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動畫《神奇寶貝》第一部的第一集「神奇寶貝!就決定是你了!」之中文配音版,於1998年11月28日晚間六點半在台灣的中視頻道首次播出。
看完第一集之後,可以接著看最後一集(第275集):「與皮卡丘分手」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4008622584531/
神奇寶貝(Pokémon)系列動畫的第一部《神奇寶貝》(Pocket Monsters),改編自任天堂遊戲《神奇寶貝》系列,由東京電視台、MEDIANET、ShoPro 製作,執行製作包括岩田圭介(東京電視台)、久保雅一(小學館)、川口孝司(任天堂),於1997年4月1日至2002年11月14日在日本東京電視台首播,共276集。台灣的中視則於1998年11月28日至2003年12月6日期間的每週六18:00至19:00播出2集中文配音版本(後來改成每週六18:30至19:00播出1集),共275集。這一部《神奇寶貝》因為劇名沒有副標題,因此常被稱作《神奇寶貝無印篇》。
故事描述少年小智為了成為神奇寶貝大師,從大木博士那裡得到皮卡丘(Pikachu),然後進行修行之旅。一路上,小智結識了小霞、小剛等夥伴,得到了許多神奇寶貝,還遇上了企圖搶奪神奇寶貝的「火箭隊」兩人一貓組(武藏、小次郎、喵喵);在這趟修行之旅中,小智和夥伴們與神奇寶貝之間,發生了許多有趣、熱血和感人的故事。
為什麼中視播出的《神奇寶貝》會比日本原版少了一集呢?那是因為日本在1997年12月16日播出第38集「電腦戰士3D龍」時,許多電視機前的觀眾因為看了這集而昏倒送醫,此事讓《神奇寶貝》動畫躍上國際新聞版面,史稱「3D龍事件」(3D龍原名Porygon,另譯多邊獸、立方獸)。
在這一集裡,當皮卡丘從3D龍身上跳出來時,對迎面而來的飛彈使出了電擊絕招,令飛彈爆炸而發出強烈的閃光,此時紅色和藍色的光快速地替換,讓許多盯著螢幕看的觀眾的眼睛罹患了急性光過敏症(photosensitive epilepsy)。
這件意外讓《神奇寶貝》停播了一段時間,不過在日本觀眾熱烈地反應與支持下,《神奇寶貝》終於在1998年4月16日復播了,同時製作公司也對動畫的製作規則做了檢討,避免再發生類似的事故,而之後這一集便被凍結,也導致3D龍及其進化型系列再也沒出現在動畫上。這就是台灣比日本少播了一集(第38集)的原因。
【關於神奇寶貝更名為精靈寶可夢一事】
伴隨全世界無數孩子長大的日本知名電玩《神奇寶貝》(Pocket Monster,簡稱 Pokémon),從1996年2月27日第一款專屬遊戲在任天堂掌上型遊戲機 GAME BOY 發售以來,其系列作品累積銷售超過2億張,獨特的遊戲系統自推出後廣受歡迎,也讓裡面的怪獸主角「皮卡丘」(Pikachu)熱潮迅速蔓延全球。
2016年2月27日,在《神奇寶貝》20歲生日來臨之際,任天堂官方首次推出中文版遊戲,並同時將遊戲更名為《精靈寶可夢》,就像《小叮噹》被更名為《哆啦A夢》一樣,未來神奇寶貝、口袋怪獸、寵物小精靈等中文名稱,將不再被官方認可,而是全球統一使用《精靈寶可夢》做為 Pokémon 的中文名字。
日本任天堂公司在27日凌晨的直播節目「Pokémon Direct 2016.2.27」裡,由 The Pokémon Company 董事長石原恒和以中文(國、粵語)與日文宣布,為紀念 Pokémon 20周年,首度推出繁體中文版遊戲,並同時將 Pokémon 的中文名字改成「精靈寶可夢」;也就是說,無論是伴隨許多台灣孩子長大的「神奇寶貝」,或是香港地區慣用的「寵物小精靈」,即刻成為歷史。
石原恒和表示,官方保留以往各地用以表示 Pokémon 的中文名字裡的「精靈」和「寶」,再加上音譯文字,組成正式中文名字為「精靈寶可夢」;雖然這個新名字對粉絲來說,一開始會顯得陌生,但希望藉此契機,讓更多人能夠更深切地享受 Pokémon 世界的種種樂趣。
以上為官方說法,事實上,任天堂這款作品在這20年來於華文地區並未像西方地區那樣推出統一的譯名,台灣、香港、中國和新加坡等地的譯名均不相同,台灣譯作「神奇寶貝」,香港譯作「寵物小精靈」,而新加坡原先譯作「袋魔」,但後來因應當地民情,改為直接使用原名「Pokémon」。
中國地區的譯名情況更為複雜,一開始民間俗稱之「口袋妖怪」或「口袋怪獸」,其動畫作品早期(1~52集)由深圳電視台引進中國,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譯製,當時和香港地區一同使用「寵物小精靈」,後期的動畫則直接使用台灣配音版,因此較長一段時間使用了台灣譯名「神奇寶貝」,並統一了編號151之後的神奇寶貝之華語譯名。在2010年底,又改以「精靈寶可夢」作為中國地區的官方中譯名,據任天堂表示,這是因為其他相關之中文譯名已被他人在中國地區搶先註冊,而這個譯名自2011年7月起,更被使用於中國地區所播放的電視動畫。
2015年7月10日,在 CCG EXPO 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上,任天堂確定了 Pokémon 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官方中文名稱為「精靈寶可夢」。
基於「全球中文譯名統一化」政策,任天堂在2016年2月26日於「任天堂直面會」(網路直播節目)上,正式宣布 Pokémon 在全世界華文地區的官方中文名稱,統一稱作「精靈寶可夢」,也就是以近年來中國地區使用之譯名為準。
丘一司 遼寧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據說會被檢舉ㄝ
那就分享再分享吧
(Facebook 原文疑因被檢舉而消失,但作者說過歡迎轉載)
李秉憲:
打烊後,幫女兒洗完澡,有點時間就來寫些雜談。先說好,這是一篇很長很長很長很長的文章;有時間的朋友就加減看吧!
我打出生至今,就是一個道地的台北人。
沒在其他的地方長住過,從小到大,就只待在台北這座城市。
讀書在台北,當兵在台北,工作在台北,
就連現在開店也是在台北。
三十五個年頭,全都獻給了這座城市。
在這座城市裡生活,從小就必須浸淫在一種望鄉的氛圍之中。
我的家住在復興北路附近,靠長春路邊的巷子。
念的是吉林國小,逛的是遼寧夜市;
活動的範圍是龍江街一帶到合江街左右。
當兵在中華路上,常去西藏路出公差,
或去重慶北路上採購軍用品;總部在東吳大學附近;
要趕路的話可以飆車走延平北路轉敦煌路過去。
細看這些生活過的軌跡,到了時過境遷的現在,我才了解;
原來這整座城市瀰漫著一股濃到化不開的鄉愁。
在外省籍濃度高達80%的城市裡,
這種鄉愁是一種必須,也是一種唯一。
我居住的城市,用著路名去勾畫著一個我不認識的國度。
而這個國度,是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祖國」。
唯有如此的望鄉,才能讓這裡的人們有著希望。
每個人都習慣了這種沉醉。
而兒時的我,從未懷疑過這種沉醉,也跟著浸淫在這種鄉愁中。
在每年的雙十國慶與元旦升旗,處處旗海飛揚,
將所有街道與橋樑染成了紅藍一片,
時時提醒著我們切莫忘記「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初衷。
因此我國小唱的歌曲是中華民國頌、萬里長城與四海都有中國人;
隨著國小四五年級時爆發天安門事件,
我們更是滿腔熱血的唱著「歷史的傷口」與「龍的傳人」。
每每唱到「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中國人」時,
更是彭湃洶湧到熱淚盈眶。
我從未懷疑過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即便我困惑著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說著我聽不懂的方言;
我仍努力的學習著字正腔圓的北京話,
甚至還反覆練習著日常生活中不曾出現過的腔調去參加過演講比賽。
這一切只因為我的教育、我的環境、我的背景如此的教導著我。
所以在國小五年級蔣經國去世的時候,
每個小學生與老師都哭的如喪考妣,(可能老爸死了也沒哭成這樣)
因為我們喪失了反攻大陸的明燈,因為我們無法承受這種哀痛。
因為我們失去了一個中國的明君與偉人。
因為我以為我是中國人。
直到我升上大學為止。
在大學剛放榜,重考聯考完的那個暑假,我在家裡翻閱我哥的教材。
當時在念台大的他正在修台灣通識,
我順手就拿起了「寒夜」、「荒村」、
「植有木瓜的小鎮」等書籍來看。
一看,就不知不覺看了一整個暑假。
然後翻閱了呂赫若、七等生、吳濁流、葉石濤、楊逵、李喬等人的作品;
到閱讀他們的生平簡介,再以此為經緯,慢慢著往下摸著,
赫然摸到了一個當時從不曾出現在課本上的數字 - 228。
才突然重新認識起了自己居住的這個城市。
「國民黨的軍隊從基隆港登入後一路不分青紅皂白地開槍射殺百姓,
一路殺到了植物園,當時在裡面約會的男女被擊斃的粗估有60餘人;
而後清除完台北的抵抗份子...
國民黨軍將屍體堆放在北門口與鐵路總局邊;
據當時國外記者描述,屍體堆疊的高度足有超過兩層樓。」
「圓山橋下也成了行刑的地點,
當時處刑完的屍體丟棄在河邊任水流,連河水亦染成了鮮紅色...」
我到現在仍記得看到這段文字的自己情緒有多激動。
激動的不只是這個政府隱瞞了這段歷史,
而更是自己原來是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之中。
我過去所學的一切跟我所生活的一切全無關聯;
而這些寫在教科書中的更跟真實的世界毫無關聯。
原來真正推翻滿清的叫袁世凱,
原來第一個起義革命的叫孫武,
原來當時國際承認的中國代表是北洋軍,
原來當時最有希望拯救中國的明星是汪精衛,
原來當時為了打勝共產黨,
國民黨炸了黃河花園口造成89萬人喪生,
原來當時打中國的日本兵有20萬人來自台灣,
原來當時轟炸台北的是中國與美國,
原來當時日本並非將台灣歸還給中國,而是由聯合國代管,
原來當時中國強佔了台灣,並引起英美抗議;
原來曾有個叫陳智雄的知道一切而試圖揭露,直到死前都在喊台灣獨立。
原來當時美國總統曾怒罵我們的總統夫人私吞了美國的援助金,
原來當時全台灣85%以上的人使用的語言叫做方言,會國語的人不到15%。
原來當時下令禁說台語的新聞局長後來當了省長,直到今日仍出來選總統,原來當時曾有四萬萬元換一元,造成一堆百姓自殺發瘋;
原來當時全世界60%的蔗糖產自台灣,而這些產值幾被國民政府給私吞。
原來當時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搶走了許多人的土地,造成一堆氏族破碎。
原來當時美國金援台灣,將輕工業交由台灣製作,
才間接創造出了經濟奇蹟。
原來我的課本教育我的從來都是一個虛假的神話。
一個令我深深著迷不已的神話。這些神話很美。
只是,不存在於真實之中。
我們精美的秋海棠地圖只存在於課本裡,
闔上書本,走回台北市的街頭,
台北人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在這些道路上找尋著身為中國人的慰藉。
曾有個笑話這麼說:
駱駝寶寶問: 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眼睫毛那麼長呢?
駱駝媽媽回答: 因為我們要在沙漠中行走,長睫毛可以檔風沙啊
寶寶又問: 那為什麼我們的背上為什麼要有兩坨東西?
媽媽回答: 那是用來儲備體力的,這樣我們才能在沙漠旅行~
寶寶最後又問: 說的是啊,可是,既然如此~
媽媽,那我們現在在動物園裡做什麼?
是啊,既然我們身為中國人,那麼我們現在在台灣做什麼呢?
又或者該問的問題是:中國創立於1911年,
那麼,在此之前,活在台灣的又是什麼人呢?
還是,在1911年前,就不存在著台灣人?
說來可笑。我到大學前畫不出一張台灣地圖。
我不知道雲林彰化嘉義台中哪個在哪個的上面。
可是我知道中國的煤都是遼寧,鐵都是四川。
我知道烏魯木齊在哪裡,可是我不知道崙背在哪邊。
(環島的時候我曾在那邊跟陌生的基督教友借住一晚,感謝他們的熱情)
不懂台灣歷史,不懂台灣地理,不會說爺爺奶奶的台語,
原來身為一個中國人,不懂台灣是很合乎邏輯的。
於是,在大學到研究所的那段時間,
自己慢慢看了很多屬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書籍。
才慢慢地將這個城市與自己生活的軌跡重新做了一個連結。
原來當時日治時期之初曾有個台灣民主國;
可惜在教科書上被稱作「抗日英雄」的丘逢甲烙跑,唐景崧也龜縮,
只得靠地方仕紳代表辜家去開台北城,迎接日軍與日商代表進城。
這個日商代表叫三井船務,至今台北總公司仍在南京東路上,
恰巧也是我媽工作的地方。
原來當時清治時期桃園曾有個李騰芳高中舉人,
門前立了兩根舉人柱,是當時台灣唯一看到巡撫不用下跪的象徵,
李家也成了桃園的望族;而其家宅後來翻修整新,叫做「李金興宅」。
恰巧也是我爸的名字。
( 我堂哥堅信這就是我們的祖先。不過因該是亂扯的,人家是客家人..)
原來劉銘傳當時建構的鐵路並不像教科書裡寫的那樣豐功偉業;
反而是粗枝濫造,且不堪使用,距離更短短的僅只從台北到新竹;
直到之後在日治時期全數拆除,日人重新建構,
從1895年到1906年打通了全台縱貫線,藉以展示日本的高科技水平,
將台北打造為大東亞共榮圈的現代化城市樣板;
並且也開設了當時第一間百貨公司新光三越在台北車站對面;
恰巧也是我們針線球的成立後的第一個寄賣點位置。
原來二十六年前有個民主鬥士曾在民權東路三段上,
將自己鎖在一間名為「時代雜誌社」的出版社內,
為了表達對當時言論自由的禁錮而以自焚手段作為抗議。
而當時警方攻堅前的據點就是在該雜誌社對面的中山國中。
恰巧也是我就讀的國中。(恰巧攻堅的兩位隊長如今成了副市長與局長)
原來這城市在過去與現在存在著好多好多的故事。
而這些教科書中從未提及到的故事,
在歷史的軌跡中藉由血脈與建築埋下了現在的樣貌。
在時過境遷後逐一堆疊成了現在的這座城市。
原來我生活的台北,在教科書教教導的「中國」之外,
有著太多太多我不曾聽聞過的故事。
真實而又有血有肉,穿古貫今的故事。
我很喜歡這些故事,因為這跟我的生長背景有所關聯;
因為我是台灣人。
你說義務教育重要嗎?他其實可以很不重要。
因為我到現在早已忘了那些國高中教的地理與歷史。
而我現在累積的所有對這塊土地的知識與情感,
都來自義務教育結束之後,出於興趣使然的自我研讀。
大學看的是一些台灣的歷史;而研究所看的是台灣的習俗。
與一些些的原住民文化與南島語系文明。
這些知識並非來自義務教育,但我仍能自學而知。
你說義務教育不重要嗎?他其實還真的蠻重要的。
因為時到今日,我的許多同輩朋友們,
仍然堅信著教科書的那個「中國」。
仍然堅信著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而忽略了被外族滅國的元朝與清朝。
仍然堅信著憲法寫的我國的領土包含了中國蒙古新疆與西藏,
而忽略了外蒙早已獨立,西藏從古至今都未納入漢文化的版圖中。
仍然高唱著「中國一定強」、「四海都有中國人」,
而忽略了自己出國時會不自覺地說自己來自 Taiwan而非China.
我曾受的教育賜給了我一個叫做「中國人」的板模。
這個板模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背負著一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鄉愁。
瀰漫在我成長的城市之中。
這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充滿了許多的矛盾與困惑。
到18歲那年,我很慶幸自己突然地轉身將他脫去,
從此不再背負這個沉重的「祖國」。開始用自己的眼與腳,
去找尋自己到底是誰、從哪裡來,要往哪去。
我很慶幸這裡的人仍有多數人記得真實的歷史。
我更慶幸這裡的人曾群起反抗過一個威權,將真實逐一歸還給百姓。
之前我曾看過姪女的國中課本,訝異到裡面居然清楚寫著台灣各地的產物。
那是過去我國中高職課本不曾出現過的知識。
我很想告訴他,這些知識並不是平白無故出現在義務教育裡的。
而是不知道背後淌過多少的血淚,才換到課本上短短的一行。
我很高興,因為我知道我的下一代會比我更早認識到自己的這塊土地。
而不用像我們這代一樣,得靠自己努力才能學到,
或者更多的同輩就乾脆放棄了解,就這麼吃著義務教育豢養的飼料,
努力捍衛著一個叫做「中國」的神話美夢。
在受過了這些教育後的現在,我總算知道了我不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
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希望以後也不要是。
然而這並不代表著我就得要痛恨與否定中國。
在研究所的時候,我的一位老師胡澤民教授說了很有意思的話:
「台灣不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中國的歷史反倒是台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更精確地說:我喜愛漢族從古至今的文化,因為那裏有著我們的根源。
我們的八家將可追朔到蘭陵王時期的儺;(是的,就是那個連續劇蘭陵王)
我們的台語可追朔至漢朝的雅言,
我們就是整個漢民族文化的結晶。
我們必須知道自己來自於漢族;然而,這一切都與「中國」無關。
我很喜歡高行健在【一個人的聖經】裡寫的那些,
特別是
「你不再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也不再把他人的陰影當成假想敵。
走出陰影就是了,不再去製造妄想和幻象。」這段。
中國並非是我的敵人,我亦希望能成為他們的朋友。
只是我清楚知道,我從來就不是他的人。
走出了義務教育,走出了中國,
我腳下的土地,我居住的城市,才是生我養我的文化。
整個台灣的歷史教育從解嚴走到現在不過短短的35年,
好不容易我們漸漸地解開了一個「中國」的禁錮;
能真正以這塊土地作為出發點,
用同心圓的方式往外推,去看看與自己相關的歷史與地理。
即便從未有人為過去錯誤的教育向我們這輩的人道歉,
我仍為今日教育的演變感到欣喜。
我希望我的女兒能夠比我更了解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
不用再像我一樣,用著12年的時間去背負著一個從不屬於自己的鄉愁。
我希望我的女兒能夠選擇用任何的視角去觀看整個歷史,
甚至用中國單一的視角去看我都能接受。
只要他高興,
他可以成為台灣人、中國人、日本人或美國人;
但必須出於他的自由意識選擇。
若在民智已開的現代,
仍有人試圖再將某些制式框架貫在他的腦中,
仍有人試圖將「一個中國」這樣的枷鎖靠在他的腳上,
我絕對會跟他拼命到底。
這就是為什麼在前些日子,我又重新回到街頭。
我有我信仰的價值,我也願意為這樣的價值付出。
用自己的眼與腳,去見證這個世代,是我們的運氣,
也是我們的義務。
我沒浪費我的運氣,我亦盡了我的義務。
很慶幸我居住在台北,有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去見證歷史。
這是個最差的時代,卻也是個最好的時代。
我喜愛我的城市,我以身為台北人為榮。
過去我的鄉愁在中國;而今我已不再有鄉愁。
因為我住在我的家鄉,不再憂愁。
謹記於8/1,新舊課綱交替之時。
我是秉憲,祝大家都能找尋到自己的根源。
感謝您的收看,下次閒聊再會。
若有親友真的看完,我由衷感謝。歡迎任何討論與轉載。
丘一司 遼寧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這是日本動畫《神奇寶貝》第一部的最終回(第275集)「與皮卡丘分手」之中文配音版,於2003年12月6日晚間六點半在台灣的中視頻道首次播出。
在看這集之前,建議各位先觀賞第一集「神奇寶貝!就決定是你了!」: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3998344289531/
神奇寶貝(Pokémon)系列動畫的第一部《神奇寶貝》(Pocket Monsters),改編自任天堂遊戲《神奇寶貝》系列,由東京電視台、MEDIANET、ShoPro 製作,執行製作包括岩田圭介(東京電視台)、久保雅一(小學館)、川口孝司(任天堂),於1997年4月1日至2002年11月14日在日本東京電視台首播,共276集。台灣的中視則於1998年11月28日至2003年12月6日期間的每週六18:00至19:00播出2集中文配音版本(後來改成每週六18:30至19:00播出1集),共275集。這一部《神奇寶貝》因為劇名沒有副標題,因此常被稱作《神奇寶貝無印篇》。
故事描述少年小智為了成為神奇寶貝大師,從大木博士那裡得到皮卡丘(Pikachu),然後進行修行之旅。一路上,小智結識了小霞、小剛等夥伴,得到了許多神奇寶貝,還遇上了企圖搶奪神奇寶貝的「火箭隊」兩人一貓組(武藏、小次郎、喵喵);在這趟修行之旅中,小智和夥伴們與神奇寶貝之間,發生了許多有趣、熱血和感人的故事。
為什麼中視播出的《神奇寶貝》會比日本原版少了一集呢?那是因為日本在1997年12月16日播出第38集「電腦戰士3D龍」時,許多電視機前的觀眾因為看了這集而昏倒送醫,此事讓《神奇寶貝》動畫躍上國際新聞版面,史稱「3D龍事件」(3D龍原名Porygon,另譯多邊獸、立方獸)。
在這一集裡,當皮卡丘從3D龍身上跳出來時,對迎面而來的飛彈使出了電擊絕招,令飛彈爆炸而發出強烈的閃光,此時紅色和藍色的光快速地替換,讓許多盯著螢幕看的觀眾的眼睛罹患了急性光過敏症(photosensitive epilepsy)。
這件意外讓《神奇寶貝》停播了一段時間,不過在日本觀眾熱烈地反應與支持下,《神奇寶貝》終於在1998年4月16日復播了,同時製作公司也對動畫的製作規則做了檢討,避免再發生類似的事故,而之後這一集便被凍結,也導致3D龍及其進化型系列再也沒出現在動畫上。這就是台灣比日本少播了一集(第38集)的原因。
【關於神奇寶貝更名為精靈寶可夢一事】
伴隨全世界無數孩子長大的日本知名電玩《神奇寶貝》(Pocket Monster,簡稱 Pokémon),從1996年2月27日第一款專屬遊戲在任天堂掌上型遊戲機 GAME BOY 發售以來,其系列作品累積銷售超過2億張,獨特的遊戲系統自推出後廣受歡迎,也讓裡面的怪獸主角「皮卡丘」(Pikachu)熱潮迅速蔓延全球。
2016年2月27日,在《神奇寶貝》20歲生日來臨之際,任天堂官方首次推出中文版遊戲,並同時將遊戲更名為《精靈寶可夢》,就像《小叮噹》被更名為《哆啦A夢》一樣,未來神奇寶貝、口袋怪獸、寵物小精靈等中文名稱,將不再被官方認可,而是全球統一使用《精靈寶可夢》做為 Pokémon 的中文名字。
日本任天堂公司在27日凌晨的直播節目「Pokémon Direct 2016.2.27」裡,由 The Pokémon Company 董事長石原恒和以中文(國、粵語)與日文宣布,為紀念 Pokémon 20周年,首度推出繁體中文版遊戲,並同時將 Pokémon 的中文名字改成「精靈寶可夢」;也就是說,無論是伴隨許多台灣孩子長大的「神奇寶貝」,或是香港地區慣用的「寵物小精靈」,即刻成為歷史。
石原恒和表示,官方保留以往各地用以表示 Pokémon 的中文名字裡的「精靈」和「寶」,再加上音譯文字,組成正式中文名字為「精靈寶可夢」;雖然這個新名字對粉絲來說,一開始會顯得陌生,但希望藉此契機,讓更多人能夠更深切地享受 Pokémon 世界的種種樂趣。
以上為官方說法,事實上,任天堂這款作品在這20年來於華文地區並未像西方地區那樣推出統一的譯名,台灣、香港、中國和新加坡等地的譯名均不相同,台灣譯作「神奇寶貝」,香港譯作「寵物小精靈」,而新加坡原先譯作「袋魔」,但後來因應當地民情,改為直接使用原名「Pokémon」。
中國地區的譯名情況更為複雜,一開始民間俗稱之「口袋妖怪」或「口袋怪獸」,其動畫作品早期(1~52集)由深圳電視台引進中國,遼寧人民藝術劇院譯製,當時和香港地區一同使用「寵物小精靈」,後期的動畫則直接使用台灣配音版,因此較長一段時間使用了台灣譯名「神奇寶貝」,並統一了編號151之後的神奇寶貝之華語譯名。在2010年底,又改以「精靈寶可夢」作為中國地區的官方中譯名,據任天堂表示,這是因為其他相關之中文譯名已被他人在中國地區搶先註冊,而這個譯名自2011年7月起,更被使用於中國地區所播放的電視動畫。
2015年7月10日,在 CCG EXPO 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上,任天堂確定了 Pokémon 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官方中文名稱為「精靈寶可夢」。
基於「全球中文譯名統一化」政策,任天堂在2016年2月26日於「任天堂直面會」(網路直播節目)上,正式宣布 Pokémon 在全世界華文地區的官方中文名稱,統一稱作「精靈寶可夢」,也就是以近年來中國地區使用之譯名為準。