類似的情況,但我們卻有可能反過來會這樣要求自己:「不可以抗壓性這麼低」,甚至要求自己應該要能夠克服自己的「過敏原」。
在我的實務工作中,觀察「憂鬱症與抗壓性」的關係,我注意到:
「很多時候,憂鬱症不是因為抗壓性低,反而是因為太努力了。」
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會好起來
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可以趕快振作
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再撐下去……
只是,當你陷入憂鬱時,幾乎可以說是:你的心遇到了很多壓力與打擊,他已經傷痕累累、好累好累了。但你卻還不允許他脆弱、不允許他休息。
我很喜歡舉這個例子:
如果你腳受傷,需要包石膏,醫師說你需要休養一個月,你會不會要求自己這一個月要趕快好起來,甚至拖著受傷的腳去跑百米賽跑或參加鐵人三項?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答案是:不會。
但很奇妙的是,我們卻會要求遭受許多挫折、非常疲累的心「趕快好起來」、「趕快振作起來」,這不是很奇怪嗎?
甚至,身邊的人,也會這樣要求我們。
只是因為心裡的傷、心裡的疲累,是沒辦法被看到的。
請不要把自己撐到「快不行」!
覺得累的時候,請就讓自己休息。覺得受挫,就好好沮喪難過。覺得憂鬱,那就憂鬱吧!
因為,很多時候,憂鬱不是擊垮我們的情緒,而「覺得自己怎麼可以憂鬱這麼久,真是沒用、真是討厭自己」的自責與羞愧,才是壓垮我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你能夠好好感受自己的情緒,對自己沒有任何批評,你才可以允許自己休息;而足夠的休息與放鬆,總是讓我們才有能力看到自己還有其他的門、有其他選擇。
「不用努力好起來,心累了,就請好好休息吧!」
----
另外,憂鬱症除了造成自身的痛苦外,還會造成一個常見的困難:
那就是他人的不諒解、甚至污名化。
在憂鬱症發生時,症狀本身令我們痛苦不堪,它讓我們感覺自己癱瘓,什麼事都做不了;
但第二層更大的痛苦是,對於這樣癱瘓的自己,我們自身與他人,可能都無法忍耐或理解,而希望自己能夠「振作一點」,或是說出「會憂鬱症就是你抗壓性太低、不知足、過太爽......」
這卻也是第二種、讓我們更深沈無力的困難。
當你憂鬱時,辨識出你的「過敏原」(容易讓你憂鬱的因子),練習避開過敏原;或是出現過敏原時,找到一些你可以怎麼應對(多休息、運動、讓自己停機一下)的方法。
練習理解、接受自己「就在這個狀態裡」而沒有評價與責備,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支持與幫助。
而,對憂鬱症、心理相關困擾有更多的理解,不再污名化、刻板印象,甚至歧視,是社會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彼此提醒、並深自警惕的,極為重要的事。
沒有人該因此受傷。
若你受傷了,請給自己,大大大大的擁抱。
請相信:你身邊仍有支持的力量與聲音。
也跟大家分享這個「小鬱亂入」的網站:
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people/
#補充
有朋友提到我是否在回應某名人的發言。應該說,他的發言讓我深有所感,有這樣想法的人可能並不只有他;為避免獵巫,我不將特定人士的發言寫出,希望大家可以更聚焦於不要帶著歧視、刻板印象地看有情緒困擾、或身陷心理疾病漩渦的彼此。
因為那些人都是我們所愛的人,而我們自身也有可能會因為創傷或壓力事件身陷情緒低谷而無法走出。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台灣一直一直在進步著,希望在台灣的每一個人,有一天,可以不用因為怕被貼標籤而不敢去看心理疾病或困擾、不用因為情緒低落而被說太軟弱或抗壓性低......
可以不用因為心受傷了,而被別人再度刺傷:「你就是太軟弱了才會受傷。」
因為,這世界上,真的有堅強與勇敢也無法克服的困難與無能為力:創傷、性格特質與環境因素。
可以持續努力,但仍會有努力到很想放棄跟休息的時候。
身為心理從業人員,我們可能可以再努力一點點,再加油一點點。
然後,希望有一天,台灣不會再有這樣的發言。
真心希望我們台灣可以努力,提醒彼此,將對憂鬱症、心理疾患情緒困擾等污名化、歧視或標籤給去掉,讓大家能夠成為彼此支持的力量,而非傷害的源頭。
==========
心曦心理諮商所 預約諮商:http://goo.gl/qWfd2O
💘 盧建彰X周慕姿:#喀書塾 https://reurl.cc/ar0eeD
💘(七月班)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 reurl.cc/zyd88a
—–
❣《他們都說妳「應該」》https://bit.ly/2TWxX6s
#女性男性如何在社會失去自我
❣《關係黑洞》:https://bit.ly/2QcOnGZ
#不安全感如何影響你我
❣《情緒勒索》:https://bit.ly/2U1ah16
伴侶溝通 在 周慕姿 Facebook 八卦
【面對自己的未來生涯選擇】
.
.
上次和 潘文忠部長一起在Podcast對談,談「親子聆聽」的主題,昨天又看到了一篇關於生涯選擇選科系的文章,討論「當父母和我對科系/生涯的想法不同,但他們堅持要我做他們的選擇」,對於這個主題,我有很多感觸。
.
.
除了因為工作原因,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擾之外,我自己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在我人生生涯的兩個階段。
.
.
遇到這類的事情,大家都會想問心理師:「那到底怎麼做才好?」不過,在歲末的這一天,我想分享關於我的經驗。
.
.
在上大學前,我一直都想要念法律系,目標是當律師。雖然那時學鋼琴很多年,有一些機會可以唸音樂班、或是進修音樂專業,但是因為我深知家裡經濟環境是辛苦的,當時學鋼琴,已經是靠著媽媽的省吃儉用,媽媽一個人養我,我還要去讀音樂,是會很辛苦的。所以我小學二年級就立定了一個「很有用的職業」,媽媽也覺得放心。
.
.
但高三的時候,我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說要去政大念傳播,理由還是因為去看了個歌舞劇。我媽媽的內心大概只能用「晴天霹靂」來形容,那時候她聽我說、和我溝通之後,只有一句話:「你盡量考,考完了填志願,如果還是想念政大,那就去吧。」
.
.
當時我考完聯考,填寫志願時,我知道媽媽受到爺爺奶奶的許多壓力,他們都很希望我能夠去唸台大、或是去唸法律系,但我媽媽遵守跟我的承諾,她全都擋了下來,沒有讓我面對這些。
.
.
她只告訴我一句話:「我們家沒有背景,你的人生都要靠你自己,所以,你自己的決定,你要負責。」
.
.
所以,當我去唸了政大新聞系,跟媽媽說,唸這個系我好像很擅長,但我不太喜歡時,媽媽淡淡地回我一句:「可是,那是你自己選的。」
.
.
在我渾渾噩噩地唸完新聞系,又意外考上政大廣電所,唸完之後,找了一份工作,後來做得不太有靈魂。在29歲的時候,又下定決心,要去唸諮商時,我的內心其實充滿了各種懷疑。我也非常害怕,在生涯中,我做過不少任性的決定,但都不太滿意。這次,這個決定極為任性,它會是怎麼樣的結果?
.
.
當時,我在電話中,跟我媽告知我通過國北心諮所推甄、也是我的第一志願的第一關,那是我第一次跟她表達我想要去唸諮商的意願。在她還來不及消化之際,我就告訴她,我辭了工作。
.
.
去唸諮商後我才知道,那時我家的經濟陷入困頓,媽媽沒有告訴我,她生活非常辛苦。
.
.
當時的她對我非常擔心,除了我要去唸書、經濟上會很困難、我也沒辦法支撐家裡外,還對於我在快三十歲時,又轉換了一個跑道,而與交往已久的男友,似乎一直沒有結婚的打算。
.
.
但她什麼都沒說。
.
.
她既沒有催我結婚,也沒有要我打消念頭,更沒有告訴我「家裡現在很辛苦,你不要這麼自私好不好?」老實說,從小我跟我媽相依為命,如果她這樣跟我說,我一定會放棄這個夢想。
.
.
這些話,她都沒有說。但她仍然忍不住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會不會選了,之後又後悔?就跟你之前一樣?」
.
.
這個問題對我而言很重,因為這也是我一直問自己的問題。那時候我還記得我的答案:「我真的不知道,之後我會不會後悔。但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這麼想要一個東西,我想去試試看。我得試試看,才知道適不適合我。」
.
.
我媽媽問出我內心最深的焦慮,也是我考慮了將近一年,遲遲無法決定轉跑道的原因:「會不會我選了,又覺得不適合我?」
.
.
現在,或許用事後諸葛的態度來看,會覺得我當初選諮商是對的。但是,其實以天賦來說,我唸傳播是更加輕鬆好發揮的,不管是口語或是寫作,都是我很擅長的;在唸新聞系與廣電所的那幾年,我沒有花多少時間在唸書上,表現也都還OK。
.
.
但是,諮商對我是從無到有,我完全沒有基礎;且在文化上,我時常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
.
唸諮商的那三年,我不知道我適不適合,也不知道未來在哪裡;每天,我只能在陷入生存焦慮時問自己一個問題:
.
.
「你現在讀得開心嗎?」
.
.
如果我的答案是「開心」,我就告訴自己不要再想,繼續努力吧!
.
.
即使有時候,不確定能不能看到盡頭。
.
.
我很感謝我媽媽的是,除了一開始她問了我那句話之後,她再也沒有提對我換跑道的焦慮。她不知道我的決策過程、不知道這一行的狀況,她滿懷焦慮,非常擔心我,但她沒有多問、沒有否定、沒有干涉,她選擇忍住。
.
.
因為,她認為,這是我的人生,她沒辦法為我的人生負責。
.
.
我對她的「忍住」,充滿感激。
.
.
這個「忍住」,是明知道孩子可能會撞牆、會跌倒、會遇到挫折,父母會很捨不得,但知道這是孩子的選擇,可能如我媽媽一般,滿懷著許多憂慮,但為了孩子,所以「忍住」。
.
.
我相信你,就算你失敗了,我也會傷心,但是我還是愛你。
.
.
這個「忍住」,就像那些沒說出口的愛與信任,沉甸甸地壓在我的心上,讓我知道,我需要更謹慎,我需要為自己的人生決定負責。
.
.
因為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
.
.
包含我大學時就玩樂團,那時候為了表演,常常會凌晨回家。(我媽媽對我管教其實很嚴格,大學時是十點就必須出現在宿舍、準時接她的來電那種。)但那時候,對我的這個興趣,我媽媽十分尊重,她或許並不真的有興趣,但她沒有干涉,只要我注意安全就好。
.
.
她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如果想要做一件事,就好好把它做完、做好。」
.
.
我想到之前跟部長的對談,父母對於孩子的未來,總是有很多的焦慮,有的時候考慮的,可能是忍不住想為孩子的未來負責。
.
.
畢竟,關係越親密,越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
或者,父母焦慮於,孩子好像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知道怎麼做決定。
.
.
只是,我從自身經驗中學到一件事:「做決定,是需要練習的。」
.
.
我在經歷一些錯誤後,越來越瞭解要怎麼做生涯的決定,學會一定要知道這個科系未來的發展性、工作的樣貌,適不適合我的性格與我未來想要的生活想像。
.
.
築夢踏實,是在一堆錯誤之後,才學到的事情。
.
.
知道自己要什麼,是在一堆嘗試之後,才慢慢找到。
.
.
如果那時候,我媽媽堅持要我去唸法律,或是,要我就好好找個傳播的工作。我想,我可能不會做得太差,甚至可能表現得也會還OK。
.
.
只是,我想我不會像現在,那麼快樂,對於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抱持愛意。
.
.
我想,這份快樂,是我媽媽對我的愛與無條件的信任,是我媽媽送給我最大的禮物。
.
.
有人會問我:「你怎麼敢這樣轉跑道?」
.
.
原本的我回答不出這個答案。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在愛與信任中長大的孩子,才有任性的本錢。
.
.
我媽媽沒有給我很多的錢,也或許沒辦法在我的生涯抉擇中,給我太多的資源或建議,但她給我的愛與信任、她的「忍住」,讓我非常富足,讓我能夠面對人生的失望與挫折。
.
.
也給我空間,讓我敢做我自己的選擇。
.
.
我非常幸運,有一個願意懂我的媽媽。
.
.
歲末的這個時刻,是感謝的時刻。
.
.
謝謝我的媽媽,願意接受我就是長這個樣子。
.
.
那時候在 教育部 ,部長說的一句話,也讓我很動容:
.
.
「我真的很希望,孩子會覺得學習是有趣的,而不是痛苦的。」
.
.
有一個願意保有我們學習的快樂、而不是只想著「要有用」的部長,我覺得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
.
.
因為快樂,不管符不符合主流價值的有用,對我們都別具意義。
.
.
他可以讓我們,在面對痛苦與挫折的時候,更有韌性、更有機會從中有更多的學習與成長。
.
.
未來的生涯,到底要怎麼做選擇?或許我們都只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
.
因自主而做的事,永遠都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截然不同的意義感。
.
.
也跟大家分享,之前與教育部長對談的Podcast:
https://podlink.to/hearing04
.
.
🎯順便宣傳一下我的樂團新專輯與演出😁:
Crescent Lament 恆月三途
#噤夢 博客來:https://reurl.cc/R1x2m6
.
#孤燈微微 MV:https://reurl.cc/4mzdaD
🔥噤夢 台北場:🤘https://reurl.cc/Q3DNrM
.
.
祝大家新年快樂!
.
.
p.s. 照片是我五歲時當花童拍的,那時候就拿著麥克風唱「把心留住」、「惜別的海岸」,征戰各大喜慶場合XDD
.
.
#生涯選擇 #讓我聽你說 #恆月三途 #周慕姿 #crescentlament
==================
.
心曦心理諮商所 預約諮商:https://reurl.cc/V6MKR6
.
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https://bit.ly/31lA47t
.
《#情緒勒索》 bit.ly/2U1ah16
.
《 #他們都說妳應該 》bit.ly/2GjJiaN
.
《#關係黑洞》 bit.ly/2QcOnGZ
伴侶溝通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我們每個人
永遠不必為了一段關係
被要求放棄我們的自由和自尊
社會新聞當中常常看到
某個女性或男性
被自己的伴侶毆打
但是...
又離不開對方...
為什麼?
這本書給了我充分的資訊來回答這問題
而且不僅是受虐者的心理狀態
作者也將施暴者或控制者的心理層面解釋得相當到位
從沒想過「控制型伴侶」這主題可以講這麼深入的我
一邊閱讀一邊點頭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伴侶溝通 在 許睿光-《 光 》的殿堂 Youtube 的評價
⭐️ 睿光談星座 下週05/19~05/25 星座運勢來囉~歡迎收看多分享喔!
.
五顆星 ⭐️⭐️⭐️⭐️⭐️
.
● 雙子 ♊ 充滿自信 迎風起航
● 天秤 ♎ 多方貴人 行動力強
● 巨蟹 ♋ 幸福開懷 人見人愛
.
四顆星 ⭐️⭐️⭐️⭐️
.
● 處女 ♍ 上司賞識 職場發光
● 牡羊 ♈ 行程滿滿 桃花運旺
● 魔羯 ♑ 努力認真 績效傲人
.
三顆星 ⭐️⭐️⭐
.
● 天蠍 ♏ 人際和諧 運勢上揚
● 射手 ♐ 機會浮現 把握機會
● 雙魚 ♓ 桃花投資 十分開懷
.
一顆星 ⭐
.
● 金牛 ♉ 家庭伴侶 溝通不良
● 獅子 ♌ 他人冒犯 注意情緒
● 水瓶 ♒ 意外暴衝 注意態度
.
.
➤加碼:桃花最旺: 牡羊 ♈ ;財運最旺: 雙子 ♊ ;事業最旺:處女 ♍
➤立即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yYCwGdppie0
伴侶溝通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評價
鄧惠文文字作品《有你,更能做自己》
紙本書 → https://cplink.co/TBGhU7nf
電子書 → https://cplink.co/K2vwUFaO
【線上課程】鄧惠文的關係心理學:夫妻篇 → https://cplink.co/YYeigFbp
一旦進入婚姻,任何人都必須放棄「隨時隨地都在天堂」的期待,必須放棄「我永遠都很重要」的感覺。婚姻關係需要不斷添柴,自我成長、自我覺察,也要維持出口,各自有空間呼吸,這樣婚姻的窯才能不斷的燒,燒出幸福。
睽違兩年,鄧惠文醫師再次出發,這回除了探討親密關係,更擴大到彼此家庭;自己和自己、夫妻、親子、婆媳、翁婿、手足、妯娌,以及原生家庭……。
【後製剪輯:周映璇】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www.facebook.com/parentingtw
親子天下Baby 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lifebuzz
親子天下悅讀 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reading
嚴選部落客 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best
翻轉教育 https://www.facebook.com/flipedu
伴侶溝通 在 伴侶溝通之道——如何在意見不合時和解? - 心理諮詢平台 的相關結果
伴侶 之間意見不合時,常有人會利用情緒將自己的想法強行加諸他人身上;另一方面, 亦有人會因害怕發生爭執,即使心裏有話也不願說出口。 ... <看更多>
伴侶溝通 在 【課程心得】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送給焦逃配最佳冷戰溝通 ... 的相關結果
我跟我伴侶是典型焦逃配(男方是焦慮依附,我是逃避依附)。而經營這段彷彿二個外星人溝通歷程,我們已經走了超過5年,至今關係一切安好,仍攜手前進中。 ... <看更多>
伴侶溝通 在 與伴侶溝通|相關文章 - 女人迷 的相關結果
共有13篇「與伴侶溝通」;愛情關係六大指標,總是遇到不對的人嗎?到底該怎麼不再陷入曖昧?何不主動改變,讓自己有機會遇到對的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