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ng的成長小故事:女人乾杯!女力成長團 》文長慎入
大家早安,這個週末特別安靜,是因為我很榮幸受邀 讀者太太在英國 在以愛與分享為中心所創立的「 女人乾杯!女力成長團」社團,分享我的故事,這是一個以女人們能彼此激勵且正向為主的社團!
但自從加入後,閱讀到好多同為異鄉打拼的女性自我介紹,突然覺得自己跟大家比起來,根本不夠格成為接棒分享的嘉賓,一度想要拒絕!但非常謝謝讀者太太跟雙人徐創辦人Evelyn,給我無比的信心跟鼓勵,才會有今天這一篇Ting不為人知的成長故事分享。
今天就讓我暫時卸下經營粉絲頁的身份,切換為一位分享自己成長小故事的異鄉媽媽吧!
--------------------------
大家好,我是Ting,目前居住於倫敦,我跟先生都是來自台灣,在2008年來英國就讀倫敦藝術大學研究所,畢業後就一直留在英國從事設計藝術相關工作,結婚後育有一男一女,哥哥即將滿7歲,妹妹4歲半。說起我跟英國的淵源,可能要先把時間點拉回到我18歲剛高中畢業時。
#以色列當義工
那一年,我很幸運的推甄上心儀的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從放榜到大一新生入學前有一個滿長的暑假。原本以為爸媽會同意讓我去澳洲遊學,結果殊不知爸媽卻非常前衛(?)堅持送我去 「以色列」參加Kibbutz的義工活動。試想在1999年網路不發達,要買國際電話卡打回台灣,還有傳真機寫信跟家裡聯繫,更不用說以色列當時還政治不穩定,國內常有零星恐攻的事件情發生,我就曾經在耶路撒冷的旅館遇上炸彈攻擊。
我從一開始革命般的抗拒,到最後很享受那段體驗。尤其在將近3個如同基層女工的磨練後,我不但瘦了6公斤還曬成黑炭的模樣回台灣,也換回一生對於爸媽無比的感激!因為一位從小在溫室長大的花朵,雖然常有出國旅遊經驗,但唯獨那段當義工的經驗,才徹底打開了不同眼界,認識世界各地的青年,更明白了自己有多渺小,世界有多大。
#成績真的不代表一切
大家一定好奇?不是說跟英國有關嗎?怎麼是在以色列當女工?別急!應該說,這次到以色列當義工的經驗,除了迷上背包客自助旅遊外,那段當女工般的苦日子,讓我更明白底層勞工的辛苦,回台灣後超珍惜推甄上大學念自己喜愛科系的機會!(在以色列當義工是無薪水只有住宿,完全不同於現在流行的打工度假方式)。
所以當大家上大學都在「任你遊玩四年」(年代久遠university老梗)的時候,我倒是異常地認真學習,拿了書卷獎跟全班第一名。前提是,我高中成績一直都是全班倒數,靠著美術比賽得獎成績,才有機會參加資優推甄考試。
所以,當我大一成績出來時,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原來當第一名的感覺是這樣!
好不容易從全班倒數第一名,變成全班第一名榮耀的時候。我在教會網站看到一個去英國CSV當志工一年的機會。
#休學一年來英國CSV當志工
回想起我在以色列那時,遇到不少跟我同年紀的歐洲人,他們都會給自己一年gap year機會!於是我心中激動不已!回家立刻告訴爸媽,我真的很想把握這個機會去英國。原本擔心他們會反對,畢竟一去就要一年!想不到他們不但支持我,還幫我簽了辦理休學的家長同意書。
還記得送出申請書的早上,我剛在系館領完書卷獎獎狀跟獎金,順便請系主任簽名,他詫異又震驚的模樣讓我難忘。更不用說,我去教務處送出申請表時,教務處的人連申請內容看都不看,就用非常瞧不起我的口氣說「看你長得也乖乖的,怎麼不好好念書?才大一而已就被二一,還得靠休學混過去!太可恥了!」陪我去繳交申請表的好友,替我氣憤的說「拜託!他是我們系第一名!她是要去英國當義工一年,才要休學的」。
當時,我突然明白了一些事。我告訴我自己!即使大部分的人都不能理解我,只要我自己知道我在做什麼,有了父母支持,成績好不好並不能代表什麼。
#照顧重症的兒童獲得到更多的愛
就這樣我,在2000年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一屆,外派到英國CSV當志工的青年代表,出發時我19歲,是個還需要去公立圖書館或網咖買撥接上網時數的年代。來到英國後,我在Southend-on-Sea的政府社會福利單位工作,負責照顧殘障的小朋友,年齡從剛出生到18歲,我照顧的小孩幾乎都是極重度的殘障或智能障礙,還記得有個小朋友他完全沒有四肢,剛見面時我必須強忍我的驚嚇。也有不少工作是到自閉症孩童家裡,提供供他們日常起居照顧或Baby sitting的幫忙,主要是讓他們的父母有喘息的機會。
當志工的這段日子裡,除了可以趁放假在英國享受自助旅行外,自己也成長了很多。從一開始很害怕接觸這些重症小孩,到服務一年後離開時的依依不捨,從恐懼這些不完全的孩子相處,到流著淚水說再見,和每個小孩都培養起很深厚的默契和情感。
一開始總以為自己的愛心可以幫助他們很多,後來我深深發現我錯了,是我從她們身上得到更多的愛和喜樂。看到小朋友很努力的用他微弱的力氣在吞食食物,或是用他的自己小小世界在望著你。最重要的是,我學會去愛這些的純真且勇敢的小生命戰士,如同上帝愛我一樣,從她們身上感受到上帝的愛,就在這些最微小的孩子當中,從貧窮家庭中體會到什麼是淳樸的愛,親情是多麼珍貴的財產。
回來台灣繼續念大學那3年,我每年寒暑假也都會跟著教會到處去當義工,最遠曾經去過泰國北部的清萊原始部落。
#感激自己擁有的一切
比起以色列的女工生活外,我再一次更確切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幸運和幸福!豈不是更應該要好好珍惜和善用,開心的用我的雙腳踏出自己的每一步,享受我的雙手做每一件事。
因此,那整整一年在英國志工的生活,深深地埋下我立志想回英國的心願。
回台灣後我恢復學籍從大二開始念,也很努力在學習新知識,每一年都拿書卷獎,大四拿到畢業設計的第二名。順利進到當時台北最夯的設計事務所,由陳瑞憲設計師所主持的十月設計公司。
#重燃回英國留學的小種子
進入設計職場後,幾乎都是沒天沒夜的瘋狂加班,無時無刻都在想著,要怎樣可以變成更厲害的設計師。直到某天,有位學長提供我一個不錯的跳槽機會,也是我非常心儀的公司。可惜對方要求一定要海外畢業學歷,才可以進到他們的國際設計團隊,那通電話,似乎喚醒了當年我在英國CSV當志工所埋下的小種子。
因此,當時的我也可以說是為了要升遷,也可以說是為了圓一個英國留學夢,就這樣2008年我來到了英國倫敦藝術大學
Chelsea College of Arts 就讀室內設計。
就這樣原本以為只要念一年畢業,拿了海外畢業證書後,我就要漂亮轉身回台灣繼續當室內設計師。
#半工半讀拿到好成績
但等真正來到英國唸書後,被倫敦一切的美好深深吸引,到處都是博物館跟藝廊,連咖啡廳都是學習體驗設計的場域!而我發現我最想念的科系其實是fine art,於是我又申請了Kingston university,很幸運獲得部分獎學金補助,又可以分期付款,我就一邊打工,一邊享受創作的快樂!同時也跟男友(現在的先生)陷入熱戀。
正當看似生命最得意巔峰的時候,我的父親發現罹患癌症末期,我立刻買機票飛回台灣在他身邊陪伴、照顧,常常一邊在加護病房外的家長休息室,還有後來的安寧病房裡,靠email跟指導教授討論畢業製作。就這樣將近半年待在台灣,等父親告別式都完成後,立刻趕回英國參加最後畢業展發表,最後以distinction的優異成績畢業,現在回想都還是覺得不可思議的過程!
#一場流產意外誕生了粉絲頁
說了這麼多,好像跟我粉絲頁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還有繼續閱讀下去的人,真的謝謝你的耐心與時間。真的要謝謝Moja跟Evelyn的邀請我有這個機會好好回想一下,當初為什麼來英國?還有到底是哪些經歷,成為了現在的我。
而經營粉絲頁的開端,是2011年結婚後,我懷第一胎時不幸流產,對我打擊很深!當時我只想封閉自己,朋友也通通不想見,連我最愛出門看展覽都放棄了(當時有幫shopping design雜誌寫外稿)。
先生實在看不下去,鼓勵我不如經營fb粉絲頁,有個平台可以分心一下,因此2012年有了【 人妻。倫敦。習作簿】的誕生。算一算,至今也經營到到第8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你剛好是我的follower,感謝你一路的陪伴:)
#給也想經營粉絲頁的人
如果你也是全職媽媽想要經營粉絲頁,我沒有什麼秘訣!能分享的幾個經驗心得就是:「勿忘初衷」、「免費的最貴」、「做自己!堅持對的事情」、「不要只想著迎合觀眾」、「比你厲害的人超級多,不要自負」,當然,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就是持之以恆,不停斷地分享更新,尤其現在網路太發達了,騙人的內容做不久,越把真實一面呈現出來,自然會吸引跟你同樣氣息的人,友情也是如此,細水長流才能持久。
很幸運的是,我現在雖然是名全職媽媽,但我一直沒有放棄做喜歡的工作,成為現在時下的「斜槓」媽媽。曾被澳洲知名兒童用品 b.box baby essentials 邀請,設計台灣區獨家限量的櫻花色水壺,去年也跟英國知名潮流皮革包包品牌 Beara Beara 合作,設計以我同名TING命名的全球限量包包。因為在臉書 【 人妻。倫敦。習作簿】 分享英國育兒生活的大小事,開始有廠商來邀約合作。
每年,我也會盡量提醒自己要回饋社會,在粉絲頁上面舉辦一些公益活動,今年我是特別介紹台灣的 目目非營利 MUVE NPO 給更多人認識,希望也能為台灣重症的兒童盡份心力。
不同於每次粉絲頁的美照,這裏找出一張我純素顏XD 大三暑假去泰國當義工的照片,這是在觀光客最多的Pattaya(芭達雅)城市裡的孤兒院。也是因為有這次特別的經驗,讓我常常提醒自己當妳孕育一個生命時,上帝交付妳有多重要的寶貴工作。每一個孩子都是最特別的禮物,我們都要細心呵護著他們!我也會常常提醒自己的孩子,要感恩所有擁有的一切。
再次,謝謝讀者太太創立「 女人乾杯!女力成長團」讓女人們能彼此分享故事,彼此激勵學習。
不小心寫超多,感謝耐心閱讀完的你們!也歡迎大家一起加入這個社團,彼此鼓勵喔!
*幕後花絮:
說到CSV志工,那天我跟讀者太太在閒聊時,我們驚訝的互相相認!原來在她準備要轉換人生跑道來英國參加CSV時,她曾經Email詢問我當志工的細節。世界真的太小了:)
中原大學研究所科系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八卦
【時代人物誌──我們共同的故事】
#4 無所畏懼的新世代──賴巧樺、賴致瑋
(賴巧樺、賴致瑋姐弟,土生土長的台中青年,現與家人共同經營早餐店,也同時發展網購等副業。曾加入洪慈庸立委選舉志工、並擔任TEDxDadun策展核心 。以下內容為弟弟賴致瑋的第一人稱口述。)
1 工讀人生
大學我讀的是夜校的數位媒體設計。讀了兩年,發現我們繳的學費和日間部一樣,但什麼資源都沒有,老師能教給我們的也不多。我想了三個月之後,就休學了。其實我會讀大學本來就是意外,爸媽本來叫我不要讀,但我覺得自己蠻喜歡這個科系,就跟家裡說我去讀讀看。也還好有去讀,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知道自己要幹嘛。但是拿到那個學歷本身對我來說,沒有用。
我們兩個都國中就出來工作了,第一份工作在早餐店打工,時薪只有60。開店以前,我們全家四個人做六份工作,為了繳房貸。我爸早上送瓦斯,下午在水果店上班;媽媽早上在早市,晚上在餐廳工作。你能想像嗎?四個人加起來薪水才8萬,這個狀況持續五六年,但我從來沒聽過他們埋怨。
後來想要開早餐店,主要就是想要自己當老闆,已經想好如果生意不好,下午就在門口賣雞排。還好生意還不錯。我們四個人感情很好,不會後悔留在家裡幫忙。但早餐店不是長久之計,環境的關係,對身體不好也太累,爸媽身體變很差,我媽的手濕疹到現在沒好過。
2 熱血公民
除了跟爸媽工作以外,當然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們都在兼差。我後來去了TED,忙了我兩年,我覺得那是個很棒的平台,在台中原本沒有,我們是第一個。我原本做場控,今年轉資訊,TED真的好玩,請來的講者都很厲害,各個領域不同的。
2016選舉時我是首投族,當時覺得很驕傲。我們一直有關心政治,第一次看到慈庸時會覺得她為什麼想出來選?後來看了她的文宣、她的理念,才發現她是認真的。當時我們家有借給慈庸掛看板,一開始有點怕跟政治扯上關係,還好,沒有影響我們的生意。後來加入志工,弄了四場影展,放一些社會議題的片子,還帶著一群大哥大姐去掃街。
3 夢想的道路
我設定了一個目標,回去讀完大學,但這次是讀自己想要的東西。現在我已經知道了,就是設計和美術,未來我想要成立自己的設計工作室。現在跟當初心態差別很大,其實我從來沒有想要讀夜校,但因為我們家環境不好,只能從國中畢業就一路讀夜校。不然,我也想過快快樂樂的學生生活啊!我的成績是我們班前一二名在輪,後來會死心是覺得學校沒辦法給我東西。
其他人都走鋪好的路,大學、研究所,但我們沒有一定要念書的觀念,其實很簡單,就是想做什麼就盡力去做。 我有列出人生一定要完成的30件事,例如每天要做飯給老婆和小孩吃,雖然老婆還不知道在哪裡(笑)。買車、買房、看極光、跳傘,還有完成我爸媽想做的事。
我覺得現在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情,這是我們對自己感到比較欣慰的一件事。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完成,但至少有個方向可以前進。很多人念書欠了一堆錢,出來也不確定有好工作,然後就快30歲了。為了工作而工作,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我沒有辦法接受。
#時代人物誌
#台中
中原大學研究所科系 在 Facebook 八卦
我的新書,《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此刻,正式上市,與你見面。歡迎加入購物車,已經可以訂購了。
(以下的自序,文長,再請細細閱讀。翻出21年前,書店的海報,一起為自己的焦慮人生,紀錄留念)
【自序】
我曾被當成偷書賊
──那一隻手,把我推入了無盡的焦慮
直到現在,人已經過了半百,但孩童時,那隻手,卻依然令我心裡隱隱作痛……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深深覺得被羞辱。也因為那隻手,逐漸改變了我這一生個性的形成,與看待自己以及周圍日常生活事物之間的關係。
/
就讀國小五、六年級時,我非常喜歡從新北市(那時還稱為臺北縣)三重埔的家,搭乘公車到臺北市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逛逛地下室的舊書店。
還記得那一年,正值過年期間,我帥氣地穿著趴哩趴哩的格子小西裝外套,在內側口袋塞著紅包袋,來到了光華商場地下室的舊書店。
我聚精會神地瀏覽著架上一本又一本的書,不時把西裝外套稍微打開,以確認裡面的紅包袋是否還在。
就在那一刻,改變我人生的那一隻手,突然間,朝著我的肩膀右後方拍下來──老闆二話不說把我轉向他,將我的小西裝外套掀開,並撂下話:
「我警告你,如果你偷書被我抓到,你就完蛋了!」
頓時,我愣在現場。
沒有多久,一股羞愧感直衝腦門。當下,我沒有哭,也不敢哭。我嚇到了,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或辯解。
那是我第一次公開被羞辱、被懷疑。
/
從那一刻開始,我漸漸發現我變了,變得更為敏感,更怕犯錯,就如同身上的皮膚被撕裂開來,只要有一丁點的碰觸,都會讓我痛得哇哇大叫。
無盡的焦慮,被啟動了。
我發現,有些事我不願意講,就這樣埋藏在心裡面。與其說不願意講出口,倒不如說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開口,不知道該向誰說,不知道該如何說。
這件事情深深地埋藏在小男孩的心裡,一藏就藏了十三年,才終於破土而出,對研究所同學說出口。
/
就從那一刻開始,我的自我要求變得愈來愈高,雖然我也明白非常不合情理,然而許多念頭在腦海裡無法控制,恣意妄為地要出來就出來。
從那時起,在我眼前,許多的事物不能帶有任何瑕疵、任何汙點、任何摺痕、任何破損……簡單地說,我不允許有錯,我不能犯錯,我害怕犯錯。
但困難就在這裡了,誰的成長不會犯錯呢?
那一隻手,如同將一張純潔的白紙抹黑,玷汙了我的童稚心靈。
我知道自己的許多行為變得非常奇怪,且必須隱藏起來,不能讓別人知道。
內心那些不合理的想法,更如被深深放在地底下的棺木中,我永遠也不想把蓋子掀開。
/
我熱愛集郵,但此後我總覺得,使用夾子夾郵票,在郵票上會留下夾痕。郵票有了痕跡,好比有了瑕疵,令我渾身不對勁,注意力盡在那無形的痕跡中。我將郵票與郵票之間的邊緣齒孔很謹慎地撕開,卻覺得撕下來後,郵票上的齒孔依然不甚整齊。試著用剪刀剪,剪了下去,又總覺得齒孔剪得不對稱。
青少年時期會手寫信與聖誕卡、賀年卡,但只要有錯字,我二話不說就撕掉信封,揉掉信紙,絕不塗改。
寫字時,我一定得用尺,放在每個字的下緣,讓每個字都寫得工工整整、規規矩矩,保持在同一條基本線上。有一次考試時,我忘了帶尺,結果愣在現場,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最後,我只好把學生證當成尺用。監考老師還懷疑我是不是想要作弊。
我不想要有瑕疵,我極盡地焦慮。
我的道德感變得愈來愈強烈。或是說,「被懷疑偷書」這件事讓我愈來愈焦慮,雖然已經過了好多年。
當年只要買書,在書本的蝴蝶頁上,一定會寫下買書的日期、時間與清清楚楚的價錢,並且在最後用力蓋上自己名字的印章。
在蓋下章的那一剎那,證明了一件事:這本書是我買的,我沒有偷。
「蓋章」這件事,有段時間,竟成了一種令我感到最舒暢的儀式。
當書有了摺痕,就是一種不完美。重點是,那股莫名的焦慮感讓我很不舒服。我就是不想要有瑕疵。
為了不讓書角摺起來,我花了許多時間與心思,仔仔細細地為一本一本的書做了保護的書套外衣,不願讓書有任何損傷。從同學的角度來看,覺得我的手工好細,好精緻,甚至於幾度希望我幫他們包書套。可是沒有人瞭解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
一直以來,逛書店都是我最喜歡的事,但就從那一次被懷疑偷書後,逛書店卻成了我心中最為矛盾、最為焦慮的日常活動。
每次只要一進入書店,我就會開始擔心是否又會被老闆懷疑偷書。後來,許多店家開始安裝電子防盜器,每當要離開書店時,我心裡總是萬分焦慮:警報器會不會突然間發出嗶嗶聲,警示有人偷書?!
雖然我很明確地告訴自己,我沒有偷書,但心裡面,依然有著強烈的焦慮存在。好痛苦,好痛苦,當時,真的是非常地痛苦。
那個年紀的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度過那段極度焦慮的日子。
我就讀臺北商專財政稅務科,修習的專業內容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一件事情都有標準答案,每一件事情也都不允許有任何的出錯。就如同在會計領域,多一塊錢、少一塊錢,不是自己來補上就可以解決的。
我的個性變得愈來愈謹慎,甚至是過度謹慎。所就讀的科系一直在告訴我:所有的事物,都不能犯任何錯。
直到大學插班讀中原大學心理系,我逐漸練習將所學的皮毛的心理學知識,例如認知行為治療,用來改善自己疑似強迫症的問題。
至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班時,在嚴謹的方法學訓練下,我又開始被自己不合理的想法折騰。
當時關於文獻的引用,我很敏感;精準地說,是非常、非常敏感。眼前的現象都必須有所本。許多的數字與研究資料,都得非常明確、精準。面對一些填寫模糊的問卷時,令我感到極焦慮而痛苦不堪,真的不知道該如何來處理這些有瑕疵的資料。
對於看待數字如此之敏感的我來說,如果沒有把握眼前的這篇研究真正符合了研究方法,我就不太引用任何數字,深怕不慎地錯誤引用,不知會引來周圍的人如何看待有瑕疵的自己。
研究所畢業後,我在八○二醫院精神科服預官役,退伍的隔天便繼續擔任臨床心理師工作約半年。回到臺北後,換了跑道,在知名的蓋洛普民意調查公司擔任分析員。
當時,我負責三組中的「除錯」組,透過寫程式,將前一組已輸入的原始資料中的錯誤找出來。
我很擅長這項除錯的職務,但在那短短三個月的工作中,卻讓我遭遇更加焦慮而痛苦的經驗,因為我又讓自己處在不能犯錯的狀態。焦慮隨之而來,似鬼魅般如影隨形。
/
少數的朋友知道,在我離開蓋洛普,前往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工作之後,即將跨越三十歲那一年,我毅然決然地做了一個決定:拋棄所有的專業,開一家二手書店(一九九八年十月一日至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日),特別是,一家門口不會有防盜器嗶嗶叫,老闆不會質疑客人偷書,書店裡面沒有任何標語寫著「偷書被抓到罰××倍」的「意中舖子二手書買賣店」。
我很清楚地知道,這樣的轉換,是在為自己童年的創傷進行療癒。讓自己在這個空間裡,慢慢地修復過往在光華商場地下室,被舊書店老闆那粗暴的手所玷汙、受了傷的童年。
三十歲那年,結束了二手書店,我又回歸到臨床工作,在振興醫院服務。有段時間在臺北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協助進行諮商工作。每回,只要經過市民大道、松江路、新生南路,我依然可以感受到,那舊時的光華橋底下,有一個小男孩,正在地下室裡哭泣著。
二○○六年一月,由於鐵路地下化等因素,光華橋(光華商場)要被拆掉。當時,我很想去現場親眼看看,就如同柏林圍牆被打掉了,我突然間有一種感覺:對自己來說,這也意味著某個階段的事物,正在改變。
有一回,巴巴文化請我為一本兒童小說《小偷》(王淑芬作品,二○一四年三月出版)寫推薦序。當時,讀了這本書,心裡面真的很是糾結又難熬,帶著想哭的感覺。閱讀的過程一再地把我拉回到過往被懷疑偷書的那個場景裡。
隨後,在《親子天下》雜誌第六十四期(二○一五年一月)的跨年專刊上,雜誌邀約了一些作者,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當時,我向太太反映,很想把小時候的這件事情寫出來分享。
太太特別提醒,當我寫了出來,接下來,會有很多人知道這件事,要我再仔細想想。畢竟過往這件事,在我自己的心中是難言之痛。
但最後,我還是寫了下來(請上網搜尋〈「偷書賊」遲來的平反〉)。沒關係的,對我來講,能夠說出來、寫下來,其實是一種慢慢的療癒。
/
後來我為什麼專注於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與治療工作?為什麼我只想要做兒童青少年的心理服務?
從過往的脈絡走來,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實在不想要又因為我們大人的粗糙,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短短的一句話,造成孩子內心裡,那不可磨滅的傷害。
那是永無止境糾纏的焦慮。
結束了二手書店之後,我將許多物品與書讓社區民眾以便宜的價錢帶走。除了一部分的書之外,自己留下了幾樣東西,其中有一幅畫,現在就掛在心理治療所的牆上。
每回看到這幅畫,就會令我想起開書店這件事。就會使我想到過往,在光華商場的地下室,被大人懷疑的小男孩。
那一隻手,把我推入了無盡的焦慮。
《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購書,請往這裡
博客來:https://reurl.cc/v1rbNa
金石堂:https://reurl.cc/EzkNAn
誠品:https://reurl.cc/gm9bOz
TAAZE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XKZAQ
全省各大書店販售中
王意中《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新書分享會
時間:1/16(六)晚上七點
地點:金石堂信義店5樓龍顏講堂(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196號,近捷運東門站)
活動網址,請往這裡
https://fb.me/e/12hbTdIc0
中原大學研究所科系 在 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系所介紹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中原大學 工業與系統工程學系-系所介紹 ... 兼具設計及科技的超夯理工科:工業工程美國留學STEM學科的熱門 科系 :工業工程 ... 研究所 推甄面試全程實錄! ... <看更多>
中原大學研究所科系 在 中原大學板 - Dcard 的八卦
中原大學 板,一個能讓你暢所欲言的地方。在這裡,卡友們可以盡情討論校園裡的大小事,舉凡課程資訊、教授教學評價,又或是學校活動,只要是你想要知道的資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