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娟貼文】
老友傳來我的大學畢業照,
那年二十二,
素著一張臉就去拍照了。
班上同學差不多都素著臉拍照,
那個年頭如果化妝上學,
反而引人側目。
看見久違的長頭髮,
還是少不了緬懷青春。
從照片中能看出我是邊緣人嗎?
五專畢業插班進大學,
明顯感覺到自己程度跟不上,
再加上同學的口頭禪:
「他們那些轉學生......」
使我不得不日以繼夜認真苦讀,
別人大學念四年,
我得三年畢業。
學而後知不足,
念完大學繼續修碩士和博士。
看著照片中的自己,
很想對她說:
「謝謝妳這麼努力,
讓我可以成為現在這樣的人。」
#但如果可以化點淡妝會更好
#哈哈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Ivana C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收到了很多來自文藻學弟妹的私訊,大多數都是關於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今天就想說大略來跟大家說明一下😍如果有興趣就看下去吧!有什麼想分享的,也很歡迎在下面跟我交流或是來我IG聊聊! #程氏少女IvanaCheng #讀外文系前必知道的四件事 🌸 我覺得這部影片裡講的每一點,都是我在五專、大學的時候不斷思...
五專是大學嗎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傾聽青年心聲 實現世代正義】
青年本是社會資產,學運反映世代焦慮
在我就職六周年的今天,來到進步快速、校譽日隆的中國醫藥大學,和青年朋友分享我的看法,深感榮幸。
這幾個月來,我不斷與青年朋友對話。不少年輕人告訴我,有些同學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剛進入職場的青年,也煩惱薪資成長跟不上物價、有年輕人因為買不起房子而不敢結婚、也有年輕夫妻擔心養不起孩子而不敢生育。
我必須誠實的說,臺灣不少的年輕人是焦慮的。我一直在想,這樣的焦慮反映的是什麼樣的問題?青年焦慮所凸顯的是結構性問題,以及世代交替的陣痛,執政團隊並沒有忽視,但我們顯然做得不夠好,我們有責任,我們要改進。面對青年的焦慮,我要提出五項回應:
一、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二、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三、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四、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五、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第一、我們要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近20年來,在「廣設大學」的政策下,每年大專校院以上的畢業生人數從民國81年的17萬暴增到101年的33萬,翻了快一倍,以致供過於求,但企業需要的技職人才卻嚴重短缺,造成年輕人失業率無法有效降低、薪資也無法成長。
面對這樣的現象,政府做了什麼?我們除了加速產業結構轉型,也要加強產學合作、提升學生對產業和市場的了解,增進學生專業知識與實作技能,才能使學生畢業後為企業所重用。
政府各個部會,又各自做了什麼?教育部所做的,是積極推動大專校院學生校外實習課程,以增進實務學習經驗。102學年度已有約5萬名學生參與校外實習,預計至108學年度將有約9萬名學生畢業前具有校外實習經驗,提升就業競爭力。
勞動部所推動的「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給予15至29歲以下的國中、高中(職)、二專及五專畢業生2年到4年的訓練,培訓符合企業需求的優質專業技術人力,每年有5千到7千個學生接受培訓。
去年底推動的「明師高徒計畫」,是勞動部新的構想,讓經驗豐富的師傅帶領青年學習技能、為求職做準備。
各位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政府推出的一些計畫而已,真的有用嗎?我舉個我親眼所見的例子跟大家分享。有一位24歲原住民青年馬浩然,因為肢障的關係,高職畢業後,就業一直不順利。後來參加了「明師高徒計畫」,跟著屏東縣來義鄉有名的雕刻師塗南峰學習木雕技術有成,為創業鋪路。從去年10月到現在,政府已經幫助了250多位「馬浩然們」學水電、學木工、學鈑金等,增加就業競爭力。
勞動部還有一項「青年就業讚」計畫,針對初次求職或半年內連續失業的青年,政府提供兩年12萬元的職業訓練補助。目前完成資格認定可以參加訓練的有28,802人,已就業19,210人,其中參訓後就業的有5,105人。西方人說「天助自助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我們要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臺灣擁有大量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與新創團隊。臺灣青年很爭氣,政府也必須努力,力挺我們的年輕人。經濟部這些年輔導了許多新穎的動漫和Apps。很多七年級生,憑著創意與創新精神,加上政府從旁協助,開創了一片天。
各位也許要問,這樣的做法成效在哪?各位年輕朋友都常用LINE通訊,一定聽過一個勵志的創業故事。前年有三位清大畢業生,創辦了「走著瞧(Gogolook)」公司,發展出一款叫做「WhosCall 」的軟體,最近被LINE的韓國母公司NAVER收購,收購金額達到新臺幣5.29億元,是公司一年半前成立時資本額(500萬元)的100倍以上。這是政府輔導與投資有創意年輕人的最佳實例,也讓我們對這項政策更有信心。青年朋友的夢想遠大,政府要以有效的政策,建立一個青年可以發揮創意與理想的環境,讓青年放手去闖蕩。
今年三月,行政院端出三年期、總共170億元經費的「青年圓夢計畫」。這個計畫,希望藉由不同的工具,幫助想要就業和想要創業兩種目標不同的青年,在職涯的道路上,都能開創自己的前程,預計三年內將催生2千400多家青創公司,協助15萬青年就業。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政府在協助青年創業及就業上,力道最大的一項政策。
幾天前,我在總統府和幾位青年「社會企業家」分享他們創業的經驗,這些年輕人讓我打從心底感到既佩服、又驕傲。
我跟大家分享幾個例子。「四方報」這家媒體,各位有聽過嗎?許多新移民朋友一定看過。35歲的林周熙先生,民國95年開始協助創辦「四方報」,現在擔任主編。今天他也來到現場,我們請他和大家揮揮手好嗎?四方報以越南文、泰國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等五種語文發行,不僅為來臺的新移民提供母國消息與生活資訊、紓解鄉愁,更長期作為弱勢發聲的平臺,促進不同語言文化的族群相互了解、融合,可說是功不可沒。
另外一個以商業模式貢獻於社會公益的例子,是「2021社會企業」的蔡松諭先生,他的個人故事,很讓人感動,也讓人心疼。五年前八八水災時,出身小林村的蔡松諭失去了所有的至親好友、面臨人生最殘酷的打擊。他回到故鄉,毅然地決定要為家鄉做點事。在他的奔走下,從暫時居住在組合屋、到「日光小林」永久社區的完工,從號召村民製作手工鳳梨酥、香皂,到創立老梅膏、老梅餅等特色品牌,他的努力不僅讓鄉親走出悲痛,更讓他們在經濟上能夠自立。他更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創業,希望讓其他懷抱理想的年輕人,也能獲得外界的協助。
這些年輕人改變了世界嗎?我認為他們不只改變了自己的世界,也改變了我們。這些青年朋友從「善念」出發,展現創新思維,在實踐理想的同時也能填飽肚子,這個理念完全符合當前年輕世代重視自我實現的特質。因此,政府要做各位的資源,政府要做各位的後盾,行政院即將提出「社會企業行動計畫」,從法規鬆綁,加大輔導資源及人才培育,建立經驗分享平臺等方面著手,支持大家放手去做!
第三、我們要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過去兩年,政府特別重視居住正義。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制度實施以來,到現在已受理申報並公開85萬6千筆交易資料,有3,329萬人次上網查閱。這使消費者在購屋前,獲得正確的參考資訊,以抑制投機客炒房,這是邁向居住正義重要的一大步。
在居住正義的議題上,哪些人是政府必須優先照顧的?三種人:第一、青年學生;第二、初入社會者;第三、弱勢民眾。我們的租金補貼政策,讓這三種對象每月每戶獲得最高4千元房租補助,目前已有3萬3千多個家庭受惠。
無法獲得租金補貼的弱勢民眾怎麼辦?政府也在大臺北地區推動社會住宅,採用「只租不賣」的方式,用合理租金幫助青年租屋,目前已經完成7千多戶、兩年內會興建完工的社會住宅還有2千戶,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閉幕後,選手村將提供1,800戶作為社會住宅出租。這些加起來,總共將超過1萬戶。
那麼就業一段時間後卻仍然買不起房子的小資族,又怎麼辦?政府正在興建將近1萬戶合宜住宅,包括機場捷運A7站、板橋浮洲的合宜住宅,都以市價7折出售。未來世大運選手村也將提供1,192戶以低於市價的水準,幫助青年買房子。
此外,我的政見「青年安心成家方案」推動的4年(98年~101年)期間,有6萬6千多個青年家庭實質獲得買房的零利率貸款,政府也持續請公股銀行辦理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目前已有近14萬戶受惠,真正減輕青年房貸負擔。
第四、我們要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美國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四月底發表世界各國的「痛苦指數」,中華民國在全球90個受評比的國家中排名第三低,反過來說,也就是最不痛苦國家的第三名,比英、美、星、韓、港等國家地區表現都要出色。然而,不少青年朋友擔憂工作不好找、薪水不夠高,青年朋友們的擔心也是事實,政府當然要全力來解決。
我們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做了什麼?從民國100年到今年7月,我們連續4年調漲基本工資,月薪比6年前增加1,993元,漲幅超過11%;時薪調漲兩次,從每小時95元調到115元,漲幅更超過兩成;6年來,我們也努力增加了62萬人就業。今年三月份的失業率已降到4.03%,距離我上任時的3.9 %,只差0.13個百分點。
這些數字反映的是人民的基本生活,政府不能只做這些。我們必須診斷出臺灣之所以無法大幅調高薪資的真正關鍵所在。我認為,關鍵在現有產業結構下,能獲利的空間已經有限。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我們如果不迎頭面對挑戰,就只能等著被吞沒。
我國在迎向自由貿易的過程中,始終優先考慮臺灣人民的就業機會與產業利益,但不能因此故步自封。因為從400年臺灣發展歷史來看,「開放必然興旺,閉鎖一定萎縮」。愈是面對經濟發展的衝擊,愈要解開保護主義的鎖鏈,因為「保護主義不能保護任何人」,唯有讓臺灣成為世界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才能確保臺灣的經濟安全。
然而,在經濟自由開放的過程中,臺灣社會總是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爭論:「我們要如何面對中國大陸?」這一次的學運,反映的正是部分年輕人對兩岸關係的疑慮。然而,我們必須了解,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韓國、日本、新加坡及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不可能視若無睹或置之不理。政府要做的,是追求機會極大化與風險極小化。我們六年來的兩岸政策,一直都在做這種權衡與拿捏的工作。
其中,兩岸服貿協議是就是最近各界最關心的議題。針對這個爭議,其實多數臺灣人認為服貿對臺灣經濟有利。去年6月25日立法院朝野黨團即已達成服貿協議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決議;根據民調顯示,多數國人都贊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速完成立法,同時進行服貿協議逐條審查。
在此我要呼籲朝野立委能體察民意,請王院長出面協調朝野黨團,讓「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早完成立法,用周延的監督審查,讓未來所有對臺灣人民有利的兩岸協議更透明。在野黨也不應該違反「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精神,動不動就霸占主席臺、癱瘓議事,讓立法院空轉內耗,這樣下去只會拖垮臺灣。我們大家應該通力合作,讓「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儘速通過,才能讓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跨出一大步、讓臺灣真正成為自由貿易島,這才是真正愛臺灣。
第五、我們要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以往有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社會冷漠。真的嗎?這樣的評價正確嗎?最近我們看到青年對服貿、對核四等議題的高度關注,可見年輕人一點都不冷漠。我要肯定青年關心公共事務的熱情,但也要再次提醒,任何訴求或意見的表達,都必須要有法治作基礎,否則就會傷害到民主。多數國人絕不會認同破壞憲政法治的違法行為。
如果政府容許任何人以霸占政府機關為手段,要求國家社會一定要接受他們的訴求,那麼一定有人群起效尤,霸占國會、攻占官署,要脅政府,那臺灣的民主政治要如何運作呢?臺灣的前途,不能用這種不民主、不和平、不理性方式來決定!
有些青年朋友確實有想法、有行動力、也有改變社會的巨大能量。我認為,唯有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機制,讓年輕人進入體制內,被看到、被重視,讓政府的政策有年輕人的參與,才能有效拉近政府與青年的距離。
這一段時間,我不斷思考,要如何具體推動這樣的改變?改變要一步一步來,讓我們從第一步開始。我要在此宣布,我已經請行政院江院長研究,在行政院成立「青年顧問團」,邀請對青年議題有專業、有想法,並且具有改革熱忱的人擔任顧問。青年顧問團的成員,將以35歲以下的青年為主,其他則是長期關注青年議題的專家學者或民間團體代表。我希望這樣的組織,不只可以針對青年人最切身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包括教育、居住、求職、創業、結婚生育、國際交流、志工服務等等,而且也能對其他重要公共政策的形成,提供年輕人的觀點。
如果青年顧問團運作順利,下一步是什麼?將來這個制度可以進一步推廣到相關部會,讓更多青年代表得以實地觀察政府的施政,並且在部會政策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諮商建言的功能。
各位青年朋友,一起來改變臺灣吧!一起來創造未來吧!我們期望,青年顧問團的成立,能夠激發更多年輕人與政府的廣泛對話,提出各種政策構想。政府的施政要更有創意、政府的施政要更有活力,政府的施政要更符合公平正義。這些,都需要你的參與!
理性溝通才能面對問題,才能勇敢圓夢
青年是臺灣的希望,青年是臺灣的未來,支持年輕人,就是支持臺灣的希望,就是支持臺灣的未來。我一定會持續傾聽青年的心聲與夢想,擴大青年的政治參與,凝聚進步與改革的共識。
我們需要的參與,是腳踏實地的實踐。嚴長壽先生最近就說,臺灣不缺批評,也不缺看到問題的人,真正缺的是願意捲起袖子實做的人。各位青年朋友,今天我就職滿六周年。對於未來的兩年,我沒有私心,只有誠心。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捲起袖子,打造更公平、更正義、更美好的臺灣。我再次強調,政府會竭盡所能做到前面所講的五項工作:
一、全力改善學用落差,讓青年學以致用;
二、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勇敢圓夢;
三、加速實現居住正義,讓青年住得起臺灣;
四、正面迎向自由貿易,讓臺灣邁向全世界;
五、全面鼓勵青年關心國是,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
以上就是我在就職六周年要跟大家分享的心得。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個更美好的臺灣。
謝謝大家。
五專是大學嗎 在 郭葉珍 Facebook 八卦
「孩子做的事我不喜歡怎麼辦?」
回想起來,我兒子說要休學就休學,我女兒說要去雪霸刷廁所就去雪霸刷廁所,我這個媽媽連動一根手指頭反對都沒有,這和我爸媽對我的無為而治有絕對的關係。
我唸五專的時候是唸國貿科但「主修音樂」,唱合唱團、到處比賽,功課一塌糊塗,年年暑修,我媽沒跟我說:「再當就不准去唱歌。」只講說:「你要不要一次乾脆一點及格,要不然一直暑修都不能玩也很可憐。」
五專畢業以後,剛好我哥哥有個朋友尿毒症末期,神識不清楚有譫妄,我去看過他一次覺得他好可憐,就每天下班去長庚看他,給他加油。我媽也沒說:「非親非故的又不認識人家,花這個時間幹麼?」我就這樣一直去探望他直到他離世。
大學的時候跑場唱西餐廳,一年365天唱365天,除夕颱風照常騎車跑場子。我曾經大雨滑車全身是傷; 曾經唱黑道開的場子; 曾經經歷唱歌的餐廳發生槍擊命案,我被警察抓去問話不給回家,打電話回家騙爸媽說「有朋友來找我聊天,我晚點回去」,我爸爸回我說:「不用騙了,新聞都出來了。」即使我爸媽明顯反對,但還是沒有阻擋我去跑場賺錢冒險犯難。
我懷老二時強烈的想唸書,我表妹幫我辦了加拿大技術移民,我的好友幫我募款,幫助我到加拿大蒙特婁McGill University圓夢。我爸爸很反對,但也沒有阻擋。
唱歌能一輩子當飯吃嗎?不能。可是因為我爸媽沒擋我,所以我從跑場子的經驗中知道,我矮紅不了,當不了明星,也學到黑道人生像是什麼樣子及如何吸引聽眾的技巧。
有時間不好好進修,去醫院陪伴無親無故的人幹什麼?因為我爸媽沒擋我,原本人生沒有志向的我,因為體會到人的苦,整個卯起來辭職讀書參加轉學考,第三名考上東吳大學社工系。我爸媽還以為搞錯了,這個人是唱歌給老師聽才畢業的啊。
在龍蛇雜處的西餐廳駐唱太危險了吧?可是因為我爸媽沒擋我,所以我超會時間管理,除此之外大災小災經歷過,趴在鋼琴上流口水的小弟也碰到過,身經百戰的危機處理經驗使我在工作上、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出國讀碩博士時一點都沒有應付不來的感覺。
如果當初我爸媽擔心我書不好好讀,成天不幹正經事,阻擋我到處唱歌比賽,我現在在學校教書不會那麼順利,台風也不會那麼好。
如果當初我爸媽勸我不要去幹那種沒有投資報酬率的事,阻止我花時間去探望照顧臨終病患,我不會知道原來我一生的志向是要陪伴人們一起學習如何免於恐懼,離苦得樂。
如果當初我爸媽怕我有危險,不讓我去西餐廳唱歌,我的危機處理能力不會那麼好。
如果我爸媽阻擋我出國,今天我就不會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教授了。
有沒有可能孩子沒有志向是因為爸爸媽媽太擔心了、太主導了、太目標導向了?這個擋,那個也擋,擋到孩子的能力長不出來,擋到孩子沒機會讓興趣浮現出來。
我知道孩子永遠會做很多事情讓父母看了眼睛很痛。到底要不要阻擋?到底要不要插手?父母效能訓練責任釐清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做決定。
當事情是屬於孩子的責任,孩子擁有這個問題,家長要做的是支持與傾聽,但是不給意見。孩子在敘說苦惱時,你支持,你傾聽,你不下指導棋,當他感受到你的接納,他會長出智慧來負起責任。
但務必不要過度幫忙,幫到孩子沒有負起責任。
我決定出國讀書時,我爸媽提醒:一個人帶一個小班,一個大班的孩子去異地生活,真的沒有問題嗎?我顯然不知死活的以為沒有問題,直到有一次我女兒腸胃炎吐到用噴的,我怕兒子跟著去急診也會感染,在沒打電話給我爸媽的狀況下就把兒子送到我爸媽家。我爸媽當時正要去高爾夫球練習場練球,淡定的跟我說:「我們要去練球,已經約好了。」沒有酸酸的對我說「不是要自己帶嗎?好啊,就自己帶啊」,也沒有落井下石「就讓你嚐嚐沒人幫忙的滋味」,很單純的就是讓我扛起我該負的責任。
什麼狀況會是爸媽擁有麻煩可以插手?真的很少。
以我家為例,我兒子書讀不下去決定要休學是誰擁有問題?是我兒子。
我女兒台大畢業去雪霸刷廁所,是誰的事情?是我女兒的事情。
這些事都不是我所擁有的麻煩。雖然我看了眼睛痛,但那不是我有權力插手的事。出手會害孩子長不出能力,插手會扼殺他們覺察自己人生方向的機會。
只有在我兒子書讀不下去跟我要養老的錢去創業,那我才會擁有問題。
還好我要求我兒子要養活自己,沒有幫他負責任,也沒有指指點點要他做這做那,否則他音樂創作的能力不會長出來,他行銷企劃的能力也不會被看見。
還好我沒有出手阻止女兒上雪霸刷廁所,到現在我女兒都還在講:我好喜歡做勞動工作時同事間無差別的工作場域。可是因為她去做過了,知道自己不是這塊料,即使心裡還是想做勞工,但因為曾經在台大圖書館長期工讀過且勝任愉快,現在開始考慮考類似的公職,不再執著從事做不來的勞動工作了。
當孩子做的事情或做的決定讓你眼睛痛,當孩子的想法和價值觀讓你聽了耳朵痛,試試發展自己的事業興趣吧,當你投入自己的發展,你就沒空伸手去管不屬於你的事情了,除此之外還能一舉兩得的做孩子的身教,讓他們看到全神投入一件事情是如此的快樂啊。
五專是大學嗎 在 Ivana Cheng Youtube 的評價
收到了很多來自文藻學弟妹的私訊,大多數都是關於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今天就想說大略來跟大家說明一下😍如果有興趣就看下去吧!有什麼想分享的,也很歡迎在下面跟我交流或是來我IG聊聊!
#程氏少女IvanaCheng #讀外文系前必知道的四件事
🌸
我覺得這部影片裡講的每一點,都是我在五專、大學的時候不斷思考的部分,也都很重要!希望大家能看完~也希望這支影片讓還有一點迷惘的你,都可以得到一些幫助!
🌸
►訂閱程氏少女Ivana Cheng:https://goo.gl/1iwMjq
►來這兒跟我玩: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IvanachengTW/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ivanaxcheng/
🌸
FTC: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本影片沒有任何贊助廣告內容。
Icon by Flatic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